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虚拟化
云计算存储有哪几种类型

在云计算的领域离不开存储,那么云计算使用的存储包括三种类型:虚拟化的存储(虚拟化存储、非虚拟化存储、裸设备映射,一般用于虚拟化场景)和分布式存储(存储池和存储卷,一般用于私有云场景和虚拟化场景)、集中式传统存储(FC-SANIP-SANNAS,一般用于虚拟化和私有场景)。
虚拟化存储架构:虚拟磁盘:由存储池提供给虚拟机使用的磁盘,后缀名为VHD。
虚拟化存储:由SAN和NAS提供的存储空间,需要添加一层文件系统(VIMS)屏蔽底层差异,性能较差。
支持更多的虚拟化特性如迁移、快照等等。
有文件系统。
非虚拟化存储:由分布式存储提供的存储空间,没有添加文件系统,性能较好,无法支持一些高级虚拟化特性。
没有文件系统。
虚拟化存储和非虚拟化存储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都可以给虚拟机使用。
区别:1、底层提供者不一样。
2、性能不一样。
3、特性不一样。
4、文件系统不一样。
总结:虚拟化存储:在存储空间上添加了一层文件系统,支持高级特性如迁移。
但是性能差。
非虚拟化存储:在存储空间上没有一层文件系统,无法支持高级特性如迁移,但是性能好。
集中式存储讲磁盘组成磁盘阵列,完成集中式的存储,并通过映射给主机使用。
1、通过奇偶校验算法(XOR)的方式保存数据,相同为0,不同为1。
2、RAID分类RAID0:读取数据快,但是没有数据保护机制。
RAID1:2块磁盘组成一个RAID组,性能一般,安全性较高,磁盘利用率不高。
RAID3:使用单独的磁盘做校验,磁盘利用率较高,读数据性能高,写时会产生抢占。
ARID5:将校验值放入整个阵列中,缓解了抢占问题。
读写性能一般。
至少要3块磁盘。
RAID10:组合RAID,性能提升较快。
RAID50:组合RAID,提供了存储的利用率。
磁盘阵列主要采用RAID技术来保护数据,还可以提供并行读写。
热备盘技术:将快要损坏的磁盘上的数据移动到热备盘进行数据保护。
传统存储网络类型:1、SAN存储区域网络:利用磁盘阵列、网络设备组成专业化的存储网络。
虚拟化-存储虚拟化

虚拟化-存储虚拟化随着存储的需求呈螺旋式向上增长,公司内的存储服务器和阵列都⽆⼀例外地随之成倍增长。
对于这种存储管理困境的⼀种解决办法便是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可以使管理程序员将不同的存储作为单个集合的资源来进⾏识别、配置和管理。
存储虚拟化是存储整合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减少管理问题,⽽且能够提⾼存储利⽤率,这样可以降低新增存储的费⽤。
权威机构S N I A(存储⽹络⼯业协会)给出的定义“通过将存储系统/⼦系统的内部功能从应⽤程序、计算服务器、⽹络资源中进⾏抽象、隐藏或隔离,实现独⽴于应⽤程序、⽹络的存储与数据管理”。
存储虚拟化技术将底层存储设备进⾏抽象化统⼀管理,向服务器层屏蔽存储设备硬件的特殊性,⽽只保留其统⼀的逻辑特性,从⽽实现了存储系统的集中、统⼀、⽅便的管理。
与传统存储的⽐较与传统存储相⽐,虚拟化存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磁盘利⽤率⾼,传统存储技术的磁盘利⽤率⼀般只有30-70%,⽽采⽤虚拟化技术后的磁盘利⽤率⾼达70-90%;存储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商、不同类别的异构存储平台,为存储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管理⽅便,提供了⼀个⼤容量存储系统集中管理的⼿段,避免了由于存储设备扩充所带来的管理⽅⾯的⿇烦;性能更好,虚拟化存储系统可以很好地进⾏负载均衡,把每⼀次数据访问所需的带宽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存储模块上,提⾼了系统的整体访问带宽。
分类虚拟化存储有多种分类⽅法,从⼤的⽅⾯可以分为: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进⾏分类;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进⾏分类。
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虚拟化存储可以分为主机的虚拟存储⽹络的虚拟存储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虚拟化存储分为对称虚拟化不对称虚拟化优缺点优点:存储虚拟化也能够改进可⽤性。
如果⼀个应⽤程序与某些特定的存储资源相联,那么任何对于这些资源的中断都将会降低该应⽤的可⽤性。
通过存储虚拟化,应⽤程序就不会再与某个物理性的存储程序相联系了。
虚拟化技术分类

虚拟化技术分类
1、硬件虚拟化:虚拟机管理系统(VMM)是将应用程序在虚拟机上运行,模拟物理计算机的那些功能,如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适配器,常被称作虚拟机监视器(VMM)。
2、软件虚拟化:软件虚拟化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协处理器,它可以通过模拟特定的计算机环境或操作系统,来实现虚拟机的堆叠。
它提供一种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上(如Windows,Linux,Mac OS X和Solaris)运行应用程序的多虚拟化平台。
3、存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存储设备完全虚拟化,使应用程序可以操纵它们,而无需关心它们的真实信息,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4、应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能够将整个系统收编到单一的容器中,作为单一的软件包部署。
