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讲义
安全生产讲义

安全生产讲义
《安全生产讲义》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关键。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许多企业都会编写《安全生产讲义》。
《安全生产讲义》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全生产的指导手册,一般由企业的安全生产部门编写。
它包括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旨在向职工传达安全生产的理念和知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职工可以通过翻阅《安全生产讲义》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讲义》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生产政策、职责分工、安全作业规程、生产设备操作要点、应急处理流程等。
这些内容都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来编写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在使用《安全生产讲义》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考核,帮助职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讲义》的宣传,让职工了解其重要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到安全生产无小事,每一步都要做到最安全。
总之,编写和使用《安全生产讲义》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是对
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的重要载体。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安全生产讲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培训讲义(优秀模板7篇)

安全生产培训讲义(优秀模板7篇)安全生产培训讲义第1篇各位领导,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效益的基本保证。
即将到来的20[某]年6月,是我国又一个“安全生产月”。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活动主题,再次呼吁我们将落实安全责任作为践行“安全第一”的恒定路径。
我集团傅成玉董事长5月上旬在驻湖南企业调研时强调,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企业安全平稳运行。
关爱员工首先不能伤害员工,不能伤害员工家庭,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又是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具体体现。
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管理永远的薄弱环节,强化安全意识,深化“我要安全”主题活动,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王天普总裁5月中旬相继为两个HSE培训班上第一堂课。
针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他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六点意见。
“安全生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永远的责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个小事故可能毁掉一个大企业”,“安全管理必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抓安全没有灵丹妙药,一靠严,二靠实。
”这些高度凝练、耳熟能详的话语,也都是从一起起事故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意味深长,引人深思,促人警醒。
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落实安全责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
安全责任,就是生命的保护神。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安全必须担责任,责任多一分,隐患就可能少十分。
自从集团公司深入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以来,全系统通过推行强势、精细的HSE管理,抓住影响本质安全的关键问题逐一开展专项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生产形势企稳向好。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与公司的奋斗目标相比,公司的安全生产仍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HSE管理仍存在亟待补上的短板,落实安全责任的执行力仍亟待强化。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标题: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并推动工业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这一教材。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结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教材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按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
1.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要求,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
2.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本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具体内容以及执行情况。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提高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3.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本章主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实施步骤,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建立高效、科学、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技巧。
4. 第四章: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本章重点介绍了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旨在使学员学会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 第五章:安全培训与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内部安全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手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6. 第六章:事故应急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事故应对和处置能力。
二、主要内容1. 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教材强调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减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1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1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部分构成。
组织体系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急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
与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同时,应急管理体系还包括与其建设相关的资金、政策支持等,以保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体系正常运行。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要求,要尽快建成完善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一批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元吾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2004年初,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07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第二阶段: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十节讲义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十节讲义全考点第十节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一、作业现场环境管理概述作业现场环境: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内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它包括设备、工具、物料的布局、放置,物流通道的流向,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范围,事故疏散通道、出口及泄险区域,安全标志,职业卫生状况及噪声、温度、放射性和空气质量等要素。
作业现场环境管理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现场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二、作业现场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支(一)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内作业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的因素包括: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地基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总结:室内+作业场所+两口+采光照明(二)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夕M乍业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的因素包括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期口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其他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总结:室外+作业场地(三)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的因素包括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四)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包括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等。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知识点一、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常考点)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调整安全生产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通知》(2007年)规定:一般事故为1~2人死亡,1~9人重伤,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知识点二、事故的分类(轮换考点)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规定: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
事故的类别包括20类。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又可把伤害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
