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市级联考】安徽省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安徽省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载人航天、量子卫星、“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到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当前中国创新成果 。
在这一轮的全球创新竞赛中,我国从“跟跑者”到“并跑者”,进而成为一些领域的“领跑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 ,群策群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 )。
不跑出创新“加速度”,怎能成为领跑者?过去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创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也惠及了世界。
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走出国门,成为我们递给世界的“创新名片”,海外“拷贝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
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就要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激发所有人的创新活力,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 的机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层出不穷 精益求精 方兴未艾 小试锋芒 B .层出不穷 集思广益 蔚然成风 小试锋芒试卷第2页,总12页C .屡见不鲜 集思广益 方兴未艾 大显身手D .屡见不鲜 精益求精 蔚然成风 大显身手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创新慢了会落后,不创新也会落后 B .要想不落后,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 C .不创新会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 D .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才能不落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安徽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挑明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
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
也许正因为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不绝于耳。
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喋喋不休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暂时抛开文学翻译,如果单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说,任何一次阅读经历其实都是在补充和完善一部文学作品。
当一个作者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仅仅是出版和发表意义上的完成。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开放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又一个读者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体验和个人感受,通过阅读来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这部文学作品。
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异性,促成了这样的完成,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也在差异化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我承认,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一部成功的翻译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整体的,就像有时候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犯上几个小错误,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时也会同样犯上几个小错误,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因为人脑不是电脑,况且现在电脑也经常犯错误。
2019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安徽卷)解析版1

安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安徽卷)语文xiaohua606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奢华和臃肿。
影视和多媒体固然值得________,但话剧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它们靠拢,________,只会变成可以肆意摆弄的魔方或令人________的万花筒。
A. 借鉴削足适履眼花缭乱B. 鉴戒削足适履头晕目眩C. 鉴戒生搬硬套眼花缭乱D. 借鉴生搬硬套头晕目眩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悲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藏在人的内心,并且不断地积聚变化,在某个时机便会爆发出来。
①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达到心灵的净化②欣赏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③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④虽然欣赏者并不是时时都在感受这样的情绪⑤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A. ⑤①②④③B. ①⑤④③②C. ⑤①④②③D. ①⑤③④②3. “雨意欲晴山鸟乐”“浮萍破处见山影”“黄叶拥篱埋药草”“声拂琴床生雅趣”分别为四首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上句。
依次对应下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影侵棋局助清欢②青灯煨芋话桑麻③寒声初到井梧知④小艇归时闻棹声A. ①③②④B. ③④②①C. ③②①④D. ④①③②4. 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
B.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
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
C. 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
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
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D.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安徽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挑明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
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
也许正因为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不绝于耳。
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喋喋不休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暂时抛开文学翻译,如果单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说,任何一次阅读经历其实都是在补充和完善一部文学作品。
当一个作者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仅仅是出版和发表意义上的完成。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开放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又一个读者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体验和个人感受,通过阅读来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这部文学作品。
