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测试仪的原理

合集下载

溶氧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溶氧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溶氧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溶氧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中溶解氧浓度的仪器。

它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溶氧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氧气在液体中的溶解和电化学反应。

一、氧气的溶解氧气在液体中的溶解是通过份子扩散实现的。

当氧气接触到液体表面时,由于气体份子与液体份子之间存在巨大的能量差异,氧气份子会进入液体中并与液体份子发生相互作用。

这个过程可以用亨利定律来描述,即氧气的溶解量与氧气分压成正比。

溶解氧的浓度可以通过测量氧气分压来间接计算。

二、电化学反应溶氧分析仪通常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来测量溶解氧浓度。

电化学传感器由两个电极组成: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通常由银、铂或者金等材料制成,而参比电极则是一个稳定的电极,用于提供一个已知电势作为参考。

在溶氧分析仪中,工作电极表面通常有一层氧化膜。

当氧气份子通过氧化膜进入工作电极时,会发生氧还原反应。

具体来说,氧气份子在工作电极上被还原成氢氧根离子(OH-),同时产生电子。

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动到参比电极上,从而形成一个电流。

三、测量原理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流经电解质溶液的电流与电解质中的物质量成正比。

因此,测量溶解氧浓度的关键在于测量电流的大小。

溶氧分析仪会通过测量电流的强度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溶氧分析仪通常会对电流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放大电路会将微弱的电流信号放大到合适的范围,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滤波电路则可以去除电流中的噪声和干扰信号,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校准和维护为了确保溶氧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是必要的。

校准通常是通过将溶氧分析仪放入已知溶解氧浓度的标准溶液中进行比对来完成的。

校准的目的是调整仪器的测量结果,使其与实际值相符。

此外,溶氧分析仪还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电极。

由于液体中可能存在杂质和污染物,这些物质可能会附着在电极表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因此,定期清洁电极可以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溶解氧测定仪的维护和保养及操作规程

溶解氧测定仪的维护和保养及操作规程

溶解氧测定仪的维护和保养及操作规程作为一款专业测量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装置,溶解氧测定仪接受的工作原理是氧通过隔膜被工作电极还原,并同时产生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然后对此电流进行测量,从而测定出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那么作为一款专业测量溶解氧的设备,溶解氧测定仪有哪些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呢?以下简述了几点注意事项:1.溶解氧电极清洗:对溶解氧电极要进行定期的清洗,一旦膜片上存在污染物,便会对测定仪的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同时,对电极进行清洗的过程中要使用清水涮洗,注意不要损坏膜片。

2.在使用溶解氧电极长达两至三个月左右,建议对其进行重新校验,使零点和量程能复位,确保测量的精准性。

3.当发觉溶解氧电极显现泄露现象时,要适时对电解液进行更换,避开显现连锁危害。

4.对溶解氧电极的测量范围不能再进行调整时,便需要对溶解氧电极再生,一般溶解氧测定仪电极需一年左右进行一次再生。

在对溶解氧测定仪进行维护保养时,校准测定是相当关键的一个步骤。

一般对溶解氧测定仪校准标定接受标准液标定法或现场取样标定法。

在进行标准液测定法时,一般接受零点标定和量程标定这两点标定。

而接受现场取样标定法时,顾名思义便是对溶解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标定。

使用这种方法标定时存在两种情况:标定与取样时的读数相同,那么仅需调整仪表读数到化验分析值即可。

而另一种情况是取样时仪表读数,化验分析值,对仪表进行标定时仪表读数更改另一个值,这时就不能将调整仪表读数等于化验分析值,而应将仪表读数调整为取样时仪表读数与化验分析值乘以标定时仪表读数更改值。

依据网上资料,以上归纳了几点溶解氧测定仪维护和保养的注意事项,并不全面,欢迎补充。

溶解氧测定仪的使用溶解氧仪是测量溶解在水溶液内的氧气的含量。

氧气通过四周的空气、空气流动和光合作用溶解于水中。

可用来测量用来对氧含量会影响反应速度、流程效率或环境的流程进行监控:如水产养殖、生物反应、环境测试(湖、溪、海洋)、水/废水处理、葡萄酒生产。

溶氧仪的原理

溶氧仪的原理

溶氧仪的原理
溶氧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氧浓度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化学方法。

