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全性、宽温域、长寿命二次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合集下载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发展研究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发展研究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发展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3. 研究方法与思路 (6)二、固态电池概述 (6)1. 固态电池的基本原理 (7)2. 固态电池的分类 (9)3. 固态电池的特点及优势 (10)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 (11)1. 正极材料 (13)2. 负极材料 (14)3. 电解质材料 (16)4. 隔离膜材料 (17)5. 添加剂与粘合剂等辅助材料 (18)四、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发展现状 (19)1. 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20)2. 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21)3. 电解质材料的发展现状 (22)4. 隔离膜材料的发展现状 (23)5. 其他辅助材料的发展现状 (25)五、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26)1. 技术挑战 (27)2. 解决方案与路径探讨分析 (28)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固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效能、长寿命和环保性能的新型电池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体系对其性能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本节将对现有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聚合物电解质、无机非金属电解质等,并探讨其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作为固态电池的另一关键组成部分,其导电性、离子传输能力和化学稳定性对于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节将对目前主要的电极材料(如硅基、硫属化合物、硫化物等)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缺点及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潜力。

界面科学与调控:固态电池的界面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如界面电阻、界面反应等。

本节将对固态电池界面科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重点关注界面调控策略(如掺杂、包覆、共价键形成等)及其在提高固态电池性能方面的作用。

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文件精神,为抢抓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机遇,引导锂电池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以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聚力攻坚锂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基础能力,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协同配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力锂电池产业高地.到2025年,全省锂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做强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地标,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电池制造、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锂电池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以及磷酸铁锂、三元锂等主流产品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加快提升。

到2027年,做优一批产业特色,锂电池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取得突破,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完备,构建绿色、高效、智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生态.二、重点领域(一)扩大消费类电池品类,推出一批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充电速度快、体积小、可定制的锂电池产品,满足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无人机等高度集成化、功能多样化、小型轻便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电池需求.(二)提升动力类电池质量。

强化磷酸铁锂电池、镒酸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等产品供给能力,提高产品寿命、提升纯电续航能力、增强使用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满足电动;气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动力市场需求.(三)优化储能类电池性能。

优化储能电池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容量、循环寿命、充放电稳定性、高低温性能等指标,满足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储能、家用储能、工业储能等需求。

(四)提高锂电池材料配套水平。

支持有关市依托高端化工产业基础,布局锂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关键辅材等配套材料的研发制造,突破新型材料制备技术,支撑锂电池产品性能提升和生产效率优化。

(五)强化系统开发及关键部件攻关。

积极布局能量存储单元(电芯)、电池管理系统、配电单元等锂电池系统开发,以及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光通信芯片、计算芯片、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关键部件研发,提升电池系统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关键零部件自给能力。

国自然c1208研究方向和名称

国自然c1208研究方向和名称

国自然c1208研究方向和名称国自然C1208是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个研究项目编号,该项目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名称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名称,供参考:1.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项目名称:基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针对药物递送领域中的关键问题,采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发出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并进行其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药物递送的效率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项目名称:高效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通过研究新型能源材料和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转化效率和储能能力。

重点研究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吸收、电子传输等性质以及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和材料设计,并探索相关技术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

3.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算法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项目简介:该项目致力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改进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构建智能交通识别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车辆轨迹、事故预测等信息的智能分析,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流畅性和效率。

4.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项目名称:基于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水污染治理研究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通过新型材料和技术,改善水环境污染状况。

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吸附剂、催化剂以及光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水污染的净化和处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名称,具体的国自然C1208项目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立项情况来确定。

在撰写研究方向和名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社会需求以及研究团队的专长和资源优势,以确定一个有前景和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和名称。

钠离子电池ppt课件

钠离子电池ppt课件

辊压
对干燥后的电极片进行辊压, 使其达到所需的厚度和平整度

电池组装和封装设备简介
01
02
03
电池组装设备
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等, 用于将正负极片、隔膜等 按一定顺序卷绕或叠片成 电池芯。
注液设备
采用真空注液法或非真空 注液法,将电解液注入电 池芯中。
封装设备
包括激光焊接机、热封机 等,用于完成电池芯的密 封和引出极耳的焊接。
特点
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 本、环保可持续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 代,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 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现状
目前,钠离子电池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应用,并在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得 到了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
应用领域
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移动通信基站等。
钠离子电池ppt课件
• 钠离子电池概述 •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钠离子电池制备工艺与设备介绍 • 钠离子电池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
目录
• 钠离子电池优缺点比较及挑战分 析
• 钠离子电池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目录
01
钠离子电池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以 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来存储 和释放电能。
前景展望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钠离子电池的需求将 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钠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 将进一步拓宽。
02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电化学反应机制
钠离子脱嵌
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嵌入 负极材料;放电时,钠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嵌,重新嵌入正 极材料。

