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循环八式”动作分解及口令

合集下载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口诀

杨式太极拳口诀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想要学习好杨式太极拳需要花很多的时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杨式太极拳口诀篇1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

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11、肘底锤:坐腿转身扣脚,合抱收脚,摆步抹手,跟步摞手,虚步劈伸。

12、倒卷肱:撤手退步虚步推掌,撤手退步虚步推掌。

13、左右穿梭:扣脚转身,抱手,左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抹掌抱手,右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

14、左右野马分鬃:抱手收脚,左前方上步,弓步分手;正前方上步,弓步分手。

15、云手: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共做三次。

16、单鞭:勾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7、高探马:跟步坐腿翻掌,虚步扑面掌(前手手心向下,手指斜向前,右手收到腹前)。

18、右蹬脚:穿手平抹,抱手收脚,蹬脚分手(方向东南),19、双峰贯耳:屈腿并手,落脚弓步贯拳(方向东南)。

20、左分脚:撇脚分手,抱手收脚,正东分脚分手。

杨式太极拳图解

杨式太极拳图解

杨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F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

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太极拳,源自中国古代的武术,是一种以柔化刚,以静制动的武术表演形式。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由杨露禅传承和发扬光大。

杨式太极拳以其简洁明快的动作和优美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说一下杨式八式太极拳。

首先,杨式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为基础的套路之一,由八个简洁而有效的动作组成。

这八个动作分别为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单鞭、云手、鹤翅、倒卷肱、收势。

这些动作每个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功效,通过练习这八式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感及耐力。

其次,杨式八式太极拳注重整个动作的流畅和连贯性。

在练习这八个动作的时候,需要保持身体的舒展和轻盈,不可生硬或过分用力。

每个动作都要顺着太极拳的原理来进行,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太极拳的魅力所在。

另外,杨式八式太极拳的练习也需要注意呼吸和意念的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随着动作的进行保持深呼吸,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让身心得到放松和平静。

同时,也要通过意念来引导内气的流动,使身体的力量得以集中和释放。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太极拳练习的真谛。

最后,练习杨式八式太极拳还需要坚持不懈。

太极拳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武术运动,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够达到娴熟的程度。

因此,要每天坚持练习,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也要谨记太极拳的初衷,不要为了追求外在的华丽而破坏了太极拳的内在内涵。

综上所述,杨式八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通过练习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但是,要做到真正领会其精髓,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同时也要注重呼吸和意念的配合。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杨式八式太极拳,从中体会到太极拳的魅力和魅力。

第二篇示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式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流派,其特点是动作简洁流畅,力道柔和,以圆转为主要特征,所以又称为圆势太极拳。

杨式太极十八式口诀与心法

杨式太极十八式口诀与心法

杨式太极十八式口诀与心法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心法: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附肘势自然。

第一式:起式两臂慢慢前平举,沉肘下按心法:沉气举手腕须平,粘緾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

第二式:揽雀尾①转体摆掌,②转体收掌,③左弓步棚臂,④收脚收掌,⑤右弓步棚臂,⑥坐身后捋,⑦弓步拥挤,⑧坐身后引,⑨弓步按掌。

心法:太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

棚式劲点在两臂,捋式劲点在掌中。

挤式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

第三式:单鞭①转身摆掌平抹,②丁步合手,③勾手上步,④弓步分手。

心法:追魂钢鞭当甩胸,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棚按任君行。

第四式:提手上势①转体合手,②虚步举掌。

心法: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变走。

第五式:白鹤亮翅①转体抱手,②上步挤靠,③虚步亮掌。

心法:白鹤展翅立鸡群,左採右棚敌立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口寓合须用心。

第六式:左搂膝拗步①转身落掌,②收脚举掌,③上步收掌,④弓步推掌。

心法: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须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七式:撇身捶①虚步抱手,②上步撇拳,③弓步推掌。

心法:横截敌臂闪正中,左掌防头伸可攻。

翻拳压带莫丢劲,掌推敌肘展无空。

第八式:海底针①跟步上搂,②虚步下搂,③沉身下插。

心法:倘逢敌手钳右腕,引敌进身附千斤。

右拿左压採挽劲,仆前跌后俯仰功。

第九式:闪通背①提手收脚,②上步分手,③弓步推掌。

心法:右臂滚提托架功,背连双臂劲贯通。

噫嘘一口丹田气,劲点原在腰际中。

第十式:穿掌下势①勾手收掌,②仆步穿掌。

心法:下势避敌转腰胯,手似採蝶下寻花。

逆收顺採皆由我,退进自如用不差。

第十一式:上步七星①弓步挑掌,②虚步架拳。

心法:上步七星变无穷,看似防守实寓攻。

远打近靠中出肘,前踢旁踹膝上冲。

第十二式:退步跨虎①退步合掌,②转身摆掌,③虚步落掌,④独立挑掌。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杨式太极八法口决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 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