它使得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构建和部署,变得更加容易,避免操作系统之间应用程序不兼容的问题,跨操作系统迁移应用程序也变得容易。
虚拟化技术-虚拟存储简介

DAS
直连方式存储、依赖于服务器,其 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 储操作系统
SAN NAS
存储区域网、以光纤通道(FC) 为基础,现了存储设备的共享
网络附加存储、提供数据和文件服务
SAN存储网络
客户机
服务器
存储子系统
存储区域网
广域网
LAN(局域网)
ESXL 支持存储类型
NAS存储、 DAS存储、 SAS存储
课程总结
➢ 广义的存储主要包括存储硬件、存储软件、解决方案; ➢ 常见的存储分为DAS存储、SAN存储、NAS存储; ➢ 数据存储形式:VMFS和NFS
➢ 存储服务有storage-vmotion、vmition、FT\HA 、DRS 。
THANKS
数据存储形式:VMFS和NFS
VMFS是一种集群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允许多个ESXi主机同时读写同 一存储设备。集群文件系统支持一些基于虚拟化的独特服务,包括:
无需停机即可在不同的ESXi主机之间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
在单独的ESXi主机中自动重新启动故障虚拟机
支持跨多台物理服务器创建虚拟机群集
ESXL支持存储类型
ESXi 支持下列类型的存储器: ➢本地存储器: 将虚拟机文件存储在内部存储磁盘或直接连接的外部存储磁盘上。 ➢联网的存储器: 将虚拟机文件存储在通过直接连接或高速网络与主机相连的外部 存储磁盘或阵列上
Vmware vSphere存储服务
vmotion DRS
存储服务
storagevmotion
FT\HA
数据存储形式:VMFS和NFS
一般的数据存储可使用VMFS进行格式化。 对于NAS设备,则可使用存储供应商自行提供的文件系
存储虚拟化技术

存储虚拟化技术为了了解有关存储虚拟化的相关知识,查找并参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
本文主要就虚拟存储化技术的概念、该技术带来的好处、相关的存储技术、虚拟存储化的目前发展状况、作为相关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虚拟存储化、虚拟存储化普及所面临的几个问题,以及虚拟存储化的发展趋势作了有关的描述与解析。
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和了解,知道了什么是虚拟化和虚拟存储化,虚拟存储化在实际中有哪些作用,不同的虚拟存储技术的优缺点,目前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也知道了目前有关公司虚拟存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概念:在虚拟化领域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好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就好像游历一个虚拟现实的主题公园。
当游客想象他正在城市上空滑翔时,传感器就会把相应的真实感觉传递给游客,并同时隐藏真实的力学环境。
同样,一个好的虚拟化工具可以对企业的存储设备做相同的工作,只不过过程也许会反过来——首先建立一个框架,让数据感觉自己是存储在一个真实的物理环境里,之后操作者就可以任意改变数据存储的位置了。
虚拟化技术到底是什么?其实广义上来说,就是通过映射或抽象的方式屏蔽物理设备复杂性,增加一个管理层面,激活一种资源并使之更易于透明控制。
它可以有效简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增加IT资源的利用率和能力,比如服务器、网络或存储。
存储虚拟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
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Target)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
典型的虚拟化包括如下一些情况:屏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仿真、整合或分解现有的服务功能等。
虚拟化是作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的,而这些实体则是用来提供存储资源或/及服务的。
存储虚拟化是一种贯穿于整个IT环境、用于简化本来可能会相对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的技术。
存储虚拟化的思想是将资源的逻辑映像与物理存储分开,从而为系统和管理员提供一幅简化、无缝的资源虚拟视图。
什么是存储虚拟化

什么是存储虚拟化什么是存储虚拟化那么什么是存储虚拟化呢?不同的公司和企业有不同的定义。
虽然虚拟化并不是⼀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在被引⼊到存储领域后却发⽣了某些变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存储虚拟化是通过存储虚拟化的技术⽅法,将系统中各种异构的存储设备映射为⼀个单⼀的存储资源,对⽤户完全透明,达到互操作性的⽬的。
通过虚拟化技术,⽤户可以利⽤已有的硬件资源,把SAN内部的各种异构的存储资源统⼀成对⽤户来说是单⼀视图的存储资源(Storage Pool),⽽且采⽤Striping、LUN Masking、Zoning等技术,⽤户可以根据⾃⼰的需求对这个⼤的存储池进⾏⽅便的分割、分配,保护了⽤户的已有投资,减少了总体拥有成本(TCO)。
