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合集下载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从古至今,花卉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宗教仪式、婚礼庆典、节日庆祝,还是在装饰、艺术创作中,花卉都被广泛应用。

每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通过研究花卉在各个文化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东方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中国文化中的花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色彩和形态的传统,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梅花代表着坚韧和纯洁,被誉为冬季花中“雅者”。

菊花则象征着高洁和坚毅,常被用来庆祝重要节日如中秋节。

2. 日本文化中的花卉日本文化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花道艺术即是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樱花是日本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其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时,日本人会进行赏樱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菊花也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日本皇室的花卉标志,被认为是尊贵和长寿的象征。

二、西方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 欧洲文化中的花卉欧洲文化中的花卉象征着浪漫和爱情。

玫瑰花是最经典的爱情象征,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传递着不同的情感,红玫瑰代表热情和爱情,白玫瑰代表纯洁和善良。

百合花则在欧洲被视为婚礼的象征,它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2.美洲文化中的花卉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花卉多与宗教信仰有关。

在墨西哥的传统庆典“死者节”中,著名的墨西哥万圣节玫瑰被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花环和花瓶都是重要的装饰品。

太阳花则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它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

三、其他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 印度文化中的花卉印度的宗教对于花卉的使用十分频繁,许多的宗教仪式和庆典都离不开花卉。

莲花在印度佛教和印度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象征着纯洁和新生。

印度人在节日和庆典中喜欢用玫瑰花和茉莉花来装饰场所,以增加喜庆氛围。

2. 非洲文化中的花卉非洲文化中的花卉多与自然和生活密不可分。

蒲公英花在非洲部落中被用作身体涂饰,象征着美丽与自然的力量。

花卉在民俗传统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民俗传统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民俗传统中的象征意义花卉作为大自然的精华,自古以来在各个民俗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无论是婚礼、葬礼、节日还是日常生活,花卉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她们独特的魅力和象征意义。

下面将会介绍花卉在民俗传统中的一些常见象征意义。

一、爱情与浪漫之花1. 玫瑰花:被誉为爱情之花的玫瑰在各个民俗传统中尤为热衷。

在西方文化中,红玫瑰象征着热情激烈的爱情,而白玫瑰则代表纯洁的爱情。

而在东方文化中,玫瑰被赋予了美丽、高贵的象征意义,在婚礼、情人节等浪漫场合中经常出现。

2. 桃花:在中国民俗传统中,桃花代表着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尤其在传统的“桃花运”观念中,桃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被用于婚礼的装饰。

人们相信摘取桃花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婚姻运气。

二、吉祥与幸福之花1. 荷花: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被称为“花中君子”。

它象征着高洁、纯洁和宁静,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人们常常用荷花与富贵连联,将荷花的形象用于装饰和绘画中。

2. 扶郎花:扶郎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之花。

因为“扶郎”与“福郎”谐音,因此人们相信种植扶郎花能够带来幸福和好运。

三、哀思与悼念之花1. 白色百合:白色百合在西方文化中常被视为哀思、悼念和守夜的象征。

人们通常在葬礼上用白色百合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2. 绣球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绣球花是用于丧葬仪式的花卉之一。

它的花朵呈球状,紧紧相连,象征着对死者的永恒思念。

四、丰收与喜庆之花1.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作为九月九日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丰收和喜庆。

九月九日重阳节期间,人们经常赏菊、插菊,把菊花作为庆祝和吉祥的象征。

2. 向日葵:向日葵的花朵朝向太阳,象征着希望、阳光和喜悦。

在丰收的季节,人们常用向日葵来装饰家中,以表达对丰收的感激和喜庆之情。

总结起来,花卉在民俗传统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无论是表达爱情和浪漫,还是象征吉祥与幸福,或是表达哀思和悼念,亦或是庆祝丰收和喜庆,花卉都以其独特的姿态和美丽的花语充实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

花卉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花卉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作为自然界的美丽产物,又作为文化和艺术的灵感源泉。

在各个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中,花卉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通过花卉的形象和特点,艺术家们能够传递出对情感、传统、美学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探讨花卉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

一、花卉与情感花卉作为自然界中的美丽存在,常常与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艺术作品中,花卉被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状态和情绪体验。