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杨式太极拳分解动作之杨式太极拳教学图解全套

杨式太极拳分解动作之杨式太极拳教学图解全套

杨式太极拳分解动作之杨式太极拳教学图解全套杨式太极拳全套教学1.一二三:杨式太极拳一二三式预备式和起势和揽雀尾2.四五六:杨式太极拳四五六式单鞭和提手上势和白鹤亮翅3.七八九:杨式太极拳七八九式左搂膝拗步和手挥琵琶和左右搂膝拗步4.十三至十五:杨式太极拳十至十二式手挥琵琶和左搂膝拗步和进步搬拦捶5.十六至十八:杨式太极拳十三至十五式如封似闭和十字手和抱虎归山6.十九至二一:杨式太极拳十六至十八式肘底看捶和左右倒撵猴和斜飞式7.二二至二四:杨式太极拳十九至二一式提手上势和白鹤亮翅和左搂膝拗步8.二五至二七:杨式太极拳二二至二四式海底针和扇通背和撇身捶9.二八至三十:杨式太极拳二五至二七式进步搬拦捶和上步揽雀尾等10.三一至三三:杨式太极拳二八至三十式云手和单鞭和高探马11.三四至三六:杨式太极拳三一至三三式左右分脚和转身蹬脚等12.三七至三九:杨式太极拳三四至三六式进步栽捶和翻身撇身捶等13.四十至四二:杨式太极拳三七至三九式右蹬脚和左打虎式和右打虎式14.四三至四五:杨式太极拳四十至四二式回身右蹬脚和双峰贯耳和左蹬脚15.四六至四八:杨式太极拳四三至四五式转身右蹬脚和进步搬拦捶和如封似闭16.四九至五一:杨式太极拳四六至四八式十字手和抱虎归山和斜单鞭17.五二至五四:杨式太极拳四九至五一式野马分鬃和揽雀尾和单鞭18.五五至五七:杨式太极拳五二至五四式玉女穿梭和揽雀尾和单鞭19.五八至六十:杨式太极拳五五至五七式云手和单鞭和下势20.六一至六三:杨式太极拳五八至六十式金鸡独立和左右倒撵猴和斜飞式21.六四至六六:杨式太极拳六一至六三式提手上势和白鹤亮翊和搂膝拗步22.六七至六九:杨式太极拳六四至六六式海底针和扇通背和转身白蛇吐信23.七十至七二:杨式太极拳六七至六九式搬拦捶和揽雀尾和单鞭24.七三至七五:杨式太极拳七十至七二式云手和单鞭和高探马带穿掌25.七三至七五:杨式太极拳七三至七五式十字腿和进步指裆捶和上步揽雀尾26.七六至七八:杨式太极拳七六至七八式单鞭和下势和上步七星27.七九至八一:杨式太极拳七九至八一式退步跨虎和转身摆莲和弯弓射虎28.八二至八五:杨式太极拳八二至八五式进步搬拦捶和如封似闭和十字手杨式太极拳发展简史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主要流派。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杨式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流派,由清朝乾隆年间的杨露禅创始人创立。

杨式太极拳以圆融缓慢的动作、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杨式八式太极拳被认为是初学者入门的基本功。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说一下杨式八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

第一式——起势:起势是杨式八式太极拳的开篇动作,也是整套拳法的第一个动作。

练习者双脚并拢,双手紧贴身体两侧,手心向内,慢慢提起左脚,向左侧转动身体,同时将双手抬起至胸前,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掌心向上。

第二式——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杨式八式太极拳中的第二式。

练习者双脚分开,脚尖微内旋,身体微微下蹲,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向后推出,呈现出云舒飘逸的动作。

这个动作要求整体连贯自然,动作流畅。

第五式——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太极拳动作,也是杨式八式太极拳中的重要动作之一。

练习者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将右腿抬起,形成一种像白鹤展翅的姿势,上身保持挺直,动作要求平稳有力。

第六式——倒卷肱:倒卷肱是杨式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六式,是一个训练上肢力量和柔韧性的动作。

练习者双手向左侧伸出,双手保持平行,然后向后转动手臂,将手掌朝下转,并收回手臂,形成倒卷肱的动作。

第八式——闭势:闭势是杨式八式太极拳的收尾动作,也是整个拳法的结束动作。

练习者双脚并拢,双手向下压住胸口,呈现出一个闭合的姿势,体现出结束的形态。

杨式八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技术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和动作的流畅连贯。

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好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才能够领悟到太极拳的精髓和内涵。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练习杨式八式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到身心合一、柔中带刚的太极之美。

【2000字】第二篇示例:杨式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传统拳法,是从太极拳一路到八卦太极掌,再到绵绵不绝的太极圆圈、太极阵、太极圈圈,最终到形意八卦刀,全新协调的拳术。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歌诀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歌诀

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歌诀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歌诀--扎西(杨大卫整理)第一式预备式神意内敛收虚静,意在丹田内外松。

