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uó)后窍(qiào)缠络(luò)宿儒(sù)B.油蛉(líng)菜畦(wā)觅食(mì)竹筛(shāi)C.锡箔(bó)桑椹(shèn)盔甲(kuī)戒尺(jiè)D.蝉蜕(tuì)书塾(shú)脑髓(suí)秕谷(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宿儒销释绅士盔甲B.渊博签赏收敛轻捷C.书塾蜈蚣云宵恭敬D.质朴缠络绣像和蔼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也让他们望眼欲穿。
C.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了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4.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放系拉B.支撒绑拿C.支撒系牵D.顶放连牵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后的感想和收获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后的感想和收获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阅读他的作品,我深感震撼和启发。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感想和收获。
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背景。
他的作品大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当时社会的悲惨和黑暗,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
通过这些作品,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封建传统的束缚、民族危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痼疾,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的紧迫性。
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丑陋的人物形象,如阿Q和孔乙己等。
这些形象虽然在外表和行为上各有特点,但他们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人性的丑恶面。
通过这些作品,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的本质的自私和贪婪。
同时,鲁迅先生也通过一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如《药》中的小孩和《孔乙己》中的老板。
这些形象给予了我对人性的希望和启示,让我相信在黑暗的社会中,仍然有着光明和正义的力量存在。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对文学的艺术表达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鲁迅先生的作品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力量,让人一读就能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用寥寥数语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本质,如《药》中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和《狂人日记》中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真理,除非他是真理的敌人”。
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对文学的表达技巧有了新的认识,并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
通过学习和模仿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我希望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予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阅读他的作品,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同时也让我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虽然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但我可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C.他研究古文字虽然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
D.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2.某同学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系(jì)绳子、折(zhé)蜡梅花。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桑椹(shèn)、攒(zǎn)集。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书熟" 应为“书塾”,“嘻闹" 应为“嬉闹”。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翻来覆去"不要写成“翻来复去”。
3.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4.文章在写百草园时还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妈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诫“我"不可随意应答陌生人的话,使“我”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作者意在表明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意在以此批判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为者。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B.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 《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文学名著题,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B项,《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纪时性作品。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阅读《红楼梦》中香菱被抢案的审判结果,完成问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
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今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
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这段文字中贾雨村所做的三件事,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品味文中的划线词语,说明用这些字好在哪里?①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
②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
(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特点?(4)“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什么?【答案】(1)胡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2)①“偏”字形象地刻画出薛家依仗权势,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的凶相。
②“到底寻”与“不是”结合使用,深刻地揭示出贾雨村对门子的处置是处心积虑、由来已久的。
(3)势利、狡诈(4)指代文中划线部分。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段的综合考查。
(1)本题是是对文段概括能力的考查。
细读文段,找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这三件事:故乱判案、修书讨好、充发门子。
根据内容梳理即可。
(2)本题是对特定语句中词义的理解。
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理解词义。
“偏”字描写出薜家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到底”则写出了贾雨村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可耻本色。
(3)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
用到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共同刻画了他势利、狡诈的性格特征。
(4)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些事是一个近指代词,应该在上文中找到答案,不是难事。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作者:高春芳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3期摘要: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鲁迅精神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鲁迅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鲁迅作品却未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不能在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学校教育让大多数学生对鲁迅都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但语文教学没有能够使鲁迅作品独有的魅力和价值得以实现。
一、走进鲁迅作品,体会鲁迅精神。
鲁迅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旧中国,鲁迅的家庭和个人经历,直接地促成他从小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接着在辛亥革命的政治社会背景下,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02年鲁迅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赴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探求人生新路。
初中语文课本中《故乡》以“我”回乡的所见见闻及感受为线索,描写了旧时代农民痛苦的生活遭际及精神上的彷徨,抒写了作者对当时的国民现状的深沉忧虑,以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在他作品中有对知识分子自身弱点的批判。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又一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悲惨一生,无情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
同时,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社戏》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在平桥村外婆家居住时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二、擅长用快乐的笔触,写有趣的童年。
鲁迅写了很多快乐的童年趣事,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闰土、阿发等农家少年形象。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不必说___的菜畦,____石井栏,____皂荚树,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的黄峰伏在菜花上,____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_____向云霄里云了。
2.给加点字注音。
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二、选择题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4.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晚间,在院子里芮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C.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D.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5.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A.jiàn hān yìbònìB.jiàn hǎn yíbáo mìC.qiān hān yíbònìD.qiān hǎn yìbáo m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uó)后窍.(qiào)缠络.(luò)宿.儒(sù)B.油蛉.(líng)菜畦.(wā)觅.食(mì)竹筛.(shāi)C.锡箔.(bó)桑椹.(shèn)盔.甲(kuī)戒.尺(jiè)D.蝉蜕.(tuì)书塾.(shú)脑髓.(suí)秕.谷(bĭ)三、基础知识综合7.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1社 戏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3 分) A.大抵.(dǐ) 纠葛.(gě) 虾钳.(qián) B.潺.潺(chán) 踊.跃(yǒng) 蕴藻.(zǎo) C.舟楫.(jǐ) 桕.树(jiù) 旺相.(xiānɡ) D.嘱.咐(zhǔ) 弥.散(mí) 晌.午(xiǎnɡ)
(1)【重温经典】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 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面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 再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3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 示例:一条船只,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⑤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只听一直吹着的唢呐忽地收声,顿时锣鼓齐 鸣,岸上岸下,人头攒动,满溪清波,哗啦扬起;龙舟上,两排木桨在划手整齐的 动作中,搅得浪花迸溅,水藻纷飞;两岸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 春”“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未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 鲜”……此时此刻,这些诗句会不知不觉地涌现在你脑海里,融化在眼前的情景 里……
请阅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部分内容,然后 答题。
6.请用四字短语给选文拟写一个小标题。(2分) 示例:月夜行船。 7.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一支两人,一里一换…… “点”“磕”“退”“出”“架”“换”等动词,生动、准确、详细地写出了孩子 们开船时的敏捷动作,表现了孩子们娴熟、高超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能干的品质,也 折射了孩子们去看社戏时的急切、兴奋、愉快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0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茁壮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
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 )(3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 山海经>》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
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
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80字左右)(4分)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分别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用四字词语概
括。
(3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