例如,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玫瑰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情感的深度。

红玫瑰代表着热情和浓烈的爱情,而白玫瑰则象征着纯洁和无私的爱。

通过花卉的选择和描绘,作家们能够将情感与自然界相融合,让读者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二、花卉与传统花卉在各个文化中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象征意义。

不同的花卉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含义。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被视为傲雪奇姿的象征,常常用于表达坚强和坚贞不屈的品质。

而在西方文化中,百合花被视为纯洁和高贵的象征,常常被用来代表圣洁与品德。

通过对花卉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传承和表达传统文化,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

三、花卉与美学花卉的色彩、形状和香气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艺术家们通过对花卉的观察和描绘,能够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

在绘画中,花卉常常被用作静物的题材,通过对花卉的精细描绘来展现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在摄影和雕塑中,花卉的形象和质感则成为艺术家塑造形态和体现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花卉美学的追求,艺术作品得以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并赋予生活以美感。

四、花卉与人生花卉的生命过程与人的成长和生命之旅有着共通之处。

花卉经历了从种子到花苞、绽放再到凋谢的全过程,这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通过对花卉的创作和描绘,艺术家们能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花卉的美丽与凋谢,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无常和珍贵,传递出关于生命和人性的哲理。

艺术作品中的花卉形象,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自然的美,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珍视。

花与人文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花与人文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花与人文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在人类社会中,花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作为装饰品、礼物,还是用于研究和药用,花卉都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用途。

本文将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以揭示其在人文中的重要性。

一、花卉在东方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在中国文化中,花卉一直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例如,菊花在中国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气质,因此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喜爱。

同时,菊花还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如中秋节。

另外,中国人还喜欢用花来装饰家居和办公场所,以创造一个愉悦和温馨的环境。

而在日本文化中,樱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花卉。

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向日本,观赏樱花盛开的壮丽景象。

樱花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美丽的瞬间,也象征着友情和爱情。

此外,日本人还把花作为一种心灵抚慰的方式,通过欣赏花卉,来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二、花卉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在西方文化中,花卉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玫瑰花在西方被广泛使用作为表达爱情和浪漫的象征。

赠送红玫瑰表示热情和爱意,而白玫瑰则表示纯洁和无尽的爱。

此外,花束也常常作为送礼的方式,用于庆祝生日、婚礼等各种场合。

另外,在西方文化中,花卉还有一些特定的用途。

例如,在草药学中,许多花卉被用作药材。

比如,洋甘菊被认为具有镇静和舒缓的作用,常被制成花草茶用于调节情绪。

此外,一些花卉还被用于研究和科学实验,以揭示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三、花卉在其他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除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花卉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用途。

例如,印度文化中,莲花被广泛使用,被视为神圣和纯洁的象征。

莲花还被用于印度教的仪式和庆典中,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在阿拉伯文化中,茉莉花和玫瑰花都被广泛栽培和使用。

茉莉花象征着美丽和高雅,常被用作香料和精油。

而玫瑰花则在阿拉伯文化中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被用来表达爱情和温馨的情感。

结语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花卉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以其独特的意义和用途,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中国独有的传统花卉文化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独特形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花卉的物质文化,另一种是花卉的精神文化。

1)花卉的物质文化。

有些花卉可以食用,制作药物,小仅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使人们心情愉悦。

例如,将花卉加入药物中会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有香花疗法等等。

中国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作品也是非常多的,如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中以花卉为题材的剪纸艺术作品极为广泛,以花卉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小仅美观,而且制作工具很常见,只要掌握剪纸技法,加以熟练运用便可进行艺术创作。

民间艺术家的作品非常精美。

例如,“民间工艺美术家”连德林的《博古花卉。

团花》在纸上的镂空有疏有密,结合小同花卉的形状特点,创作的作品小仅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多次获奖。

