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爆炸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1、单选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正确答案:A2、单选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

(江南博哥)当含氧量达到()%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B)50(C)60(D)80正确答案:B3、单选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正确答案:C4、单选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灭火。

(A)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正确答案:B5、判断题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正确答案:错6、判断题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正确答案:对7、单选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冲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单选()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正确答案:A9、判断题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正确答案:错10、单选炸药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蒸汽爆炸正确答案:B11、判断题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其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正确答案:错12、单选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A.资本流入原则B.分级审批原则C.建设项目的性质D.属地原则正确答案:D13、判断题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成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正确答案:错14、判断题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的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单选题1.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固体。

(5分)(A) 易燃(B) 可燃(C) 难燃(D) 不燃参考答案:A2.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____申报。

(5分)(A) 当地政府(B) 公安治安机构(C) 公安消防机构(D) 检察院参考答案:C3.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5分)(A) 应急疏散计划(B) 安全保卫计划(C)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D) 消防通道逃离计划参考答案:C4.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5分)(A) 必须(B) 可以(C) 应该(D) 一般参考答案:C5. 军事设施、__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5分)(A) 矿井地上部分(B) 矿井(C) 矿井地下部分(D) 整个矿井参考答案:C6.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5分)(A) 每月(B) 每星期(C) 每季度(D) 每年参考答案:A7.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

(5分)(A) 建筑单位(C) 设计单位(D) 监察单位参考答案:B8.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_______反应。

(5分)(A) 物理(B) 化学(C) 生物(D) 信息学参考答案:B9.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5分)(A) 100~200℃(B) 200~300℃(C) 700~800℃(D) 800~900℃参考答案:C10. 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燃烧,并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___。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B.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答案】B【解析】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正确,B、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错误,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会产生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正确,D、室内起火,大量的有毒气体飘向空中,所以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正确,故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2.“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2分)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因为乒乓球片比滤纸片更易燃烧,通过铜片上的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考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4.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而灭火,A正确;扑灭森林火灾的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以防止火势的蔓延,B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遇到火灾时,有害气体弥漫在上方,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第18课 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精品课程(沪教版)(解析版)

第18课 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精品课程(沪教版)(解析版)

【暑假零起点】2022-2023学年九年化学上册预学精品课程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18课 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学习目标】1.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和产物,认识物质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

2.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3.学会一些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重点】能用化学知识解释爆炸现象和原因【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多、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① 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C +O 2点燃→ CO 2碳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 +O 2点燃→ CO② 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氧气充足③ 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的性质①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② 化学性质i 可燃性: 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CO +O 2点燃→ CO 2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 b.放出热量 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ii 毒性: 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死亡二、爆炸1. 定义: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

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燃烧学——第4章作业

燃烧学——第4章作业

1.计算丁烷在空气中的理论最大爆炸压力。

(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 爆炸温度1900℃)2.某容器中含甲烷5%,乙烷2%,氧气21%,氮气67%,二氧化碳5%(体积百分比)。

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 爆炸温度1200℃,计算爆炸压力。

3.已知乙烷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kJ,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2041.9kJ,求丙烷的爆炸下限.4.某煤气的组成为:CO 10%、氢气45%、甲烷30%、氮气11%、二氧化碳2%、氧气2%。

将1m3该煤气与19m3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5.一混合气体中含乙烷1%、丁烷C4H101.4%,其余为空气,该混合气体遇明火是否有爆炸危险?(乙烷和丁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别为12.5%、8.5%,下限分别为3.0%、1.5%)6.图为可燃气体—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极限图。

极限。

(2)说明A点和B点两种气体的爆炸危险状态。

(3)在图中分别标出当气体A和气体B泄漏到空气中,新的混合气的移动路线,并说明其爆炸危险状态的变化情况。

(4)在图中标出完全惰化区。

7.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8.什么叫做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预混可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9.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及测量方法.11.爆炸极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12.简述爆轰的发生过程,并说明其本质是什么?13.形成爆轰要具备哪些条件?14.预防和控制可燃气体爆炸的方法有哪些?15.主要有哪些阻火隔爆装置?什么叫做消焰径?金属网阻火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16..什么叫做湍流燃烧?揣流燃烧有什么特点?其速度为什么比层流燃烧的速度快?17.在扩散火焰中,气流速度和管子横截面积是如何影响火焰高度的?为什么?18.为什么lmol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摩尔数越大,扩散火焰高度越高?为什么环境中氧浓度越低,扩散火焰高度越高?。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答案.一、概念题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11、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4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4

