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28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29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差异-管理学论文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差异-管理学论文在管理会计学中,以成本性态可分为基本假设,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法是相对于完全成本法而言的,它从无到有、从一开始不为人们所认识到被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
本论文通过比较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概括其差异。
精品学习网管理学论文提供参考。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差异一、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
如表:方法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
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
在不考虑税金问题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现举例如下:某企业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
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
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
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一)两种成本计算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1、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
2、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样也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
(二)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
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例(P32):MH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产品,为简化计算,假定不存在在产品。
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
即: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在变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
即: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①2、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单位变动成本也包括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因而本期销售成本既与销售量有关又与生产量有关。
所以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后各期的生产量不相同时,其单位固定成本就会改变,所以本期销售成本应按照①式计算。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①式可以改写成:本期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3、显然两种方法下,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金额产生差异。
管理会计学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区别

1.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变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
费用
(1)原因分析:对产品成本概念认识不同 完全:凡是与产品生产相关的耗费支出,都
应计入产品成本
生产耗费: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制造费用:为维持一定生产能力而发生的支出)
毛利 减:经营管理费用
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经营管理费用
产品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 (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经营管理费用)
营业利润
4.产销不平衡时利润额不同
例2—3:某企业产销A产品,单价 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制造 费用10000元,经营管理费用8000元, 其中变动为2000元,固定为6000元。
该产品本月产量1000件,本月销量: (1)1000件;(2)800件;(3)1200件
(1)本月销量1000件(产销平衡)
完全:
营业利润 = 100 000-1 000×(60+10)8 000=22 000(元)
变动:
营业利润 = 100 000 -1 000×60-2 00010 000-6 000=22 000(元)
(1)产销平衡(产等于销)
变动成本法:本期发生额 完全成本法:本期发生额
(2)产大于销
变动成本法:本期发生额 完全成本法:本期发生额×销量/产量
(3)销大于产
变动成本法:本期发生额 完全成本法:本期发生额+本期销售 的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数量相关 的耗费
变动生产成本:符合上述特征 固定制造费用:与会计期间相关,与产量无关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基础来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方法。
变动成本是指会因产品数量或制造工序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固定成本在这种方法下被视为期间费用,不会被分摊到单位产品成本中。
特点:灵活性强:适用于企业生产规模波动较大的情况,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重视单位产品的直接成本: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直接成本。
利润容易预测:由于固定成本不纳入单位产品成本,利润更易于预测。
应用:变动成本法在短期决策、特定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对产品定价进行灵活调整的情况下使用。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了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计算方法。
它将所有生产成本都计入单位产品成本中,无论成本的变化与否。
特点:更全面地考虑成本: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包括固定成本在内。
利润分配更公平:能够更准确地为每个产品分配成本,使利润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长期生产决策和整体经营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应用:完全成本法在长期生产决策、投资评估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适用于需要全面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长远规划的场合。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以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比较1. 引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成本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企业需要了解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是两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2.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作为决策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的成本。
按照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企业只考虑可变成本,而忽略固定成本。
2.1 特点•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考虑可变成本;•变动成本法更注重于短期经营决策,适用于需求波动较大的市场;•变动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灵活的成本控制,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2 应用场景变动成本法常用于以下情况:•短期定价决策:企业在短期内需要调整产品价格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估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订单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接受某一订单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估算订单的生产成本;•产品淘汰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淘汰某一产品线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
2.3.1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容易理解和操作;•可帮助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灵活调整成本。
2.3.2 缺点•忽略了固定成本的影响,可能导致决策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不能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不适用于长期经营决策。
3.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将所有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考虑在内的成本计算方法。
按照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企业考虑的是所有与产品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
•完全成本法能够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长期经营决策,考虑了固定成本的影响。
3.2 应用场景完全成本法常用于以下情况:•长期定价决策:企业在长期内需要确定产品价格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估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新产品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引入某一新产品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长期生产计划: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生产计划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控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角度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来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计量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固定成本视为期间费用,只计算与产量变动有关的变动成本。
