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案

合集下载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背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讨论、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内涵。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让学生体会《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领略《长恨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分析。

《长恨歌》的背诵和朗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如何让学生体会《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主题和艺术特色。

分析《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引导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朗诵法指导学生朗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长恨歌》的艺术魅力。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 ◦ 2. ◦ ◦ 3. ◦ ◦4.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讲解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讲解《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引导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朗诵指导学生朗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生命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 背诵和默写《长恨歌》。

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感悟;3. 对比分析《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的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认读和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重点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对比分析《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5. 背诵默写:(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恨歌》;(2)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400字。

五、测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长恨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B. 王之涣C. 杜甫D. 李白答案:A(2)《长恨歌》描写的是()的爱情故事。

A. 秦始皇与杨贵妃B. 唐太宗与武则天C. 唐玄宗与杨玉环D. 宋徽宗与李师师答案:C2. 填空题:(1)《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无限眷恋和深切思念。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读。

2.诗歌中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恨歌》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长恨歌》,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吗?这个故事在古代诗歌中有没有体现呢?2.学生回答:是的,这个故事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体现。

(二)诗歌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三)诗歌内容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第二课时(一)诗歌主题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主题。

(二)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教师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三)诗歌鉴赏练习1.教师出示诗歌鉴赏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一)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二)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长恨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长恨歌》,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在诗歌鉴赏时难以深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中唐诗歌》,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人物形象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体会作者白居易的创作意图,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意境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长恨歌》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歌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即起兴、叙事、抒情、议论。

5.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唐玄宗、杨玉环、宫女等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6.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7. 艺术特点讲解: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首类似的叙事长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2. 板书内容:结构:起兴、叙事、抒情、议论人物:唐玄宗、杨玉环、宫女意境:春宵苦短、君王不早朝艺术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阐述对爱情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恨歌》,了解诗歌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例,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背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结构:起承转合韵律:平仄平平,韵脚优美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长恨歌》。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平事迹,欣赏其他表现爱情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恨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理解爱情的价值,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1. 《长恨歌》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3. 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恨歌》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对诗中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讨论爱情的价值。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附:试题及答案1.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2. 《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

3. 诗歌中的“天长地久”象征了什么?答案:象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永恒。

4. 诗歌中的“海枯石烂”象征了什么?答案:象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坚定不移。

5. 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答案:诗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长恨歌》与其他古代爱情诗歌的异同,如《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 探讨《长恨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如何看待爱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七、课堂活动:1. 举办《长恨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唐玄宗、杨贵妃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明确理解作品主旨的方法
分析题目、词语的涵义、抓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等
二、听录音朗读,解决字音、词语的字面含义(学生听录音,质疑)
三、探讨文章主旨
(一)分析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皇之
长恨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女之长

第五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二)问题探究:
1、长恨歌的“恨”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
长恨?
2、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
形象?汉皇是荒淫误国的昏君还是深爱杨女的痴心男?
杨女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还是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三)、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其他的诗歌。


1、创作背景: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
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
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
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有机的整体,而
《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
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这句话
明确地表述了《长恨歌》的创作指导思想。


2、白居易其它一些作品对杨贵妃持批判的态度,把
她看作祸国之罪人。

作为元和四年的《胡旋女》写道: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

中有在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作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古冢狐》中说: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久溺人心。

何况褒妲
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又《李夫人》云: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又不见泰陵
一掬泪,马嵬路上念杨妃。

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
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对杨贵妃是这样的态度,如何会去同情、歌颂她?
3、白居易的创作思想: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
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
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
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四)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
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四、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本诗的主旨是歌颂
了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还有人认为《长恨歌》对李
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同意那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试分析《书愤》、《蜀相》两首的
主旨。


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回眸鼙鼓千乘万骑花钿云栈萦纡马嵬坡池苑衾寒临
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飘凝睇人寰钗擘
2字形
春宵闲暇宠爱渺茫辗转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汉皇重色思倾国
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怜光彩生门户
雪肤花貌参差是。


4、填空
(1)《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诗,它的作
者是,字号这首诗歌时他与友人同游仙游寺时有感于的
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2)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
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这一部分运用的是手法。


5、名句默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理解探究
1、试分析“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长恨歌中“恨”指什么,造成他们长恨的根源是
什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