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历史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化学的发展历史论文

化学的发展历史论文

化学的发展历史论文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最早的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希腊时期,化学的雏形开始出现。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如阿那克西曼德、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人,开始对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进行探讨。

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物质构成和性质的假说,为后来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阿拉伯帝国成为了化学知识的传播中心。

阿拉伯人在炼金术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他们发展了很多实验方法和技术,并开始对物质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化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突破。

伽利略、布鲁诺、赫尔墨斯等著名科学家对化学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假说,为后来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化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众多著名的化学家如拉瓦锡、门捷列夫、达尔文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化学理论和定律。

这些成就推动了化学从实验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

20世纪以后,随着量子力学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化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们对分子、原子和化学键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很多重要的化学理论和模型。

这些成就使得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

它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化学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智慧与创新的结晶。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与不懈探索,化学从最初的炼金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然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篇一:自然科学论文全球气候变暖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类的超自然频繁活动,影响了全球气候平衡。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一暖一冷一暖四次波动,但是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1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主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上升;温室效应;大学生背景知识气候变暖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

约每10万年是全球冷暖交替周期。

在过去的儿白万年间地球一直在寒冷和温暖之间做周期性的交替变动。

U前, 地球正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后期。

最近一次冰川广布的情况是在1万多年前结束的。

此后,气候总的来说在逐渐变暖,冰川逐渐消融,规模变小2。

但是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加快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急剧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迅速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生态系统来不及适应环境改变,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 8-7. 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并将其开发为具有吸收高强度热量的地表,在这个被开发的地区不再有光合作用吸收这部分热量。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

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第一篇:自然科学简史结课论文古希腊科学文明【主题词】:古希腊科学文明近代科学自然哲学【引言】: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科学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和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本文主要论述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主要成就,和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其对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成分的分析。

着重通过阐述古希腊科学文化对于近代科学影响和意义来增强论述说服力。

【正文】被称为现代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古希腊文明留给欧洲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在整个西方文明中的鼻祖地位应当是勿庸臵疑的。

而近代科学是15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脚步到来的,她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不容怀疑的。

恩格斯曾说:“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所以我们总说,古希腊科学文明是人类科学的精神之源,有着重要影响。

而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而言,古希腊精神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一个以思辨的方式思考自然、处理个体与茫茫宇宙之间关系的时代,这使得古希腊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对自然界作出系统的、构造性的思考与认识。

古希腊后人留下了绝弥足珍贵的学问题与科学思维方式,这些问题与思维主式在今天的科学中仍然依稀可辨。

它的主要成就有很多,天文学方面的典范是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在这部著作中,他沿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希柏克的天文学思想,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而精致的“地心学说”。

他首先认为地球上一切物体都掉向地面,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受地球的影响。

他设想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都是以匀速沿着完全圆形轨道围绕着地球运行,恒星则在外层包围着整个宇宙,但是他的这种理论有时与对行星实际运动的观测数据不相符合。

为了使他的模型有效,他创立了一种复杂的几何结构来纠正其明显的错误,即“本轮---均轮”系统。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物理学的突破
20世纪初,物理学家在解释物理学领域里的一些难题时创建了相对论和量 子物理学,从而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原子构造、分 子构造、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X射线技术、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新 的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问世。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整个20世纪的物 理科学都是从这两个物理的基础理论发展衍生的。 到了20世纪末,物理学家又遇到新的问题 在微观领域内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什么力量破坏了 物质运动的对称性?其二是为什么人们观察不到已经发现的六种夸克的单独 自由运动状态。 在宇宙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暗物质;二是类星体。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2、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和作用 3、21世纪人们关注的自然科学问题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种种内部动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发 展趋势。在现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显著地加强。与以往时 代不同,科学技术巳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 仅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后30年,人类所取得的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成果还多(主要 是近50年) 19世纪:科技成果每50年增加一倍 20世纪中叶,大约每10—15年增加一倍 现在,大约每5—8年增加一倍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生物学领域的飞跃
本世纪生命科学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载有生命遗传信息的基因的双螺旋 结构的发现,大大加强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同时生命科学也使生物技术、医疗技 术、克隆技术相继诞生。在21世纪,生命科学很可能成为科学革命中心。生命科学 因为与人口、健康、粮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必将成为科 学研究焦点。目前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研究手段,生命科学将在各学科中起核心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21世纪,基因工程肯定会有较大的进展,植物学得益于基因工程而使农作物的品 质大大地提高,人们可获得品种繁多、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又利于健康的基因食 品。也许在20年后,也许在50年后,您在网上向商家订购蔬菜时可能要求他提供富 含动物蛋白的西红柿或者龙虾口味的黄瓜,当然,如果您想吃含有咖啡因的苹果和 巧克力味道的板栗,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食品陆续上市,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用的健康状况自测装臵所得的数据来决定今天或最近吃什么。 也许,21世纪末,我们根本不必要再考虑用餐问题,科学家为我们准备了各种美味 的药片类食物和功能性饮料,这些“药片”含有人体每天必须的脂肪、蛋白质、纤 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早上,您只要吃上两三片 蛋元饼干大小的“药片”,喝上一小杯功能饮料,您一天的营养和能量就都有了。

