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飞钱
多钱应该怎么带?他顺利买到药材,药材运 是保凭我管帖到回是国金(了手扬银相最扬头州财当早州 钱,物于的丝 不他,支银够应,收票行很取)雏,将好一或形怎货卖定信,物么,的物经于存办租提营是?在金取的他哪…,。业想…里商务扩人是?大需代回经用客益时商营州,,他可带
邸店 柜坊
问题: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清
概城数增括市量强指功增。出能多古等代 );中地国理城市位的置演南变移趋势、(东如移数量;、经分济布功区域能、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 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 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 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 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 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 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从乾隆到嘉庆十年的70年 间,同样在两淮经营盐业,徽商子弟有265人通过科举入 仕,而晋商仅区区22人。
到19世纪末,当徽商所代表的封建经济没落时,正 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登陆中国之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很明显,此时只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实业,实现商业与 产业的结合才能获得新生。但“官本位”的徽商却做不 到,他们已经没有财力去投资产业了。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 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 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种叫法一 直延续到今天。
贷财 债
商代货币“贝”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 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 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 介——货币。

[课件]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件]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品经济发展 2、小农经济与市场联 系日益密切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 4、统治者实行海禁和 闭关锁国政策
返 回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在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把古代中 国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 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由此,要求学生 归纳本课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最后对合作探究活动中表现较好、合作精神 较强的小组应给予奖励,激励大家对历史的 学习。
返 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
新课讲授
(35’)
探究学习 总结(3’)
拓展学习 延伸(5’)
引入两个材料:“古 代货币的发展”和 “刀闲经商的经历”, 提出问题,为学生的 合作探究作铺垫。
学生分组合作 探究“各时期 商业发的特 点、成因”
师生合作把各组写到黑板 上的合作探究结果与投影 仪展示的参考答案作比较, 分析、评价各组合作探究 成果;同时教师适当补充有 关内容,最后评选出优秀 小组。
② 4、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5、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对外贸易繁荣。
返 回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的特点及成因
特 点 成 因
1、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2、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 3、出现较大的市镇,其中最著 名的四大商业名镇,大都成为繁 华的商业大都会。 4、打破“市”“坊”界限,草 市普遍,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5、海外贸易发达,泉州是元代 ③ 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 时世界第一大港。
返 回
凡市,以日中击鼓 三百响, 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
思考: 阅读课本第15页“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2、在外注重团结互助。 3、崇尚节俭,不奢华。 4、有较高的商业信誉,诚心经营。

必修2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

必修2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

五、古代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明清
(一)原因: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三、古代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明清
(一)原因: (二)表现: 1、徽商
2、晋商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名全国?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 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 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 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 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4、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5、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一)原因: (二)表现:
1、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2、中外贸易发展, 3、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4、每个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5、设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但发展受到限制: 如市区和住宅区分开(空间) 闭市后不得有经营活动(时间)
古代商业的发展
大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会 (2)海外贸易的发展: A、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B、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2、繁荣的原因:
古代商业的发展
(1)农业和手工业继续发展
(2)疏浚大运河,开辟海运,并在各地遍设驿站
(3)国家统一,有利于商品在大范围内流通
(4)海外贸易的发展
五、古代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明清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徽商和晋商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
解题关键:宋元时期出现了繁荣局面, 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 柜坊、飞钱和纸币很早就产生了,国 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 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 荣。 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 思路引领: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 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政府对商 走向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史料解读] 史料划线部分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婚姻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 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 提示 概况:唐朝时,商品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 家乡;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原因:唐朝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
提示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 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提示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 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 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 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城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3)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荣。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123456
解析 答案
2.(2018·天门高二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 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的发展
608年
江都 江 610年 南 余杭 河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3、“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 的,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 换,是中国最早的货币汇兑方式。商人凭借票券到指定的地点 取钱。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 业的发展。”——《中国商业史》 以上三段材料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什么?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 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 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 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 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 城郭草市的发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贸易,不但打破 了唐代坊市制度的限制,而且也打破了城郭的限制,进一步 发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区。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 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 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 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 贸易渐趋萎缩。
表现:货币种类多;商业繁荣
1、秦 ——“上农除末 ”
2、 汉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秦汉重农抑商,商业发展艰难(经商受时间、 地点限制)。

