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山流水致家国》教学目标:1、学生古琴曲让学生了解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2、通过欣赏体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3、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二、讲授新课:1、展示课件:古琴图片,简介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最常用的定弦方法被称之为“正调”,如果我们用唱名来说的话,应是这样:Sol、La、Do、Re、Mi、Sol、La。
古琴采用的是独特的记谱方法,称作“减字谱”。
所谓“减字”,就是将古琴的演奏技法术语所用的字加以简化,比如弹琴时右手的“勾、剔、抹、挑”,就变成了“勹、易、木、乚”;左手的“吟、猱、绰、注”,就变成了“亽、犭、丄、氵”;再加上弦数、徽位的提示,就形成了减字谱。
2、欣赏作品《流水》(重点)(1)看视频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2)介绍《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让学生参与进来。
(3)作品欣赏:琴曲《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
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泻千里。
第三部分由六、七两段组成,这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山流水志国家————文人情致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短片去了解一些古琴的知识,知道古琴与古筝的区别2、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3、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4、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5、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古老的艺术形式,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深深了解古琴的文化背景及内涵。
设计理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重点放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播放三国里空城计中诸葛亮弹琴的短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导入语:(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却在城楼饮酒抚琴。
他之所以能够退却敌兵,当然是因为他的深谋远虑,智慧过人。
但他弹琴的本领此时作了睿智的翅膀。
)在这里,古琴就不单单是一种乐器了,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古琴这个乐器,感受一下古琴艺术的魅力。
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
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课件展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
(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其实,古琴最初为5弦,据传,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加了一根弦,因此,古琴又被称为“文武七弦琴”。
精良的古琴一般都在琴的背面镌刻书法、印章。
其内容一般包括诗文、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体现了古琴的文墨之美。
:高山流水志家国-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高山流水志家国-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引言《高山流水志家国-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是一份为中小学生提供的音乐鉴赏教案。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美妙的艺术之一,而鉴赏音乐也是我们与音乐产生更深层次联系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份教案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如下: -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乐器分类 - 了解音乐的曲式和节奏 - 掌握常见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技法 - 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体验教学流程第一节:基本元素和乐器分类本节课主要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
同时介绍乐器分类和具体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教学内容•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乐器分类: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乐器特点和演奏方式教学目标•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乐器分类•能够分别听辨出乐器演奏的不同声音第二节:曲式和节奏本节课介绍音乐的曲式和节奏,重点介绍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曲式和节奏。
教学内容•音乐的曲式:主题变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音乐的节奏:拍子、节拍、速度、节奏型等教学目标•能够熟悉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曲式和节奏•能够感性理解节奏对音乐的影响第三节:演奏方式和表现技法本节课介绍常见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技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按不同乐器进行分类,重点讲解钢琴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教学内容•常见乐器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技法•钢琴和小提琴演奏技巧教学目标•能够了解常见乐器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技法•能够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风格第四节:情感和审美体验本节课介绍音乐对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情感和审美的角度进行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音乐对情感和审美的影响•音乐鉴赏的情感和审美体验教学目标•能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能够通过音乐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总结本份教案主要介绍了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教材第十四单元中有两节课来介绍中国民族音乐。
《高山流水志家国》是第一节。
让学生从古琴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音乐发展简史,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映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主要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使其主动地感受古代音乐,挖掘其特点和身后的历史底蕴,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和进步。
作品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国十大古乐器曲之一。
作品通过对涓涓山泉的描绘和对奔腾江河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寄寓了人类一种百折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
《流水》这部作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段落节拍较为自由,旋律不甚明显。
几个八度大跳,隐约奏出乐曲的主题,这部分展示了水的整体图像。
第二部分运用语音和同音装饰的手法,让音乐跳跃的个性创作出流水自由流转的场面。
第三部分则是全曲高潮,演奏者精湛的演技可让听众明显感受到切分节奏和模进带来的水的生气,滚拂疏落有序,使音色华丽而层次清晰,出色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急转的景象。
不协和音响更是增添了水的冲击力,而短小的泛音则让人联想到流水一路碰撞,继而汇流成河,最终自由流淌的那份不同寻常的欢跃和释然。
本部分与第一节形成呼应,音调沉着自信,加深了歌唱旋律,滚拂的再度使用,强调了流水的特征。
收尾处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生动描绘了流水由动转静,从穿越急流险滩到自由流淌,气氛由紧张过渡到安稳,人的神情也随之放松下来,油然生出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惬意。
学情分析:这些孩子是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但要把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音乐鉴赏》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古琴曲《流水》
2、学习古琴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这节课选择《流水》作为重点欣赏曲目,是依据教参建议《高山流水志家国》学习重点是《流水》,本节内容也包括古琴文化的学习。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认识古琴、喜欢古琴,从而关注古琴这一民族文化遗产。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琴音乐知之甚少,许多学生都没有见过古琴,所以对作品的欣赏会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欣赏古琴曲《流水》
