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的有关知识,你知道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吗?
师: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
学生活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1.教科书P44下方“做一做”。
2.教科书P45“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活动:
一、1.(1)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后,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和三位。
(2)用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
(3)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实际上就是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④交流与反思:通过交流、总结,获得成功体验,渗透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2.学习重点难点: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正确进行计算;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提升性作业: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环节三:课堂小结
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实际上就是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年级下册第43页例1、44页例2及做一做。
一做。
例1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呈现了教材呈现了教材呈现了《西游记》《西游记》《西游记》中孙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不断变长的情境,悟空的金箍棒不断变长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通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例2教学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核心能力充分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抽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1.通过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大小变化的规律。
2.2.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小数进行扩大或缩小。
大或缩小。
(四)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预习任务: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0.46和0.4600 2.68和26.83.50和3.5 10 和1.0对比思考:对比思考:为什么用同样的数字按顺序组成的小数,为什么用同样的数字按顺序组成的小数,为什么用同样的数字按顺序组成的小数,有些是相等的,有些是相等的,有些是相等的,有些是有些是不等的呢?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点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并能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2.能够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3.能够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小数点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2.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组小数的大小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0.1 0.78 0.235 0.6请你们思考这组小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让学生比较、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小数的大小比较规律,即小数大约靠左,数字多的小数大。
2. 引入小数点的移动对大小的影响接着,教师可以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一下:1.34 0.134 13.4请同学们看看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比较、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大小的变化。
3. 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举例,探究小数点的不同位置对于小数大小的影响,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例如:0.5比0.05大,因为小数点在0.5的后面,而在0.05的后面; 0.25比0.3小,因为小数点在0.25的后面,而在0.3的前面。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自己的归纳总结报告给全班。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拔河比赛跳远了3.45米,小红跳远了34.5厘米,谁跳得更远?通过观察小数的大小,学生可以发现3.45比0.345大,因此小明跳得更远。
5.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学会了如何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比较大小关系。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教案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的例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学习和练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探究规律分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总结:小数点位置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3. 应用规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解决问题。
例子:一个水果店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
买1.2千克苹果和0.8千克香蕉,一共需要多少钱?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掌握情况。
5.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方面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协助学生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解决问题。
3.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在购物时,如何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进行估算和计算?3. 探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感悟、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过程。
探索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渗透位值思想,发展迁移和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师用磁性教具在黑板上摆出一个小数123.45。
教师:认识黑板上的这个小数吗?学生读出123.45。
教师:谁能动一动小数点,使它变成一个新的数?并说说新数与原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1:12.345,变小了。
学生2:1.2345,变小了。
学生3:1234.5,变大了。
教师:以上几个数的数字排列顺序都没有发生变化,但让这几个数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是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小数点。
教师:对,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教师:小数点都可以怎么移动?小数的大小会怎么变?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移动小数点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使得原数大小也发生变化。
(二)在多角度说理中,理解并概括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多角度验证,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的变化规律。
(1)借助0.008米和0.08米理解概括小数点右移一位的规律。
教师(出示下图):下面的线段以“米”做单位,是多少米?学生:0.008米。
教师板书。
教师(出示下图):下面的线段以“米”做单位,是多少米?学生:0.08米。
教师板书。
教师:我们先从上往下观察(用手指从0.008米指到0.08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1: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小数扩大了。
学生2: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110 就移动一位。
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或缩小为原数的1100
就移动两位,以此类推,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或者缩小为原数的11000
,就移动三位。
(3)注意事项。
如果出现了位数不够的情况,需要补0占位。
(明确方向→明确位数→确定位置)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
2.把
3.1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
3.把0.03扩大到它的( )倍是30。
4.把42缩小到它的( )( )
是0.042。
(二)依据规律,扩展延伸
课后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通过多次变化之后,小数又变回了4.35与0.08。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动》教案三篇

【导语】⼩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变化的规律是学习⼩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单位换算的重要⼿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知道⼩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变化规律,⽐较熟练地判断随着⼩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数的⼤⼩有什么变化。
2、经历⼩数点移动引起⼩数⼤⼩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较、归纳的学习⽅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组合作,⾃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成问题激兴导⼊ 1、学⽣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的更明确。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学⽣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引导学⽣⾃主发问。
这些“问题”来⾃于学⽣本⾝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有利于调动学⽣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 2、出⽰孙悟空打⼩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数点位置的变化及⼩数⼤⼩变化。
师:课前⽼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正⾏⾛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 (设计意图:孩⼦好动,喜欢动画,这⼀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初步感知⼩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数⼤⼩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理上产⽣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填空 0.009⽶=(9)毫⽶① 0.09⽶=(90)毫⽶② 0.9⽶=(900)毫⽶③ 9⽶=(9000)毫⽶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页例1、44页例2及做一做。
例1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呈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不断变长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例2教学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核心能力充分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小数进行扩大或缩小。
(四)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0.46和0.4600 2.68和26.83.50和3.5 10 和1.0对比思考:为什么用同样的数字按顺序组成的小数,有些是相等的,有些是不等的呢?你有什么发现。
(二)课堂设计1.交流发现,明确任务。
交流课前作业,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看来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变化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焦“小数点”,看一看它的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作业,学生初步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小数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2.结合主题,探究新知。
(1)故事引入,初步感知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展示交流:
○1 你们刚才遇到问题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2 遇到位数不够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4)(课件出示)
○1 提问:这是两个同学的做法:把 0.63 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是 0000.63;把 0.6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
位是 063。你同意这两个同学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 小结:位数不够,先补 0 再移动小数点;如果没有小数部分,最前面的 0 省略不写。
,只要
【设计意图: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2.通过动手操作,强化添“0”、去“0”的问题。
(1)提出活动要求:两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借助数字卡片摆出一个小数,让另一个同学按你提出
的要求移动小数点。看看在移动小数点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2)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3. 把 6.25 改写成下面的数,它有什么变化?