民窑中的花卉纹样经典美观,如明清时期青花瓷的花卉纹样跟剪纸的纹样有着极为相似的艺术特点。

还有古代建筑中花卉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

故宫中的地板、家具、柱子、床的雕刻等等也有极为精致的花卉纹样。

在中国人心目中,花卉是美好的象征,在为花卉起名的时候,常把美好的品质赋予在花卉的名字里,如“君子性情”的君子兰等。

2)花卉的精神文化。

在中国数不尽的文人墨客以花卉题材创作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千古佳作。

这些精彩的花卉题材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温暖、滋润了人们的内心。

这些作品不但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而且使花卉的文化内涵更加充实。

各式各样的花卉为文人提供了数小胜数的创作题材。

例如,《红楼梦》六十三回中贾宝玉生日,玩抽签游戏,十二位姑娘各自的代表花卉,小但代表了每个人的气质性情,还暗喻了每位姑娘的命运。

又如第二十七回,林黛玉这一多愁善感,悲观心态的人物形象由于“葬花”这一情节的设计,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再如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很多情节的人物形象都是花仙、花精。

花卉与民间传统节日

花卉与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里有着许多独特而有趣的民间传统节日。

而花卉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传统节日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花卉与民间传统节日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花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摆放桃花和梅花,寓意着新的一年希望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富裕。

而在端午节,人们喜欢赏菖蒲花,认为这种花能够辟邪驱瘟,并保佑健康平安。

还有农历七月的七夕节,人们会摘下鹊桥上的花朵,寄托着对于美好姻缘的祈愿。

此外,花卉还常常被用来装饰传统节日庆典的场所。

比如,元宵节期间,各地的庙会上都会摆放灯花,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喜庆的氛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则是人们赛龙舟、挂艾草和艾叶,其中艾草更是与洒艾水有关,相信能够驱走邪恶,保佑健康。

而中秋节,人们会在庭院中摆放月季花,赏月时能够增加节日的浪漫气氛。

此外,花卉的产地和传统节日之间也构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许多地方因为特有的气候条件或者地理环境而被赋予了某种花卉的产地称号。

比如,杭州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花卉之都”。

每年春天,杭州的樱花、桃花和杜鹃花等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同样,西安的牡丹、昆明的滇红、香港的莲花等花卉也因为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了这些地方传统节日的代表。

可以说,花卉和民间传统节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花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给予了这些节日一种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民间传统节日则是花卉文化的舞台,给予了花卉更多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花卉与民间传统节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

在以后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花卉文化,了解花卉的种类和含义,让花卉成为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使用和分享花卉的美丽,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乐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花文化的期末总结

花文化的期末总结

花文化的期末总结一、花的象征意义1.爱情花朵在文化中往往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对花朵的描写和对爱情的比喻。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一夜除非秋未至,论文何必九秋人。

”诗中的“论文”和“九秋人”虽然字面上是指学问和知识,但含义则是对美好爱情的期望。

而“秋夜将晓”一词虽然是描述季节变化,但与“一夜”一起构成了对美好感情的暗示。

这种对美好爱情的期许和祝愿,使得花朵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2.吉祥花朵在中国文化中还扮演着吉祥的角色。

许多花朵的名称和寓意都与吉祥的概念相关。

例如,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寓意着国家兴旺和繁荣。

而菊花则象征着坚贞不屈和吉祥如意。

在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等,人们会使用花朵来营造喜庆的气氛。

二、花在艺术中的表现1.绘画花朵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在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在中国画中,花朵的描绘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

花卉画作不仅要求对花朵外形的准确描绘,更要求把握花的气质和意境。

著名画家郑板桥的花卉画就非常有代表性。

他的画作不仅准确地表现出花朵的外貌,还通过对花卉的独特表现方法,传达出花的意境,使观者惊叹。

在西方绘画中,花朵也是重要的题材之一。

例如,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系列画作就因其对阳光和花朵的独特表现方式而闻名。

2. 文学作品花朵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朵的描写特别丰富。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描绘了月下对花儿的赞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对花朵的赞美,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这种对花的描绘和赞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在西方文学中,花朵的描写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诗歌《十四行诗》中有这样一句:“夏日夜晚,美丽的花朵映照着你的容颜。

”这句话通过对花朵的美丽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文明礼仪之花

文明礼仪之花

文明礼仪之花
花是自然界中的美丽存在,也是文明礼仪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花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成为人们传递情感、展示个性和美学追求的重要
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花朵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常常被用来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

