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2008]21号)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 第2部分 止水带

合集下载

工程试验理论题库(多选144)

工程试验理论题库(多选144)

四、多选题(144题)1.铁路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应复核指标下列指标的符合性(ABCDE)。

A胶材总量 B、粉煤灰掺量 C、W/B D、浆体比E、碱含量、氯离子及三氧化硫含量2.关于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A、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为起始时间B、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15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C、当试针沉至距底板3-5mm时,水泥达到初凝状态D、当试针沉入试体1mm时,即环形附件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水泥达到终凝状态3.路基填料物理改良土的掺合料可以采用(A B C)。

A、砂B、砾石C、碎石D、水泥E、石灰4.GB/T17671-1999标准规定,试件龄期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进行(ACD) 。

A、24h±15minB、7d±4hC、72h±45minD、≥28d±8h5.闪光对焊钢筋接头外观检查的内容与要求(ABCD)。

A、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B、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C、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D、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6.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中规定同批构件的概念,同批构件包括( ABCD ),且条件同时满足方可定为一批。

A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配合比和成型工艺相同;B混凝土原材料、养护条件基本相同;C构件种类基本相同;D施工阶段所处状态相同。

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 259-2012)明确混凝土结构出现什么情况下应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ABC)A 结构出现严重的耐久性损伤B 耐久性评定不满足要求C 达到设计年限需继续使用,经评估需要时;D 结构出现轻微损伤8.TB/T 3275-2011《铁路混凝土中规定》中规定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一下(A、B、C、D)限值。

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防水板报批稿9页

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防水板报批稿9页

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第1部分防水板2008年1月10日起施行前言本技术条件是根据铁道部科技司的安排,为统一铁路隧道防水材料产品质量要求,实现质量一流目标而编制的。

本技术条件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国内隧道防排水技术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其它行业工程防水规范和防水材料质量标准,并借鉴了国外相关标准及资料的规定,根据TB10003-2019《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提出的隧道防排水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审查后定稿。

本技术条件为《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第1部分,第2部分为止水带。

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在执行本技术条件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反馈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邮政编码:100081),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祝和权、杜存山、毛昆明、吴绍利、魏照、贾恒琼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分类和标记 (1)4 技术要求 (2)5 试验方法 (3)6 检验规则 (6)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范围为规范铁路隧道用防水板技术标准,保证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铁路隧道防水板的分类、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铁路隧道(不含明洞)防排水工程用防水板,包括EV 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CB(乙烯、醋酸乙烯与沥青共聚物)PE(聚乙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防排水技术交底(改)

防排水技术交底(改)

交底内容(一)隧道防排水主要设计依据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及局部修订(铁建设〔2008〕147号、铁建设〔2009〕22号、铁建设〔2009〕62号);2、关于发布《铁路隧道防排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科技基[2008]21号);3、《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4、《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二)隧道洞口防排水设计主要设计依据织纳Ⅱ标隧道共有18个正洞洞口正在作业,其中5个隧道洞口紧邻桥台,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方案。

1、洞口施工组织(1)隧道洞口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并严格按照先挡护后开挖的原则进行。

(2)洞口施工前首先应施作洞口地表排水系统、危岩落石防护和预加固工程等,待预加固工程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洞口段开挖。

边仰坡开挖应边开挖边防护,洞口开挖后应立刻对开挖面进行防护,避免因长时间暴露造成坍塌(滑)等安全隐患。

2、洞口排水隧道洞口结合地形条件在洞顶边仰坡外5~10米处设置天沟,完善洞口排水系统,特别是当隧道洞口出洞后线路为上坡,为避免洞外水流入洞内,洞外侧沟应做成不小于2‰的反坡顺接路基侧沟,侧沟起点距洞口2m,并在洞口两端设横向盲沟一道。

(四)洞身衬砌防水与排水本线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岩溶、断裂破碎带,预计地下水较大,当采用以排为主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岩溶发育地段,则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原则,应强调尽量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路,严禁随意封堵溶洞、暗河。

1、防水隧道衬砌防水设计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及《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要求。

防水工考试历年真题

防水工考试历年真题

防水工考试历年真题1、单选(江南博哥)《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2011)要求防水卷材的颜色。

