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记故事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重要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3.通过多次朗读,学生能够提高朗读的音调和节奏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表演。
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在课文中进行理解和思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朗读。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认知。
2.在朗读中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调和节奏,做到情感真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分析笔记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的朗读稿,并熟悉故事情节。
3.课堂准备录音设备和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情。
2. 学习•讲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或朗读,教师点评。
3. 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表演•学生自由分组表演《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片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进行深入理解,提高朗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互动教学法: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课文PPT3.课文相关图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操练(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例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4.巩固(10分钟)老师选取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这些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篇1[教学目标]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
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量词,背诵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诗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出示生词卡片。
教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2、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以“一”开头的词组,揭示量词的概念)3、学习量词。
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说一说物体的数量。
如,老师问:一车?生答:一辆车。
4、量词的用法:这些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单位,针对不同的事物,所使用的量词也不一样。
量词不可乱用,要使用恰当。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量词?说一说。
(一只鸡、一头牛、一朵花、一个苹果)二、字词句运用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评选出最熟练小组。
(2)教师利用展示《字母表》,仔细观察每一组大小写字母,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同桌展开游戏活动,一个同学出示大写字母,另一个同学从字母卡中找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两个同学将字母卡同时放在桌上,一起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内容。
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对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默写《字母表》,查漏补缺。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各有怎样的特点。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语文素养等几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二》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语文园地二》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难点:学生在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语文园地二》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和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进行抄写和思考。
8.板书(10分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情感。
•能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字词。
•了解古文《语文园地二》的意义,并体会其魅力。
•能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了解古文《语文园地二》的意义。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3.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语文园地二》的意义。
•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调整学习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园地二》课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拓展阅读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比赛读课文。
学生分组,轮流朗读本课文部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古文《语文园地二》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 学习课文•同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解释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
•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4. 拓展活动•联想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做好词语笔记。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让学生互相朗读课文片段,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古文《语文园地二》的意义,互相交流对古文的理解。
3. 课文分析•详细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言情。
4. 语文园地探究•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篇目,展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古文《语文园地二》的意义,并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内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就是本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文,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古代诗歌,也有现代作家的优秀作品。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故事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诗歌的鉴赏、朗读技巧以及文章的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文章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文章的主题。
2.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和朗读技巧,文章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总结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猜出难理解的词语的大致意思;说说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根据描写的语段猜猜描写的人物。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山水诗。
重点难点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
3.积累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1.感知阅读古典名著的不同方法。
2.猜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把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猜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一、交流平台1.激趣谈话,导入主题。
导语:古典名著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顺畅。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师生交流,教导方法。
预设:生1:我知道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猴王很有灵性。
生2:我知道可以采用适当跳读的方法来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籰子”等词语,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是放风筝的工具就行了。
生3:读《草船借箭》的时候,我借助资料了解了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生4:我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师总结:同学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适当跳读、借助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都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下面这些方法也是可以尝试运用的:(1)带着问题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通读了《草船借箭》后,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对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为什么胸有成竹?他能成功吗?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会更深刻。
(2)演绎情景故事。
有些内容比较难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将故事表演出来,这样也能增加学习课文的乐趣。