2、了解古琴的音色、演奏技法及如何表现水的
各种形态
3、理解古琴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理解古曲《流水》的表现内
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古琴基本演奏技法以及各种激发在作品中的
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法、问题预设法、参与体验法
教学设备:古琴、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音响等教学过程: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刚过去的G20峰会上学生熟悉的片段,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能够从,音乐要素出发赏析音乐。
并了解经历千年的古琴文化,如今拥有新的历史使命,焕发新的光彩。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高山
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古琴、了解古琴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聆听《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熟悉《流水》主题,视唱乐曲第一、二部分,分段感受情绪。
区别古琴和古筝的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琴学在古琴音乐文化中的艺术宝藏,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我国传统音乐古琴曲的欣赏,高中学生思维较活跃喜欢流行、快节奏的音乐,古琴音乐对于他们而言会感到枯燥,
所以这节课要尽量利用多媒体,使这节课上的轻松活泼,丰富一些,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
3重点难点
1、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流水》的意境,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视唱乐曲第一、二部分,分段感受情绪。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视频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播放影片中的古琴片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初步了解古琴的文化、音色以及古琴谱的传说故事。
(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人文音乐,聆听古琴曲《流水》,结合音乐要素分析乐曲结构,从而形象地感受乐曲所描绘的不同形
态的流水。
(三)体验蕴含于古琴曲中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进而培养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鉴赏古琴曲《流水》,通过不同手段分析乐曲。
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鉴赏《流水》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课上教师提供视频《流水》音响资料,完整鉴赏与分段落聆听相结合。
(二)利用课本教材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师提供视频学习资料和古琴实物,让学生了解古琴的历史、古琴的形制、
与古琴相关的音乐故事丰富学生的知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重点放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上。
(二)拓展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音乐走向世界的蕴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一)在新课改过程中,应注重师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边听边看边讲”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钢琴、幻灯、古琴、香炉
五、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_太古移音—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播放《空城计》。
走进古琴,走进古琴音乐。
一、认识古琴1、古琴渊源图片:古琴在我国古代称为“琴”,又叫七弦琴、瑶琴、玉琴、丝桐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记载琴的文字就见于《诗经》,大家比较熟悉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被视为“圣人之器”、“八音之首”,古琴音乐被称为“太古移音”。
我们一起来看标题“文人乐器——琴”,图片延伸:古琴位列古代文人所必修的“四艺”之首(哪四艺,琴棋书画,古代文人标志。
),可见,古琴与我国古代文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2、古琴构造图片古琴的整体形状是依凤凰形而制,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以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额、颈、项、肩、腰、尾、足。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宽四寸,象征一年四季。
琴面弧形琴背相平,有“天圆地方”之说。
(1)、琴弦,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下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因此它便有了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第六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加了一根弦,所以又称“文武七弦琴”。
(2)、“琴徽”,是用贝壳或玉石做成的,按住琴徽来使旋律发生变化。
(3)、“岳山”象征着东岳泰山。
(4)、“龙池”龙居住的地方,长八寸,以通八风,小的“凤沼”四寸以合四气,(5)、还有两个固定琴弦的装置,叫“雁足”,大雁的足。
3、古琴音色“泛音”清脆高远,宛若天籁,故泛音象征天。
“散音”深沉浑厚如同大地般坚实,故散音象征地,“按音”,富于变化,婉转抒情,故按音象征人。
“天、地、人”,三种音色相呼应,由此体现了在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那就是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解说《流水》1、故事背景播放古琴《流水》解说。
当知音不在的时候,伯牙把琴摔的粉碎,从此不再弹琴,所以说《流水》这首曲子能够流传千古啊,不仅仅是因为这首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友谊,它见证了咱们中华民族珍视友谊的这样一种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人文音乐,聆听古琴曲《流水》体会人文音乐的特点,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泊、优雅、深邃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品质特点。
(二)了解古琴的历史,以及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欣赏由编钟、埙演奏的音乐片段,知道我国古代音乐的概况。
(三)熟悉《流水》的主题,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
聆听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片段,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
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
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欣赏《流水》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梅花三弄》、《哀郢》、《渔舟唱晚》为浏览性欣赏内容。
课上教师提供视频《流水》音响资料,完整欣赏与重点段落聆听相结合,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对《流水》乐曲“起承转合”结构有初步了解,体会乐曲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二)利用课本教材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师提供音视频学习资料,让学生观赏古琴的历史、古琴形制、琴谱、与古琴相关的音乐故事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教师提供教学实物古琴、古筝乐器,让学生直观了解古琴这一乐器的形态、性能、结构、音乐、演奏技法。
讲解古琴乐器历史发展演绎过程。
(四)了解编钟、埙两钟古代乐器。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以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以及丰富的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可听、可看的教学资料,
(二)让学生到网上查阅古琴、编钟、埙的资料,下载制作成课件,课上交流展示。
(三)学校教师提供乐器实物,教师或学生如有演奏特长可发挥作用,直观感受了解乐器特色更好。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重点放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上。
(二)拓展学习探究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知道古琴《流水》的音乐,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音乐走向世界的蕴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建议
(一)在古琴曲中能够听辨出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
(二)围绕本节课内容,积极拓展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用本节课作为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