而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以总成本为计量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所有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在比较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它们的理论基础,还要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和适用性。
变动成本法更适合用于短期决策和管理控制,因为它能更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生产和投资决策。
而完全成本法更适合用于长期决策和成本核算,因为它能更全面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我们来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使用变动成本法时,有时会出现因为将固定成本视为期间费用而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的问题,特别是在产量较小或成本结构发生变化时。
在使用完全成本法时,有时会出现因为将固定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导致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或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的情况下。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在使用变动成本法时,可以适当考虑固定成本的变动情况,采用适当的固定成本分摊方法来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在使用完全成本法时,可以适当考虑产品的市场定价和生命周期情况,结合产品差异化程度来调整固定成本的分摊方式,以提高产品定价的合理性。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适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以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产品定价的合理性。
我们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并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会计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两种方法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也有适用的情况。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讨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1.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特点是只考虑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不考虑与产品生产无关的固定成本。
也就是说,变动成本法将只有在产量发生变化时才会发生变化的成本视为变动成本,而将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视为固定成本,不计入成本核算。
1. 优点比较变动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因为它只计入与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能够更好地反映产量的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2)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完全成本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成本结构,包括了所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对于全面评估产品的成本效益更加有利。
变动成本法忽略了间接固定成本的影响,不能全面评估产品所带来的成本,有可能导致成本低估。
完全成本法计入了所有的固定成本,即使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也会增加固定成本的负担,导致成本高估。
1. 应用范围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来说,变动成本法更适用于短期决策,因为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更适用于长期决策,因为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产品的成本结构,对于长期规划更加有利。
2. 问题的处理在应用过程中,如果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混合成本法。
混合成本法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决策需求来进行成本核算,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决策情况的需求。
在应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时,还需要注意对固定成本的处理。
特别是在变动成本法中,要特别注意将间接固定成本进行适当的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四、结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选择。
企业在应用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根据短期和长期决策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要注意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成本。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姓名摘要:在以前的常规会计成本计算中,完全成本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企业间的竞争而已不断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而当时变动成本法因自身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人们发现变动成本法也有其缺陷。
文章便是从分析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入手,总结两者的区别与应用,并得出将两者结合运用将取得良好效果的结论,并在文章最后对两者的结合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成本;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结合一、相关知识综述1、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也叫做全部成本法,是将所哟制造成本均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的一种计算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对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须由当期生产的产品负担,无论是期末在产品,或本期生产并已销售的产品、或本期生产但没有销售而转人库存的产品,都要包含这部分费用,而在确定企业利润时,当期产品销售收人只须负担已销售产品所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因成本核算方式较为简洁,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因此也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其成本计算资料适于企业外部有经济利害关系的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
完全成本计算难于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期初、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结转的影响导致利润的实现与产品销售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脱节。
固定成本分配具有主观随意性,对成本的客观性存在质疑。
2、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将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变动分析,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全部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为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这种方法免去了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
变动成本法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为基础。
在动成本法下,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只包括与产品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变动成本,即只包括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一)两种成本计算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1、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
2、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样也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
(二)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
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例(P32):MH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产品,为简化计算,假定不存在在产品。
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A产品产销量和成本表项目金额元或数量件项目金额元或数量件本期生产量2000件直接人工4000元本期销售量1500件变动性制造费用3000元期初存货成本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元销售单价20元/件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800元直接材料8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500元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解: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单位:元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8000 8000直接人工4000 4000变动性制造费用3000 3000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 ――产品成本总额17000 15000单位产品成本8.5 7.5产品成本总额差额17000-15000=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成本差额8.5-7.5=1.0(元/件)=2000元/2000件=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不同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
即: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在变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
解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单位:元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800 1800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500 1500期间费用3300 5300 (四)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1、理论上,无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都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即: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①2、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单位变动成本也包括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因而本期销售成本既与销售量有关又与生产量有关。
