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物种与环境间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每个物种的繁衍和发展,也影响着环境的稳定性与多样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物种与环境之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
对物种的生态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系统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等,它的不同形式会使环境中的物种产生多种变化。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刺激物种数目的减少,而合作则会增加物种数目;物种的流行病会削弱七国环境的多样性;物种的传播也可以改变环境土壤的组成。
另外,生态反馈也是影响物种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因素。
物种在其繁衍发展过程
中向外界施加和释放大量能量,又从中获取大量能量,这种反馈关系可以进一步影响物种及其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最后,环境创造与物种之间能使环境变得更加多样性。
物种在生长和繁衍发展
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自身的生长环境,并诱发其他物种改变或发展,从而改变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环境更多样化,更具适应性。
综上所述,物种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是构成这一关系的三个层次,是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正是依赖这些层次关系,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环境关系,创造一个健康多样性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什么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实验组:①接受变量处理的或人为改变条件的, ②未知结果的
对照组:①处于自然状态的或理想状态的,②不接 受变量的或未经处理的③已知结果的
葵花朵朵向太阳
阳光
登月宇航员
空气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大家抓鼠妇时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块,躲在下面 的鼠妇(潮虫)很快就会爬走。这是 为什么呢?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生物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合作 关系
,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生物
因素,
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竞争 关系;雨水是
影响它们生活的 非生物 因素。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BCD )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B、鹿、兔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 C、树蛙随它所栖息的树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体色 D、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白色的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 非常发达。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 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疏松。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的生活 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 境,它们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者:苗宇豪班级:初一(6)班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X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二.病毒和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由于病毒侵染其他生物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们常常根据病毒所侵染的不同寄主对病毒进行分类,如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有害的一面:使人和其他生物患病并危及其健康。
例如:人类的天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感等,动物的口蹄疫、狂犬病等,以及植物的烟草花叶病、马铃薯退化病等。
有一些病毒能诱发良性肿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纤维瘤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诱发恶性肿瘤,按其核酸种类可分为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
DNA肿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员,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编码的蛋白,但一般没有完整的病毒粒。
RNA肿瘤病毒均属反录病毒科,包括鸡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粒。
这两类病毒均能在体外转化细胞。
在人类肿瘤中,已证明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关系;最近,从一种T细胞白血病查到反录病毒。
此外,Ⅱ型疱疹病毒可能与宫颈癌病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与肝癌病因有关。
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起协同作用。
有利的一面: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4、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01.02.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总结:
1、该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对照实验 ,即在研究一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变 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16)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1只?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与其 环境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 分布在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西部和
陕西的西南部,主要以竹叶和竹
笋为食,食性很单一)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有丰富的竹类植物.捕食
D.竞争
4.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
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 )
A. 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5.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D ) A.河中水 C.同种的鱼 B.水的温度 D.河岸上吃草的羊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练一练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 时设计( D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2.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 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各放入等量的鼠妇 明亮
鼠妇(潮虫)
阴暗 实验组
对照组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 必
2min 明亮 阴暗 4 6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3 7 2 8 0 10 1 9 0 10 1 9 2 8 0 10 11min 1 9
第一节_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复杂多变,生物如何适应 环境呢?
海豹皮下脂肪厚
骆驼和骆驼刺
环境复杂多变,生物如何适应 环境呢?
拟态
保护色
竹节虫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草原鼠洞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三北防护林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关系。
再练一练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大熊猫必须以箭竹为食。 这些事实说明了( A ) A.生物的生存必须依赖一定的生活环境 B.生物的生活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生物因素 D.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和营养物质
练一练
下列现象主要反应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 物的影响?
水
练一练
下列现象主要反应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 物的影响?
温 度
侯鸟的迁徙
植物朝向 窗外生长
金枪鱼的洄游
被灯光吸引的螟蛉
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生物 的分布和生活?
• 探究实验:光照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下个课时) • 请同学们预习实验步骤和对照实验的内 容(14—16页)。
生态因素
生物圈中的生物会不会影响其他生 物的生活和分布呢? 会,生态因素有非生物因素,也有生 物因素。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影响彼此的生 活与分布。
下列情景反应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捕 食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棕熊捕鱼
狐狸追捕老鼠
蜘蛛捕捉蝗虫
下列情景反应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竞 争 和 捕 食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你知道野外生 活的大熊猫主 要分布在哪些 地区吗? • 为什么大熊猫 的数量稀少?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环境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它周围的各 种影响因素。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光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想一想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因素物有哪些? 小麦正常的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
四、实施计划:实验探究,获得实验数据 五、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六、表达交流:结论分析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 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光照。 温度、水分、土壤等。
2.如何保证实验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 究的因素引起的? 只有光照不同,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计算 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定计划:确定实验研究方案(对照实验) (控制变量)
生物
影响 适应、影响
环境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大家抓鼠妇时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 块,躲在下面的鼠妇 (潮虫)很快就会爬 走。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热
沙
带
漠
雨
林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的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既包括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在地球上形成了生态系统,维持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气候和气温气候和气温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和气温条件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分布范围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使得只有适应极寒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而热带地区高温的气候则适宜热带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2. 土壤和水质土壤和水质的性质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水体可以提供不同的养分和生境条件,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例如,酸性土壤适宜松鼠等一些酸性环境下的生物生活,而碱性土壤则适合一些喜碱植物的生长。
3. 生物多样性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其中,一些物种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果生物多样性下降,会导致一些物种数量过多或过少,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物种的适应性和演化生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演化来增加自身的生存竞争力。
环境的变化会促使一些物种发生适应性的变异,进而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例如,长颈鹿演化出长颈部分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高处的食物,这正是环境对物种的一种选择。
2. 生物的栖息地改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们对栖息地的改变上。
生物为了适应和满足自身生存需求,会改变其栖息地的特征。
例如,蚂蚁会筑巢、修道,这些行为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水分分布,进而影响了其他生物在该地区的生存条件。
3.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气候和氧气含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净化空气,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什么叫做生物圈、生态因素。
2)列举出几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3)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
4)列举出生活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或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
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四、课时:45分钟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展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我们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想,我们生活当中哪些生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鹰翱翔于蓝天,狮子生活在草原上等)在生物学中我们把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就称为生物圈。
新课讲解:
知识点1.生物圈--生物圈包括三个部分,地球大气层的底部,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按海平面来划分的话,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海平面上10千米以内的岩石圈和大气层以及海平面下10千米以内的水圈。
因此地区上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实质上是它表面的一薄层。
知识点2.环境--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紧紧指的是其生活的地点吗?以熊猫为例,大家阅读一下课本中的“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想想当中的两道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这些2.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
活的特点?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气、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知识点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哪些呢?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通常可以看到狮子捕猎角马、斑马、长颈鹿等,我们把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捕食关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蚂蚁一起搬运蚱蜢或是蟑螂等食物,像他们这种关系称为合作关系。
此外生物间的关系还有,竞争如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不同植物甚至是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会争夺水分,空间,阳光等,寄生如蛔虫和人类。
在海底世界中,不同生物间还存在这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寄居蟹和海葵~~~~ 寄居蟹可以让海葵移动,捕捉到更多的食物而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以及给寄居蟹一些食物残渣。
知识点4.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P13的图1-12小麦田示意图,思考一下,该图中影响小麦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引导,总结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水分,养分,空气,光照,温度)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
大家课后以5个人为一小组然后做课本中探究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实验,下节课,我们请同学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