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发展研究

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发展研究

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发展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自然科学发展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古人已经开始运用自然观察、归纳和推理的方法进行天文、水利、农业、药学等领域的研究。

这些古代科学的成果和思想对于中国和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学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古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天象,提出了天圆地方说、天地同轴说、中心迁移说等天文学基本观点,并研究建立了农历、历法等基础性知识。

其中《周髀算经》是有关天文与数学的古代文献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古代数学、天文学的成果,如尺规作图法和勾股定理等。

此外,在汉代,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它不仅能显示星空和季节的变化,还能预报地震的发生。

二、地质学的起源地质学是由欧洲的人类在17世纪左右创造的,但是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土地状况的记载。

《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书记述了许多神话传说,有的其中蕴含着地质学知识,比如《淮南子》中提到“融汤”灾害,实际上是地震引发的诡异现象。

地震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分支,古人认为地震是天地秉性的自然变化,也是神明、鬼怪发怒的前兆,他们通过观察古迹和研究倾斜岩层、地震失稳等现象,慢慢积累出一定的地质学知识。

在唐代,《新修水经注》中对地震作了详细的记载,同时也总结了地震前后的水质变化和地大动荡等情况,是我国古代地震学研究的范本。

三、医学的进展中国古代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其中道家文化贡献很大。

黄帝内经是指古代医学篇目中的一种,精华在于倡导“和医”,即将预防疾病放在首位,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并赞扬根据季节、体质、饮食、环境等要素而制定的一体化养生法,例如“年谷不掩口,早寝早起,散步广服”等。

中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时期起,医学典籍就载有不少关于药物性能、功效的记载。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被编撰出版,内收录了数百种药物及其性能和功效等。