重伤事故是指事故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者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五章第一二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五章第一二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一节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一)预警的目标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二)预警的任务完成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三)预警的特点1快速性。
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2 .准确性。
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作出准确判断。
3 .公开性。
发现事故征兆,这一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预警信息。
4 .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征兆的发展态势。
5 .连贯性。
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实现预警预报的闭环,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三、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1 .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预警指标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方面的有关因素。
(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
(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3)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
(4)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贮存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浓度等)指标。
2 .预警准则的确定(1)预警准则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十三节讲义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十三节讲义全考点第十三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劳动防护用品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支1头部防护用品:防护帽、安全帽、工作帽等。
2 .呼吸器官:防尘口罩(面具)、防毒口罩(面具)、空气呼吸器等。
3 .眼面部:护目镜防护面罩、防冲击护目镜等。
4 .听觉器官:耳塞、耳罩等。
5 .手部:一般工作手套、防震手套、防放射性手套等。
6 .足部:防静电鞋、防寒鞋、隔热鞋等。
7 .躯干:化学品防护服、防酸服等。
8 .防坠落:安全带、安全网等。
9 .劳动护肤用品:防油型护肤剂、防水型护肤剂等。
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
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局)低温用品。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要求支(1)用人单位应当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发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该项经费计入生产成本,据实收支。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进口的劳动防护用品,其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
(4)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翻口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用人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接纳的实习学生应当纳入本单位人员统一管理,并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对处于作业地点的其他外来人员,必须按照与进行作业的劳动者相同的标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要求(2)同一工作地点存在不同种类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应当为劳动者同时提供防御各类危害的劳动防护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3)设备事故
电气设备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 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 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分为特大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一般 设备事故和设备障碍。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二)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 根据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 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 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失控的危险源即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3、重大危险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
六条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
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 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 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例2、电力生产事故可分为人身事故、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三大 类。( ) A、正确)事故
1)人身事故
电力生产人身事故是指电力生产中的人 身死亡、重伤、轻伤事故。一般表现在电力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 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火灾 、坍塌、其他爆炸、中毒等。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2、事故的分类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生产事故 所造成的后果不同,有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 故、险肇事故(未遂事故)等三种。人身伤亡事 故又称为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又称因工伤亡事 故。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 GB6441-1986)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 事故分为20种。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 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二)事故隐患
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事故隐患分为一 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例3、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
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的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例7、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 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 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 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A、正确 B、错误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四)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关系
海恩里希法则:1:29:300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2)电网事故 电力生产电网事故包括特大电网事故、
重大电网事故和一般电网事故等。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3)设备事故
电力生产设备事故是指电力生产设备发 生异常、故障或发生损坏而被迫停运。对电 力施工企业来说,发生施工机械的损坏和报 废,同样属于电力生产设备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例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判定, 起重作业时脱钩伤人事故的事故类别为( )。
A.起重伤害 B.物体打击 C.车辆伤害 D.机械伤害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3、电力生产事故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 规程》中的规定,电力生产事故可分为人身 事故、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三大类。(按结 果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例6:某储存区贮存有煤油、汽油两种物质,
其储存量分别是20吨、l7吨,临界量分别是
l00吨、20吨,则储存区属于( )。
A.非重大危险源 B.安全场所
C.事故隐患
D.重大危险源
判断:q1/Q1+q2/Q2=20/100+17/20=
1.05>1
选择:D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
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N
qi Qi
1
i1
式中 qi——单元中物质 i 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 i 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 准中,列举了四大类主要的危险物质,分别 是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 有毒物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主要是指这些 物质的生产场所和储存场所。
❖事故金字塔
1 死亡 重伤
10 轻伤
30 财产损失
300 无伤害、无损失事故
>1000
危险源∞
死亡重伤事故 事故
险肇事故 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五)安全、本质安全
1、安全
传统的安全概念:无危则安, 无缺则全。
安全的概念:具有特定功能或属性的事 物,在外部因素及自身行为的相互作用下, 足以保持其正常的、完好的状态,免遭非期 望的损害的现象。
(二)事故隐患
例4、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A、正确
B、错误
例5、大量事故统计表明,环境的不良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之 一。( B )
A、正确
B、错误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1、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
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 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 度。
安全生产管理讲义
课程大纲
➢ 一、安全与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事故
1、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
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R=f(F,C)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度通常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 后果的严重性的乘积决定。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三)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2、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 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