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书中的破绽
官方金庸武功排名100强

官⽅⾦庸武功排名100强点评⾦庸武侠武功,武功盖世,天下第⼀原来是他!出乎意料,合乎情理!这就是官⽅⾦庸武功排名100强太⾼了,惊天地泣⿁神!第1名:⽯破天是《侠客⾏》中的⼀个⾓⾊,⽯破天的武功真是惊天动地,在没上岛之前就可以⼒抗沙尘暴,⽆防御状态下让⽩⾃在随便打,⽯破天练成太⽞经后龙⽊岛主见状后,便出掌相邀,遂即三⼈瞬间穿越时空,以超光速的速度飞到银河系之外在宇宙激战。
官⽅⾦庸武功排名100强⾦庸武侠⽚⾼⼿武功前五排名,武功境界第⼀的他惊天动地⼀代武侠⼩说泰⽃查良镛(笔名⾦庸)在⾹港病逝,终年94岁。
⾦庸⾝上充满了传奇⾊彩,他写武侠⼩说却不懂武术;⾦庸曾给⾃⼰中、长篇⼩说写过⼀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在这些⼩说改编成电影后,我们来看看其中武功排名前五的⾓⾊。
第5名:贝海⽯⾦庸⼩说《侠客⾏》中的⼈物,为⼈精明,极⼯⼼计,⽼谋深算。
他是长乐帮最重要的⼈物,⼀套“五⾏六合掌”在江湖上享有盛誉。
五⾏六合掌:招式凌厉,变幻莫测,随着变动,抓,弹,拍,拿系列招数慢慢发出,能在兔起鹘落中变换,令敌⼈防不胜防。
拥有易筋经⾼级内功⼼法,练法古拙朴实,修聚⽽得的内⼒也是⽆可撼动,根基之稳,能调理体内的⽓息,融会贯通。
任何平庸武功在易筋经摧动之下均能化腐朽为神奇。
第4名:“独孤求败”是⾦庸⼩说《笑傲江湖》⾥的⼀个⼈物,独孤求败年轻时曾看到两条⼤蛇相⽃,极尽柔滑曲张之能事,旁边的树⽊草花⽆亦不被摧,突然感到神明空灵,似乎触到了什么,那两条蛇的动作就好像武学中的招式,旁边的⼀草⼀⽊似乎都可以当作武器,顺⼿拈来即可伤敌,招式总是有限的,⽽有些东西似乎是⽆限的,纵然极尽变化之能事,到头来亦不免为敌所伤……⾃此悟通武学境界,不以巧取胜终归⾃然。
第3名:少林扫地僧在⾦庸⼩说《天龙⼋部》⾥武功极⾼的⾼僧,隐居于少林藏经阁,在少室⼭上的武林⼤会上,轻松击败萧远⼭,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各⼈练功的破绽,被视为⾦庸⼩说中的第⼀⾼⼿,武功已臻化境。
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胜有招之秘

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胜有招之秘独孤九剑剑法,是金庸先生所著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武学流派。
独孤九剑以其独特的招式和精湛的剑法闻名江湖,被誉为“无招胜有招”。
它的秘密就隐藏在这四个字之中。
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胜有招之秘,一方面体现在无招的变化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则在于它的精髓——灵活应变。
在剑法的练习中,无招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招式可用,而是指招式的变化层出不穷、灵活多样。
这种剑法强调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剑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招式,游刃有余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独孤九剑剑法中的无招胜有招之秘,体现在技巧和速度的结合上。
熟练掌握独孤九剑的剑手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剑技,还需要拥有敏捷的身手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在战斗中,剑手可以运用快速的剑招和灵活的身法,形成攻防一体的战术,迅速制造出对手无法应对的局面,以速度取胜。
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胜有招之秘,还体现在对对手的精准破绽把握上。
剑手需要准确地分析对手的攻击,找到对方防线的薄弱点,以狠、准、狠的攻势占据上风。
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之胜就在于对对手破绽的准确掌握,只需一剑,便可击破对方的攻势。
在独孤九剑剑法中,无招胜有招的秘密还体现在“以巧制胜”的原则上。
剑手不需要与对手正面硬拼,而是通过巧妙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对手的攻击中找到突破口,把握住战局的主动权。
这种战术既可通过剑招的灵活变化实现,也可以通过剑法的独特之处来达成。
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胜有招之秘,最终归结为对剑的理解和熟练度。
剑法不仅仅是一种武技,更是一种精神和境界的体现。
只有通过深入的剑法修炼和不断的实战磨砺,才能真正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独孤九剑的剑法之道,博大精深,需要剑手通过不断地体悟和操练,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它的威力。
总之,独孤九剑剑法的无招胜有招之秘体现在多样化的招式、灵活应变的能力、技巧与速度的结合、对对手破绽的准确把握,以及以巧制胜的原则。