浅谈自然科技发展历程

浅谈自然科技发展历程
维普资讯
浅谈自然科技发展历程
科 技 与社 会
浅 谈 自然 科 技 发 展 历 程
相 正 中
( 江财 经 学 院金 融 学 院 浙 江杭 州 30 1 ) 浙 10 8
【 摘
要 】 自然科技是研 究自然界中各种 现象及运动规律 的科 学技 术。是人类在认 识 自然 、 改造 自然过程 中, 经过不 断探 索、 发现、 文
学从 神学中解放 出来。在天 文学和力学 方面也有 很大飞跃 , 牛顿实现 了天上力学和地上 力学的综合。牛顿之 前, 由于开普勒 、 伽利略等人 的
工作 , 经典力学 已在萌芽之中 。当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 、 力学三大 定 律及微积分 后, 经典 力学实际上已宣告诞 生。牛顿在 18 67年出版了他 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书 , 它是 近代 科技诞生 的标志 一 “ 。然而 , 要组成部分 , 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史 , 是汲取 全人类 智慧精华的一种途 的 《 径 。回顾和审视 自然科技的发展历 程 , 总结 、 汲取经 验教训l 振兴 中 这 本书无论在思维 形式上 , , 对 还是逻 辑上都 得益于欧 几里德 的《 初探 》 。 国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 数学原 理》 就 会发现 古希 腊几何 学在 牛顿 身上 的深远 影响 。 ,
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正日新月异地改变 着人 类的社会面貌 。它不 《 数学原理》 全书的结构完 全是 以欧几里德的《 初探》 Ee et 为样本 (l n) m s 仅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 , 而且 深刻影响着人 们的 生产方 式、 生活 方式、 的 , 两本书都从定义开始 , 然后是公理 , 牛顿称其为 “ 普通意见 , 再是 引 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技术 正在成为驱 动经济发 展的 第一要 素。 理、 命题 和证 明等。这本书和 牛顿的 力学发 展对西 方的科学 技术进步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 努力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 ,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起到 了很大作用。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 系。第 一次技术革命是以纺织 提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为标 志的一场近代技术革命 。 素质 , 已经成为我 国的基本国策 , 习科技从整体 上了解 科学技术的 性 机的改革为起点 、 学 质和把握科技 的特征 , 必须了解 科学技术的发展 演变 的历程 , 这是社 会 近代 技术 革命首先 出现在英国 , 在法国、 国、 继之 美 德国等 , 是一场 以技 使人类 迎来了发展 史上的 一个崭新 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渗透和包容社 会生活 的方方面 面 , 作用和 影晌着 术革 命为 中心 内容的社会大变 革 ,

自然科学史论文

自然科学史论文

自然科学史论文第一篇:自然科学史论文自然科学史论文自然科学史对文科生科学素质和创造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和功能特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斗争经验的总结。

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史就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结实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2)研究社会因素的制约性,结实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反作用,预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科学,是人类文明普遍进程中一个比较晚的成果。

在近代历史以前,很少有什么不同于哲学家传统,又不同于工匠传统的科学传统可言。

但是,科学是源远流长的,可以追溯到文明出现以前。

不管我们把历史追溯多远,总可以从工匠或学者的知识中发现某些带有科学性的技术、事实和见解;不过在近代以前,这些知识或服从于哲学传统,或服从于工艺传统的要求。

而自然科学史包括了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科学技术以及近现代的科学技术革命。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至今都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什么是科学。

尽管从小就已经接触到科学,并对其充满兴趣和好奇,甚至还应用到它的一些原理去解决生活里的一些事情,但是对于“科学”这一抽象的概念,还是不能理解。

有时觉得它是现实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又觉得它是虚无缥缈的,因为它很深奥,它里面有太多无法触碰到的东西。

在我眼里,科学包括了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盖斯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化论等等,在我混淆地看来,只要不是迷信透顶的,只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的,都可以叫科学。

但是自从上了《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这门课程以后,我对科学有了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遭到破坏。

而这几年,人类似乎把我们的地球母亲逼到墙角了,逼得她要向人类报复了,各种天灾不断出现。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早在虚无缥缈的史前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并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成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1. 医学: 中国古代的医学,历经多代医家的研究,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疏证论》为代表的医学
体系,极大地加强了社会的公共卫生水平,减轻了老百姓的病痛苦难。

2. 气象学: 中国古代的气象学,通过多年的观测和研究,制定出精确的气候常识和气象预报技术,为人们制定出适宜的耕作规格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地质学: 中国古代的地质学,虽然发展较晚,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山海经》、《太玄经》、《百草图》等重要著
作,将大量抽象的地质概念变成具体的表象,为今后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植物学: 中国古代植物学,从自然现象的观察,出现了《本草经》等重要的植物著作,深入挖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构建了一
套植物分类学体系,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在医学、气象学、地质学和植物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科学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
【摘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导言部分即是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简单描述以及对自然辩证法的提出。

在时间维度上,导言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古代自然哲学、近代自然科学以及恩格斯所处时期的自然科学。

本文主要从时间维度上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且做出比较。

【关键词】自然科学历史发展时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创自然辩证法和发现辩证自然观、辩证科学观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导言”部分则又是该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

恩格斯在“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了”的观点。

“导言”追寻着时间的脚印,沿着自然科学发展的路线,阐述了自然科学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与影响,在对比与比较中,总结出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引出对自然辩证法的阐述。

