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后感
达里奥《原则》读后感【8篇】

达里奥《原则》读后感【优秀8篇】《原则》读后感1800字篇一Tough Love Is Love《原则》(Principles),(美)Ray Dalio著,刘波、綦相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月版,550页。
Ray Dalio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桥水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现在管理着1600亿美元的资产,是多年以来回报率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
Ray的个人资产有180亿美元,是意大利后裔,的确与意大利民族的马基雅维利特性有些相似。
这本书里经常提到要把某某员工解雇。
他今年68岁。
这本人生和工作经验总结是写给自己的后代看的书,是给公司的继承人看的书,是给公司CEO看的书。
全书分为三部分:人生经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
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
大千社会形势千变万化,各种现象让人应接不暇,如何应对和行动?判断的准绳确定了,就有了方向或参照物。
"活下去'或"自我保存'就是一个准则。
Ray作为一个创始人,他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出色的业绩,要求组织重于个人、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分权(集体决策比个人拍脑袋强)。
要求极度透明、求真(Truth,truth,only truth!),不信任任何人,所有人都必须得到制衡。
原则也是有例外的,当某条小原则(如极度透明)与公司的终极原则(利益最大化)相悖时,毋庸置疑该如何抉择。
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Ray在书中极度推崇这种冥想方法,称自己练习这种冥想50年,从中获益很多。
之前我在多伦多时,也听Easy Financials公司的创始人说他的一切成功都是靠这种冥想得来的。
上世纪70年代,这种冥想因为Beatles乐队练习而声名大噪。
这种冥想方法与内观略有不同。
早晚各20分钟,闭目,默念某个词语或句子(或者说,咒语)。
咒语是不外传的。
有说法这咒语或颂词是古印度宗教里的一些词语,发音比实际意义重要(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为什么Beatles乐队会修炼)。
《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
读完《原则》,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达蒙·赫尔的真诚和坚定。
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原则和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仅是他
个人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生和工作的深刻思考。
赫尔在书中提到
了很多关于如何做出正确决策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
常有启发性的。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不
足之处,也找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
的时候,我往往容易陷入情绪波动,而赫尔在书中提到了如何保持
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另外,赫尔在书中也提到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和管理团队的
原则,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深知团
队的重要性,而赫尔在书中分享的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对我来说都
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总的来说,读完《原则》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
管理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和工作的指南。
通过学习赫尔的原则,
我相信我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加明智和正确的决策,取得更好的成就。
感谢赫尔的分享,让我受益良多。
瑞·达利欧的《原则》读后感范文5篇

瑞·达利欧的《原则》读后感范文5篇瑞·达利欧的《原则》读后感拿到同事送的书读了几十页后,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之前以为像《原则》这个书名,配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受用终身的教诲、傅盛引用并盛赞,简直就是只差把书名直接改成《成功的原则》《我的原则可以复制》了。
我的印象以为这是一本像卡耐基的成功学、《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一样的老生常谈,但我错了。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并不是那种贩卖愉快得获得感的成功学,比如这些书的常见套路:直白的左右逢源的核心观点、巧妙得修改引述内容且不列其出处、不写任何令读者情绪不适的词句等,《原则》里统统不屑使用。
有跟我一样担忧和成见的朋友大可放心,《原则》是一本有自己原则的好书。
《原则》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个人经历简介,作者认为通过叙述他的真实故事,可以便于读者判断书中的原则多大程度上适于读者自己和所处的环境。
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将自己受益匪浅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挣扎的纠结都一一陈述,拾起珍珠串成项链,最终构建出了这些让人信服的原则。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则。
其实达利欧的初衷是写一本工作原则的书,但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桥水实行的工作原则背后的基础是他的生活原则,两者是无法分开的。
所以在最终的这本书中,生活原则部分是整本书的“真正的核心,因为他将说明为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桥水的工作原则,其实这些工作原则只是生活的原则在集体中的自然推倒。
它们遵循生活原则的基础,描述的是认同这些生活原则的人如何在集体中达成1+1>2的效果。
现在出版的这整本《原则》实际上是作者计划中的上半卷,随后会有经济原则和投资原则组成下半卷。
然后还会有桥水公司开发的各种辅助实践书中原则的工具APP发布。
完成之后的整本书就是他的“终极回馈”(《千面英雄》中指英雄们在自己终年时候对社会的回赠),那时他也将归隐田园。
《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
《原则》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成功和领导力的书籍,作者是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和经济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指南。
在读完《原则》之后,我深刻地理解到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则来实现的。
雷·达里奥在书中强调了“真相和透明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对真相的理解和透明的沟通,才能建立起一个成功的团队和组织。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雷·达里奥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成功者不是因为他们运气好,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变化。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的“责任和决策”的原则。