阴阳未开孕太极,守我之静待彼动。

劲力运转中正安舒,气沉丹田,神意内敛,凝神于顶。

虚实开合阴阳未开,虚实未动,虚静自然,专注于敬。

第二式起势掤举两臂需松肩,按下清气归丹田。

动静一分阴阳现,虚实开合腹内间。

第三式揽雀尾左旋右转化来拳,出步套封扣脚尖。

掤挒肘靠任尔使,採拿捋化亦自然。

第四式单鞭单鞭双手抹平圆,採按敌肘势自然。

长鞭甩去当胸按,左像钢鞭右似剑。

第五式提手上势劲起脚下螺旋上,太极身法形意桩。

提手伸腰把敌放,挤靠未使心里藏。

第六式白鹤亮翅顺引合出挤肘靠,上拔下沉须螺旋。

形似白鹤亮翅变,上架下採美若仙。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左旋右转闪正中,脚踏中堂命门撑。

两臂折叠搂按掌,全凭脚下腰腿功。

第八式手挥琵琶提腿跟步身须正,右臂反採粘黏功。

虚步站定展腰背,两臂立圆採挒成。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实腿转体胯须平,捋转闪化守正中。

左右连环莫间断,起承转合须自然。

第十式手挥琵琶动作与前述第八式相同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动作与前述第七式相同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一搬二拦三打锤,左顾右盼莫迟疑。

搬拦截击连环步,闪展追进显神奇。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左掌横切格肘行,右拳变掌十字封。

左掤右抽松肩肘,引化落空闭门共。

第十四式十字手掤架敌手背撑圆,十字封裹採拿缠。

若问此中有何巧,外翻里裹无穷变。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解腕转腰顶头悬,盼前顾后挑打按。

势如抱虎归山林,捋挤推按使敌翻。

第十六式肘底看锤左掌先走掤挒採,右掌推拿捋盖拦,继而左掌缠敌托,肘下右拳暗藏险。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连环撤步退中攻,引进落空闪正中。

前蹬后撑劲贯章,旋臂沉肘扳挽功第十八式斜飞式提膝开胯虚领转,出步套封偏西南。

腰若飞轮劲贯指,肩靠胯打採挒翻。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跟步前按腰催手,后坐折腰插裆口。

百会尾闾一线穿,左採右插敌难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循环八式”動作分解及口令
“杨式太极拳循环八式”动作分解及口令第一勢﹑起勢﹕口令﹕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全身放松站直﹑眼視正前方2﹑兩臂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3﹑沉肩﹑垂肘﹑坐腕于胯前胯旁第二勢﹑攬雀尾﹕“左堋”口令﹕1﹑重心右移﹑擺腳下蹲﹑兩臂外擺2﹑轉腰﹑兩掌相合﹑提膝上步3﹑弓步前堋4﹑轉腰右手下采﹑松(右)腳尖“右堋”口令﹕1﹑轉腰﹑提膝開胯﹑左手旋臂折疊﹑右臂翻掌內抄2﹑上步合掌3﹑弓步轉腰旋臂平送“捋”口令﹕屈膝開跨﹑旋臂翻掌﹑坐腿﹑轉腰兩掌平帶“擠”口令﹕旋臂回腰﹑弓步﹑兩掌相合﹐左掌推右腕“按”口令﹕1﹑旋臂府掌﹑屈肘坐腿﹑兩掌收于胸前2﹑合掌坐腕﹑弓步平推第三勢﹑單鞭﹕口令﹕1﹑松腕扣腳﹑轉腰平抹﹑豎掌回腰平帶2﹑鉤手翻掌提膝﹑開跨轉腰上步3﹑弓步翻掌坐腕碾腳跟第四勢﹑提手上勢﹕口令﹕1﹑扣腳(15°)轉腰﹑沉肩松腕2﹑側腰撤肘﹑沉掌提膝3﹑轉腰提手合掌上步前送第五勢﹑白鶴亮翅口令﹕1﹑提膝合抱2﹑原地上步﹑弓步合掌3﹑提膝﹑轉腰上堋下采﹑左腳尖虛點地第六勢﹑左摟膝拗步口令﹕1﹑翻掌沉肘提膝2﹑轉腰回頭上步豎掌3﹑摟膝弓步轉腰推掌第七勢﹑十字手﹕口令﹕1﹑左手上移于右手平﹑扣腳轉腰﹑雙手上移2﹑分掌提膝﹑沉掌并步3
﹑旋臂合掌起立﹑腳尖微翹第八勢﹑收勢﹕口令﹕1﹑旋臂翻掌﹑自然分開﹑松腳尖踏實2﹑沉肩墜肘﹐坐腕3﹑手腕慢慢放松注﹕循環方法-左摟膝拗步轉上步攬雀尾“右堋”口令﹕1﹑擺腳轉腰﹑左埒右采2﹑轉腰合掌﹑提膝上步3﹑弓步轉腰旋臂平送其余口令同攬雀尾循環方法:起勢→ 攬雀尾→ 單鞭→ 提手上勢→ 白鶴亮翅→ 左摟膝拗步→十字手→ 收勢↑ (除起势和十字手收势外中间五势可反复循环以增加运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