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土壤测试
概念土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概念土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土力学是土壤力学的简称,是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力学行为和力学计算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基于大地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土壤的应力、应变、变形和稳定性等力学特性,为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下面将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土力学的基本原理1. 应力原理:土壤的内力状态可以由应力表示,而应力可以分为均匀应力和非均匀应力两个部分。
均匀应力分为三个方向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非均匀应力则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边界条件有关。
2. 应变原理:土壤的干燥密度、含水量等物理性质会受到应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壤的体积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应变表示。
土壤的应变又可以分为线性弹性应变和非线性塑性应变两部分。
3. 变形原理: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
弹性变形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可逆变形,而塑性变形则是指土壤在达到一定应力水平后发生的不可逆变形。
4. 稳定性原理:土壤的稳定性是指土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常用于评估土壤的适用性和承载力。
土体的稳定性与土壤的黏聚力、内摩擦角、承载力等因素有关。
二、土力学的应用1. 地基基础设计:通过土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指导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
2. 边坡和挡土墙设计:土力学的原理可以用于分析边坡和挡土墙的稳定性,评估其抗滑性和抗倾覆性,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3. 地震工程:土力学对地震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分析土壤的动力特性和响应,来评估土壤的液化、地基沉降等问题,从而提高地震工程的安全性。
4. 岩土工程:土力学在岩土工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分析土石体的稳定性、地下水流动规律,以及岩土工程中的渗透、固结和变形等问题。
5. 水利工程:土力学可以用于水利工程的土石坝、堤防和渠道的设计和监测,以及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的防治。
土壤测定方法范文

土壤测定方法范文土壤测定是农业生产和环境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指导农田管理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土壤测定的方法和步骤,并以农田土壤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土壤测定的方法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三个步骤。
采样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点位。
在农田土壤测定中,通常采用样品砖或钢铁样杆作为采样器具,并在农田不同地块的中心点或随机点进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开混合肥料和农药等施用的地点,同时要注意避免采集表层土壤,以免污染样品。
接下来是样品处理步骤。
在采样完成后,将样品放入塑料袋中,标注好采样点位和日期,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中,首先要进行样品的干燥和破碎处理。
干燥一般采用自然晾干或加热干燥的方法,在保持样品干燥的同时避免样品的烧焦。
破碎可以采用手工或机械破碎的方法,目的是将样品均匀细碎,以便后续分析。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外来污染,严禁与石灰、化肥等物质接触。
最后是实验分析步骤。
实验分析的内容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分析、容重和孔隙度等;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等;土壤的生物性质包括微生物数量、病虫害检测和酶活性等。
这些分析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和标准操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农田土壤测定为例,可以进行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多项指标的测定。
颗粒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筛选法和沉降法,可以用来测定土壤颗粒的分布和粒径组成。
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K2Cr2O7-H2SO4法,通过氧化有机质的方式来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养分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酸溶法或提取法,通过提取养分溶液来测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综上所述,土壤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以指导农田管理和环境保护。
土壤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活性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掌握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了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活性是指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的综合活性。
土壤酶活性是土壤活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土壤中生物体的代谢能力和土壤肥力状况。
本实验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了解土壤活性水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脱氢酶等试剂。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pH计、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烧杯、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采集不同类型土壤样品,过筛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
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1)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原理: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通过测定氧气的产生量来计算过氧化氢酶活性。
操作步骤:①配制过氧化氢酶反应液: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置于4℃冰箱中保存。
②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反应液,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段时间。
③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过氧化氢酶活性。
(2)磷酸酶活性测定原理:磷酸酶催化磷酸苯二钠水解,产生酚和磷酸。
通过测定酚的产生量来计算磷酸酶活性。
操作步骤:①配制磷酸酶反应液: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置于4℃冰箱中保存。
②取一定量的磷酸酶反应液,加入一定量的磷酸苯二钠,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段时间。
③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磷酸酶活性。
(3)脲酶活性测定原理:脲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
通过测定氨的产生量来计算脲酶活性。