()A.任何颜色B.除白色外的其他颜色C.除黑色外的其他颜色D.自然色答案:C2、填空题单组分聚氨酯涂料与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拉伸性能相近,但是低温柔度不同,单组分聚氨酯低温柔度≤(),双组分聚氨酯低温柔度≤()。

答案:-40℃;-35℃3、填空题目前屋面工程防水执行的现行施工技术规范为GB50345-2004,通常包括()、()、()、()等多种形式。

答案:平屋面;坡屋面;金属屋面;种植屋面4、单选验标中,要求防水板人工候化后的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为。

()A.60%B.70%C.80%D.90%答案:C5、问答题请简要说明上人屋面与不上人屋面有的区别?答案: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屋面的防水层是否外露,上人屋面由于防水层不允许踩踏,因此在防水施工完毕后需要在上方施工刚性混凝土保护层。

6、单选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中含固量应。

()A.≥100%B.≥80%C.≥75%D.≥98%答案:D7、单选对地下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顶板防水层上用厚度不少于7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B.底板防水层上用厚度不少于4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C.侧墙防水层可用软保护D.侧墙防水层可铺抹20mm厚1:3水泥砂浆保护答案:B8、单选下面哪种卷材是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A、SBSB、APPC、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D、油毡答案:C9、单选沥青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要求每卷卷材的接头不超过1处,较短的一段不应小于2500mm,接头处应加长()mm。

A.80B.100C.150D.200答案:C10、单选验标中,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共有。

()A.7项B.8项C.9项D.10项答案:D11、单选卷材防水屋面施工,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采用满粘法时,短边搭接宽度应为()mm。

A.60B.70C.80D.100答案:A12、填空题阻根系列产品性能包括基本性能和应用性能,基本性能指标满足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Ⅱ型要求,应用性能符合JC/T1075-2008《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要求,行标规定了用于阻根的防水卷材厚度: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塑料、橡胶类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

铁路隧道工程检测工作常用标准

铁路隧道工程检测工作常用标准
50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园钢筋
GB 1499.1-2008
5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2-2007
52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3247-2007
5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3-2002
5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T 5223.3—20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62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
GB 18173.1—2012
63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二部分 止水带
GB 18173.2-2000
64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3部分 遇水膨胀橡胶
GB/T 18173.3—2002
65
软式透水管
JC 937—2004
66
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
89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砂浆棒法
TB/T 2922。3-1998
90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岩石柱法
TB/T 2922.4—1998
91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法
TB/T 2922。5—2002
92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
TB/T 3209—2008
93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
铁建设[2010]241号
115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751—2010
116
高速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752—2010
117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隧道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4标段隧道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五月目录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2)1.3 设计慨况 (2)二、工程慨况 (2)2.1 工程概述 (2)2.2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2)2.3 主要工程数量 (3)三、自然特征 (4)3.1 沿线地形地貌 (4)3.2 工程地质 (4)3.3 水文地质特征 (5)3.4 地震动参数 (5)3.5 气象特征 (6)四、施工方法与工艺 (6)4.1 隧道洞身开挖 (7)4.2 支护 (18)4.3 洞门与明洞施工 (24)4.4 超前地质预报 (27)4.5 监控量测 (28)4.6 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36)4.7仰拱施工 (41)4.8 二次衬砌 (41)4.9 附属工程 (45)4.10 综合接地 (47)五、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7)5.1 超前地质预报 (47)5.2 监控量测 (48)5.3 隧道开挖 (48)5.4 爆破 (48)5.5 对揭露的围岩级别识别 (49)5.6 开挖进尺控制 (49)5.7 喷射混凝土 (49)5.8 衬砌混凝土 (49)5.9 施工安全步距 (50)5.10 隧道防水 (50)5.11 防衬砌开裂的技术措施 (51)5.12 防排水施工措施 (51)5.13 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的预防措施 (51)5.14 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52)5.15 结构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当预防措施 (52)5.16 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预防措施 (52)5.17 仰拱施工预防措施 (52)5.18 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53)六、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53)6.1 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3)6.2 火工品运输及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4)6.3 装碴及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55)6.4 支护、衬砌安全保证措施 (57)6.5 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 (58)6.6 临时用电及照明安全保证措施 (58)6.7 防火、防洪、洞内排水安全保证措施 (60)6.8瓦斯爆炸防范措施 (61)七、文明施工、环水保措施 (66)7.1 文明施工 (66)7.2 环保措施 (68)7.3 噪音控制 (70)7.4 防扬尘措施 (70)7.5 水资源保护 (71)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 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现场踏勘调查资料;(2)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招标文件、补遗说明书及招标文件答疑书;(3)新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铁路总公司有关标准规范、验标和规程等;(5)我单位铁路工程的施工经验;(6)中交二航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ISO9001:2000《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0)《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3)《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第1部分防水板》(科技基[2008]21号);(14)《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第2部分止水带》(科技基[2008]21号);(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16)《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1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1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9)《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005-2010);(2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2)《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建技〔2010〕13号)等文件;(23)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化建设方案》、《标准化管理》、《施工图(站前工程)技术交底资料》、《施工图(站前工程)技术交底资料CGZQSG-标段》等文件。