通过对独孤九剑剑法的深入研究和长期的实战锻炼,剑手才能够掌握并发挥出这一无招之胜的秘密,成为真正的剑术大师。
金庸小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金庸小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由金庸小说研究而引起的争论,无疑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剔除那些商业炒作的痕迹和意气用事的语言,仔细分析这些争论文章,就会发现,虽然评的是金庸小说,根本差别还是在于学术观念和学术风格上。
本文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通俗小说就是低档次、低品位的小说吗?平心而论,批评金庸小说的人并不否定金庸小说的可读性,并且认为"金庸小说的出现,既是旧武侠小说的脱胎换骨,但也开辟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 但是,"武侠小说的低档次、低品位毕竟是金庸先生的致命伤。
" "说到底,金庸小说仍然是一种'高级通俗小说',仍然是一种'高级文化快餐',仍然深深打上了商业文化的印记。
" 意思很清楚,金庸小说再好也是通俗小说,也是武侠小说,通俗小说及其武侠小说本身就是低档次和低品位的小说,所以金庸小说也就是低档次、低品位的小说。
我暂且不论这样的逻辑推论是否合理,我要问的是通俗小说(武侠小说是通俗小说的重要文类)就是低档次、低品位吗?通俗小说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学术界基本认同以下的说法:它是表现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具有说故事、讲情节等传统小说的表现技巧的小说文类。
根据这样的概念,我们可以论定通俗小说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小说。
中国传统小说确实有很多陈旧、落后的东西,当年众多的新文学家对此已经有了很多切中肯綮的批判。
问题在于通俗小说有没有高档次、高品位的作品呢?我认为是有的。
理由有二:一是通俗小说自有它不可取代的道德传统和美学优势。
通俗小说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
除暴安良、因果报应、慈悲为怀、尊老爱幼、赤胆心肠……中国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确实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更多的作为优良的道德标准融化于中国人的是非判断和行为规范之中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道德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改良。
试想一下,将这些道德文化都否定掉,中国社会又将是怎样一个社会呢?"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个时代从来就是并举的,当今中国社会强调"八荣八耻",也就是做人要讲究道德。
金庸小说中十大剑法排名第一名居然不是太极剑法

金庸小说中十大剑法排名第一名居然不是太极剑法1.独孤九剑真正的独孤九剑全是进攻的套路,属于完全不防守的武功,原因在于独孤求败叱咤风云,从未有人能令他回剑防守。
虽然只有九式剑法,但是每一式却包含无数种变化,号称破尽天下武功。
若能配合“无招胜有招”的意境,剑随意动,意在剑先,随心所欲,实乃天下无双的剑法。
由独孤求败所创,持此剑法纵横天下,但求一败而不可得,后经风清扬、传至令狐冲。
令狐冲持此剑法,大破太极剑法、辟邪剑法;轻松写意斗败梅庄一众高手以及五岳剑派一应剑客;连骄横一时的任我行都自叹弗如,普天之下,除东方不败之外再无人能与之抗衡;无愧为天下第一的剑法。
2.辟邪剑法辟邪剑法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武功秘籍,需先自宫才能练习。
辟邪剑谱是《葵花宝典》的另一个传世版本。
当年,莆田少林寺发现宝典泄密以后,派了一个和尚去谴责华山的弟子。
不料这和尚太聪明,看了那一本记录不全的宝典后,于是动了还俗的心思。
这和尚就是渡元禅师。
渡元禅师改名换号为林远图,创立了辟邪剑法,称雄武林。
3.六脉神剑必须以极为深厚的内功作为基础,打通手上六脉,从而形成无形剑气。
更兼剑法繁复、六指齐出、令人难以招架;以此对敌,已至无剑胜有剑之境界,被誉为非人力所能及之剑法。
虽然天龙寺众僧说欲练此剑法,必须先练一阳指,但是段誉从未练过一阳指照样能够练此剑法,故此对于天龙寺众僧所言存疑。
六脉神剑乃大理天龙寺镇寺之宝,除段誉之外再无人能练成。
段誉凭此剑法,数次击退鸠摩智、丁春秋、段延庆等高手,两次打败慕容复,连萧峰都自认难以抵挡,实乃天下罕见之奇功。
4.太极剑法以不变应万变的剑法。
虽然表面上看招数甚多,但是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主旨皆在“太极圆转,连绵不绝”之上;乃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慢打快的无上剑法。
由张三丰晚年首创;张无忌得张三丰亲传,得悟太极剑法随心所欲之剑意,轻松击败前丐帮长老“八臂神剑”及光明右使范遥,已至超一流剑法之境界;可惜传于后世,无人能领悟招由心发、不拘一格之境界,终被令狐冲所破。
金庸小说里有哪些不易发现却很打动人的小细节?