62.5
0.625
625
0.0625
4、课本练习题。
四、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谢谢。
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提出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深入研究。
提问:各组有这样两张表格(实物投影出示表格),先填空,再分别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认真观察小
数点移动的方向、位数与原小数的大小关系。
表一:
从( )往( )观察
(
)米 = (
右移( )位
(
)米 = (
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数缩小。】
3.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小结: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的大小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
师:例 2(2)和例 2(1)相反
把 3.2 缩小到原来的 1 ,只要把 3.2 除以 10; 10
把 3.2 缩小到原来的 1 ,只要把 3.2 除以 100; 100
把 3.2 缩小到原来的 1 ,只要把 3.2 除以 1000; 1000
三、巩固运用
1.完成 44 页下做一做第 1 题
2.完成 44 页下做一做第 2 题
右移( )位
(
)米 = (
右移( )位
(
)米 = (
)毫米 ×( ) 扩大到原数的( )倍。
)毫米 ×( ) 扩大到原数的( )倍。
)毫 ×( ) 扩大到原数的( )倍。
)毫米
表二:
从( )往( )观察
(
)米 = (
)毫米
(
)米 = (
)毫米
(
)米 = (
)毫米
(
)米 = (
)毫米
(3)汇报交流。 ○1 你们发现了什么? ○2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在学生概括,帮助学生梳理语言的基础上板书规律) 【设计意图:提供学习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逐渐丰富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律的认知;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更科学,表达更规范。】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1.学习把一个数扩大、缩小的方法。 (1)谈话: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2)提问:如果要把 0.07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怎么办?如果要把 3.2 分别缩小
(三)教学例 2
1、出示例 2(1):把 0.07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各是多少?
师:把 0.07 扩大到它的 10 倍,就是把 0.07 乘 10。
生:把 0.07 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就得到 0.7,非常方便快捷;迁移类推 0.07 扩大到它的
100 倍,1000 倍,即 0.07 乘 100 等于 7。0.07 乘 1000 等 70。
(2)口算练习。
2.42×10=
2.42÷10=
2.42×100= 2.42÷100=
2.42×1000= 2.42÷1000=
提问: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乘、除法运算,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口算练习沟通一个小数乘(除以)几与扩大(缩小)到它原来的几倍(几分之几)的联
系。】
4.讨论。
在算式 412×30=12360 中,如果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积会有什么变化?如果第一个因数
缩小到原来的 ,积会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在进一步深化对“小数
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认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左移缩
右移扩
(1)向左移动一位, 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10
(2)向左移动两位, 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100
(3)向左移动三位, 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1000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数缩小。
师:大家真棒!
(二)
1、做一做(44 页上面)
。 下面是马小虎在四年级学生体检时所记录的三位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请大家看一看
小丽身高1.33米,体重23.5千克;
小明身高14.5米,体重3.35千克;
小芳身高 0.137 米,体重 252.5 千克。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教学例 1 1、师: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叫做金箍棒。话说孙悟空师 徒四人一起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料遇到一个妖精,妖精喝道:“猴头,交出唐 僧!”孙悟空大声叫到:“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从耳朵里一掏,出现一条小小的金箍棒, 说:“变。”接着一吹,金箍棒变长变大些了。还不够长呢?孙悟空又喊道:“变。”再用力一吹, 金箍棒变得更长更大了。妖精觉得挺奇怪,只听悟空一声大喊:“看棒!”妖精应声到下。原来 金箍棒倾刻间变得又长又大,重重的砸在妖精的身上。 2、师: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1)生:0.009m---0.09m---0.9m---9m (2)共同探讨 0.009m=9mm,0.09m=90mm,0.9m=900mm,9m=9000mm (3)师:什么东西使这些数变得越来越大呢?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呢?
移一位(原数除以 10,缩小到原数的 )
移一位(原数乘 10,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移二位(原数除以 100,缩小到原数的 )
移二位(原数乘 100,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三位(原数除以 1000,缩小到原数的
) 移三位(原数乘 1000,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3、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变化有什么规律。
4、汇报
(1)向右移动一位, 相当于把原数乘 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2)向右移动两位, 相当于把原数乘 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3)向右移动三位, 相当于把原数乘 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扩大。
(随学生反馈板书:0.009 米
0.09 米
0.9 米
9米
)
(2)观察这些数的小数点和金箍棒长度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板书:
左移缩 右移扩)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精的情境,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数点位置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小数点移动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效突破“小数点移
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 0 补足”这一教学上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规律。
(1)课件出示:0.7 0.604 10.042 0.56 1.9 0.4002
提问:去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原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两人互相说一说。
到原来的 、 、 又该怎么办呢? (3)学生讨论,集体交流,明确方法。 根据小数点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只
要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 3.2 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 、 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可以了。
4汇报1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相当于把原数除以相当于把原数除以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扩大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概括等思维过程,获得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 0 补足的情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两张探究规律表格;数字卡片 6 张(小数点、6 和 3 各一张,0 三张);口算题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出示课件)这是马小虎记录的他的三位同学身高和体重的数据,请大家看一看。 ××身高 1.33 米,体重 23.5 千克; ××身高 14.5 米,体重 3.35 千克; ××身高 0.137 米,体重 252.5 千克; 2.观察数据,引发思考。 提问:你们笑什么呀?这几个数据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3.谈话:看来小数点是小数中一个很重要的符号,它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要是点错位置 是要闹笑话的。那究竟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 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生动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小数点移动知识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开宗明义,引入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1.讲述故事,提出要求。 提问:边听老师讲故事边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看看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导观察,明确小数点的移动方向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1)提问: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样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