雷·达里奥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只有通过对自己的责任心和决策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功和成长。
总的来说,读完《原则》让我对成功和领导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和经济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和成功的指南。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书中提到的原则,我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原则》是一本由全球知名的投资者瑞·达利欧(Ray Dalio)所著的畅销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成功和生活的指南。
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分享了他对于工作、生活和投资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帮助他成功地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还帮助了无数人在事业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成功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成功。
瑞·达利欧认为,成功并不是取决于运气或者机遇,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原则和决策。
他强调了“原则”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建立了正确的原则,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的“原则”是通过不断试错和总结经验得出的,他强调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原则,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这让我意识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自己的原则。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真实”的重要性。
瑞·达利欧认为,只有通过对事实的客观分析和对自己的真实认知,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强调了“真实”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他的“真实”是建立在对事实的客观分析和对自己的真实认知之上的,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澄清和修正自己的认知误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让我意识到,成功并不是建立在自欺欺人和虚假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真实和客观的基础上的。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责任”的重要性。
瑞·达利欧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承担起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他的“责任”是建立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之上的,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这让我意识到,成功并不是建立在自私和自利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责任和担当的基础上的。
《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
《原则》是瑞·达利欧的著作,这本书以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为基础,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原则,涵盖了从个人生活到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并对书中的一些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达利欧强调的拥抱现实并应对现实的原则。
他认为,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根据现实做出决策,而不是逃避或否认现实。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选择逃避或者忽视问题,但这样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提到的“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的原则也让我受益匪浅。
达利欧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并不断学习和改进。
这让我想到了在团队合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那么我们的团队将会更加和谐和高效。
“痛苦+反思=进步”的原则也让我深受启发。
达利欧认为,我们必须经历痛苦才能成长和进步,但仅仅经历痛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痛苦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并做出改进。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痛苦转化为成长的机会,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那么我们就能够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
《原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面对现实、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从痛苦中学习,还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团队。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这些原则,并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原则》读后感6篇

《原则》读后感6篇《原则》读后感1选择《原则》一书,是有原因的。
第一点,是本人不太擅长对专业技能书进行总结与升华;第二点,是本人在离开待了一年半的华汽电动车队之后,仍对当时整个管理方面有所疑惑,却找不到解决的原因;第三点我对经济有的相当的兴趣。
由于个人的原因,我只看完了书中的第一部分——我的历程。
本篇讲述了作者如何白手起家,最终创立桥水,并将其不断壮大以及如何退任公司CEO的历程。
从中我得出作者是一个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付出热情与努力,以及不断寻找方法的人。
他从来不在失败中过多的徘徊,快速的在失败中找到原因,让其下次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
他还把每次决策的理由记录下来,称其为“原则”。
这大概就是《原则》一书名字的由来。
我是一个很追求自己喜好的人,在长达一年半的大学旅程里,我曾经加入过很多组织,也参加过很多比赛,也担任了很多职位。
但是许多的组织和职位,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末,我就想尽办法,退出与卸任了。
之后一年的岁月里,我在电动车队里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从团队合作方面上。