另外也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实现存储池对服务器的动态⽽透明的增长与缩减,更进⼀步,可以实现SAN与SAN之间的虚拟化、全球的虚拟化。
虚拟化存储的能量正在释放存储技术经历了从单个的磁盘、磁带、RAID到存储⽹络系统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直接存储(DAS)⽅式是存储设备附属于某个服务器,数据被局限在某个主机的控制之下,这种⽅式已远远不能满⾜企业分布式业务的需要,因⽽发展出⽹络存储技术。
典型的⽹络存储技术有⽹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区域⽹(SAN,Storage Area Networks)两种。
NAS技术是⽹络技术在存储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它直接将存储设备挂在⽹上,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开放性;但缺点是与LAN共⽤同⼀物理⽹络,易形成拥塞⽽影响性能,特别在数据备份时性能较低,影响了它在企业级存储应⽤中的地位。
SAN技术的存储设备是⽤专⽤⽹络相连的,⽬前这个⽹络是基于光纤通道协议。
由于光纤通道的存储⽹和LAN分开,性能得到很⼤提⾼。
在SAN中,系统扩展、数据迁移、数据本地备份、远程容灾数据备份和数据管理等都⽐较⽅便,整个SAN成为⼀个统⼀管理的存储池(Storage Pool)。
简述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简述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将物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磁盘等,虚拟化成了一系列虚拟机,将原来单台服务器上的多个系统隔离,进
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可以高效率地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实例和应用程序。
虚拟化技术也可以有效地减少IT环境中计算机硬件、软件维护和
能源消耗成本。
虚拟化技术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工作的层次细分:
1、虚拟机监控层(VMM):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
也称为虚拟机监控器,是虚拟机管理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虚拟化环
境下物理硬件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以实现虚拟机的总体管理,这是所
有虚拟化技术的基础。
2、硬件虚拟化:硬件虚拟化技术是将物理硬件的计算机能力虚拟化,分解成几个独立的实例,这样每个实例都可以单独运行多个操作
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3、软件虚拟化:软件虚拟化通常不需要特殊的硬件,或者只需要
少量硬件支持,它是将一台计算机中的 CPU 和 Memory 等资源虚拟化,从而模拟出一个虚拟机,用于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
应用程序,软件虚拟化技术主要用于服务器合并、平行计算、灾难恢
复等应用场景。
4、存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虚拟化物理存
储设备,将存储空间的管理和利用率大大提升,从而满足客户对共享
存储资源的要求。
5、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技术是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一种技术,可以创建虚拟网络,以实现对云环境中的虚拟机、虚拟机组、网络设备、虚拟子网等资源的软件化管理,加大网络可用性,从而满足企业
对虚拟化网络环境的软件定义。
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虚拟化技术与应用虚拟化技术是指通过软件的方式将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资源,使得多个应用程序能够共享同一组物理资源,并且互不干扰。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领域。
一、虚拟化技术的分类当前,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服务器虚拟化:通过将一台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每个虚拟服务器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实现对服务器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存储虚拟化:通过以逻辑方式管理和分配存储资源,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和利用存储设备,提高存储资源利用效率。
3. 网络虚拟化:通过将网络资源进行抽象和集中管理,实现对网络带宽、路由等进行灵活配置,提高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和性能。
