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

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元大都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科技、艺术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宋元时期与其他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景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两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都市和文化的重要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对于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图片,如东京、临安、大都等,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是由于哪些原因呢?”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宋元时期都市繁荣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频繁等。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节课通过介绍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和临安,以及元代大都(今北京)的兴衰,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本节课还重点介绍了宋代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元代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宋代和元代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景象。

(2)采用比较法,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探讨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1)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原因。

(2)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2.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都市的繁荣、宋词和元曲、世俗文学、科学与文化、书画艺术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认识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个单元后,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认识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宋元时期都市繁荣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包括都市的规模、商业活动、文化成就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了解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合作学习、竞赛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大家熟知的东西巷引导同学们畅谈里面的商业和文化繁荣,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看都市繁华
提供宋代的都市场景视频,让大家说出宋代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哪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这些文化生活主要汇聚在哪一场所?
宋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瓦子”?它与都市的繁荣有什么关系?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
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是什么?
(二)游词曲大会
1.与诗词有关的节日有哪些?都有哪些风俗?我们现在也同样保留着很多类似的习俗,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得到传承。

2.什么是宋词?请同学介绍。

3.苏轼的词有哪些特点?请同学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
4.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有什么特点。

她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5. 辛弃疾有哪些作品?他的诗词名句有哪些?他的词的特点又是什么?(文学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遭遇,也能反映出国家的社会变迁。


6.听歌辨曲:这首元曲里面的小令叫什么?它是谁的作品?
7.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8.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三)品史学经典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通史巨著?
2.《资治通鉴》记述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历史?
3.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哪部作品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四)探历史究竟
问题:宋代出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原因有哪些?预期答案: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政策(重文轻武,文教兴盛)
三、继文化传承
宋元时期城市繁荣,人民精神生活丰富,文化灿烂。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教育部长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请进校园,引入我们的教材,这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我们在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重担,努力学习,力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