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共31张PPT)

槐花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谢拉班在梦 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 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 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 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 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 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 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 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 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
品读课文
1.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着重介绍了 丽江的哪些景观?这些景观有何特点? 2.作者从“一滴水”浏览丽江的视角来展 开描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3.文章第14段的描写极其细腻,从多角度 来品味这一段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品读课文
1.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着重介绍了 丽江的什么景观?怎样介绍的?
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 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 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 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儿子他们 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 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 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 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艺术特色
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线索清晰。
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 水”看到的景象,展示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 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线索清晰,不落俗 套。
2、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 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 的语言介绍了丽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 美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爱和赞美之情。
特色建筑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丽江古城自然和古城和谐 依存,节奏鲜明,富有诗情画 意,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特色建 筑的喜爱之情。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
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古老文化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古老文化,节奏鲜明,富有诗 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 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一滴水走过了丽江的 “自然风光”、“特色建筑” 和“古老文化”,展现了丽 江独特的美,那么丽江人们 又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课文, 进行分析。
风土人情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 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 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 含的情感。
摄影师要确定拍摄的场景路 线,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请根 据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梳 理游踪。借助阅读提示在文章中 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 或地点转换的词句。
摄影部门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纳西人院子
四方街
黑水潭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边
运用对比,将“人们在远方的内心” 和“在丽江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丽江古城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 世界,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及对源 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之情,深化了文 章中心。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ppt课件(20张)

依止: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依托,依附。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经过”: 所至
请 “以经“过一 ”滴 :水轻经所过至盈甘洛:”写一形段话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目眩神迷: 五多彩形: 容指所青见、情黄景、令赤人、惊白异、。黑五色,眼指多花种缭颜色乱错杂,。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教 (师四明)确 借: 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意(既赞景又写人) 课②件我展 想示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 敌形手容: 人能或力物相(当女的子对、手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望(:所眺 见望所。感神,州情:景这交里融指)中原地区。
(新颖的构思) 细心的你,会发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识记一些点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一滴水”: 游览者 •“经过”: 所至 •“丽江”: 所见
抒写一段情
请以“一滴水经过甘洛”写一段话。 或另选角度,如“一匹马、一只鸟 、一朵云等”
南 和乡更子多·的登冰京挤口在北一固起亭,有缓怀缓向下流动。
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人②文我主 想题起:来借,鉴自文己中的的前理生论,方在法从,高学空习的鉴雾赏气文化学为作一品片和雪山,水又画凝作成。一拓粒展冰阅之读前,质也疑是反一思滴,水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 阿,来简称“山水”。—中—国阿画来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经过”: 所至
请 “以经“过一 ”滴 :水轻经所过至盈甘洛:”写一形段话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目眩神迷: 五多彩形: 容指所青见、情黄景、令赤人、惊白异、。黑五色,眼指多花种缭颜色乱错杂,。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教 (师四明)确 借: 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意(既赞景又写人) 课②件我展 想示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 敌形手容: 人能或力物相(当女的子对、手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望(:所眺 见望所。感神,州情:景这交里融指)中原地区。
(新颖的构思) 细心的你,会发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识记一些点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一滴水”: 游览者 •“经过”: 所至 •“丽江”: 所见
抒写一段情
请以“一滴水经过甘洛”写一段话。 或另选角度,如“一匹马、一只鸟 、一朵云等”
南 和乡更子多·的登冰京挤口在北一固起亭,有缓怀缓向下流动。
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人②文我主 想题起:来借,鉴自文己中的的前理生论,方在法从,高学空习的鉴雾赏气文化学为作一品片和雪山,水又画凝作成。一拓粒展冰阅之读前,质也疑是反一思滴,水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 阿,来简称“山水”。—中—国阿画来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3张PPT)

• 9.文中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哪些变化?