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异性,促成了这样的完成,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也在差异化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我承认,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一部成功的翻译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整体的,就像有时候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犯上几个小错误,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时也会同样犯上几个小错误,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因为人脑不是电脑,况且现在电脑也经常犯错误。
安徽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挑明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
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
也许正因为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不绝于耳。
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喋喋不休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暂时抛开文学翻译,如果单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说,任何一次阅读经历其实都是在补充和完善一部文学作品。
当一个作者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仅仅是出版和发表意义上的完成。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开放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又一个读者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体验和个人感受,通过阅读来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这部文学作品。
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异性,促成了这样的完成,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也在差异化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我承认,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一)附答案

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一)附答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1卷为选择题,共4页;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页。
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将自己的座位号、考试科目涂黑。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与该题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方为有效。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请注意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能折叠。
3.第Ⅰ卷共13小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不得分。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 两栖.(xī)大厦.(shà)混.(hùn)沌轮廓.(kuò)B. 嫡.(dí)亲暴涨.(zhǎng)轴.(zhú)线分娩.(miǎn)C. 细胞.(bāo)流域.(yù)孽.(niè)根蜂窠.(cháo)D. 蒙昧.(mèi)阜.(fù)盛膨胀.(zhàng)接榫.(sǔ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上.,央视新闻(面对面)节目也就此事独家采访专访华A.近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报道甚嚣尘...为CEO任正非。
B.“托举哥”周冲足足将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女童最后安全着陆,而周冲却低头走出小区,消失于车水马龙中。
....式的C.省气象台报道,今年高考期间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并不是太高,象去年的那种七月流火....高温将不再出现。
D.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感情真挚,观点深刻,真是,过目难忘啊。
”不忍卒读....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针对21个航班有悖职业道德行为“人为返航”事件,某航空公司发言人表示,为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飞行。
安徽省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时150分钟】第I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科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
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
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图,经也;文,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
西方也有图像学研究这一学术门类,致力于研究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和“本质意义”,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还考证图像本身的真伪,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也提供了可能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切图片、实物、影视作品,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
比如研究中国古代礼学,主要依据的是文字资料,缺少直观性。
幸而古代礼学中有礼图传统,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
五代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提供的是礼器的图像,南宋杨复的《仪礼图》,提供的是仪节的图像。
如今借助真人演绎,应用3D数字技术,进行录影,更进一步改变了古代图像的静止状态,使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
图像史料中的岩画是记录人类想象力的最早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王殿卿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丁,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
“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虽日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场。
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是危言耸听。
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
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了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4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末民初,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作为中华文化根基的汉字提出了疑问,其中有人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
B.20世纪80年代,仍有人认为“汉字行将就木”,“汉字落后汉字难学”“儿童识字有害”的观点还有一定市场。
C.在学习英语可以改变命运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下,一些人只重视英语的学习,汉字教育受到了直接冲击和削弱。
D.古人认为汉字形神兼备,今人认为汉字是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因而提笔忘字的时候增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站在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论述汉字教育的意义。
