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全等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理解:(1)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2)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3)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1)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2)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1)找第三边(SSS);(2)找夹角(SAS);(3)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1)找一角(AAS或ASA);(2)找夹边(SAS)。

3、已知两角:(1)找夹边(ASA);(2)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二、轴对称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的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基础的奠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则是较为常见并被广泛使用的一套教材。

本文将对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进行综述和总结。

一、代数代数是八年级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根式与分式,整式,一次函数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指一个未知数为一次的方程,可以表示为ax+b=0 (a≠0),如2x+3=7。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方程变形、用加减乘除消元、移项变号、去分母等方法来解方程。

同时,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或没有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比如有一道题目:“一堆苹果,分给a,b,c三人,分完后c 多得a,b两人分的各一半,若原来有21个苹果,则c得到多少个苹果?” 我们根据题意可以写出方程。

设a,b,c三人分别得到x,y,z个苹果,则有:x+y+z = 21;z = (x+y)/2;整理得:x + y - 2z = 0;插入第一个公式可得:x+y = 2z;代入第一个公式得:3z = 21,解得z=7。

所以c得到的苹果数是7个。

2.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一般写成:ax+by=c;dx+ey=f;我们需要掌握用消元法和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同时还需要理解解出的解集的含义,如有唯一解、无解、无穷解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数学建模、物理力学等。

例如有一道题目:“使用8个10W和4个20W的灯泡,排成两排,第一排4个,第二排8个,第一排亮的灯泡功率大于等于第二排。

求每只灯有几瓦?” 我们根据题意可以写出方程组。

设第一排4个灯泡中有x个10W的和y个20W的,第二排8个灯泡中有m个10W的和n个20W的,则有:x+y = 4;m+n = 8;10x+20y >= 10m+20n;代入第三个方程可以得到: y>=n;n>=x;m>=y;插入第一个公式可得:n+m = 8-x;插入第二个公式可得:x+2y <= 4;整理可得:5y-2n >=2,解得y=2,n=1。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适合打印)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适合打印)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8.对顶角及性质
9.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1.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2.溶液=溶质+溶剂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第一节课前热身知识点1. 四边形既有不等边的叫做梯形。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 2。

教学目标1. 能识别矩形和平行四边形。

2.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和定义。

3.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 能灵活解决与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第二节矩形知识点1. 矩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互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特殊矩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学目标1. 掌握矩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计算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能够解决与矩形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2. 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

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的画出平行四边形。

2.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3. 能够分辨平行四边形和其他的四边形。

4. 能够解决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第二章比例和单位换算第一节倍数和倍数的性质知识点1. 倍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 倍数性质:(1) 两个数的比例相等,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倍数;(2) 若a, b与c成比例,则它们的倍数也成比例。

3. 倍数应用:量的倍数、面积倍数、体积倍数。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倍数的含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倍数以及倍数的应用。

第二节均分知识点1. 如何将一个数分成几等份称为均分。

2. 两个数分别和它们的平均数的关系。

3. 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和它们的平均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均分的概念。

2. 掌握均分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均分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比例知识点1. 比例的概念。

2. 比例的四种关系:等比、比例、反比、无关。

3. 比例的计算和综合应用。

4. 度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

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三角形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按边和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边长判断。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中位线:了解并掌握这些线段的概念、性质及画法,特别是中位线的性质(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在结构中的稳定性作用。

第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HL(直角三角形专用)。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作图等。

第三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识别并作出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变换: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中心对称变换的性质,能识别并作出中心对称图形。

•设计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案:通过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图案。

第四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如赵爽弦图、欧几里得证明等。

•勾股定理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计算问题,以及涉及勾股定理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实验等),掌握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数据的整理:学习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等整理方法,掌握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数据的描述: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

•数据的波动:了解极差、方差等描述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掌握其计算方法及意义。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3.1 勾股定理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3.1 勾股定理

学以致用
一架消防队的梯子长25m,在一次
火灾中, 梯子的底部离建筑物15m,此
时,梯子最高能到多少米?
D
如果每层楼高4m,要想救上
A
一层的人,梯子的底部要向楼的
方向推进多少米?
B
E
C
知识象一艘船 让它载着我们
驶向理想的……
敬 请 指 导
再 见
Q
探究活动二
在方格纸上, 画一个顶点都在格 点上的直角三角形; 并分别以这个直角 三角形的各边为一 边向三角形外作正 方形,仿照上面的方 法计算以直角边、 斜边为一边的正方 形的面积.
边为c,那么
a2 + b2 = c2
a
c
b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 勾股定理
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宋明康
邮票赏 析
这是1955年希腊曾经发 行的纪念邮票,邮票上的图 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 理设计的。
探究活动一
将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看作1,△ABC是以格点为 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边向外作正方形。
你能计算以 AB为边的正方 形的面积吗?
R P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弦 勾
在西方又称毕 达哥拉斯定理