操作步骤:①配制脲酶反应液: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置于4℃冰箱中保存。
②取一定量的脲酶反应液,加入一定量的尿素,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段时间。
③用滴定法测定氨的产生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脲酶活性。
土壤检测_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2. 掌握土壤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3. 分析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4.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主要检测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1. 土壤酸碱度检测:采用pH试纸法,将土壤与水按1:1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色卡对照,得到土壤的酸碱度。
2. 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将土壤与重铬酸钾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有机质氧化,通过测定剩余重铬酸钾的浓度,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3. 土壤养分含量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钙、镁等养分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蒸馏水、重铬酸钾、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硫酸铵、硫酸钾、硝酸、盐酸、硝酸银、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铵、氢氧化钠等。
2. 实验仪器:pH试纸、电子天平、振荡器、水浴锅、电热板、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酸碱度检测:(1)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蒸馏水,振荡混合均匀;(2)静置30min,取上层清液;(3)滴取少量清液于pH试纸上,与标准色卡对照,记录pH值。
2. 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1)取土壤样品5g,加入10ml重铬酸钾溶液,振荡混合均匀;(2)将混合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和浓硫酸,置于电热板上加热;(3)待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继续加热5min;(4)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5)取适量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3. 土壤养分含量检测:(1)分别称取土壤样品0.5g,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盐酸,振荡混合均匀;(2)将混合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置于电热板上加热;(3)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继续加热5min;(4)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5)分别测定溶液中的氮、磷、钾、钙、镁等养分含量。
土壤基本指标检测

土壤基本指标检测土壤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其进行基本指标的检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性质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土壤基本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和常用指标进行介绍。
1.了解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基础。
通过检测土壤的基本指标,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酸碱度、结构等特性,为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2.保护环境: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检测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理土壤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土壤的性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分状况等指标,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建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野外取样:在需要检测的土壤样品中,选择代表性的土壤点位进行采样。
野外取样要注意避开植被根系和有明显污染源的区域,保证取得的土壤样品真实、准确。
2.样品制备:将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打碎、均匀混合,并根据后续检测的需求,进行制备处理。
比如需要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将土壤样品制成粉末或溶液。
3.检测方法:土壤基本指标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比如可以使用PH计、电导仪、光谱仪等仪器对土壤的酸碱度、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进行检测。
常用的土壤基本指标:1.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主要通过PH值来表示,PH值为7时为中性土壤,小于7为酸性土壤,大于7为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的生长不利,而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需要进行中和处理。
2.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土壤保水保肥和肥力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肥力较好,而含量过低的土壤则需要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
3.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检测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可以进行适量的施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能力。
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的目的(1)土壤质地测定实验目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组成比例,根据机械组成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等质地类型,质地确定是通过测定各粒级的相对含量而实现的,本实验目的是学习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及方法。
(2)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目的土壤含水量测定包括采样测定和田间定位测定,本实验目的是掌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样品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方法和原理(1)土壤质地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其基本原理是吸管法是在利用分散剂充分分散土粒、并采用一定孔径的筛子逐级筛分粒径较粗土粒(>0、25mm)的基础上,将粒径较细的土粒(<0、1mm)置于一定容积的水溶液中自由沉降,利用粒径愈大沉降愈快的原理,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出某一粒径的土粒沉降至某一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在该时间用吸管在该深度处吸取一定体积的悬液,该悬液中所含土粒的直径则必然都小于计算所确定的粒级直径,将吸出的悬液烘干称重,计算其百分数。
根据需要测定的各粒径依上述步骤进行沉降、计时、吸液、烘干、称重和计算等操作,就可将不同粒级的重量测定出来,再通过换算,计算出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数,进而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类型。