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 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
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上 是介绍丽江河流源头以及地理位置——玉龙 雪山。
• 10.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向 丽江却跌落到落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 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 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 最美丽的四方街。
主旨归纳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 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 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 人文风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 曲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 追求理想。
特色品评
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 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 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 介绍了丽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 无限的美感。
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 生巨大变化。
4 “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丽江已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最初筑城的 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 纳西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5 作者为什么要让我出现在水车上?
“我”随着水车来到高处,能更好地观看古城。
6 “我”观赏到丽江什么民俗画面?
• 12.文章的第8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领起下文,同时与上文第4自然段 相呼应,突出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旅 行的重要地方。
• 13.第1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 巴文“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 “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 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9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这里写在黑龙潭边远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蓝 天的映衬下晶莹夺目,在潭水的映照下让人目眩神迷。作 者用人的感觉突出雪山的壮美。
2024年可用课件
1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 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 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2000年,其 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 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 学奖中篇小说奖。
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 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 依托,依附。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2024年可用课件
12
寻
1.勤劳平和
2.热闹欢乐,恬淡和
谐
3. 和谐融洽
15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
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
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
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
2024年可用课件
9
整体感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字词累积
驿道( yì ) 蘸到(zhàn ) 眺望( tiào )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21张ppt)

再读课文,赏水之见
请你化身一滴水,以“我看到了(听到了)_____,感 受到了丽江的_____美”的句式向游客们讲述所见。(参考: 风景、建筑、民俗)
我流经四方街,乘水车看见了古城全景,这里古树苍劲,房屋重重, 老街蜿蜒,依山而建,美丽自然,感受到了丽江的建筑美。
再读课文,赏水之见
请你化身一滴水,以“我看到了(听到了)_____,感 受到了丽江的_____美”的句式向游客们讲述所见。(参考: 风景、建筑、民俗)
丽江古城风景秀丽,历史 悠久,这里的房屋依山而建, 顺水流而设,地方特色明显。
再读课文,赏水之见
请你化身一滴水,以“我看到了(听到了)_____,感 受到了丽江的_____美”的句式向游客们讲述所见。(参考: 风景、建筑、民俗)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 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 神迷啊。”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 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 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 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 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我沿中河流淌,穿过一道道小桥,听到了银器店里敲打的叮叮当当, 院子里演奏的音乐,茶楼酒吧的欢笑与歌唱,看到了挂着翡翠的玉器店, 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感受到了丽江的民俗美。
3. 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阿来
作者介绍
• 藏族,1959年生,四川马尔康人。 • 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 •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án 五彩斑斓
yù 犹豫
二
写一写字形
tiào( 眺 )望
fěi( 翡 )翠
xuān( 喧 )哗
擦shì( 擦 )
三
记一记词义
1.矗立: 高耸地立着。 矗立、屹立、伫立辨析 同:都有站立、立着的意思。 异:“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实物;“屹立”有坚定 不可动摇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 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伫立”主要指人长时间地站着。 例:(1)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 年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他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表达效?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第一个“看见” 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 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 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6.“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 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 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 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映照:
照射。 3.苍劲: 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4.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5.蜿蜒: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6.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例句:珠宝
展柜里的饰品令人目眩神迷。
一条线索
导思1:这篇文章的 线索是什么? 关键词: 丽江之美
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
五届茅盾文学奖 ,阿来成为 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 奖者。
2012 年,阿来到甘肃武威作关于藏文化圈边缘
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工作,武威之行结束后又到了丽
江。丽江市人民政府听说作家阿来到了当地,就邀 请他写一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 《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应丽江当地政府此次邀请 所作。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 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蕴含 义、引申义、特定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
义(指代内容、对象或范围)。答题思路:读懂文章
(文段或句子)的意思,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 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态度、认识。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 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 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4.“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
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赏析句
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明代”意在表现四方街的历史悠久,“纳 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说明四方街建筑
的奇特。
5.“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 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 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
7.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 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
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案】本题运用排比效果分析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 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散 文
常听去过丽江的人说,丽江之美,美在它依然保持 完好的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 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 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轻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
为“民居博物馆”。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就令
人神往,今天,我们就走进阿来先生的《一滴水经过 丽江》,看一下丽江的美。
四方街的价值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 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
绘装饰,外拙内秀,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
物馆”。
一
读一读字音
yàn 砚 zhá 闸口 shuò 硕大
zhàn 蘸 pái huái 徘 徊 xuàn 目眩神迷
yì 驿道
chù 矗立
jìng 苍劲
奇幻旅程
导思3:文章以一滴水
的经历来描绘丽江之 美,这滴水有怎样的
三幅图画
导思2:作者在文 中主要向读者描绘 了丽江的几种美?