例题精选 例1 求下列图中表示边的未知数x、y、z的值.
81 144

144 169 ②
z
625 576

例题精选
例2 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5

比8
17

x
16
x 12

x
谁 算

2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平方根(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平方根(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平方根(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要点梳理】【389316 平方根,知识要点】知识点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2x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aa的算术平方根”,a叫做被开方数.要点诠释:a0,a≥0.2.平方根的定义如果2x 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a (a≥0)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0)a≥是a的算术平方根.知识点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定义不同;(2)结果不同:2.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2)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均为0.要点诠释:(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2)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另一个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知识点三、平方根的性质0 ||00a aa aa a>⎧⎪===⎨⎪-<⎩()()20a a a =≥ 知识点四、平方根小数点位数移动规律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者向左移动2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者向左移动1位.例如:62500250=,62525=, 6.25 2.5=,0.06250.25=.【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是25的算术平方根B.l 是l 的一个平方根C.()24-的平方根是-4D.0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答案】C ;【解析】利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定得出正确选项.A.因为25=5,所以本说法正确;B.因为±1=±1,所以l 是l 的一个平方根说法正确;C.因为±()24-=±16=±4,所以本说法错误;D.因为0±=0,0=0,所以本说法正确;【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关键是明确运用好定义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将错误改正:(1)9-没有平方根.( )(2)164=±.( )(3)21()10-的平方根是110±.( ) (4)25--是425的算术平方根.( ) 【答案】√ ;×; √; ×,提示:(2)164=;(4)25是425的算术平方根. 2、 填空:(1)4-是 的负平方根.(2116表示 的算术平方根,116= .(3)181的算术平方根为 . (4)若3x =,则x = ,若23x =,则x = .【思路点拨】(3)181就是181的算术平方根=19,此题求的是19的算术平方根. 【答案与解析】(1)16;(2)11;164(3)13 (4) 9;±3 【总结升华】要审清楚题意,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注意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转化.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3是9的平方根. ② 9的平方根是3.③4是8的正的平方根.④ 8-是64的负的平方根.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提示:①④是正确的.【变式2】求下列各式的值:(1)325 (2)8136+(3)0.040.25- (4)40.36121⋅ 【答案】(1)15;(2)15;(3)-0.3;(4)6553、使代数式1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答案】x ≥1-;【解析】x +1≥0,解得x ≥1-.【总结升华】当式子a 有意义时,a 一定表示一个非负数,即a ≥0,a ≥0. 举一反三:【变式】(2016春•庐江县期末)已知()22230x y x y ++++=,求2x y -的平方根.【答案】解:, 解得,∴ 2x y -=1﹣2×(﹣2)=5,∴5的平方根是±.类型二、利用平方根解方程4、(2015春•鄂州校级期中)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1)169x2=144(2)(x﹣2)2﹣36=0.【思路点拨】(1)移项后,根据平方根定义求解;(2)先将(x﹣2)看成一个整体,移项后,根据平方根定义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169x2=144,两边同时除以169,得1442x=169开平方,得x=(2)(x﹣2)2﹣36=0,移项,得(x﹣2)2=36开平方,得x﹣2=±6,解得:x=8或x=﹣4.【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方根,根据是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类型三、平方根的应用5、要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做田间试验,其长是宽的3倍,面积是1323平方米.求长和宽各是多少米?【答案与解析】解:设宽为x,长为3x,由题意得,x·3x=132332x=1323x=±21x=-21(舍去)答:长为63米,宽为21米.【总结升华】根据面积由平方根的定义求出边长,注意实际问题中边长都是正数.。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全等三角形1.1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1.2 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成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2 轴对称的性质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3 设计轴对称图形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第三章 勾股定理3.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3 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第四章 实数4.1 平方根如果()02>=a a x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也称为二次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1、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理解:
(1)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2)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3)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
(1)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2)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1)找第三边(SSS);
(2)找夹角(SAS);
(3)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
(1)找一角(AAS或ASA);
(2)找夹边(SAS)。

3、已知两角:
(1)找夹边(ASA);
(2)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二、轴对称的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的角平分线
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3、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五、等腰三角形
1、性质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六、等边三角形
1、性质定理:
(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2、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这性质。

3、判断定理: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七、直角三角形推论
1、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拓展: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求斜边上的高。

第三章勾股定理
一、基本定义
1、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2、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3、弦:斜边
二、勾股定理
1、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勾股数
1、定义:
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常见勾股数:
3,4,5;6,8,10; 9,12,15;5,12,13。

四、简单运用
1、勾股定理——常用于求边长、周长、面积:
理解: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并能求出周长、面积。

(2)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3)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的线段。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常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理解: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
=a
2
+b
2
,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3)若a 2
+b
2
<c
2
,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4)若a 2
+b
2
>c
2
,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
边)。

(5)难点:运用勾股定理立方程解决问题。

第四章实数
一、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x 2
=a(a≥0),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或二次方根)。

2、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读作“正、负根号a”。

3、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零的平方根是零。

(3)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开平方
1、定义: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三、算术平方根
1、定义:
一般地,如果x 2
=a(a≥0),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2、表示方法:
记作,读作“根号a”。

3、性质:
①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②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③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4、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四、立方根
1、定义:
一般地,如果x 3
=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表示方法:
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

3、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2)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3)零的立方根是零。

4、注意: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5、
五、开立方
1、定义: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六、实数定义与分类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理解:常见类型有三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注意省略号)。

2、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来分
(2)按符号性质来分
七、实数比较大小法理解
1、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数轴比较: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绝对值比较法: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平方法:a、b是两负实数,若a2>b2,则a<b。

八、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实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九、近似数
1、定义:
由于实际中常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甚至在更多情况下不可能得到精确的数,用以描述所研究的量,这样的数就叫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十、科学记数法
1、定义:
把一个数记为科学计数法。

十一、实数和数轴
1、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