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

7)报酬
对工人提供得服务必须付给公平得工资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集权就是指下级参与决策制定得程度 从最高层管理到最低层管理得直线职权就是一个等级链 人员与物料应当在恰当得时间处在恰当得位置上
11)公平 12)人员得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
管理者应当与蔼与公平地对待下属 管理当局应当提供有规则得人事计划,并保证有合适得人选接替职位得 空缺 允许雇员发起与实施计划将会调动她们得极大热情 鼓励团队精神将会在组织中建立起与谐与团结
按某献一分部得门得得利业润绩,增支进付生该产部率门建得议工得资奖(保金证) 工资、工作标 准,超购标准职工与管理者平分、定额3~5年内不变),
手工作坊生产与机器化大生产得区别 何在呢?
❖ 传统得生产方式:简单,少数人独立完成,依靠手工 ,组织形式——作坊,单件生产,产品数量较少,以物 易物——不一定需要市场。
代表人物:梅奥————社会人观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麦克雷戈——X理论与Y理论
罗伯特·欧文 18世纪晚期 l关 注 恶 劣 的 工 作条件 l提供理想的工 作场所 l主张花钱改善 工作条件是最 明智的投资
莉莲·吉尔布雷斯
切斯特·巴纳德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初期 l科学管理是培养工 人
l工人疲劳的研究
泰罗 科学管理 个体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 经济人假设 法约尔、巴纳德
组织管理 企业组织效率
效率最大化目标
韦伯 行政管理 社会组织效率
❖ 管理理论研究得重点就是:如何提高效率 ❖ 主张用科学得管理来代替单纯得经验管理 ❖ 主张管理专业化与职业化
1、2、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就是经济人,更就是 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得、心理得与 群体得因素得影响。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工时研究试验 T= { (a+b+c+……)(1+p) }
式中, T ── 为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a, b, c, ……──为完成某一项作业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p ── 必要的准备工作、停留、耽搁等占总时间的百分率。 主要的管理思想: (1) 一等工人 (2) 动作要合理 (3) 培训工人 (4) 作业条件、工具的标准化
第1.2节
1.2.1 1.2.2 1.2.3 1.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2018/11/4
3
1.2.1
:
古典管理理论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法、德等西方国家为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 理理论。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 较快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先前那种建立 在经验和主观臆断基础上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越来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_——科学管理之父 越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改进企业管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由此产生了 3大块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_——经营管理之父
2018/11/4
29
2)代表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 《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
2018/11/4
30
(二)主要内容
韦伯认为,世上存在有3种权力和与之相对应3种组织形
态: 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带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
传统权力——传统的组织:世袭得来而不是按能力挑选的。
法定权力——法律化的组织:建立在法理、理性基础上的。 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就是建立在法理、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 率的组织形态,是韦伯所极力推崇的理想的组织形态。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结构框图
管理组织 一般管理 科学管理
人性假设 需求层次 人际关系
管理过程 经验理论 权变理论 社会系统 系统管理 管理决策 管理科学 学习目标 • (拓展)了解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 掌握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 掌握霍桑实验及行为管理理论 • 了解法约尔及韦伯的管理理论 • 了解几种主要的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发展 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工程管理: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 组织管理:中央集权统治 质量管理:赵州桥、景德镇瓷器 人力资源管理:科举制(选拔人才)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流派——(P27)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 兵家 1、儒家思想:中国主流文化 • 代表人物:孔子(“仁”)、 孟子(“义”;性善论)、荀子(“礼”;性恶论) • “修己安人”、“举贤任能”、“任而能信”;“中庸” • 儒家思想+西方管理=现代企业文化(亚洲) •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广为流传 2、道家思想 • 代表人物:老子 • “无为而治” 3、墨家思想
• 代表人物:墨子 • “兼相爱,交相利” (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 4、法家思想
• 代表人物:韩非子、吴起、商鞅 • “法”、 “术” 、“势” 5、兵家思想
• 代表人物:孙子 • 《孙子兵法》中包含大量的谋略和用人之道 ➢ 未战庙算(经营谋略)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
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上兵伐谋(企业竞争战略)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因敌制胜,践墨随敌(博弈战略)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 致人而不至于人(先人一步)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至于人”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化战略管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儒家
孔子的管理思想:仁、义、礼、智、信 (1)仁:孔子管理的核心—真心地爱别人; 仁者爱人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 骄,威而不猛; ( 2)义:正直的为人处事态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道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 结 老子的管理思想源于其人性自然的假设,他提出无为 而治,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规律办事。其管理思想的最高 目标是实现“至德之世”。
4.法家
法家思想
代表人物:
李悝、 吴起、
商鞅、
韩非
主要观点: 以法治国;以农富国;用人之贤
4.法家
1、崇君权,轻民主 管子认为“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 2、倡法制 管子认为“法令者,君臣之共立也”, 商鞅认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与法” 3、施刑治 韩非子认为“刑者,君之大柄也” “严刑重罚可以治国”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小 结 法家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假设之上的,提出法制和刑治 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管理目标
丁谓
一举三得
他命工匠在皇宫前面的大道上挖土,然后将土运到皇 宫里面,这样修复宫殿的泥土就够用了,同时原来的大道 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深沟。他又命人把深沟与城外的汴水沟 通,使汴水流人沟中,这样运送木料、砖瓦的船只,就可 以通过这人工河直接驶到皇宫的大门口,从门口再运到工 地就省力多了。修复皇宫的工程进展很快,比预定的时间 提前了许多。修复工程完成以后,剩下了许多烧焦的碎砖、 烂瓦、垃圾和废土,丁谓让人把它们填入沟中,使深沟又 成为原来的大道。 丁谓想的这个办法,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取土、运输和 运走废弃物问题同时得到解决,既省了人力、物力,又加 快了工程进度,真是一举三得。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章 案例讨论题
一、韩国大宇集团的兴衰史
二、 知识点
三、 交第2周作业
•二、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P58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孔孟之道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 法家、宾家、墨家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逻辑体系 学说 儒家 法家 道家 人性假设 人性善 人性恶 人性自然 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
仁政,德治, 齐家,治国,平天 礼制 下 法制,刑治 崇君权,富国强兵 无为而治 至德之世