金庸小说里有哪些不易发现却很打动人的小细节1、《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七章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郭祖师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
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细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
(杨过与郭襄初次相逢的地点就是风陵渡口)。
2、《神雕侠侣》第三十八章法王笑道:“你既羡慕我的本领,只须拜我为师,我便将这一身功夫,倾囊传你。
”郭襄啐道:“呸!我学和尚的功夫有甚么用?我又不想做尼姑。
”没想到一语成谶。
3、《飞狐外传》第二十章“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知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第活病人。
”4、《倚天屠龙记》第六百四十四章原来宋青书和灭绝师太拆招,被她在第五招上使一招“黑沼灵狐”,……,这一招是峨嵋派祖师郭襄为纪念当年杨过和她同到黑沼捕捉灵狐而创。
5、《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一章一灯黯然道:“此后大半年中,我没召见刘贵妃,但睡梦之中却常和她相会。
一天晚上半夜梦回,再也忍耐不住,决意前去探望。
我也不让宫女太监知晓,悄悄去她寝宫,想瞧瞧她在干些甚么。
刚到她寝宫屋顶,便听得里面传出一阵儿啼之声。
咳,屋面上霜浓风寒,我竟怔怔的站了半夜,直到黎明方才下来,就此得了一场大病。
6、《碧血剑》(新修版)第二十章承志跟着过去,阿九凄然道:“承志哥哥,我要跟师父到藏边去学功夫,千里迢迢,不大容易相见了。
我等你……等你……三年。
你三年不来,就不必来了。
我就落发做了尼姑……心里永远记着你……不,我等你十年……”承志道:“我一定会来见你,阿九妹子,不到一年,我就来啦!我见不到你,我会死的。
”阿九轻轻摇头,眼泪扑簌簌的落下。
傍晚时分,木桑和阿九用过点心,便即告辞下山。
袁承志向木桑详细问明他在藏边的居处,只待青青伤愈,便去探访。
再看事过境迁的三十年后《鹿鼎记》三十四回目。
他(韦小宝)冲了一碗新茶,捧到九难面前,问道:“师父,师祖木桑道长既已逝世,当今天下,自以你老人家武功第一了?”九难摇头道:“不是。
浅析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浅析金庸小说写作技巧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英雄豪杰的传奇经历和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入历史典故与宏大的社会背景,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
金庸小说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他独特的写作技巧,以下将对其进行浅析。
首先,金庸小说的创作中充满了令人难以抗拒的剧情张力。
他擅长通过人物的行动与对话构筑紧凑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他熟练运用快节奏的叙述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刺激的情节中。
他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
例如,在《神雕侠侣》中,金庸通过杨过与小龙女的离合悲欢,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爱情画卷,让读者为之动容。
其次,金庸小说的魅力还来自于他独特的人物塑造。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丰满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在故事中焕发出个性魅力。
金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而且,他的人物形象普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与主人公的关系中产生冲突和碰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人性。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一方面聪明机智,能与世故的人打交道,一方面心地善良,以智慧和机智帮助杨过解决难题,使得读者为之倾倒。
