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自主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天人合一”属于什么观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天人合一”属于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想一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不是。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
2.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义两大阵营。
(3)知论。
【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3【连一连】探究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费尔巴哈反驳道:“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知识梳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典型例题讲解】[例1](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28)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D)A.彻底的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 D.可知论[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根据题中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可知论,D项正确。
彻底的或不彻底的不可知论,都否认了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即正确认识现象又正确认识本质的问题,C排除。
[例2]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入轨后经5次变轨调相,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
这说明( B) 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D.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解析]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B项正确。
A、D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C项错误。
关系型选择题解法方法1:求同法,找出概念及现象间的共同点,可以是本质、特点等。
方法2:排异法,找出概念及现象间的区别,可以是本质、特点等。
方法3:排孤法,设问如果要求回答概念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某些题肢若仅孤立地从某一概念或现象来谈,不涉及概念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则不选。
方法4:外延、内涵判断法,一般题干涉及的概念及理论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符合该内涵和外延的题肢才可以入选,否则就不选。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7张PPT)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霍布斯创立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 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 世界的本原是有限的、不变的分子。 ②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③ 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 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具有机械性、形而 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 唯心主义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三、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学发展始终并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先有花,再在人脑里有花的形象? 还是先在人脑里有花的形象,再有花?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学习计划 (思维)
决定 反映
我们总会碰到
学习实际 (存在)
1.原因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 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即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2.原因二: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原因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 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花的苦恼
这个人的眼睛看到了我,我就应该 开放了,但是还有人没看到我,我 又应该不开放,那我到底应该开放 还是不开放呢?唉……比较烦,比 较烦呐。早知道我就信唯物主义了, 呜呜……
真累 啊……
基本特征(四个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 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①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 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 A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B 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C 不系统性 ③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荀子、王 夫之、范缜、五行说、王充等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观点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的诞 生和人类社会的安定都归功于 女娲——一位人身蛇尾的女神。
而西方世界认为,世界的诞 生和安定归功于上帝——一位长 相英俊、无所不能的男神。
★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南宋·朱熹:理是世界的本质, “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
古希腊·柏拉图: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 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 共同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 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
必修4《生活与哲学》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 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 世界的本
原是物质. 物质决定 意识,物质 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
1、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 根本利益。 2、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
三种形态
正确性 局限性
唯 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 物 主 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义(机械唯物主义)
这 些 观 点 属 于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观 点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战国)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共同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A.具有猜测性, 古代朴素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B.没有科学依据; 唯物主义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C.把物质归结为物 上 在 ,物 本质上是正确的 质的具体形态 都质 坚与 克服了古代唯物主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持 意 近代形而上 义的朴素性和直观 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 识 学唯物主义 B.具有机械性、形而 质 的 性,丰富和发展了 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 决 关 定系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意问 识题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辨证唯物 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 主义
丁勇新课教案学生版-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广水一中丁勇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资料一:⑴唐朝时佛教盛行,慧能得了五祖弘忍衣钵,隐居在广东曹溪,待缘而化。
十余年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涅脖经》。
当时有风吹幡动,两个僧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
慧能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⑵从先秦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到隋唐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以及知行之辩。
①先秦的“名实之辩”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之争。
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
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
名是事物的概念。
名的作用在于指谓、描绘内容,名实的关系是“以名举实”,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名实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名实论和形式逻辑理论的发展。
后来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实”,认为名是用来指谓实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决定于实,一旦形成也不能轻易改变。
道家的观点是:“世界”既不是现实的社会秩序,也不是可以经验到的客观实际,而是超越经验的“道”和“无限”。
世界本是混沌的,是语言使其清晰了起来;世界本是黑暗的,是话语使其光明了起来。
是语言让世界变得可以言说,可以把握。
②天地万物、森罗万象之上有没有一个根本的终极存在?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根本是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还是无形无象、没有任何具体规定的东西?或者换句话说,天地万物的根本是“有”还是“无”?这是魏晋玄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是所谓“本末有无之辨”。
探究思考:中国古代哲学界的“心”“幡”、“神”“形”、“名”“实、“无”“有”、“理”“气”、“心”“物”、“知”“行”等具体指向虽各有不同,但对它们的关系思考都不可避免的触及到哲学中的什么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在所有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资料二:⑴仓央嘉措《见或不见》(原名:《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扎西拉姆·多多)你见或者不见我 / 我就在那里 /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 / 爱就在那里 / 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 /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 不舍不弃。
第二课 哲学讲义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哲学讲义百舸争流的思想海口海港中学王建中(海口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框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首先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框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1、唯物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型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源,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6、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辩证法或形而上学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中,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共处。