经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 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 (重点) 美。 2. 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 (难点) 描写的技巧。
3. 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丽江的风景美、
建筑美、民俗美。
阿来阿来,藏族,著名作 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 《 空山》《 格萨尔 王 》 。长
第一部分(①—⑤): 叙述一滴水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后,游览 丽江的情形。着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景
之美。
第二部分(⑥—⑩): 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 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第三部分(⑪—⑭): 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 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⑮、⑯): 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 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
“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落到玉龙雪山
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
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 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 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 【答案】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 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 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yù 犹豫
二
写一写字形
tiào( 眺 )望
fěi( 翡 )翠
xuān( 喧 )哗
擦shì( 擦 )
三
记一记词义
1.矗立: 高耸地立着。 矗立、屹立、伫立辨析 同:都有站立、立着的意思。 异:“矗立”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实物;“屹立”有坚定 不可动摇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 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伫立”主要指人长时间地站着。 例:(1)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 年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他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表达效?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第一个“看见” 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 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 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6.“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 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 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 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映照:
照射。 3.苍劲: 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4.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5.蜿蜒: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6.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例句:珠宝
展柜里的饰品令人目眩神迷。
一条线索
导思1:这篇文章的 线索是什么? 关键词: 丽江之美
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
五届茅盾文学奖 ,阿来成为 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 奖者。
2012 年,阿来到甘肃武威作关于藏文化圈边缘
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工作,武威之行结束后又到了丽
江。丽江市人民政府听说作家阿来到了当地,就邀 请他写一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 《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应丽江当地政府此次邀请 所作。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 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蕴含 义、引申义、特定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
义(指代内容、对象或范围)。答题思路:读懂文章
(文段或句子)的意思,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 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态度、认识。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 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 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4.“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
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赏析句
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明代”意在表现四方街的历史悠久,“纳 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说明四方街建筑
的奇特。
5.“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 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 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
7.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 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
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案】本题运用排比效果分析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 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散 文
常听去过丽江的人说,丽江之美,美在它依然保持 完好的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 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 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轻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
为“民居博物馆”。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就令
人神往,今天,我们就走进阿来先生的《一滴水经过 丽江》,看一下丽江的美。
四方街的价值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 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
绘装饰,外拙内秀,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
物馆”。
一
读一读字音
yàn 砚 zhá 闸口 shuò 硕大
zhàn 蘸 pái huái 徘 徊 xuàn 目眩神迷
yì 驿道
chù 矗立
jìng 苍劲
奇幻旅程
导思3:文章以一滴水
的经历来描绘丽江之 美,这滴水有怎样的
三幅图画
导思2:作者在文 中主要向读者描绘 了丽江的几种美?
经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 理清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几种 (重点) 美。 2. 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场面 (难点) 描写的技巧。
3. 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丽江的风景美、
建筑美、民俗美。
阿来阿来,藏族,著名作 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 《 空山》《 格萨尔 王 》 。长
第一部分(①—⑤): 叙述一滴水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后,游览 丽江的情形。着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景
之美。
第二部分(⑥—⑩): 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 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第三部分(⑪—⑭): 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 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⑮、⑯): 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 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
“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落到玉龙雪山
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
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 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 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 【答案】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 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 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