B.文章从现象人手,列举清末以来质疑汉字的种种言论,强调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将汉字与拼音文字作比较,突出汉字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D.文章围绕汉字教育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具体指出汉字拼音教学法的优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既能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相比的。
B.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拼音教学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优点也有缺点,不一定符合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C.近年来,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形成了“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的汉字教学新理念。
D.为了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生爱恋,甚至实现以字养德,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正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传承付树霞不知是因为姓万还是医术高,得珠大爷不大爱说话。
晚饭后,得珠大爷爱绕着小镇遛弯。
年老的年少的见着了,会远远地喊一嗓子:得珠大爷,遛弯呢?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
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
小镇人呢,见怪不怪,半点儿不计较。
转天见了面,依旧恭敬地打招呼。
小镇很多年轻人不懂,大家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唯独万姓人二十四过小年。
老辈人说,原先他们不是万姓,具体姓什么没有人记得了。
只记得万姓是万岁爷赐的姓。
据说,万得珠大爷的先人曾用万家的普济药方,救过微服出巡的万岁爷。
万岁爷不仅赐了万姓,还特许万姓人腊月二十四这天,单独送灶王爷上天为万姓人言好事。
也因此万姓人在小镇上的地位有些特殊。
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所以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
再加上那时候人们穷,小镇又偏,谁得个小病闹个小灾的,都会往得珠大爷家跑。
轻则扎个针灸,重则开三服汤药,保管药到病除。
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
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
有那实在拿不出药费的,会在得珠大爷有事要相帮的时候,主动上门。
得珠大爷的老伴儿过世时,来的人就海了去了。
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
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
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
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
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
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
这不,已经好长时间,得珠大爷没出来遛弯了。
小镇人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家新开的诊所。
新开的诊所名叫玉泉诊所,是小镇考出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开的,毕业后自谋出路,回家乡干起了诊所。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那苦药汤,在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些药片一吃,病好得也快,还省得熬汤药。
因此,小诊所的生意挺红火。
听说玉泉也会用汤药,得珠大爷有些心动了。
医不治己,自个儿病了这么多年,是该找个人看看了。
得珠大爷上门求药,言明,不吃西药。
玉泉丝毫没为难,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药方。
得珠大爷抄起药方,扭头就走。
回到家里,细细查看药方。
不看则罢,一看竟然破天荒地大笑起来。
药方竟是红豆七颗、黑豆七颗、小枣七颗、枸杞七颗、核桃七颗,用锅蒸煮,一日一餐。
黄口小儿,哪知中医的精深!得珠大爷把那张药方贴在进门必经之处,每看一次,大笑一次。
时间长了,郁结之气竞自没了。
不知什么原因,普济世人的万家人丁稀少,到得珠大爷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
而得珠大爷这辈子竞没得一儿半女,得珠大爷没少为这事长吁短叹。
这日,得珠大爷揭下药方,再次登门。
玉泉见老爷子精神奕奕,心下欣慰。
得珠大爷一言未发,放下药方,侧身而坐。
玉泉赶紧奉上清茶一杯,待老爷子润过嗓子,才开口说道,老爷子,这方水土上的人,几辈子都受万家普济药方的恩惠。
您身后无人,终日郁郁,其实,我辈都是您的后人。
得珠大爷静默半晌端起茶杯,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
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
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3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镇人对得珠大爷很恭敬,见面主动打招呼,即使受到冷遇也半点儿不计较,由此可见得珠大爷在小镇有着特殊的地位。
B.玉泉诊所开业,并且生意很红火;而得珠大爷恰好也很长时间没出来遛弯。
小镇人于是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些关联。
C.得珠大爷上门求药,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玉泉开的荒唐药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
D.小说结尾写小镇人看见得珠大爷和玉泉常常边走边聊,心情舒畅,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又含蓄地点明了题旨,颇具匠心。
5.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
(5分)答:6.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
(6分)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跨界多栖的诗家余玮身为诗人,叶延滨对这个头衔的解读是:个体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承载者。
叶延滨说,现在诗人平民化,但并没有失去价值。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因为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所以拥有大量读者。
诗歌比较个体化,看上去很弱小,但它坚守个体价值。
诗歌证明个体是需要被承认的,它捍卫着个人的尊严,一个诗人哪怕只有一个读者,他也是有价值的。
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现在,很多人说中国诗歌正在边缘化,甚至有人说,诗歌正在消亡。
对此,叶延滨强调:“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关乎人的内心世界,关乎个人价值,承认诗歌的独特性在于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情感方式、个人价值。
中国从有文化以来就有诗歌,诗歌从来没有成另全民消费的文化,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它虽然不是处于今天消费文化的中心,但它是延续人类精神的链条,诗歌消灭了,我们的精神情感也就中断了。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诗歌是弱势,要进行调整,要倡导对诗歌的尊重,倡导对诗歌的敬畏之心,然后让下一代受到更好的诗歌教育。
”笔耕不辍的叶延滨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客串撰写了大量有特色的随笔、杂文、散文、评论、小说、歌词等。
一行行文字里,看得出他极其睿敏的悟性、涉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相当厚实的知识积累。
一个在诗歌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作家,他的思想触角和艺术素质不可能不“流注”到文学的其他领域,叶延滨的创作实践正是如此。
他的散文,是另一种形式的诗。
前不久,叶延滨应邀到湖北赤壁采风,赤壁是有诗意的地方,出过不少著名诗人,这里的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锨粘土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成就了他的散文佳作《赤壁三绝》。
他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多的是人文、历史和情怀。
那摩岩石刻、那茶道古街、那陆水大坝,牵引着这位诗家的悠悠情思与历史追问。
曾有人说,叶延滨的诗透着杂文的风骨,杂文也常有诗的意象、诗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