此外,金庸小说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对历史与江湖文化的巧妙融合。
金庸擅长描写历史背景,并将历史事件与武侠传奇相融合,使得故事更加丰满。
他通过详实的历史背景描绘和以史为鉴的思考,为小说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同时,他对于江湖文化的描写也是独具一格,刻画了无数江湖豪杰的生死相搏和荣辱情仇,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最后,金庸小说引人入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优美文笔。
金庸的语言简练明快,文字流畅自然,给人以极强的阅读愉悦感。
他善于以寥寥数语形容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得读者能够立即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金庸小说——精选推荐

金庸武侠小说金庸于三十一岁时(一九五五年)创作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最后一部《越女剑》则创作于一九七○年,十五部长短篇小说写了十五年(《鹿鼎记》于一九七二年连载完毕后,四十八岁的他宣布封笔)。
金庸凭借自身广博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底蕴和文学创作功底,写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将众多读者带入一个亦真亦幻的武侠小说世界。
其后,金庸又花了十年功夫,对作品进行逐字斟酌的全面修订,终于完成了十五部共计三十六册的《金庸作品集》。
一、金庸武侠小说的巨大影响从一九五五年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问世迄今,其作品的发行量已逾亿册!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有的武侠小说甚至被反复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今天,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然而,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仍是中国银幕、荧屏不可替代的观赏热点!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难解之谜。
上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美利坚,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奇特的“金庸现象”已引起世界文学史家的广泛注意,并引发了海内外“金学”的蓬勃兴起。
尤其在台湾,“金学”研究更是轰轰烈烈,许多学者对金庸作品的理解及阐释,深刻而独特,称其为“内涵挖掘不尽的神奇之作”。
想必不久的将来,“金学”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点,并被载入世界文学史册。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点金庸的武侠小说与清末民初武侠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灌注于神奇而浪漫的武侠故事之中,使之上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
而且,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从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药民俗到道德人伦无所不包。
读后在陶冶性情的同时,给人一种知识上的极大满足。
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萧峰、段誉、陈家洛、张无忌、杨过、令狐冲、郭靖、小龙女、黄蓉、韦小宝等,这些形象如水墨人物,飘逸潇洒,长袖当风,令人刻骨铭心,爱恋难舍。
金庸武侠百科全书,由金老先生带你解答书中秘密!金迷收藏珍品!

金庸武侠百科全书,由金老先生带你解答书中秘密!金迷收藏珍品!武林盟主金庸于四月中旬应清华大学之邀再次造访台湾,所到之处,自然引起金式旋风,浮世绘版「金庸茶馆」背负众金迷之厚望,一定得为大家A到一个专访金庸的机会,就在金庸先生离台当日中午,我们把限时征得的「金庸一百问」当面一一请教。