简单的说,“导言”部分即是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简单描述以及对自然辩证法的提出。

在时间维度上,导言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古代自然哲学、近代自然科学以及恩格斯所处时期1的自然科学。

接下来,本文将对恩格斯在这三个部分的论述分别进行梳理和分析。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自然科学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恩格斯看
来,古代的自然哲学与近代和现代的自然科学有很大不同,首先是领域上的不同。

恩格斯并未称古代的自然哲学为“自然科学”,而是“自然哲学”。

在这一时期,科学还处于萌芽阶段,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还没有被区分开来,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同时也肩负着科学家的使命,他们对这个世界怀着即尊崇又好奇的态度,小心翼翼的观察着世间的种种奇特变化,试图探寻其中的奥妙,古希腊人更为直接的探讨追寻终极关怀问题,寻找世界产生的源头。

继希腊时代之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笼罩了欧洲大片土地。

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真正发现了地球,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

这一时期,人类的眼界、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思想得到了极大地解放,“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

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虽然仍旧受到严重的迫害,但是这阻止不了自然科学前进的脚步,它的变革集中体现在天文学、生物学、力学和数学领域。

在天文学领域,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开普勒行星运行的规律的发现,向旧科学以及宗教神学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在生物学领域,林耐对生物进行较为清晰的分类,他坚持物种不变论,直至最终才表明“也许一个属的所有种最后只是一个种”,承认通过杂交可能产生新种;在力学领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领域,笛卡尔确立了解析几何,耐普尔确立了对数,莱布尼茨与牛顿几乎
同时确立了微积分,数学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恩格斯在导言中提到“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是这一时期自然科学观的核心,自然界在那个时期的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下子被创造的,从其创生之日起便与现在一模一样,亘古不变,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的扩张,而并没有时间上的发展,正如生物学家林耐始终坚信物种不变论,最终在杂交产生新物种的严格的事实面前才勉强做了极小的让步,而牛顿的“万有引律”定律更是为自然界自始至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保持相应不变的位置做了理论上的认证。

但是这种“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的自然观使这个时候的人类仍局限于神学之中,科学家们找不到自然界产生的本源,无法认知“第一次推动”的源头,最终再一次寄托于神学,将它们归结为神、造物者的创造,正如恩格斯所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绝交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直至十八世纪中期,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的发表,结束了第一推动的问题。

康德认为“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时间的进程中生成的东西”,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地球上的生物、植物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也是某种生成的东西,“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

这一思想的萌芽是这一时期自然科学观的重大进步,人类看到了自然界在时间维度上的历史进程,开始觉察到自然界的产生是一个过程而非是直接被创造的。

在导言的最后部分,恩格斯对“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这个观点进行了分析论述。

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的物质,
恩格斯认为或许在多少亿年之后,有多少万代生了又死,甚至于太阳系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结束了生命的进程,这只是物质在其中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的一部分,而这一循环的时间长度是我们难以衡量的,即便是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无情的被消灭,终究是会在某一个地方像生成时那样,再一次重新产生出来,而拥有着思维意识和思维着的精神的我们同样还是会在某个地方和某一时刻重新
产生出来。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产生与发展、生成与消逝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是在一个我们至今无法估量的大循环中进行的,或许在多少亿年前,这世界上同样存在着一系列星球、一批生物,而我们只不过是这大循环中再次生成的一个环节而已。

总的来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对全书内容的简要说明,他通过对自然科学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总结出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无限循环的、有规律的,自然界的发展是与自然界中各物质的联系发展紧密相关的。

虽然人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从古希腊时期的直观的自然哲学,到中世纪寄托于宗教神学的自然科学到文艺复兴时期认识到自然
的不变性,再到十九世纪认识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及无限循环性,科学的进步是建立在人类思想进步的基础之上,而人类思想认识的发展则又是受到了自然科学的推动。

我们在阅读导言,梳理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路线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于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智慧的无穷。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著.查汝强主编.《导言》.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
[2]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3]歌德著,郭沫若译.《浮士德》.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