3.练习阅读其他名著。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的方法多种多样。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名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定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阅读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读写结合法: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作业本:为学生准备作业本,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总结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猜出难理解的词语的大致意思;说说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根据描写的语段猜猜描写的人物。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山水诗。
重点难点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
3.积累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1.感知阅读古典名著的不同方法。
2.猜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把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猜测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一、交流平台1.激趣谈话,导入主题。
导语:古典名著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顺畅。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2.师生交流,教导方法。
预设:生1:我知道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猴王很有灵性。
生2:我知道可以采用适当跳读的方法来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籰子”等词语,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是放风筝的工具就行了。
生3:读《草船借箭》的时候,我借助资料了解了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生4:我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师总结:同学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适当跳读、借助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都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下面这些方法也是可以尝试运用的:(1)带着问题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通读了《草船借箭》后,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对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为什么胸有成竹?他能成功吗?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会更深刻。
(2)演绎情景故事。
有些内容比较难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将故事表演出来,这样也能增加学习课文的乐趣。
3.练习阅读其他名著。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的方法多种多样。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名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词句段运用(一)1.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十个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榜文客官印信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2.教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榜文]古代指文告。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伙计]旧时称店员或长工。
[郎中]中医医生。
[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货郎]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
[墨客]指文人。
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词语,进行写话训练。
示例:驿站——驿站内的官员正为一位回乡省亲的大臣接风洗尘。
墨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4.教师挑选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
5.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给出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石猴喜不自胜....,跳出水外。
....,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朝上礼拜。
....。
一个个序齿排班6.师生共同探究三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预设:生1:“请勿自误”的意思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我是通过分析这个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来理解词意的。
勿,不要。
误,使受伤害。
生2:“喜不自胜”的意思是: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根据前文石猴发现了水帘洞,可以想象他的内心是十分欢喜的,这样就猜出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3:“瞑目蹲身”的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这个词语中有两个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目”和“身”,它们前面的两个动词分别表示这两个身体部位的动作,据此可推测“瞑”意为闭上,“瞑目”就是闭上眼睛。
生4:“拱伏无违”的意思是: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
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序齿排班”的意思是: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
这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我是通过分析词语的组成来理解词义:“拱伏无违”中,“拱”指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伏”指脸向下,身体前屈;“违”指不遵照,不依从。
“序齿排班”中,“序”指顺序,“齿”指年龄,“排班”意为排列。
也可以根据句子后面的“朝上礼拜”,想象众猴俯身下跪,按顺序排好,朝石猴下拜时的情形,大概理解词义。
7.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类似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含义。
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加深了对本单元所学课文的理解,此外,还猜测了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了造句训练。
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积累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1.根据描写的语段猜测描写的人物。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积累古诗。
1.体会典型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诗意,积累山水诗。
一、词句段运用(二)1.谈话引入。
过渡:古典名著中总有一些精彩人物让人难以忘怀,他们有的相貌堂堂,有的气度非凡,有的智慧过人,有的英武豪迈……。
作者对他们也是精心刻画,细致描写。
下面,你能根据作者描写的语段猜出写的人物是谁吗?2.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3.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交流后明确:第一个语段的几句话描写的是孙悟空。
“身穿金甲”“手举金箍棒”“变化多”等,都是《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第二个语段的一句话是《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外貌描写。
第三个语段的几句话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
他英气逼人,双目有神,浑身是胆,爱打抱不平,这些特点都与这几句话相合。
4.教师出示描写人物的语段,学生猜测,进行拓展。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宋江)○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睛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贾宝玉)二、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古诗,播放朗诵音频。
过渡: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古典名著,相信你一定陶醉于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优美的文笔。
当然还有作者创造的那些熟悉的诗歌,它们同样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古诗——《鸟鸣涧》,再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学生诵读。
诵读示例: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介绍作者的相关情况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写作背景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
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4.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重点词语:[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惊]惊动,扰乱。
[时]时而,偶尔。
诗意:夜晚人都安静了下来,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谷显得空荡荡的。
月亮升起来了,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间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5.指名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6.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先结合语段猜测了其描写的人物,进一步感受了古典名著的魅力,对人物形象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诗,感受了古诗宁静幽美的意境,并进行了课外拓展。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配合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希望大家保持这种好的学习劲头,争取更大的进步。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本次“语文园地”有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本次教学设计就着重让学生习惯交流、爱上交流,通过分组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描写的语段猜测描写的人物,由于这些词语和语段都出自古典名著,同学们在合作、交流后都猜测得很准确。
在“日积月累”中,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一首山水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查资料、析作者、明诗意、悟诗境,很好地赏析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