溶氧仪通常由溶氧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

溶氧电极由一个氧还原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构成。

氧还原电极通常是一个银银氯化物电极,参比电极则可采用银银离子电极。

在电解质溶液中,氧还原电极上的氧气会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物离子。

这个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测量氧还原电极的电位来得到。

在测量时,将溶氧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水中,形成一个电化学电池。

然后,通过测量氧还原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可以计算出水中溶解氧浓度。

这是因为溶解氧浓度与氧还原电极的电位成反比关系。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溶氧仪通常需要经过校准。

校准时,将溶氧仪放入已知氧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并调整仪器读数,使其与标准溶液氧浓度一致。

总之,溶氧仪利用电化学方法测量水中溶解氧浓度。

通过测量氧还原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可以计算出溶解氧浓度。

校准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介绍一、碘量法(GB7489-87)(Iodometric)碘量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 5813-1983)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测量准确度高,是最早用于检测溶解氧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4MnSO4+8NaOH = 4Mn(OH)2↓+4Na2SO4 (1)2Mn(OH)2+O2 = 2H2MnO3↓ (2)2H2MnO3+2Mn(OH)3 = 2MnMnO3↓+4H2O (3)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4KI+2H2SO4 = 4HI+2K2SO4 (4)2MnMnO3+4H2SO4+HI = 4MnSO4+2I2+6H2O (5)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3],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 = Na2S4O6+4NaI (6)设V为Na2S2O3溶液的用量(mL),M为Na2S2O3的浓度(mol/L),a为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DO可按下式计算[2]:DO(mol/L)= (7)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和小于氧的饱和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

当水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铁离子、游离氯时,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此时应采用碘量法的修正法。

具体作法是在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水样的时候,加入NaN3溶液,或配成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加于水样中,Fe3+较高时,加入KF络合掩敝。

碘量法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清洁水。

碘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溶解氧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且准确性好,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19mg/L[4]。

但该法是一种纯化学检测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5]。

同时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溶解氧分析仪(碘量法)试验原理溶解氧是涉及到水体中气体溶解度的其中之一,是内涵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

溶解氧的主要测定方法有电导率法、分析仪法(碘量法)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析仪法(即碘量法)。

碘量法采用盐酸中溶解氧反应,溶解 O2 由水分解成 H+ 和 O2,然后因碘与 H+ 发生酸碱反应,使碘按给定的比例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计算出溶解氧量。

在碘量法检测中,首先,需要将溶液加入特定容器中,测量其碘浓度,通常采用滴定法。

将比例气凝胶置入滴定瓶,加上校正试剂(K2Cr2O7),以及s亚硝酸(NSSO4)。

经过一段时间,胶体中的水溶性凝胶使蓝色的碘随时间而积存,再加入滴定瓶中的碘变色剂(桃红色,碘的浓度越高,越深),以此测定溶液中碘的含量,最后计算出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

碘量法测定氧是一种直接测定溶解氧含量的方法,它不受溶解氧相关成分影响,而且测得结果比较准确和可靠,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评价中。

它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在催化下,被分解成氢离子(H+)和氧原子(O2),碘(I2)与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使碘含量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变化的碘含量,从而计算出水溶解氧的含量。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指定温度、压强和碘浓度下,生成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盐酸和碘溶液(碘浓度为试验前条件),按照定量添加早先配制好的氧气,加入测试液中,当氧气溶解到溶液中,与碘反应形成碘的单离子,同时产生酸性的卤素,溶液的酸碱度变化,碘的浓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就是利用碘的依赖性和反应速率来检测溶解氧的反应动态,通过碘的变化来做出准确的结论。

它是一个直接测定溶解氧含量及精确检验水质参数方法,采用灵敏、可靠、易操作。

溶氧测试仪使用说明

溶氧测试仪使用说明

溶氧测试仪使用说明一、产品介绍溶氧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仪器。

它通过检测水体中溶解氧分子与电极表面的反应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从而提供水体中氧气的浓度信息。

二、仪器结构溶氧测试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测量电极、电极架、液晶显示屏、按钮、电池仓等。

其中,测量电极是最核心的部分,它通过与水体接触,感知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三、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电池仓中有足够的电量,并确认电极是否清洁且无损坏。