金庸对于金迷的各种问题,回答得兴高采烈,连一些被一问再问的老问题,金庸先生也说:「很有趣,很有趣!」在这次限时征求一百个金迷最想问金庸的问题中,可真是包罗万象,有人一再咬住小说作品中的诸多疑点追问;有人对金庸先生的私生活特别感兴趣;也有人就教于写作灵感的取得;还有位自称可以找出小说一千个错误的「狂人」来下战帖,不过也得到正面响应。
金庸说,只要他能详列五百个错误(错字不算),必重重有赏,显见金庸对作品的用心、对金迷的尊重。
至于有人想询问《神雕侠侣》古墓内寒玉床的明确地点与方向,这位看倌,您也太入戏了吧!还有人用尽各种方法,无非就是希望金庸小说能再多出几册,就算挤出一点新鲜的文字也行。
譬如有人想知道《倚天屠龙记》最后结局的结局;有人关心韦小宝后来的下场;有人建议修改《射雕英雄传》,好让秦南琴复活等等。
经编辑询问,金庸先生目前除一再修正小说版本外,似乎对创作新小说兴趣缺缺呵。
武学类●《天龙八部》中萧峰、段誉、虚竹和扫地僧,究竟谁武功最强?包括内力经验绝技等?金庸:扫地僧最强。
●在所有的轻功身法中,何者是金庸认为最上乘最快跑最远的?金庸:韦一笑吧!我想他的轻功最厉害。
●扫地僧的内力真的有那么强吗?金庸:有吧!北京曾经开会讨论到底有没有什么内力、外力,结果他们以科学看法来看,没什么内力外力之分,力的来源和性质是一样的。
●葵花宝典所记载的武学,到底是剑术还是内功?金庸:我想是以内功为主的剑术。
●杨过到底练成了独孤剑法没有?他的武功境界到底如何?金庸:有一部分因为独孤求败传下来没这么完整,所以他的剑法没有很强。
但他的内力强过令狐冲,因为十六年在山崖对着瀑布练习,内力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书中的破绽金庸书中的破绽从金庸的最初的《书剑恩仇录》到最后的《鹿鼎记》,金庸可以说是创造了华语小说中的一个奇迹,用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的话来说,“凡是有华人在地方,都知道金庸的名字”。
对于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成就,以及他在大陆、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而本文所要在下面阐述的,恰恰有那么一些针对外界逐渐升温的“金庸热”泼上一些冷水的意思,取这个题目的言下之意,是指被不少人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是一块“全璧”,金庸在这些小说中曾经犯下过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叙述中出现过明显的或隐蔽的矛盾,而有些差错和矛盾让人看起来简直是荒唐可笑,会让人感叹这怎会出自行文严谨的金庸之手。
当然,金庸毕竟不是一个完人,十几部小说不错一处根本无法做到,而笔者更是人微言轻,哪有资格“望”金大侠的小说成“全璧”,在这里只是对金庸在他小说中出现过的纰漏作一个小小的归纳和总结。
总的来说,金庸在小说中所犯的差错大致可以分为“前后矛盾”、“不合常情的叙述”、“常识性的错误”、“作品中的叙述不统一”等几个大类,下面将一一加以详述。
一、前后矛盾这是金庸的武侠书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错误,其表现形式为在前面第几回交代过的某件事情的情况或某个人的状况,到后面第几回又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和前面的交代脱了节,形成了自相矛盾。
在这其中,有些是相当明显的,而有些则是比较隐蔽的。
例1:“手指再生”的海大富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前后矛盾”现象,出自金庸的《鹿鼎记》。
书中第六回中说到,韦小宝冒充太监小桂子的行径已经被海大富察觉,海大富欲杀之灭口,韦小宝利用海公公双目已盲的弱点,拔出匕首,准备悄悄将他刺死。
书上这样交代:“……(海大富)左手挥出,便往戳来的兵刃上格去,右掌随出,砰的一声,将韦小宝打得飞身而起,撞破窗格,直摔入窗外的花园,跟着只觉左手剧痛,四根手指已被匕首切断。
”(1)而后海大富潜入太后的慈宁宫,遭遇太后的小宫女蕊初,当即将她制服,书中这样描写:“……海老公向前走了几步,突然跃起,落在韦小宝跟前,左手一探,卡住了蕊初的脖子。
蕊初“啊”的一声叫,但咽喉被卡,这一声叫的又低又闷。
”(2)紧接着后面出现了一句:“……海老公伸出右手,摸了摸她的头顶……”(3)这便排除了前面的“左手”是系打印校对而产生错误的可能。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没有了四根手指的左手是怎样掐别人脖子的?即便能用大拇指和手掌用力,但十指连心,刚刚才受伤的创口焉有不剧痛之理?例2:“装傻充楞”的令狐冲这是一个略有些隐蔽的“前后矛盾”现象,出自金庸的《笑傲江湖》。
