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想象: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 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 情 操,或
第四十三页,共50页。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第四十四页,共50页。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第四十五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第五页,共50页。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
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想象: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 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 情 操,或
第四十三页,共50页。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第四十四页,共50页。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第四十五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第五页,共50页。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
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
,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古诗两首》的课件

山行:在山里走。
(第二课时)
2015-1-20
配乐
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2015-1-20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15-1-20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15-1-20
ß
荷 尽
2015-1-
残
2015-1-20
荷尽菊残道寒秋
2015-1-2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第二课时)
2015-1-20
配乐
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2015-1-20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15-1-20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15-1-20
ß
荷 尽
2015-1-
残
2015-1-20
荷尽菊残道寒秋
2015-1-2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22张PPT)

学校、生播活放等范方读面录选音择自,己引熟导悉学的生材认料真,这听样读能,够感更受好古地诗把握的主韵题味,和写情出感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二、初步感知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引中导的学作生文回选忆材技已巧学如过下的:关于送别的古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 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介:绍对《于送小元学二升初使中安的西学》生的来背说景,选和择作自者己王熟维悉的的材生料平非,常引重导要学。生可以进从入家学庭习、情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是一杯
的酒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qì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唐】岑参
渭城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6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感受诗人送别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深情厚谊。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引中导的学作生文回选忆材技已巧学如过下的:关于送别的古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 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介:绍对《于送小元学二升初使中安的西学》生的来背说景,选和择作自者己王熟维悉的的材生料平非,常引重导要学。生可以进从入家学庭习、情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是一杯
的酒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qì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唐】岑参
渭城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6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感受诗人送别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深情厚谊。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两首》课件

诗人在西湖上游宴饮酒,起初 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晴朗。
方好:正好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理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
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 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 样子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唐宋八
大家”之一。其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多么美好。山色迷茫,雨中景致也很 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总是那么美丽多娇。
写作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借景抒情的 诗篇。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 呈现的不同风姿。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西湖十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
2、日边来,写出了诗人望天门山的位置,是在 孤帆上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小资料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整首诗的意思: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劈开,成 为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流到这里 突然回旋澎湃,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耸立,一会儿出现, 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正乘风破 浪从日边驶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晴朗。
方好:正好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理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
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 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 样子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唐宋八
大家”之一。其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多么美好。山色迷茫,雨中景致也很 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总是那么美丽多娇。
写作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借景抒情的 诗篇。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 呈现的不同风姿。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西湖十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
2、日边来,写出了诗人望天门山的位置,是在 孤帆上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小资料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整首诗的意思: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劈开,成 为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流到这里 突然回旋澎湃,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耸立,一会儿出现, 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正乘风破 浪从日边驶来。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件

21、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shēn 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 绅
sòng
写的,他的诗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这首诗选自《悯农 二首》,是唐代的大诗 人李绅写的 。他的诗 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pán lì jiē xīn kŭ
qiān cāng wàn xiāng
千 仓 万箱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读一读
你能做到吗?
儿歌
pèng pèng
大米饭,喷 喷 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chā yāng
春天育苗又 插 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zhù yì
luàn sǎ
我们吃饭要 注 意,不要 乱 洒米和汤。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1、 禾:
当午:
盘中餐: 皆:
2、我想对农民伯伯说:(
我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说:
(
)!
3、填空
一( )古诗 一( )米
一( )汗
)!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谁还记得《锄禾》这 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mǐn 《悯农》 可怜的作者:李绅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
)
写农民可怜生活的句子是
(
)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农 农民 农业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收收入 丰收 收到 收获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万
万一 千万 成千上万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空闲 休闲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shēn 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 绅
sòng
写的,他的诗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这首诗选自《悯农 二首》,是唐代的大诗 人李绅写的 。他的诗 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pán lì jiē xīn kŭ
qiān cāng wàn xiāng
千 仓 万箱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读一读
你能做到吗?
儿歌
pèng pèng
大米饭,喷 喷 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chā yāng
春天育苗又 插 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zhù yì
luàn sǎ
我们吃饭要 注 意,不要 乱 洒米和汤。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1、 禾:
当午:
盘中餐: 皆:
2、我想对农民伯伯说:(
我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说:
(
)!
3、填空
一( )古诗 一( )米
一( )汗
)!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谁还记得《锄禾》这 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mǐn 《悯农》 可怜的作者:李绅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
)
写农民可怜生活的句子是
(
)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农 农民 农业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收收入 丰收 收到 收获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万
万一 千万 成千上万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空闲 休闲
【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作者简介 课文学习
课堂练习
退出
王之涣:字季陵, 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 很有特色。诗以《凉州 词》和《登鹳雀楼》最 有名。
课文朗读与生字学习 诗文解析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古诗两首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欲ù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4/12021/4/12021/4/12021/4/14/1/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2021/4/12021/4/12021/4/1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2021/4/12021/4/12021/4/14/1/2021
• 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显现
• 穹庐:蒙古包的圆顶。
• 敕勒川,阴山下:交待了敕勒川的 地理位置,即在绵延千里的阴山脚 下,描写了一幅壮美广阔的图画。
• 笼盖四野:表明天的广阔与敕勒川 的辽阔,向四面望去,无பைடு நூலகம்无际的 田野与天相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完整课件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写
我 会 写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
色,作者分别是 前一首诗是抓住 朝诗人 、 和 、
菊 须
残 橙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首 记 于 枫 径 斜 橘 橙 君 残
刘
菊
摘苹果
必须
菊花
枫树
树枝
于是
姓刘 橙子
记得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花
菊残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小路曲折倾斜远远地通向秋天的深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抬眼望去,有白云的地方, 隐隐约约地有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 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因为喜爱这傍 晚:傍晚
·
·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题目什么意思?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ânɡ liú qínɡ ɡài 赠 送 姓刘 擎 雨 盖 jú cán y óu jūn 菊花 残枝 犹有 君 子 bìxū chãnɡ jú 必 须 橙 色 橘子
刘 犹 橘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苏教版 (共67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比 半亩方塘一鉴开,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
喻 读
天光云影共徘徊。
书 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池塘里的“水”:比 喻书本中的知识、学
感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思想。
受 。
源头活水:比喻读书 得来的新知识。
诗人用方塘来比喻 人的心智, 清澈的池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 影正如人的心智能容纳万物,辨别事理 。 “比天光云影”好知。识、智慧、学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比 半亩方塘一鉴开,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
喻 读
天光云影共徘徊。
书 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池塘里的“水”:比 喻书本中的知识、学
感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思想。
受 。
源头活水:比喻读书 得来的新知识。
诗人用方塘来比喻 人的心智, 清澈的池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 影正如人的心智能容纳万物,辨别事理 。 “比天光云影”好知。识、智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