在我待在车队的岁月里,车队进行了三次管理层的换届,每一届的更替,我都清楚的感受到了车队的变化,车队的成绩也越来越好。
但是在车队年年卫冕的时候,我却开始思考车队的文化应该是什么。
在那段历程里,我的心一直很难受,因为我发现随着车队越来越壮大,一些小却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就是所有人都很有责任,表面看起来都很好,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怨言,可是却没人坦诚。
我是庆幸的,因为那时的我,就处于上层与下层的中间(上下层指的是决策层与非决策层),我得以听到很多人的心声。
可是这也是为之悲哀的事情,因为我也无法打破这一局面。
在我从新加坡比赛回来之后,我已经为自己无法改变这些而感到自身的不足,我做了一件令所有车队成员都吃惊的事情,离开车队。
《原则》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但即使在我们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把任何与我共事的人看做雇员。
我一直希望过上一种充满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生活(也希望和拥有相同愿望的人作伴),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开放诚恳的关系,人们彼此坦诚相待。
《原则》读后感(精选6篇)

《原则》读后感(精选6篇)《原则》读后感(精选6篇)《原则》读后感1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
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xx》,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
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
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
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
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
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
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
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
“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
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
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
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则》读后有感
最近读了美国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的名为《原则》的一本书。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抗拒的。
也由此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之前以为像《原则》这个书名,配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简直就是只差把书名直接改成《成功的原则》了。
我的印象以为这是一本像卡耐基的成功学、《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一样的老生常谈,但我错了。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并不是那种贩卖愉快的获得感的成功学,比如这些书的常见套路:直白的左右逢源的核心观点、巧妙的修改引述内容且不列其出处、不写任何令读者情绪不适的词句等,《原则》里统统不屑使用。
《原则》是一本有自己原则的书。
《原则》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个人经历简介,作者认为通过叙述他的真实故事,可以便于读者判断书中的原则多大程度上适于读者自己和所处的环境。
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将自己受益匪浅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挣扎的纠结都一一陈述,拾起珍珠串成项链,最终构建出了这些让人信服的原则。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则。
其实达利欧的初衷是写一本工作原则的书,但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桥水实行的工作原则背后的基础是他的生活原则,两者是无法分开的。
所以在最终的这本书中,生活原则部分是整本书的“真正的核心,因为他将说明为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桥水的工作原则,其实这些工作原则只是生活的原则在集体中的自然推倒。
它们遵循生活原则的基础,描述的是认同这些生活原则的人如何在集体中达成1+1>2的效果。
作者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也就是生活原则的第一条“接受现实、拥抱现实”。
注意不只是一个现实的人,而是一个超级现实的人。
这意味着宗教、虚拟世界、“毒品”等能给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快感等,都应该并且必须从现实世界获取,现实世界中获取的这些会更持久也更美妙。
这个结论并不困难,但大多数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或者对某个方面做妥协。
下一个问题就是“你想要什么?”。
想要什么不是一句简单的回答,如何确定你的“想要”是真正的想要?作者给出了第二个生活原则“五步法”,明确目标->列出问题->诊断->规划方案->解决。
就是想说明,如果想要,那么写满这五个步骤,证明你真的想要。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考虑每一步时候,不因为未来的下一步你有某种“答案”而影响前一步的判断。
只有做前一步时候不管后一步去梳理出的一个人的“想要”才是真正的想要,困难才是真的困难,办法才是真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或妄想。
然后“事实是什么?”,要知道现实是什么,就意味着注重真相,不管真相对你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分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不论真相让你几百万年前遗传至今的基因如何抵抗,真相就是真相,如同罪犯可以抹灭证据却无法忘记犯罪的记忆,最终会伴随你余生的是真相。
接着他讲到头脑需要极度开放、需要懂得人与人的不同,这些都会帮助你获得对真相的动机越来越好的了解。
作者在极度求真这点上,不止于对那些研究主体与客体不同的一般的知识和信息彻底的求真。
在研究主体与客体相同的心理等范畴,他也敢于大胆实验,所以在桥水建立了离经叛道,一点儿也不“政治正确”的文化和工作原则,当然读的时候有一些令人心情不适的内容。
最后是“如何行动?”,就是作者第五条生活原则“注重决策”中列出的一些经验,利用可信度加权去做衡量优劣等。
关于如何决策其实占据了书本最大的文字篇幅,但如果诚心实意的接受前面的原则,如何决策也就是作者带读者做一次顺理成章的游览。
附:摘录,1,不要混淆你的愿望和事实。
2,不要为自身形象担心,只需关心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
3,不要过于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在后续的结果。
4,不要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任何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在不善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人,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要培养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