2. 打开仪器:按下电源按钮,等待仪器启动,液晶显示屏将显示相关信息。

3. 校准仪器:根据所测水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校准液进行校准。

将电极浸入校准液中,按下校准按钮,待仪器显示校准成功后,取出电极。

4. 进行测量:将电极浸入待测水体中,确保电极与水体充分接触,并避免电极与空气接触。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液晶显示屏稳定显示溶解氧浓度值。

5. 读取结果:仔细观察液晶显示屏上的溶解氧浓度数值,记录下测量结果。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操作。

2. 在校准仪器时,务必选择与待测水体性质相近的校准液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精确度。

3.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避免电极与空气接触,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 仪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电极,并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5. 若发现仪器有故障或异常情况,请及时联系售后服务。

五、常见问题解答1. 为什么需要校准仪器?答:校准仪器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校准液的浓度与待测水体相似,可以使仪器更好地适应不同水体环境。

2. 为什么电极要保持清洁?答:电极表面的污物或沉积物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保持电极清洁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3. 仪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强烈碰撞、摔落以及与化学品接触,同时避免电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六、总结溶氧测试仪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测量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工具。

准确测量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环境监测、水质评估以及养殖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量。

溶解氧的测定是水质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对水体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溶解氧的测定方法进行汇总。

1.经典官能团法经典官能团法是使用一种化学试剂与溶解氧反应,通过与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例如,通常使用亚硝胺化合物与溶解氧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着色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测定电极与溶解氧之间的电位差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常用的电化学测定法有极谱法、偏振极谱法和电流检测法等。

其中,偏振极谱法适合于低浓度范围内的测定,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

3.光学法光学法利用溶解氧对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基于光学原理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融通法、时间分辨荧光法、红外吸收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计算溶解氧的浓度。

4.光学传感器法光学传感器法是使用特定的光学传感器对溶解氧进行直接测定。

这种方法利用传感器中固有的荧光染料对溶解氧的荧光猝灭现象,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变化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5.氧电极法氧电极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溶解氧浓度测定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氧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其中氧电极是一种半透膜电极,通过伴随溶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而发生电位变化,从而实现溶解氧的测定。

6.电化学阻抗法电化学阻抗法是利用溶解氧对电化学过程的扰动而测定溶解氧浓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电极系统在特定频率下的交流阻抗变化,间接反映出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每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具体选用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要求和条件,综合考虑精度、灵敏度、快速性、操作简便性和设备价格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1、当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时会干扰测定,可加入叠氮化钠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分解而消除干扰。

其加入方法是预先将叠氮化钠加入碱性碘化钾溶液中。

2、如水样中含Fe3+达100—200mg/L 时,可加入1mL40%氟化钾溶液消除干扰。

3、如水样中含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等),应预先加入相当量的硫代硫酸钠去除。

4.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0.1mol/l (0.1N )4.6.1配制称取26g 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 .5H 2O)(或16g 无水硫代硫酸钠),注入1000ml 水中,缓缓煮沸10min ,冷却,放置2周后过滤备用。

4.6.2标定4.6.2.1测定方法称取0.15g 于120℃烘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称准至0.0001g ,置于碘量瓶中,溶于25ml 水中,加2g 碘化钾及20ml 硫酸液(20%),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 ,加入150ml 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入3ml 淀粉指示剂(5g/l ),继续滴定至溶液有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4.6.2.2 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式(9)计算c (21Na 2S 2O 3)=04903.0*)21(v v m (9) 式中:c (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 mol/lM —重铬酸钾之质量gV1—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0.04903—与1.00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重铬酸钾的质量4.6.3比较4.6.3.1、测定方法准确量取用配30.00~35.00ml 碘标准溶液[c (21I 2)=0.1mol/l]加水150ml ,用配置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c (21Na 2S 2O 3)=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3ml 淀粉指示剂(5g/l ),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氧测试仪的原理水体溶解氧的检测方法及原理Elemtron公司溶解氧测试仪标准型溶解氧测试仪溶解氧测试仪的产品[编辑本段]溶解氧测试仪的原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增加污水中的氧含量使污染物通过活化泥浆被分解出来,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测量氧含量有助于确定最佳的净化方法和最经济的曝气池配置。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氧含量的测量数据可对工艺过程进行指导,如判断发酵过程的临界氧浓度、发酵罐的供氧能力以及菌体的活性和菌体的生长量等,并根据发酵时的供氧和需氧变化来指导补料操作。