第三十一回《绣花》中,令狐冲与任我行等人合力杀了东方不败,任我行从东方不败衣衫袋中取出《葵花宝典》后,书中这样交代:“他握在手里扬了扬,说道:“这本册子,便是《葵花宝典》了,上面注明。
‘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老夫可不会没脑子,去干这等傻事……”令狐冲听到以后,“心中一寒:原来任教主以《葵花宝典》传他,当初就没怀善意。
两人尔虞我诈,各怀心机。
”(4)跳过四回,行文至第三十五回《复仇》,令狐冲忽然不明白《葵花宝典》上的武功为什么那么厉害,于是便问任盈盈,“盈盈道:‘这事我也问过爹爹。
他说:第一,这宝典上的武功是学不得的,学了大大有害。
第二,他也不知宝典上的武功学成之后,竟有这么厉害。
’令狐冲道:‘学不得的?那为甚么?’盈盈脸上一红,道:‘为甚么学不得,我哪里知道?’”(5)前面令狐冲明明已经知道了《葵花宝典》需要人自宫之后才能练,由此感叹任我行的毒辣,而后面却反而对这个秘密变得一无所知,难道要用“装傻充楞”来解释令狐冲的行为吗?例3:“健忘”的钟灵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前后矛盾,因为“前”与“后”跨越了5本书,几千页。
出自金庸的《天龙八部》。
段誉与木婉清为亲生兄妹(在最后的大结局中被证明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第五本书最后真相被揭露之前,书中所有的当事人都这么认为。
),“恶贯满盈”段延庆要败坏段家门风,所以把他们兄妹俩关在一间小石屋内,灌以春药催情,眼看两人就要把持不定发生“**”,钟灵姑娘冲到屋外——“忽然石屋外一个少女的声音接口道:‘段公子,你是她的哥哥,决不能和她成婚。
’段誉一楞,道:‘你……你是钟姑娘吗?’那少女正是钟灵,说道:‘是我啊,我偷听到了这青袍恶人的话,我定要想法子救你和木姐姐“(6)让我们先搁下这一段,跳到第五本第四十四章,段誉身中“火焰刀”,在床上养伤,钟灵在一旁服侍。
两人说起钟灵的父亲钟万仇已将钟灵许配给段誉一事,钟灵羞涩中带着喜悦,然而段誉却已知道钟灵也是他的亲妹妹(虽然最后也被证明不是),又不忍点破,只能婉转地说“那是不成的……”,钟灵不知道自己是段誉的亲妹妹也就罢了,但下面所说的一番话便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钟灵急道:‘是木姐姐(指木婉清)不许吗?木姐姐呢?’段誉道:‘不是的。
她……她也是我的……(指也是他的亲妹妹)’钟灵微笑道:‘你爹爹说过甚么三妻四妾的,我又不是不肯让她,她凶得很,我还能跟她争吗?’说着伸了伸舌头。
”(7)显然,钟灵误认为段誉说木婉清也是他的“老婆”,并且默许自己可以作个小妾。
可是金庸在第一本明明交代过钟灵知道木婉清是段誉的亲妹妹啊。
虽然说从第一本到第五本的跨度是长了一些,但钟灵姑娘也不至于这样健忘吧?事实上金庸在这15部小说中所犯下的类似这样“前后矛盾”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倚天屠龙记》中交代吴劲草的右臂被倚天剑斩断,但在后面张无忌又抓住了吴的右臂;又如《天龙八部》中王语嫣说她表哥慕容复从不学汉字,但在后面的叙述,中丫鬟阿朱又说慕容复“擅写各家字体”等等等等之类,由于本文并非是一篇专门给金庸小说“挑刺”的文章,所以这里只列举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出来。
金庸之所以会犯下这种看似荒唐可笑的“前后矛盾”的错误,毕竟还是有些原因的。
第一,有些小说篇幅浩繁,比如例子中举到的《天龙八部》,洋洋洒洒百万言,前后出现一些脱节在所难免,金庸亦非圣人,孰能无过?第二,金庸的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是在《明报》以连载的形式刊登的,今天写两千字,明天写两千字(《天龙八部》有一段更是因金庸出游欧洲,请好友倪匡代笔),很难做到首尾兼顾。
找原因归找原因,在金庸将其连载作品收集出书以前,已经做过大量的校对和修改工作,但这些有的相当明显的前后矛盾没有加以修改,似乎不太应当。
二、不合常情这是金庸小说中出现的另一种错误。
其表现形式是书中的某些人的行为或某件事情的发展看似合理,但仔细一琢磨便可以发现,这些情况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例:李秋水舍“名”骂童姥《天龙八部》第三十七回叙述到,天山童姥和虚竹为了逃避李秋水而躲到了西夏皇宫的冰窖第三层,李秋水为了搜寻二人,施展开所谓的“传音搜魂****”,开始挑拨童姥。