4. 桌面虚拟化:将用户的桌面环境虚拟化,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自己的个人桌面,提高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1. 服务器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硬件成本,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与隔离。
2. 弹性扩容与缩减: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资源的分配,实现弹性扩容和缩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故障恢复与容灾备份: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对虚拟机进行快速备份和恢复,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桌面环境管理与移动办公:通过桌面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将个人桌面环境随时随地地带在身边,不再受限于特定设备,提高办公效率和灵活性。
5. 资源整合与管理:虚拟化技术可以将散落在不同地点的物理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通过虚拟化管理软件对资源进行调度和分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统一管理。
三、虚拟化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 提高资源利用率:虚拟化技术能够将物理资源细分为多个虚拟资源,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灵活扩展与缩减:虚拟化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增加或减少资源的分配,实现系统的弹性扩缩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何为“存储虚拟化技术”“存储虚拟化”并不是近期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伴随着大型计算机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较为经典的概念,但随着网络存储的兴起,在新的领域中,存储虚拟化又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不过从存储的核心功能来看,其本质是具有延续性的。
(一) 存储虚拟化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看,存储具有两大特性:其一,它是具有存取数据功能的载体;其二,它具有可管理性。
存储虚拟化是物理存储的逻辑表示方法,是在服务器与存储之间设置的一个抽象层,服务器被绑定到逻辑抽象层上。
于是,无论何时如果需要都可以改变所连接的物理存储,典型的如阵列的替换、层次化存储等,而不会影响应用对这个存储的访问。
存储虚拟化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主要方面展开的。
从狭义的角度看,存储是具有两个访问通道的实体,数据通道和管理通道就是对此的简单描述。
二者在物理上可以是聚合的,也可以是分离的,而存储虚拟化就相应地发生在这两个通道上。
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相对于原存储实体,新的存储实体在数据和管理通道上所进行的任何非恒等的转换,都是一种存储虚拟化方法。
概括地讲,所谓存储虚拟化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新存储实体对原存储实体的存储资源(如存储的读写方式、连接方式、存储的规格或结构等)和存储管理(如统一/分散管理)进行变化和转换的过程称为存储虚拟化。
(二) 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分类一般认为存储虚拟化是有所特指的,大致可以从以下两大类来划分:1、存储资源的虚拟化* 存储的规格或结构从早期的磁盘分区到现在具有复杂结构的磁盘阵列,对存储规格或结构的虚拟化始终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虚拟化形式而不断发展,这是存储虚拟化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特性之一——可分性。
属于这一类的存储虚拟化产物有:RAID、虚拟网络磁盘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类存储虚拟化方式将伴随着人们对块存储的需求,以及对存储安全性与性能的不懈追求仍将长期存储,并且适度发展。
在结构虚拟化方面,设备冗余和资源空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设备冗余可以实现同步、异步镜像等,而资源空洞主要采用写时分配的技术,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它能够使得呈现给主机的逻辑卷大小远大于实际的物理存储大小;而快照技术更是实现了源和快照依赖于相同的存储资源,形成一种典型的一个虚拟多个的方式。
* 读写方式到目前为止,存储的读写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主要形式:块读写方式、文件读写方式、对象读写方式和键值搜索读写方式,四种形式依次递进(如下图示意),对存储的抽象层次不断提高,使得应用(程序等)对存储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存储的智能性不断提升,进而也就不同程度地实现存储与应用的分离。