拓展延伸: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谁是本原的问题2、反对二元论的错误观点二元论也没有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范围,只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混杂在一个哲学体系里。
学海导航届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百舸争流的思想

2.“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 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 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 觉的相加。”B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
A.客观唯心主义(wéixīn zhǔyì) B.主 观唯心主义(wéixīn zhǔyì)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 义
月在,实清验华上大观学测和到中量国子科反学常院霍联尔合 效A 宣应布,首被次誉 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 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第十一页,共22页。
【解析】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 的进展,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A正确; B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C表述正确但与 材料无关,不选。D错误(cuòwù),哲学的智 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页,共22页。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 意识 是本原, 物质(wùzhì) 依赖于 意识 , 意识 决 定 物质(wùzhì) 。 (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① 客观 唯心主义。
② 主观 唯心主义。
4.哲学的“两个对子”和两大基本派别: (1)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和 唯心主义 、 辩证法 和 形而上学 。 (2)两大基本 派别: 唯物主义 和 唯心主义 。
第十四页,共22页。
例3【母题变式】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
“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wànwù)”与“一切 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B观点,他们按照
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一、主要目标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2.理解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
3.理解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二、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是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这二者关系的第一方面内容。
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
(3)哲学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例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D.哲学的基本问题【解析】凡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承认思维决定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
B项从属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不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只有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C、D两项错误。
答案为A项。
2.唯心主义与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1)此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划分的不同标准完全等同起来了。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成为不可知论者。
不可知论者的典型代表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和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
康德认为,由于人们总是受先天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的限制,感知的只是“物自体”的现象,而不是“物自体”的本质,所以物自体是不可知的;休谟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的世界是不可知的。
康德割裂了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休谟割裂了感觉和客观事物的联系。
康德是一个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休谟是完全的不可知论者,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2)在可知论内部,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又有本质的区别:唯物主义可知论是从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得出物质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可知论则是从唯心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得出精神世界是可知的。
【例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如果认为有同一性则属可知论,反之则属不可知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的,不可混淆。
答案为A项。
3.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评价如下表所示。
【例题1】“气者,理之依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是( )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B.围绕着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而形成的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解析】本题以历史上思想家的两句名言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题干要求选出两种观点的分歧,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而后者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分歧就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为B项。
【例题2】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析】本题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用理论来分析具体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人脑产生意识不同于肝脏分泌胆汁,它具有能动性,而肝脏分泌胆汁是一种纯本能的现象,具有机械性,但同时它又体现物质是本原。
答案为C项。
4.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二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神”、“上帝”创造和决定的,或者是由一种“客观精神”(上帝或神的代名词)决定的,否认人的作用。
二者在形式上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但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二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评价如下表所示。
【例题】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
”以上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解析】孔子观点中的“命”、“天”支配着人的一切,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认为认识世界离不开自我的意志,并以此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意志,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为B项。
5.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是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对立,凡是涉及世界本原问题,唯心主义一定是错误和非科学的,而离开这个前提,唯心主义的很多观点又是很有价值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看待唯心主义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它在其发展史上也有正确的、进步的一面,不能绝对地讲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例题】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全面把握。
本题观点绝对化,是片面的。
无论对唯物主义还是对唯心主义,都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有差别的,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正确,唯心主义错误;从哲学的发展历程看,唯心主义也有其合理的、进步的一面,唯物主义也有其缺陷的一面。
因此,回答本题应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正确的、进步的一面,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错误的一面。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因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带有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具有机械性。
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本课测评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B.世界统一于精神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D.事物是“理念”的影子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6.“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关系的问题而展开的。
( )A.物质和运动B.量变和质变C.物质和意识D.实践和认识8.有的学生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有的学生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些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B.不可知论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
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唯物主义观点10.春秋时期的《管子·水地篇》中有这样的话:“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也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
上述两种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原子是“宇宙之砖”D.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12.“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
这两种说法( )A.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B.第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C.第二种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D.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13.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C.气者,理之依也D.心外无物1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一事例中,富人的看法是( )A.唯物主义的态度B.唯心主义的态度C.客观地看待事物D.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三、简答题15.查阅有关资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每题至少说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