铁路项目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表汇总

铁路项目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表汇总

负压筛析仪、 水泥胶砂流动 度仪、高温电 阻炉、电子天 平、分析天平
GB/T159Leabharlann -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粉煤灰》 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标准》
该批粉煤灰所检 项目符合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的技术要求。
GB/T8074-2008 GB/T1345-2011
该批速凝剂所检 密度、 pH 值、固含 量 符合符合 JC4772005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 剂》标准技术要求, 凝结时间、1d 抗压强 度、28d 抗压强度比 符 合 TB10753-2010 《高 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标准》的技 术要求。
6kg
李氏比重瓶、 比表面积测定 仪、水泥胶砂 流动度仪、高 温电阻炉、电 子天平、分析 天平
GB/T208-201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方法(勃氏法)》 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标准》
C30~C45 ≥C50
检测方法 /
检测频率
主要检测仪器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取样数量
符合 TB10424 要求 ≤3.0 ≤2.5 ≤0.5 ≤0.5 ≤0.5 浅于标准色 <C30
C30~C45 ≥C50
≤2.0
应在级配区 <C30:沉积岩 ≤ 16 ≥C30:沉积岩 ≤ 10 ≤10 ≤1.0 ≤8 ≤1.0 ≤0.2 ≤40 标准型 缓凝型 ≥25 ≤3.0 ≤5 ≤0.5

防水板施工工艺

防水板施工工艺
排水盲管施工步骤如下:
a.施工前按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划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易出现渗漏水的地方;
b.钻定位孔,定位孔间距不得大于50cm;
c.将膨胀锚栓打入定位孔;
d.盲管铺设,将盲管用无纺布包住,用扎丝捆好,用卡子卡住盲管,然后固定在膨胀螺栓上;
5.3无钉铺设防水层
在基面处理、排水盲管设置完成后,进行防水板施工作业,包括铺设准备、缓冲层铺设、防水板铺设、防水板焊接、质量检查等环节。
c.止水带固定
施工缝处设计有防水板的,采用粘接法将其与防水板连接。对于施工缝处设计没有防水板的,止水带采用粘接法固定在岩壁或初期支护找平层上。
⑵中埋式止水带施工
中埋式止水带采用钢筋卡固定,钢筋卡采用φ6钢筋制作,衬砌施工时通过铁丝将钢筋卡和止水带固定在挡头模板上,钢筋卡环向间距0.5m。在施工第二节衬砌时扳直钢筋卡将一起弯入的止水带垂直固定在第二节衬砌内。
⑸防水层保护
已铺好防水板地段严禁用爆破法捡底或处理欠挖。
任何材料、工具、在铺设时应尽量远离已铺好防水板的地段堆放,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在防水层上走动,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防水层保护意识教育,严禁损坏。
在没设保护措施处(如拱顶)进行其他作业时不得破坏防水层,钢筋焊接作业时,防水板要用阻燃材料进行覆盖,避免焊火花损伤防水板,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5.4止水带施工作业
止水带施工是隧道结构防排水的重要环节,本工程止水带主要有外贴式及中埋式。
(1)外贴式止水带施工
a.位置确定
外贴式止水带设置在衬砌结构施工缝、变形缝的外侧,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先在需要安装止水带的位置放出安装线。
b.基面处理
对于直接设置在岩壁或初期支护面上的外贴式止水带,设置的部位须预先用氯丁胶乳砂浆进行抹平处理,防水砂浆抹面的宽度应大于止水带宽度20cm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