三、中期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四、现代管理思想丛林阶段(20世纪四十至九十年代) 五、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后)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个阶段: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P38 二、科学管理阶段 P40 三、行为科学阶段 P47 四、管理理论丛林P56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P38 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Adam Smith) 著作:《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1776) 主要观点或贡献:提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 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 具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有利于工具的改进。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已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 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泰勒和与其同期的其它学者的理论和实践 共同构成泰勒制: 甘特:甘特图 杰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电影法、方法研究 (操作方法、流程分析)
对泰勒制的评价: ●优点: 1. 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是在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精 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2.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缺点: 1. 立足点不够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 管理的问题; 2.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3.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需要最佳的搬运铁块 的工人,最好他蠢得和冷漠得像公牛一样。这样他才会受 到有智慧人的训练)。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论(PPT 56张)

这体现了管理的分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的 思想。
1.早期的管理思想
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 右就颁布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汗 姆拉比法典,其中许多条款都与经 济管理有关,如控制借贷、最低工 资、会计和收据等。
1.早期的管理思想
• 我国古代的典籍也有大量的有关管理的记载和 论述: 《周礼》中有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具体叙述, 《墨子》、《孙子兵法》、《三国志》等书中 对于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都有很 多精辟的见解。 • 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全长6700公 里,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戈壁滩上,总共动用了 40多万人工。为人类最伟大的管理实践之一。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
• 1911年美国人泰勒(F.W.Taylor)出版《科学 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四原则: – 根据工作要素开发科学方法,替代以往的经验 管理(动作研究和标准化) – 科学挑选员工,并加以培训 – 根据形成的科学原则,协调员工的工作(差别 计件工资) – 管理者与操作者的职责划分(职能管理)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在工作期间,他目睹了: • 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不懂得 工作秩序,不懂得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而导致 的生产率低下; • 工人缺乏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 工具而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 • 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当局和工人们都认为,他们 双方的关系是一种不可妥协的对立关系,认 为任何一方收益的增加都是以对方的减少为代 价的,从而双方总是选择对抗而不是合作。
(Scientific Management)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
• 管理要走向科学 管理科学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这就要求用 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代替经验管理.为此,泰 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和一些管理制度. • 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 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 认为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 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产生背景1、古典管理理论大多注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忽视了对人这个关键因素的研究,甚至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物看待。
2、人并非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也存在着不断增强的心理上的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试图找出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进而创建了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二)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的霍桑试验。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人和物质条件的满足,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
管理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重视满足人们的这些非物质需要。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社会感情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组织以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很大影响。
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
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工人是“社会人”,且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领导者应该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生产中的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对改变当时流行的“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五、管理科学学派 二次大战后一些大工业企业采用军队中用来调动军队、设备 和发展潜艇方面的技术来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用 科学技术来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决策。更具体地说就 是运用正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以提高 经济效率。 六、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 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通 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的方法都不见得绝对的有效,也不见得 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 处的环境而定。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 学说于一体,强调随机应变,主张灵活运用各学派的观点为管 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整理课件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二战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生 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理论也 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管理理论 丛林”的现象。书上介绍了六个主要 学派及其内容。
整理课件
一、管理过程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法国的法约尔。该学派的主 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 同的。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另外还有三职能学说(厄威 克):计划、组织、控制。古利克的计划、组织、 用人、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七种职能。
整理课件
二、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 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这里要搞清 楚的是经验学派的所谓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 识的一和方法,称“案例教学”。如美国哈佛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运用这和方法教学在世界上就是很有 名的。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和作业本上也有许多案例 分析题也属于该学派。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