科技部公布第二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部公布第二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龙源期刊网
科技部公布第二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者:
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6年第03期
2月19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高性能计算、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地球观测与导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和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0个重点专项。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个方面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2020年。

2016年启动其中12个重点任务:高品质特殊钢、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材料、化纤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基础化学品及关键原料绿色制造、合成树脂高性能化及加工关键技术、塑料轻量化与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制笔新型环保材料、水泥特种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等。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专项重点围绕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业余能回收利用、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7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2016年首批在7个技术方向启动16个项目,其中煤炭清洁转化包括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反应和催化基础研究,煤热解气化分质转化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煤转化废水处理、回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

此前,科技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量子通信、纳米科技等9大专项入选。

(摘编自科技部网站和中国石化新闻网)。

高功率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研究及失效分析

高功率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研究及失效分析

2、钠离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的穿梭效应
在钠离子固体电解质中,穿梭效应是指钠离子在电解质的两界面之间穿梭的 现象。这种效应有利于提高钠离子扩散率和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但也会导致界 面稳定性下降。因此,研究穿梭效应对于优化钠离子固体电解质性能具有重要意 义。
3、钠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 法、分类和优缺点
三、安全性能研究
针对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本次演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 探讨。首先,锂离子电池的制程和生产工艺对于其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 制程和生产工艺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内部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其次,电池的安 全使用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过充、 过放、高温、短路等危险操作。
二、电化学性能研究
然而,高功率锂离子电池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劣质性,例如在高倍率充放电条 件下,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过充、过放、高温等条件下, 电池的安全性也需要考虑和优化。
三、安全性能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安全性能研究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能量存储设备,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 由于电池安全问题导致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这给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带来 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高功率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研 究现状
2、高功率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目前,高功率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电 池管理等方面。例如,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具有高导电性、高化学稳定性和低成 本的电极材料,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同时,通过改进电池结构, 如采用三维多孔材料、纳米结构设计等,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充放电 速率。
四、结论
四、结论
本次演示对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 探讨。通过对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和分析,发现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 度、长寿命和宽温区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劣质性,如高倍率充放电条件 下的容量和寿命衰减等。在安全性能方面,应当采取有效的制程和生产工艺措施 以及合理的使用和管理规范,以确保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发展简史

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发展简史

一、特种电池的定义和发展背景特种电池是指在特定工况下能够提供持续电能输出的电池,在军事、航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种电池具有高倍率、宽温域等特点,能够在特殊环境下稳定工作,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种电池逐渐走向了商业化。

在特种电池领域,高倍率、宽温域电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探索阶段本阶段主要集中在对电池技术的初步研究和探索上。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电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了解,开发了一些初步的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原型。

2. 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如新型电极材料的研发、电解液的改良、制造工艺的改进等。

这些技术突破为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工程化和产业化阶段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逐渐进入工程化和产业化阶段。

大量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得到了工程化应用,相应的产业链也愈发完善。

逐步形成了由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应用销售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的完整产业链。

4. 未来展望在未来,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随着军事、航天、医疗等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特种电池的应用领域将会继续扩大。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也将进一步提升特种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我国在特种电池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领域,我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和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 已有成果我国在高倍率、宽温域特种电池领域已经拥有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且在一些专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我国在特种电池领域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及宽温域有机锂电池

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及宽温域有机锂电池

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及宽温域有机锂电池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是一种新型的电极材料,具有复合材料的优点,并在电池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它是由微纳米级碳材料与有机材料结合而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控,使得电极的储能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这种复合电极在电池的储能和释放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1. 微纳结构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微纳结构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在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碳材料的尺寸、形貌和晶体结构等特征,可以调控电极的储能性能和循环寿命。

此外,微纳结构碳材料还可以与其他功能材料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电极,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

2. 有机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有机材料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调控,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

有机材料在电池领域主要应用于电解质的设计和制备,能够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同时有机材料还可以用作电池的活性层材料,增加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池的输出性能。

3. 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的优势:微纳结构碳固载有机复合电极充分发挥了微纳结构碳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微纳结构碳材料作为导电骨架,能够提供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有机材料则能提供高容量的储锂能力,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