书中有这样的几段描写:“但李秋水的说话竟无休无止,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的说下去,一会儿回述从前师门同窗学艺时的情境,一会儿说无崖子对她如何刻骨铭心的相爱,随即破口大骂,将童姥说成是天下第一淫荡恶毒、泼辣无耻的贱女人……”(8)“虚竹双手按住耳朵,那声音竟会隔着手掌钻入耳中,说什么也拦不住……(虚竹)撕下衣上的布片塞入双耳。
”(9)“童姥淡淡的道:‘这声音是阻不住的。
这贱人以高深的内力送出说话。
咱们身处第三层冰窖之中,语音兀自传到,布片塞耳,又有何用?”(10)“突然之间,李秋水的声音变得温柔之极,说道:“好师哥,你抱住我,恩,唔,唔,再抱紧些,亲我,亲我这里。
”(11)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姑且先不论这所谓的“传音搜魂****”多少有那么点离谱。
按照金庸的说法,李秋水的“传音搜魂****”是能无处不至,就是想用布片塞住耳朵,也是会听见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西夏皇宫难道就只有李秋水一个人存在?(前面交代过,李秋水已经命人把皇宫包围得如同铜墙铁壁)既然不可能只有李秋水一个人,那么她贵为皇太妃,居然能如此破口大骂,她不怕有失身份?不怕皇宫里的侍卫、宫女、太监等人都听了去?他们会怎么想?更可怕的是,她那些对所谓的“师哥”所说的柔情蜜语,让人恶心之极,难道她不怕被皇上、大臣们听去?天哪,为了要找出天山童姥,权利欲望极为强烈的李秋水似乎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己在西夏皇宫中所建立的基业那么莫名其妙地毁掉吧?有些作家写武侠书写到后面,其中的男主人公多半已经成了“超人”,一掌挥出,山崩石裂,一个倒纵,快如闪电,这些不合常情的描写,在金庸笔下还不是经常出现的,但是毕竟还是存在着这样的例子。
其实《天龙八部》中还有一个明显不合常情的例子:即阿紫的双目变盲后用游坦之自剜的双目居然有能复明!这根本就是违反科学常识的描述,但是考虑到阿紫双眼被弄瞎的这一段是倪匡代写的(倪匡特别讨厌阿紫这个人物),我们也就不追究了。
作家写小说,尤其是写武侠小说,写到高潮处总会身不由己地置身其中,而忽略了真正的现实世界,以至于写出一些违反常情的情节,看来金大侠亦不能幸免。
三、常识性的错误常识性的错误是指一些书中看似合情合理的情节,拨去其表面的迷雾,发现这些情节只要用现实生活中科学数据一算,其实是十分荒唐的。
例1:熔点“超”高的丝绸?出自金庸的《倚天屠龙记》。
大家都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之所以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本身便是削金断玉的宝刃,更因为当年黄蓉把她用小楷撰写在丝绸上的《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放在剑与刀中。
最后周芷若用刀剑互砍,两把宝刃齐齐折断,而两块丝绢也落了出来。
构思的确是十分巧妙,看上去也合情合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两块丝绢是怎么放到刀和剑中去的?众所周知,丝绢的熔点一般是在200~300摄氏度左右,而铁的熔点则远在1000摄氏度以上,从书中描写吴劲草熔合屠龙刀的场面来看,屠龙刀因为是玄铁制成,熔点还远高于一般的铁,所以他只能把刀身伸到火中去长时间炙烤。
谁都知道,铁是热的良导体,这样高的温度在熔合时早已传遍宝刃全身,里面的丝绢也早就达到了自己的熔点而化为灰烬了。
或许我们可以说,丝绢是从刀(剑)与把的接口处放进去的,如果这是铁制的把,那么这刀把或剑把又是怎样和刃身融合的呢?融合刃身和刃把同样需要高温,丝绢也早已自燃;如果是木把,周芷若会傻到不把木把拆开取出丝绢而要白白斩断这两把当世宝刃?难道这丝绢是西域或什么地方特有的丝绢,熔点能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而不燃,从而得以保存?这个例子虽然有一些鸡蛋里挑骨头之嫌,但从科学角度来讲,金庸确实犯了一个常识性的大错误。
例2:“慢跑专家”乔峰出自金庸的《天龙八部》。
“北乔峰,南慕容”,乔峰的武功可以说是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而他的父亲萧远山,武功更胜过他一筹。
萧远山在杀死丐帮长老白世镜后逃遁,乔峰在后面急追,当世两大高手展开过人轻功,一前一后的飞奔。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乔峰)当下欺身来到门前,白雪映照之下,只见一个人影(萧远山)正向东北角上渐渐隐去,若不是他眼力奇佳,还真没法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