一、溶解氧分析仪测量原理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温度、压力和水中溶解的盐。

溶解氧分析仪传感部分是由金电极(阴极)和银电极(阳极)及氯化钾或氢氧化钾电解液组成,氧通过膜扩散进入电解液与金电极和银电极构成测量回路。

当给溶解氧分析仪电极加上0."6~0.8V的极化电压时,氧通过膜扩散,阴极释放电子,阳极接受电子,产生电流,整个反应过程为:阳极Ag+Cl→AgCl+2e-阴极O2+2H2O+4e→4OH-根据法拉第定律:流过溶解氧分析仪电极的电流和氧分压成正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氧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二、溶解氧含量的表示方法溶解氧含量有3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氧分压(mmHg);百分饱和度(%);氧浓度(mg/L或10-6),这3种方法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1)分压表示法:氧分压表示法是最基本和最本质的表示法。

根据Henry定律可得,P=(Po2+P H2O )³0."209,其中,P为总压;Po2为氧分压(mmHg);P H2O为水蒸气分压;0.209为空气中氧的含量。

(2)百分饱和度表示法:由于曝气发酵十分复杂,氧分压不能计算得到,在此情况下用百分饱和度的表示法是最合适的。

例如将标定时溶解氧定为100%,零氧时为0%,则反应过程中的溶解氧含量即为标定时的百分数。

(3)氧浓度表示法:根据Henry定律可知氧浓度与其分压成正比,即:C=Po2³a,其中C为氧浓度(mg/L);Po2为氧分压(mmHg);a为溶解度系数(mg/mmHg²L)。

溶解度系数a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成分有关。

对于温度恒定的水溶液,a为常数,则可测量氧的浓度。

氧浓度表示法在发酵工业中不常用,但在污水处理、生活饮用水等过程中都用氧浓度来表示。

三、影响溶解氧测量的因素氧的溶解度取决于温度、压力和水中溶解的盐,另外氧通过溶液扩散比通过膜扩散快,如流速太慢会产生干扰。

1.温度的影响由于温度变化,膜的扩散系数和氧的溶解度都将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溶氧电极电流输出,常采用热敏电阻来消除温度的影响。

温度上升,扩散系数增加,溶解度反而减小。

温度对溶解度系数a的影响可以根据Henry 定律来估算,温度对膜扩散系数β可以通过阿仑尼乌斯定律来估算。

(1)氧的溶解度系数:由于溶解度系数a不仅受温度的影响,而且受溶液的成分的影响。

在相同氧分压下,不同组分的实际氧浓度也可能不同。

根据亨利定律可知氧浓度与其分压成正比,对于稀溶液,温度变化溶解度系数a的变化约为2%/℃。

(2)膜的扩散系数:根据阿仑尼乌斯定律,溶解度系数β与温度T的关系为:C=KPo2²exp(-β/T),其中假定K、Po2为常数,则可以计算出β在25℃时为2."3%/℃。

当溶解度系数a计算出来后,可通过仪表指示和化验分析值对比计算出膜的扩散系数(这里略去计算过程),膜的扩散系数在25℃时为1."5%/℃。

2.大气压的影响根据Henry定律,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氧分压与该地区的海拔高度有关,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差可达20%,使用前必须根据当地大气压进行补偿。

有些仪表内部配有气压表,在标定时可自动进行校正;有些仪表未配置气压表,在标定时要根据当地气象站提供的数据进行设置,如果数据有误,将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

3.溶液中含盐量盐水中的溶解氧明显低于自来水中的溶解氧,为了准确测量,必须考虑含盐量对溶解氧的影响。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盐含量每增加100mg/L,溶解氧降低约1%。