(2)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基本原理是土壤吸湿水只有在气化后才能逸出,目前常用的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就是利用该原理将风干土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而使吸湿水全部气化逸出,由烘干土壤失去的水分量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测定土壤吸湿水时必须注意控制烘干箱的温度不超过110℃,因为温度过高,土壤样品在烘干过程中失去的不仅是吸湿水,还包括部分物质的结晶水(如CaSO4·2H2O和被土粒吸附的气体(CO2,NH3等)及有机质的分解产物等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必须使土壤样品烘干至恒重。
3、实验仪器(1)土壤含水量测定仪器设备铝盒、烘箱、干燥器、电子天平(感量0、01克)等。
土壤实验报告及方法模板

实用文档土壤试验分析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授课教师: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1. 意义分析森林土壤的目的是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前的前期处理工作。
田间或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测定吸湿水的意义,在于所有土壤分析的结果,都以无水烘干土重为基数来计算,通过吸湿水的测定还可以间接地了解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机械组成、土壤结构等。
2. 土壤样品的制备2.1. 研磨过筛:取两个风干土样(A12和B3),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的叶片,研磨使之全部通过2 mm (10目)筛。
2.2. 混合分样:用四分法,两个土样各取三分之一再进行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 (60目)筛。
2.3. 用密封塑料袋保存土样。
(用记号笔标号:2mmA12、0.25mmA12、2mmB3、0.25mmB3) 3.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在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称过2mm 风干土样5g ,准确称至0.001g 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 ±2℃下烘8h 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室温,立即称重.然后将铝盒置于烘箱中,如前温度烘 2—3h ,冷却、称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3g )。
计算方法:吸湿水(%)=烘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风干土质量 ×100表1 土壤吸湿水测定风干土质量/g 铝盒质量/g 铝盒+土(烘前)/g铝盒+土(烘后)/g 烘干土质量/g 失去水分/g 吸湿水/%A12-1 5.03 31.44 36.47 36.14 4.70 0.33 7.02 A12-2 5.01 18.80 23.81 23.44 4.64 0.37 7.97 B3-1 4.99 23.48 28.47 28.10 4.62 0.37 8.01 B3-25.0017.2522.2521.914.660.347.30由于7.97-7.02=0.95<1,8.01-7.30=0.71<1,满足“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的要求,因此,通过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求两个土样的吸湿水/%:对于土样A12:吸湿水=(7.02+7.97)/2*100%=7.50% 对于土样B3:吸湿水=(8.01+7.30)/2*100%=7.66%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计算: K 2=m/m 1,m —烘干土质量(g ),m 1—风干土质量(g ) 对于土样A12:K 2=(4.70+4.64)/(5.03+5.01)=0.9303 对于土样B3:K 2=(4.62+4.66)/(4.99+5.00)=0.9289 对于土样B3:K 2=(4.62+4.66)/(4.99+5.00)=0.9289 4. 注意事项4.1. 分析微量元素、避免用铜丝网筛,而应改用尼龙丝网筛。
土壤检测方案范文

土壤检测方案范文土壤检测是为了评估和判定土壤质量,判断土壤是否适合农业、工业、建筑等活动使用的一种方法。
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有机物含量、酸碱度、电导率和污染物含量等指标对土壤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检测方案主要包括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和实验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土壤采样、样品处理和实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检测的第一步,采样方法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后续的土壤质量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采样的一般原则是应在同一土地使用方式、肥力和生态条件下采集土壤样品,并划分为不同深度的层次进行采样。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螺旋钻土壤采样法:使用螺旋钻钻取土壤样品,每次钻取深度一般为10厘米,采样至目标深度。
该方法采样便捷,可获得较准确的土壤样品。
(2)移动钻孔土壤采样法:使用移动钻孔设备进行土壤采样,采样深度可达20~30米。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分析更深层土壤的情况下。
(3)刨取土壤采样法:使用刨子或其他工具在目标地点进行刨取土壤样品,每次采样深度一般为10厘米。
该方法适用于土壤层次分明的情况下。
2.样品处理土壤样品采集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以准备进行实验分析。
样品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质、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可测性。
常用的土壤样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风干法: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置于室外通风处进行风干,去除土壤中的水分。
该方法适用于土壤样品含水量较高的情况。
(2)空气干燥法: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置于干燥器或其他设备中进行空气干燥,去除土壤中的水分。
该方法适用于土壤样品含水量较低的情况。
(3)筛分法:将土壤样品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
筛分的目的是减少土壤样品中的异物干扰,并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方法土壤检测的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各个指标的含量来评估土壤质量。
常用的土壤检测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土壤养分检测: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测定:至七十年代始有定论, 如Lindsay(1979)提出的DTPA螯合法同时提取Fe,Mn, Cu, Zn。
多种养分元素的有效含量用同一种试剂同时联合提 取的大规模联合提取法是八十年代的重要进展。
Mehlich(1982)提出Mehlich-III联合提取剂可同时 提取P,K,Ca,Mg,Na,Mn,Zn,Cu,Fe等九种元素(M3方法 )。
张守敬与Jackson 1957年提出了土壤磷的形态分级, 为土壤有效磷提取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土壤磷的分级分析:
(1)水溶性磷(H2O-P); (2)可提取磷酸铝(Al-P); (3)可提取磷酸铁(Fe-P); (4)可提取磷酸钙(Ca-P); (5)还原后可提取的磷(R-P); (6)闭蓄态磷(O-P); (7)有机磷(OM-P)
Bray(土壤测试科学的典基人)对速效养分的正确的化学 提取测定法提出了三个要求:
(1)提取剂应能按不同性质的土壤,从中提出植物能吸 收的养分中按比例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因此第一 次确认提取测定结果的相对值意义;
(2)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该能得到准确而迅速的 分析测定;
(3)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与植物生长状况(首先 是相对产量,然后是吸收量)有很好的统计学相关性。
土壤测定是否成功依赖于准确的化学分析及良好 的解释判断,前者一般容易做到,而后者常是出现差 错的主要原因。
田间采样: 最容易的还是最难的? 最容易出现问题!