例如,在婚礼、生日和节日等重要场合,人们会赠送花束或插花,表示对对方的祝福和
关怀。

不同的花朵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牡丹代表富贵和尊荣,菊花象征吉祥和长寿,梅花代表坚强和纯洁等。

在日本文化中,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花道(日本的插花艺术)。

花道强调自然、简约和平衡的美学,通过精心布置花朵和枝叶,展示出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日本人还会在重要场合如婚礼和祭祀中使用花卉,表示对美的敬意和致敬。

不仅在东方文化中,花朵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国家,赠送花束被
视为一种体现尊重和感激的礼仪。

不同的花卉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玫瑰代表
爱情和浪漫,百合象征纯洁和高贵,郁金香象征尊贵和祝福等。

总而言之,花作为文明礼仪的一部分,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也
传递了人们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花都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在多个重要场合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最佳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摘要:花,作为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绚丽装扮着世界,也装扮着人们的生活。

人们对花的喜爱也深深的溶进了文学、艺术中,并被赋予人格化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一直贯穿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时间各个方面,从先秦的诗经到后代的歌赋,再到近现代的小说散文,从文化习俗到思想艺术,花无不以独特的姿态穿梭在浩瀚的文化之海,并在历代文人逸士的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花总与生活、艺术思想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字:花传统文化文学艺术花与中华文明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明确提及的植物种类有150种之多,其中属于花卉范畴的达132种,在诗经305篇诗歌中,共有7篇出现了华字,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桃之夭夭,烁烁其华”此华同花,所以说,自古以来花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保留下来,且始终占有重要的席位,为人们所钟爱。

但是,人们爱花不仅仅是因为花的美丽的外表,更因为人们看到了花了内在的美丽品质,这才是花在传统文化意象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一、花在文学与文人中的人格化自古以来,花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进程紧密联系。

人们对花的认知过程从敬畏与崇拜到利用与开发再到审美与象征。

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由欣赏花之色貌开始,融入自我主体情感意趣,在审美过程中体悟出花卉代表的精神气质品德,进而赋予其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获得了花之神的独特生命意蕴.傲骨贞姿,见之于梅; 静雅慎独,见之于兰; 清廉无染,见之于莲; 孤禀劲节,见之于菊。

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更有宋代张翊在花经中以九品九命品评花卉,其中梅兰牡丹为最高的一品九命。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

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这段话出自宋代邵雍善赏花吟,生动地描绘了人对花卉的认知,经历了由物蜕化为人,再由人羽化为神的转变过程。

古人正是在不断认识欣赏感悟花的过程中,逐步积淀丰富了中国花卉文化,花的人格化乃是其中的核心精神和最高境界.1、孔子独爱兰“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德,不因贫困而改节。

”——孔子孔子的这句话既道出了兰花超脱、逸然的品格,又完美的阐释了君子对高尚道德品行的修养,以及那种处境艰难而品格傲然脱俗的君子形象。

兰花以幽谷清香的品格成为人们争相赞颂的对象,人们养兰、赏兰、品兰、咏兰、画兰。

兰花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用“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来描写佳人如兰花一样的品质,虽历尽艰难而不失清雅、脱俗的品格。

兰花之美不仅是兰花外在形式美的媒介,亦是表现和构建文化符号的技巧。

它已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骨法气韵、含蓄写意、寄情畅神的审美意趣,并且成为了养兰人通往人生和艺术彼岸的审美理想的载体。

2、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质展露无疑。

3、坚贞不屈、肃然起敬的秋菊秋风肃熬,白露为霜,而菊却金英夺目,傲霜而晚香。

唐代以前的文学里,间或也有拿菊花比人坚贞不移的品格的,但主要还是歌颂它能助人长寿的一方面。

唐代以后,诗词里常常提到菊花,都是把菊花人格化了,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

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欣赏菊的独立不群的个性,便有“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细开宜进世,独立每含情。

”之句;从王安石的“不忍独醒辜尔去,殷勤折为一”,可见菊也是一位“独醒”者;而在王建的《野菊》“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中,菊则生命力旺盛,小小身影默默地装点秋日的大地,它在平凡中显现出不平凡;菊花枯而不陨是它固有的特性,但在朱淑真笔下“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则形象地融入了她的不幸遭遇、倔强性格和反抗精神;陆游则称“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秋风中数株晚菊,顶风傲霜,挺立东篱,散发着余香,这花中志士,和南宋时期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的抗金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内,其遭遇、品格,是多么相似;当然还有陶渊明篱中那些淡泊、清高的菊。