(2) 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微纳结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够抵抗电池在长时间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破坏,而有机材料则能够提供稳定的储锂环境,使得电池能够保持较高的循环寿命。

(3) 提高电池安全性:微纳结构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热导性能,可以有效地散发电池中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4) 提高电池环境友好性:微纳结构碳材料和有机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降低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7 年 7 月 18 日~2017 年 7 月 23 日经中铁检验认证株洲牵引电气设备检 验站有限公司检验,依据《沈阳铁路局 BST25T 型客车改造用蓄电池箱暂行技术 条件》,进行外观尺寸检查、称重、绝缘耐压、振动冲击和防护等级 5 项试验,符 合《tPower-AS11 蓄电池箱型式试验大纲》的要求。 3.标准制订
4
氢合金粉正负极材料的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项目申报指标要求;采 用闭环定量涂布技术,开发新型自动化卷绕机设备,使用独立控制的通道对每只 电池实现单体化成,明显提高了电池正负极片一致性,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均居 国际领先水平。 5.专家鉴定
2017 年 6 月 16 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湖 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的开发与应用” 技术鉴定会,技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创新性强,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其中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 2014 年起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 外多家汽车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成果鉴 定,并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6.国内外重要奖励
13/496 美国、
372、09 欧洲、
849 日本
644.9、
1)2017 年“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的开发与应用”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2013 年“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研究”荣获中国轻工业 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2005 年“一种组合式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生产多孔金属的方法及其设备”获 得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专利金奖。 7.学术成果
3)独创正极活性物质精确填充及自动化无损检测工艺。建立正极极板闭环反 馈定量喷涂系统,实时监测采集浆料状态,并建立反馈机制,实现精确填充,提 升良品率。构建了多孔金属材料面密度在线计测的数学模型,设计并研发无损连 续检测带状材料面密度及极板充填重量的装置和管理系统,在全球率先实现多孔 泡沫镍基材重量的连续无损检测,实现正极板充填重量的精确测量与管理,保证 了电池容量和内阻的一致性,提高了电池及能量包的可靠性。
1)开发了具有宽温域、长寿命特点的新型高性能电池。全球首次提出并设计 双封口电池结构和新型电池防火结构件,自主研发电池自平衡散热装置,成功解 决了电池内部热量聚集导致的电池性能快速下降、恶化等世界性难题,提高了电 池的安全性能、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开发了正极新型球镍、高温型配方,负 极采用低温型合金粉,添加适量稀土氧化物并进行合金表面处理,同时提升了电 池高低温性能,实现了电池宽温域(-40℃~75℃)下长期稳定使用。
本项目成果在丰田、本田、吉利、长安等国内外公司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商业化 应用,打破了住友电工、松下等国际同行的垄断,附件列举 10 家代表性应用情况。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应用的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常德力元新材 料有限责任公