在本质上,也逐步实现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不活跃地位的存储与处于活跃地位的计算之间的分离,而归根结底,其源动力来自于人们对不断提高数据共享效率的需求。
可以看出,存储读写方式的演进,在客观上也对存储规格和结构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但存储读写方式的演进并不依存于存储规格和结构的发展。
图、四种存储读写方式关系示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块读写方式和文件读写方式都将继续占据主流的地位,而其他两种方式由于受到应用模式和存储发展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制约,仍将处于产品的缓慢发展和研究的相对快速发展的矛盾过程中,可以预见随着对象文件系统、对象操作系统、存储网格,以及搜索引擎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对象读写方式和键值搜索读写方式的存储设备、存储系统、存储服务比较成长为主流方式。
* 连接方式网络存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Fibre Channel(FC)、InfiniBand(IB)、IP三种。
三种方式各具特色,但总的来说,FC设备在高端存储系统采用较多;IB设备的高带宽和高吞吐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有相当的优势,但经历了Intel、微软放弃支持和戴尔、IBM与SUN宣布支持的一落一起之后,IB的发展还不明朗;在性能和标准的制约下,IP网络存储长时间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但由于无处不在IP网络和其极具诱惑力的价格,近乎无限的延伸扩展能力,以及传输标准和正在快速提升的硬件性能,可以预见IP存储的市场将会作为企业存储解决方案的主要选择之一。
不同的存储连接方式,也对应着不同的存储特性,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融合多种连接方式(包括上述三种方式)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应用的需求。
2、存储管理的虚拟化* 集中管理网络存储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强的旨在体现集中管理的聚合趋势,大型存储系统和超大型的存储系统不断出现,高性能、高可用、高数据安全性和大容量成为其主要的发展目标。
但伴随而来的是存储管理的复杂性也一升再升,不同的存储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地级联(管理方面),甚至这一现象也出现在同一厂商的系列产品中,进而也使得存储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复杂的管理和相应的高管理成本都阻碍了网络存储的发展。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统一存储管理标准问题愈显突出,这也是制约存储虚拟化,乃至于网络存储工业发展的关键症结所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存储厂商、研究和学术机构在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的积极倡导下,开始了网络存储管理的标准化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必将冲破技术和市场壁垒,为存储管理的虚拟化提高现实的基础。
* 分散管理在使用存储的某些特定场合,所虚拟出的资源应具有一定的独立可管理特性。
* 性能的动态调整在共享网络带宽的情况下,虚拟出的多个设备其之间的性能,可动态调节或可动态配置。
(三) 存储虚拟化系统的结构分类在网络存储领域,实行存储虚拟化的手段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按虚拟化模块在网络存储中的位置划分为三类:基于主机、基于网络和基于存储设备节点;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是发展的潮流,这一点,IBM与EMC的观点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按照虚拟化管理模块相对于数据通道的位置,划分为带内(In-Band)和带外(out-of-band)。
In-Band虚拟化模块(引擎)位于主机和存储节点之间的数据通道上,因为位于数据读写的关键路径上,所以既有安全性高、实现容易、对主机要求低等优点,又有扩展性差、易形成单点故障等明显的结构缺点,通常利用Cache技术来优化性能。
与In-Band不同的是,Out-of-Band虚拟化模块位于主机和存储节点之间的数据通道之外,通过其它的网络连接方式与主机系统通讯。
于是,在每个主机服务器上,都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或者特殊的主机适配卡驱动,相比于In-Band方式,这种方式的系统可扩展性很强,虚拟化模块不会在数据通道上成为单故障点,但其实施难度比较大。
(四) 存储虚拟化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的关系由于数据和存储直接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数据的发展变化特性非常必要,从某种程度上说,数据是存储存在的根据。
存储虚拟化是数据生命周期的内在需求。