所以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后各期的生产量不相同时,其单位固定成本就会改变,所以本期销售成本应按照①式计算。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①式可以改写成:本期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3、显然两种方法下,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金额产生差异。
4、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销售成本。
解: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单位:元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期初存货成本0 0+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17000 15000-期末存货成本(2000-1500)×8.5(2000-1500)×7.5=本期销售成本12750 11250注:因期初没有存货,故差额为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元-1500元)×2000元/2000件=500元(五)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同1、理论上,无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都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即: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2、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当期损益时全部扣除,因而期末存货中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
即期末存货成本应按下式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4、但是由于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当本期存在期末存货时,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要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售存货之间分配,因此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因而两种方法下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公式看似相同,但其内涵是不同的,因而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5、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解:因期初没有存货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8.5×(0+2000-1500)=4250(元)在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7.5×(0+2000-1500)=3750(元)差额:为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金额。
500件×2000元/2000件=500元(六)确定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不仅仅局限于成本方面,它们还会影响到营业利润的计量程序和计算结果。
在完全成本法模式下则必须按传统式利润确定程序计量营业利润;而在变动成本法模式下,只能按贡献式利润确定程序计量营业利润。
假定企业无其他业务,两种方法下计算经营损益的公式如下: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损益表金额单位:元项目金额营业收入(1500×20)30000 减: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本期生产成本(2000×8.5)17000 -期末存货成本(500×8.5)4250 营业成本合计12750 销售毛利17250 减:期间费用(1800+1500)3300 营业利润13950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损益表金额单位:元项目金额营业收入(1500×20)30000减:变动成本变动性生产成本(1500×7.5)11250变动性非生产成本1800变动成本合计13050贡献毛益16950 减:固定成本固定性生产成本2000固定非性生产成本1500固定成本合计3500营业利润13450四、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成因及变动规律(一)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差异(二)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营业利润差异的成因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差异成因是存货成本是否包括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
在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存货成本)中不包括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固定性生产成本都计入当期损益;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存货成本)中包括固定性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生产成本随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数量或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存在差异,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必然存在差异。
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一是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在当期销售后释放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二是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结转下期后从当期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三是二者兼而有之。
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按变动成本法计算项目金额(元)项目金额(元)营业收入30000 营业收入30000 减:营业成本减:变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 变动性生产成本11250+本期生产成本17000 变动性非生产成本1800-期末存货成本4250 变动成本合计13050营业成本合计12750 贡献毛益16950销售毛利17250 减:固定成本减:期间费用3300 固定性生产成本2000固定非性生产成本1500固定成本合计3500营业利润13950 营业利润13450营业利润差额13950-13450=500或,500×2000/2000-0=500(三)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的变动规律1、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变动的一般规律差异=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转移(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带入(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两种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
即:营业利润的差额等于零;(2)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转移(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带入(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即: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大于零;(3)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转移(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带入(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即: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小于零。
2、完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差异变动的特殊规律从上计算式可见:差异受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期初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和期末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五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1)当期末存货量与期初存货量均为零时,亦即产销绝对平衡,营业利润差异等于零,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必然相等。
(2)当期初存货量为零,而期末存货量不为零时,即产量大于销量,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为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结转下期后从当期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营业利润差异大于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大于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3)当期末存货量为零,而期初存货量不为零时,即产量小于销量,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为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数额,营业利润差异小于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小于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4)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不为零,当期与前期固定性生产成本和产量均不变,即前、后期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相等,则:可见,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不为零,当期与前期固定性生产成本和产量均不变,即前、后期单位存货固定性生产成本相等时营业利润差额的性质取决于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量的数量关系(产销平衡关系),根据公式可得如下规律:①当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相等(即产销相对平衡)时,营业利润差额为零,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异必然相等;②当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量(即产>销)时,营业利润差额>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③当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量(即产<销)时,营业利润差额<零,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