4、贞洁的冰雪仙子——梅花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

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体现在宋诗中,梅花的意象主要有三:一是象征志土、贞土;二是象征隐者、高土;三是象征美人、仙子。

其实梅花这三个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融相通的。

在很多咏枨诗中,这三个象征意义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欧阳修的《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

”既写出梅花傲雪坚毅的品格,也赞吧梅花如仙的形貌。

又如陆游的《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居人空巷者,疑是湖中仙。

”久居荒芜之地的人,既是隐者,又像神秘的仙人,陆游巧妙地将这两个意象交织在一起,使此诗内容更丰富。

张孝祥的《道间见梅》中则把梅花描绘成一个孤高自爱的女子,其实也是把贞士和美人的意象结合了。

梅花的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

”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审美观点。

在文化语言中的表露就是对“意”的把握,目标是“意”,并在对花的吟咏中追求一种人与花的完善和谐的统一。

二、传统月令的花文化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美的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

如古人所言:“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

”关于百花的传说数不胜数, 其中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与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

从正月到十二月,每月的花神分别为梅花,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花,蜀葵,桂花,菊花,莲花,水仙和腊梅。

所有的这些花并不是无故所选,每一种花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或与传统的爱情,文学,生活,风俗有密切的关系,都无不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而这些花神和月令又产生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花朝节,并且发展成了重要的花神文化。

但是中国花神文化不同于以爱情为核心的西方花神文化,其弘扬的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真善美等传统美德历史悠久的花朝节有着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习俗,如踏青赏花祭祀花神挂花神灯聚宴饮花朝酒制作品尝花糕扑蝶赏红等,理应与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一样,受到重视与保护,并结合现代花卉及园林的发展,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这既可以拉动节日消费,又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多姿多彩的花容牡丹象征着富贵,兰花象征着文雅,荷花象征着高洁,菊花象征着长寿,玫瑰象征着爱情…花经过了中国人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更是赋予了它多重的象征意韵,从而形成了花的多义象征。

1、莲花与佛由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灵魂从混乱无序升华进入“彻悟”的明净状态,从而使莲花在佛教中具有了独特的象征寓意,成为佛教的一种象征符号。

在佛造像出现之前,莲花就象征佛的存在,佛像出现之后,莲花的象征意义仍然不减。

2、重阳节中的菊花酒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

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

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

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

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反映了唐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白居易也作有《重阳席上赋白菊》,来表达当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以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菊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以菊花入酒,浸泡而饮,希望能延年益寿。

唐末农民起义英雄黄巢则对菊的乐观与顽强精神情有独钟,于是菊在他眼中显得那么潇洒豪迈“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3、“花魁”的多重身份花神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被誉为花魁。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

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

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

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花以其或奔放、热烈或宁静、恬淡的美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人们也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中与花融在了一起,籍以表达自己或欣喜、或忧伤、孤寂的多样情感,从而使花也拥有了人的多样情感,具有了多样的象征。

四、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朵绚丽之花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不是一两个词,一两句话就能形容。

但作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花文化,花却能很好的形容这个博大,宽宏的文化海洋。

像梅花的长寿,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如桃花的灿烂,中华文化绚丽多姿,光彩夺人:清理脱俗,似兰花:坚忍不屈,如腊梅……中华文化本就是一朵绚丽之花,迎着春光,浴着春雨,在中华子孙的共同努力下盛大开放!参考文献:1、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7 月第1 版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8 第1 版3、萧涤非主编《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年4、张高宽主编《宋词大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年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复习题一、基本概念题:1、电路包括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个组成部分。

2、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激励,它推动电路的工作;由它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

3、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4、选定同一元件的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选定同一元件的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5、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可以用一条通过平面坐标原点的直线来表征,称为线性电阻元件。

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可以用一条通过、平面坐标原点的曲线来表征,就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

6、在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表示为u=Ri 。

在电压和电流的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表示为u=-Ri 。

7、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