数据产生后首先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数据对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价值,而最活跃的时期通常会在随后出现,这主要取决于数据的类型等因素。
在数据的生命周期中,可能会出现几个活跃期,伴随数据活跃期的出现会产生大量相关数据,而数据历经几次活跃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甚至被销毁。
IDC曾建议把数据分为5层,即:重要数据、关键业务数据、可访问的在线数据、近线数据和离线数据;对于数据拥有者而言,在数据所处的不同时期配以不同性能和特性的存储是一种最为经济的选择,为了方便地实现数据的管理和迁移,存储虚拟化技术便成为当之无愧的首选。
目前,SNIA正在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寻求一个标准,可以认为,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助力下,存储虚拟化技术和产品市场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存储虚拟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一) 存储网格自从网格思想产生之初,人们就常以电力网为例来类比网格的思想和现实形态,这无疑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易于理解的类比方式,也道出了网格的很多本质特性,自治性(机制)和共享性(机制)是人们关注网格的最主要原因。
但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个系统网格必须是可控的,这一点在现实的电力网中也是如此。
同时,网格也必须是可测量的、安全的,这几点是作为现实可行的技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正是在这样几点上对网格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在这些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准备并不充分。
存储网格是实现存储资源自主、有序、合理“流动”的系统,由存储网格软件所构成的存储资源的势能评价体系(内存“脏”页的标记就是一种简单的评价)为存储资源的调配提供了可实时决策的依据。
存储资源是一种概念抽象,它既可能包含了类似Cache这样易失特性的存储介质,也可能包含了磁盘存储、磁带存储这样的非易失性存储,而光盘存储也是可以涵盖在其中的,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存储资源的“流动”呢,存储资源的“流动”表现为由存储网格软件所评价出的存储资源对象的特性与数据对象的匹配过程,例如:数据对象的重要性或安全性需求降低后,原来用来保存该数据对象的存储资源对象将不适合,那么也就产生了数据对象迁移的需求,而存储网格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这一自动的迁移过程,从而产生了存储资源的“流动”(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种所谓的“流动”有如电流和电荷的关系一样,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一种理论抽象的结果)。
存储网格中实现共享和自治机制的存储网格软件,以及实现存储对象与数据对象匹配的操作等等是存储网格的技术支撑,而这些软件所依托的理论和实现模型,以及对象(包括存储资源对象、数据对象、系统资源对象等)的概念抽象是存储网格的核心之所在。
目前,存储网格被理解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多片面地强调其某一个侧面,而忽略了其内在规律性,无论是将存储网格描述为全交换或全联通的网络拓扑结构,还是强调它所带来的灵活性、安全性、互操作性等等,包括p2p技术,这都是存储网格的外在表现或实现层面的局部特征,而构成存储网格的核心思想并不在于此。
存储网格从思想到实现并不存在半点玄妙的东西,它所想表达的思想和技术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众多自然、物理规律,乃至社会规律在计算机系统构成中的自然延伸,存储网格将是人们尊重规律来发展技术的必然选择。
而就存储虚拟化这一论题而言,存储网格与其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但从广义上讲存储网格是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归宿之一。
(二) 以数据为核心的存储构成理念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数据量呈现不断激增的态势,其直接表现是社会各单位对于存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随着整个社会对信息的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信息载体——数据的重要性也随之得到提升。
由此也促使着人们的管理理念正从以计算为核心、以存储为核心逐步转向以数据为核心,随着数据存储容量和数据服务种类的增加,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保证数据服务质量的问题便愈显突出,但目前的解决方式还是在单一HSM的配置下,对所有的数据服务均配以相同质量的存储服务,或者人为地针对不同数据服务要求设定存储服务质量,例如ILM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方法,但这些都不是从根本上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