(A) 泡沫灭火剂
(B) 干砂
(C) 干粉灭火剂
参考答案:B,C,D
(D) 二氧化碳灭火剂
6. 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然后用_______
进行灭火。(4分)
(A) 水
(B) 沙土
(C) 四氯化碳
(D) l2ll灭火器
参考答案:B,C,D
7. 不宜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场所包括:_______。(4分)
(B) 50mm
(C) 40mm
参考答案:A
(D) 25mm
第1/3页
14. 对一般民用建筑,为了保证房间内的人员可以迅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外门或住宅
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_______m。(4分)
(A) 10
(B) 15
(C) 20
(D) 30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 可燃易燃液体装运作业时应做到:_______。(4分)
(C) 以上都不对
(D) 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A
8.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_______。(4分)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D) 下部
参考答案:C
9.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_______。(4分)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A) 可能产生黑烟;
(B) 大量积聚粉尘;
(C) 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
(D)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汽滞留;
参考答案:A,B,C,D
8. 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_______事项。(4分)
(A) 不准倒灌钢瓶,严禁将钢瓶卧放使用; (B) 不准在漏气时使用任何明火和电器,严禁倾倒残液; (C) 不准将气瓶靠近火源、热源,严禁用火、蒸汽、热水对气瓶加温。 (D) 不准在使用时人离开,小孩、病残人不宜使用,严禁将气瓶放在卧室内使用。

燃烧与爆炸试卷-答案

燃烧与爆炸试卷-答案

2013年工程硕士《燃烧与爆炸灾害及其防治》试卷(无锡班)工程领域:安全工程姓名:魏旭东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加压气体和/或液体由泄漏口释放到非受限空间(自由空间)并立即被点燃,就会形成喷射火灾。

2.阴燃的结构包括热解区、碳化区和残余灰/炭三部分。

3.BLEVE是指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4.爆炸属于一种特殊的燃烧形式,但爆炸又不同于燃烧,其主要区别在于爆炸的能量的释放速度远远大于燃烧。

5.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预混气体的热自燃过程。

6.在经审查批准可以在禁火区动火后,动火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一般不要早于动火前30分钟。

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是,爆炸下限小于4%的,动火地点可燃物浓度小于0.2% 为合格,爆炸下限大于4%的,则现场可燃物含量小于0.5%为合格。

7.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

8.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诱导期。

9.可燃性图表中的可燃性区域与氧气轴的交点所对应的燃料气的浓度代表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的燃烧极限。

10.衡量爆炸强度强弱的指标是压力上升速度(dp/dt)。

11.“三次方定律”的作用是用来估计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如建筑物或容器中爆炸所造成的后果。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答: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2.什么是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并以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进行说明。

答: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认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分子直接作用得出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析自由基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作用结果产生新基,新基又迅速参与反应,如此延续下去而形成一系列的链锁反应。

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构成,即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

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机理为: 链的引发MH M H HO O H +•→+•→+22222链的传递 •+→++•→++••+•→+••+•→+•+•→+•HO O H H HO M HO M O H OHH H O HO O O H O H H H HO 222222222链的终止 2222H H H O H OH H H H →•+•→•+•→•3.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正常的火焰传播的特点:(1) 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减少或接近不变; (2) 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少;(3) 燃烧波以亚音速(即小于音速)进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爆炸:
2、燃点:
3、爆炸极限:
4、特大火灾:
5、重大危险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11、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2、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越宽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13、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14、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15、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A、活泼金属
B、金属碳化物
C、黄磷
D、金属粉末
16、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17、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和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气、CO2、_及其他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A、水
B、 CO
C、 N2
D、臭氧
18、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19、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20、.控制生产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___。

A、扩大粉尘扩散范围
B、控制火源
C、适当增湿
D、消除粉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2、简述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五、计算题:(5分)
计算CH4的爆炸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2、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3、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4、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填空题:
1、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2、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

3、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

4、灭火器、干粉灭火剂、灭火剂重量或容积。

5、隔离法、冷却法、抑制法和窒熄(隔绝空气)法。

6、沸点很低的水溶性有机溶剂。

7、二氧化碳。

8、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9、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 D。

10、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四、简答题: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答:利用传感器感受火灾中的物理特征(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将
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作出是否发生火灾的判断,并显示火灾发生的地点、部位。

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照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声音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2、简述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答: (1)消除着火源。

可燃物(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以及氧化剂(空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因此,消除着火源是防火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

火灾原因调查实际上就是查出是哪种着火源引起的火灾。

(2)控制可燃物。

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如消除火源,均能防止火灾的发生。

如果采取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二个条件,则更具安全可靠性,
(3)隔绝空气。

空气为助燃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生产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或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答:灭火的基本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常用灭火方法有:
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 2灭火器,CCl 4灭火器等。

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

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

如水冷却。

⑷抑制法 —— 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五、计算题:
解: CH 4燃烧的方程式为:C H 4+ 2O 2== C O 2+2 H 2O
所以N=2×2=4, x 下=
1)1(76.4%100+-N =6.54%, x 上 =476.4%1004+⨯N =17.36
或:
CH 4燃烧的方程式为:C H 4+ 2O 2== C O 2+2 H 2O
所以n=2, x 0=
176.4%100+n =9.51%,
x下=0.55 x0=5.23, x上 =4.8x0=1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