如果仪表在标定时使用的溶液的含盐量低,而实际测量的溶液的含盐量高,也会导致误差。

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对测量介质的含盐量进行分析,以便准确测量及正确补偿。

4.样品的流速氧通过膜扩散比通过样品进行扩散要慢,必须保证电极膜与溶液完全接触。

对于流通式检测方式,溶液中的氧会向流通池内扩散,使靠近膜的溶液中的氧损失,产生扩散干扰,影响测量。

为了测量准确,应增加流过膜的溶液的流量来补偿扩散失去的氧,样品的最小流速为0."3m/s。

四、注意的问题对溶解氧分析仪来说,只要选型、设置、维护得当,一般均能满足工艺的测量要求。

溶解氧分析仪的使用不好的主要问题出在:使用维护不正确;电极内部泄露造成温度补偿不正常;电极输入阻抗降低等。

1.日常维护仪表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定期对电极进行清洗、校验、再生。

(1)1~2周应清洗一次电极,如果膜片上有污染物,会引起测量误差。

清洗时应小心,注意不要损坏膜片。

将电极放入清水中涮洗,如污物不能洗去,用软布或棉布小心擦洗。

(2)2~3月应重新校验一次零点和量程。

(3)电极的再生大约1年左右进行一次。

当测量范围调整不过来,就需要对溶解氧电极再生。

电极再生包括更换内部电解液、更换膜片、清洗银电极。

如果观察银电极有氧化现象,可用细砂纸抛光。

(4)在使用中如发现电极泄露,就必须更换电解液。

2.仪表标定仪表的标定方法一般可采用标准液标定或现场取样标定。

(1)标准溶液标定法:标准溶液标定一般采用两点标定,即零点标定和量程标定。

零点标定溶液可采用2%的Na2SO3溶液。

量程标定溶液可根据仪表测量量程选择4M的KCl 溶液(2mg/L);50%的甲醇溶液(21."9mg/L)。

(2)现场取样标定法(Winkler法):在实际使用中,多采用Winkler方法对溶解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标定。

使用该方法时存在两种情况:取样时仪表读数为M1,化验分析值为A,对仪表进行标定时仪表读数仍为M1,这时只须调整仪表读数等于A即可;取样时仪表读数为M1,化验分析值为A,对仪表进行标定时仪表读数改变为M2,这时就不能将调整仪表读数等于A,而应将仪表读数调整为1 M A³M2。

"3.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由于溶解氧电极信号阻抗较高(约20MΩ),溶解氧电极与转换器之间距离最大为50m;溶解氧电极不用时也应处于工作状态,可接在溶解氧转换器上。

久置或重新再生(更换电解液或膜)的电极,在使用前应置于无氧环境极化1~2h;由于温度变化对电极膜的扩散和氧溶解度有较大影响,标定时需较长时间(约10min),以使温补电阻达到平衡;氧分压与该地区的海拔高度有关,仪表在使用前必须根据当地大气压进行补偿;测量溶液的含盐量高时,仪表标定时应使用含盐量相当的溶液;对于流通式测量方式,要求流过电极的最小流速为0."3m/s。

[编辑本段]水体溶解氧的检测方法及原理随着当今世界工业、农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向江河湖海排放,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大约有80%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小城镇及广大农村生活污水大多处于无序排放状态[1],使得许多地方的水质日益恶化,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对污水进行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理。

其中,水中溶解氧含量是进行水质监测时的一项重要指标。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溶解氧的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溶解氧随着温度、气压、盐分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越高,溶解的盐分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

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

所以说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示。

天然水中溶解氧近于饱和值(9ppm),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

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

当溶解氧(DO)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

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体溶解氧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原理1.1碘量法(GB7489-87)(Iodometric)碘量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5813-1983)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测量准确度高,是最早用于检测溶解氧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4MnSO4+8NaOH = 4Mn(OH)2↓+4N a2SO4(1)2Mn(OH)2+O2 = 2H2MnO3↓(2)2H2MnO3+2Mn(OH)3 = 2MnO3↓+4H2O(3)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4KI+2H2SO4 = 4HI+2K2SO4(4)2MnO3+4H2SO4+HI = 4MnSO4+2I2+6H2O(5)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3],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 = Na2S4O6+4NaI(6)设V为Na2S2O3溶液的用量(mL),M为Na2S2O3的浓度(mol/L),a为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DO可按下式计算[2]:DO(mol/L)=(7)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和小于氧的饱和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

当水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铁离子、游离氯时,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此时应采用碘量法的修正法。

具体作法是在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水样的时候,加入NaN3溶液,或配成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加于水样中,Fe3+较高时,加入KF络合掩敝。

碘量法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清洁水。

碘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溶解氧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且准确性好,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19mg/L[4]。

但该法是一种纯化学检测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