安徽省绩溪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安徽省绩溪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商业经济交通的发展趋势
西汉:陆路为主,海上开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陷于停滞 隋唐:水陆并举 两宋:海外贸易频繁 元朝:水陆并举 明清:初期兴盛 - 海禁 - 闭关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 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 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 2.从城市商业活动看:
• 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 市制度在北宋时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 高;在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基础上,夜市、晓市、 商业集市等出现。
•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
• 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 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商业 繁荣、人口密集。
客商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
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始建于
清乾隆八年,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的规模。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 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夹楼、钟
楼、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帝殿、财 神殿、火神殿等160余间建筑。会馆的整个建筑 群,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装饰华丽,不仅对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 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 么发展变化?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 到官吏直接控制。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 1.从城市的功能看:
• 自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 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 手工业或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 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2、主要形式——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1.官府控制 2.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厚往薄来、倍 偿其价 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 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名词解释:朝贡贸易
明朝
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3、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原因:
晋商是中国 最早的商人,其 历史可远溯到春 秋战国时期。明 清两代是鼎盛时 期,称雄国内商 界长达500年之 久。晋商首创中 国历史上的票号。 今天的人们 仍然可以从众多 的晋商大院中看 到当时的辉煌。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二少爷乔致庸在 贩茶汇兑银票的过程中,使用银票的方便快捷使乔致 庸对票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乔致庸开设票号,提出 “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 1900年,八国联军 攻占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乔致庸不顾众人反对, 给朝廷捐银逃难。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 官银的禁令,乔家生意从此蒸蒸日上。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 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 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 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 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 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 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 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新课: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你知道为什么把善于经商的 人叫做“商人”吗?

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

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

• 5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 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得到形成和 发展。 • 6 .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 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转变过程;各朝代 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 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 7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 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 8 .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
• ●基础梳理 •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 1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在隋唐时期 柜坊 飞钱 商业很发达,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① 和② 。 “交子” • 2 .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 。
• 3.元朝时④ 大都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 会。 徽商 • 4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地域性的商人 晋商 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 力最强的是⑤ 和⑥ 。 宋朝 •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 1.⑦ 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 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 商品交易。 汉口镇 朱仙镇 佛山镇 • 2 .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 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
• • • •
●难点阐释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2 .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 发达。因为中世纪的西欧实行庄园制,其 经济单位远远大于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 济,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品可以在庄园内 解决,无须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而中国的 农民家庭仍然需要以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 去交换那些自己不能生产的产品,尤其是 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 【解析】 本题只要读懂材料不难作答, 由 “ 遂倾两市 ” 可判断 A 项正确;由 “ 昼 夜喧哗,灯火不绝 ” 可判断 B 项正确;由 “ 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 可看出 C 项也正 确,只有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答案】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
古代商业的发展 探究一: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
探究一:根据自主学习 成果概括古代商业发展 特点。 注:不得少于三条。
3
4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5
时间 背景 国内 对外
起源早、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发展 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以朝贡贸易为主、明清后逐渐萎缩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21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22
国家政局
货币作用
交通条件
政府政策
发展基础 ……
22
古代商业的发展
特点
表现
23
原因
古代商业的发展
24
思维导图
特点
原因
商业 发展
表现
THANK YOU
25
……
古代商业的发展
6
探究一: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探究二:理解市的发展与变迁
探究二:根据以下七则 材料完成表格。 要求:每一个结论旁要 注明所依据的材料编号。
7
材料一 不移时,楼上鼓打二更。时迁上到楼上, 只做买闹鹅儿的,各处阁子里去看。撞见解珍、 解宝,拖着钢叉,叉上挂着兔儿,在阁前踅着。
——《水浒传·吴用智取大名府》 材料二 阎婆惜晾了大半夜,挨到五更天,出得 阎婆惜家门:忍那口气没出处,一直要奔回下处 来。却从县前过,见一碗灯明,看时,却是卖汤 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兴 起的背景。
19
任务三:根据材料十二 结合所学归纳影响明清 时期商业发展的因素。 注:材料信息提取完整。
20
材料十二 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开始出现转折:财 政收不抵支,银贵铜贱,赋税负担增加(农民售物收 钱,纳税用银),农民生活更加困苦,购买力萎缩, 可供商品量减少。此时清政府对矿业、手工业和沿海 贸易限制又转向加强。在中国历史上,政局的盛衰很 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的进退行止。
17
材料十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 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 代 数十增里至。479这个些。城市市镇镇镇经充之济斥间的着的繁牙直荣行线、距布离行不与超手过 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 加工,吸引外地商客,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主 要表现是什么?
18
的材主料十要一货币在。十白五货银六币成世作为纪用主的要增明通朝大货中,期是,商白业银繁成盛为,通尤行 其是棉农布副、产粮品食、大食量盐进等入日市常场生成活用为品商的品远距离贩
销的结果。反之,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
这种远距区离域的间商长货途贸贩易也运起贸着易重发要展的较促快进作用。明
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就正是在白 银成为通货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
8
材料三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镇市、集市 (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到明 朝末年,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 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已 成为新兴的商业城市。如北京、南京、杭州、广 州之类,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其本身的经济职 能也在明显强化。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 的乡村集市,构成了一个个较大的地区贸易网络。
——摘编自学探诊第3课视野拓展
10
材料五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11
材料六
材料七
12
管理 时间 空间
功能
宋以前
宋以后
13
管理 时间 空间
功能
宋以前
宋》作为小说材料不完全可
信,需要一手史料的印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9
材料四 “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 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 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城以盛民也”,筑城 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 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严格控制。宋代以 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交易活动也不再 受官府的直接监管,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 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 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15
材料八 (东十字大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 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九 (宋太祖)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 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16
古代商业的发展
探究一: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探究二:理解市的发展与变迁
探究三:分析影响明清时期 商业发展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