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谪戍(zhé shù)箕畚(jī běn)踯躅(zhí zhú)B. 踌躇(chóu chú)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黝黑(yǒu hēi)峥嵘(zhēng róng)D. 恣意(zì yì)踟躕(chí chú)缱绻(qiǎn quǎ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填空题3.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4.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三、简答题5.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文章中“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五、作文题7. 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二、填空题3. “秋水共长天一色”4. 孔子的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三、简答题5.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悲观。

四、阅读理解题6. (1)文章中的“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人。

(2)他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五、作文题7. (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发挥)结束语:本次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 gào)恣意(zì yì)缜密(zhěn mì)B. 遒劲(qiú jìng)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偌大(ruò dà)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D. 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咫尺(zhǐ chǐ)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公试比高。

D.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风声鹤唳铿锵有力B. 委曲求全别出心裁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风华正茂出类拔萃D. 殚精竭虑金榜提名风起云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 tuó)蹊跷(qī qiāo)倔强(jué jiàng)B. 踌躇(chóu chú)瞠目(táng mù)踽踽独行(jǔ jǔdú xíng)C. 峥嵘(zhēng róng)踯躅(zhí zhú)缱绻(qiǎnquǎn)D. 踟蹰(chí chú)徜徉(cháng yáng)饕餮(tāo t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进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主要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C.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忠臣,刘备是奸雄。

D. 《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他最终成为唐僧的徒弟。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7.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蹉跎(cuō)恣意(zì)踟躇(chí)B. 踌躇(chóu)忖度(dù)缱绻(quǎn)饕餮(tāo)C. 缱绻(qiǎn)踌躇(chú)饕餮(táo)忖度(duó)D. 蹒跚(pán)蹉跎(cuō)恣意(zì)踟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加强管理。

D.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诗仙”是指唐代诗人李白,而“诗圣”是指宋代诗人杜甫。

4.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翻译是“学习了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的翻译是“温习旧知识而能获得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翻译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 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描绘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爱的深切怀念。

B.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描绘荷塘的月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C. 《春》是鲁迅的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高中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1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剽悍(piāo)蹊跷(qī)缄默(jiān)B. 迸溅(bèng)箴言(zhēn)踌躇(chóu)C. 恣意(zì)逡巡(qūn)恪守(kè)D. 僭越(jiàn)踯躅(zhú)旖旎(nǐ)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C.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D. 由于他的努力,使得这个项目取得了成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分,每空1分)6.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______,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四字。

8.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

9.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______》。

10.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智多星”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过。

12. 请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蹒跚(pán)呱呱(gū)B. 踌躇(chóu)缄默(jiān)饕餮(tāo)C.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D.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答案:C解析:选项A中“呱呱”应读作“gū guā”,选项B中“缄默”应读作“jiān mò”,选项D与C相同,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加强语文教学,增加课外阅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D解析:选项A中“加强语文教学”和“增加课外阅读”并列不当,选项B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

二、填空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文中的名句,请填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解析:此句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描述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

同时,她又具有一种脆弱和敏感的特质,经常因为情感的波动而感到悲伤。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也为她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四、论述题1. 试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出自孔子,意思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

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

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

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

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

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

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