150000 kg土壤 1 亩地
1 kg 样品
提取及分析测定速效养分含量;
测什么项目? 土壤有效氮、磷、钾,微量元素,中量元素
用哪些方法?
三、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的发展
上述早期测定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知识不具备,从而使 方法的提出缺少理论依据;
(2)制订提取液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模拟植物根系分泌 液,而对植物吸收养分的机制当时并不够清楚;
(3)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确定参比标准,也未应用统 计方法,因此对众多的提取法难以分辩是非。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
“粮食企业收购价格要公道,但农 民卖粮也不能掺杂使假,要讲信誉。 有什么困难和意见没有?”
曾祥华说:“总理,我们这一 带的地,一亩地打五六次灭虫 药都不起作用,不晓得是药不 好,还是不对路。还有: 能不 能给测测土,看看缺哪种肥, 好配方施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土壤测试的目的 二、土壤测试的四个工作流程 三、土壤测试方法的进展 四、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与推荐施肥中的相关研究与校 验研究 五、不同指标值推荐施肥量的确定 六、土壤肥力指标法的方法评价
1929年,Von Sigmond 提出0.1mol/L HNO3 提取速效磷法 1930年,Truog 提出0.002 mol/L H2SO4+K2SO4缓冲液提取速效磷法 1930年,Morgan提出HOAc+NaOAc缓冲液作为通用提取剂 1931年,Hibbard提出用稀HOAc作为通用提取剂
(5)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
在精确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土壤有效养分的 空间变异及其数字化、信息化表达与解释等工作 得到很快的发展。
问题:
采用一个新的土壤测试(或速测)方法 需要注意什么?
相关研究!
四、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与推荐施肥中的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
1、相关研究概念: 指提取测定值与参比标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主要发展:
(1)奠定了正确的对速效养分,化学提取的科 学方法的科学基础,包括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 的科学方法; (2)Bray第一次做出了土壤交换性钾与玉米相 对产量的关系曲线; (3)Bray于1945年提出用于酸性及中性土壤的 两种速效磷提取方法,至今仍为重要方法。
(3)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发展
①田间小区肥料试验
②温室盆栽试验
③根据作物生长中的症状来判断
④植株分析
事后
⑤组织及汁液的快速分析
⑥生物学的测定法
⑦对土壤进行快速的化学分析
事前
施
肥
建
测土配方施肥
议 卡
土壤取样与测试 技术指标体系
一 袋 子 肥 料
二、根据土壤测试推荐施肥的四个工作流程
(一)田间采土壤样品; (二)提取及分析测定速效养分含量; (三)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说明; (四)提出施肥建议。
实质上就是指提取测定方法的筛选, 它多半在温室或 网室中,以盆栽试验的方法来进行,但并不排除应用 田间试验法。
推荐施肥的常用方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测土施肥法
养分平衡法(目标产量法0
Google: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1,670,000
2004年6月9日上午,温家宝前往湖北枝江市考察,途中临时停车,走进安 福寺镇桑树河村,蹲在田间察看水稻长势。 村民曾祥华看见了,跑过 来把温家宝迎到家里。
七、养分平衡法
八、应用“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一、土壤测试的目的
了解土壤养分的数量及有效性,为确定肥 料种类和合理的施肥量提供依据。
•是否缺乏某种养分?---解决施肥什么肥的问题; •养分缺乏状况如何?-解决施多少肥的问题;
如何估量土壤养分元素的丰缺?
估量土壤养分元素丰缺的几种方法:
(4)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发展
土壤氮的矿化: Stanford(1972) 通气矿化; 出井嘉光(1975) 嫌气矿化
八十年代以来土壤无机氮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土壤钾的有效性:七十年代已明确为粘粒矿物的种 类与含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土壤交换性钾可以说 明土壤钾肥力,但在少数情况下应按土壤粘粒矿物 性质不同而采用其它方法。
土壤有效养分测试:用某些化学试剂溶液来 提取土壤中速效养分(相对值)然后加以快速测定 的方法。
1、土壤测试的早期发展及其局限性
1840年,Liebig就试图用化学方法分析土壤中养分的含量 1896年,Gerlach和1897年Schlossing先后提出用饱和CO2的水来提取速效钾 1899年,Hofmeister提出用腐植酸提取速效钾 1899年,Maxwell应用1%天冬氨酸提取速效磷与钾 1894~1901年,Dyer提出用1%柠檬酸提取速效磷与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