泡沫镍、 钢带
益阳科力远电 二次电池
1)2009 年至 2014 年分别在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研究所鉴定,由该项 目开发的 6 款高性能电池按 QC/T744-2006 标准进行检测,全部合格,通过国家强 制性检测。
2)2013 年 6 月 8 日经 TUV Rheinland 国际检测机构认证,高功率电池通过 IEC62133 检测,获得 CB 检测证书。
本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8 篇,被引用次数 157 次,公开 授权专利 83 篇,其中发明专利 44 篇,国际专利 3 篇。本项目中负极表面镀镍技 术对镍氢电池循环寿命与内部压强的影响,已被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秦 毅红等课题组在学术论文中引证,采用电化学沉积方式在镍氢电池负极的表面电 镀上一层镍,镀镍后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有了明显增加,充电内压降低。
5
四、推广应用情况
1)本成果研制的高纯度泡沫镍,具有低电阻、低自放电、抗拉强度高等优点, 截止目前累计销售 5279 万平米,主要应用于法国 SAFT 公司、深圳倍特力电池有限 公司等企业。开发的冲孔镀镍钢带具有高耐腐蚀性、高抗拉强度等特性,主要应用 于法国 SAFT 公司等企业。
2)研究开发的宽温域、长寿命镍氢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居等高端领域,在科力美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等汽车企业,以及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开拓者-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 限公司等智能家居企业推广应用。
2
3
三、客观评价
1.科技查新报告 根据查新委托单位“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
提供的查新点和科学技术要点,经与国内外检索文献对比分析,可见该查新项目 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了一种表面包覆 γ 羟基氧化钴(γ-CoOOH)的 β 型羟基氧化 镍(β-NiOOH)材料;应用组合式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生产高纯度泡沫镍;利用碳纳米 管和镍纤维对三维泡沫镍进行表面修饰。2)发明一种圆柱形电池。3)设计并研 发了一套无损连续检测带状材料密度及极板充填重量的程序和装置。4)研发一套 动力电池成套数字化、网络化生产线。国内外检索文献中,尚未见与该查新项目 上述综合技术特点相同的“高性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的文献报 道。 2.技术检测报告
1)参与完成 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 方法》、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 草和发布。
2)参与完成 GB/T 20251-2006《电池用泡沫镍》标准起草和发布。 3)参与完成 HDB/YS 011-2009《电池用泡沫镍加工贸易单耗标准》标准起草 和发布。 4.验收意见 2011 年 7 月,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课题“车 用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研究”通过项目验收。验收意见如下:建 立的镍氢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 TS16949 体系认证, 开发的电池产品性能优异、一致性高,为节能与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消除了电池瓶 颈。 2016 年 10 月 18 日,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在长沙高新技术开 发区召开了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工业强基工程专项“混合 动力汽车镍氢电池工程化研究项目”验收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提前并超额 完成任务,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验收意见如下:对发泡镍、球形氢氧化镍、储
池有限公司
深圳市倍特力
电池有限公司 东莞朗泰通实 业有限公司
泡沫镍
泡沫镍、 钢带
法国 SAFT S.A.S 公司
电池极 板、泡沫 镍、钢带
iRobot corporation 湖南科霸汽车 动力电池有限 责任公司
二次电池
电池、极 板
科沃斯机器人 二次电池
股份有限公司
科力远混合动
力技术有限有 动力电池
公司
2004 年至今 2004 年至今 2004 年至今 2004 年至今 2005 年至今 2009 年至今 2010 年至今 2013 年至今 2014 年至今
蒋素斌 0736-2588089
崔备华 0737-6202912
赵顺昌 0755-28078972
肖中平 13603035541
Ayuso Christiophe +33557106438
有限公司
钢带

Benny Hui 00852 24843111
镍氢电池
7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 10 件)
知识 产权 类别
发明
发明
发明 发明 发明
知识产权 具体名称国家 (地 区)来自授权号授权 日期
证书 权利人
编号
发明人
发明专 利有效
状态

一种圆柱 形电池
一种组合
ZL2009
800003
48.8、 中国、
2)首次突破电池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瓶颈。首次采用复 合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开发泡沫镍预镀工艺及设备,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 领先水平的高纯度高导电性泡沫镍,同时新工艺解决了传统化学镀工业废水处理 的问题,实现废水零排放。发明具有准三维结构的高性能穿孔镀镍钢带的制造新 技术,研制生产出尤其适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高耐腐蚀性、高抗拉强度的穿孔镀 镍钢带。
本项目共形成授权专利 83 件,其中发明专利 44 件,国际专利 3 件。 本项目于 2002 年 11 月启动,于 2014 年 9 月完成。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 240,156 万元,新增利润 17,098 万元。项目累计创汇 2.6 亿美元;由于产品替代进口,直 接降低成本 60%,为国家节省外汇 6.43 亿美元;项目成果提升了我国高性能二次 电池的技术水平,带动了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 储能系统、智能家居、园林绿化、应急照明、UPS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 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钟发平、谢红雨、朱济群、陶维正、肖进春、杨先锋、匡德志、杨书 胜、周旺发、周建明
提名单位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提名单位 意见
高性能二次电池及关键材料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 之一,为我国能源、交通和国防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夯实基础。目前已 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和储能等领域。
项目在国家 863 计划等支持下,在电池结构、关键基础材料、制 造工艺和自主化短板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设计出免焊接双封口电池 新结构,显著降低电池内阻;发明自平衡散热装置,解决动力型电池 因热聚集导致寿命、安全性能下降的难题;自主研发出深度氧化、离 子掺杂及表面包覆的高性能羟基氧化镍,制备出兼具高低温性能的电 池;开发出具有高导电率特性的泡沫镍和适用于动力型电池的穿孔镀 镍钢带;开发出正极活性物质精确填充及自动化无损检测工艺;研制 出高柔性、数字化电池制造成套装备和系统,成功实现宽温域、长寿 命、高功率及高安全性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