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电阻率

合集下载

表面电阻测试方法及标准

表面电阻测试方法及标准

表面电阻测试方法及标准
表面电阻测试方法包括“接触电阻测试法”和“电离电阻测试法”,是测量一个物体表面电阻率的方法。

●接触电阻测试法:将一块圆形、质量相对较大的金属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物质连接,金属的反应电位随接触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比较测量两次的电位差,从而计算出物体表面电阻。

●电离电阻测试法:将一块金属用绝缘棒放在测试物体表面,把金属物体接在电源上,比较测量两次的电位差,从而计算出物体表面电阻。

表面电阻测试标准:
垂直接触电阻测试:电阻率≤1×106Ω。

水平接触电阻测试:电阻率≤1×106Ω。

电离电阻测试:电阻率≤1×109Ω。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有什么区别?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有什么区别?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有什么区别?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有什么区别?体积电阻率:是见的2113描述物质5261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4102为电阻率。

在长度为L,横截面积1653为S的柱状材料的两个端平面上敷设电极,测量得到电阻R,电阻率ρ=RS/L,单位通常是Ωm(欧姆米)或者Ωcm(欧姆厘米),也有人用欧姆·毫米平方/米(Ω · mm2/m)。

铜的电阻率约为:1.75 ×10-8Ωm100米常用的4mm²铜线电阻约为:ρ=RS/L得到:R=ρL/S,R=1.75 ×10-8Ωm × 100m ÷ 4mm²=1.75 ×10-8Ωm × 100m ÷ 4×10-6m²=0.4375Ω线电阻率: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常用单位为Ω/Km(欧姆每千米),或者Ω/m(欧姆每米)。

如上所述4mm²铜线的线电阻率为:0.4375Ω÷100m=4.375Ω/Km。

表面电阻率:是指表示物体表面形成的使电荷移动或电流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在固体材料平面上放两个长为L、距离为d的平行电极,则两电极间的材料表面电阻Rs与d成正比,与L成反比,可用下式表达:Rs=ρs*d/L式中的比例系数ρs称作表面电阻率,它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并随周围气体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很大变化,单位用Ω(欧)表示。

抗静电硅胶表面电阻率

抗静电硅胶表面电阻率

抗静电硅胶表面电阻率
抗静电硅胶是一种特殊的硅胶材料,其表面电阻率是衡量其抗
静电性能的重要指标。

表面电阻率是指材料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
通常用欧姆/□(欧姆每□)来表示。

对于抗静电硅胶材料,其表面
电阻率通常在10^6到10^12欧姆/□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表面电阻率可以有效地阻止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确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静电产生损坏或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
的是,抗静电硅胶的表面电阻率受到温度、湿度、表面清洁度等因
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从工程角度来看,抗静电硅胶的表面电阻率对于防止静电积聚、保护电子元件、防止火花和电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设
计和选择材料时,需要充分了解抗静电硅胶的表面电阻率特性,以
确保其在特定环境下能够发挥预期的抗静电效果。

总的来说,抗静电硅胶的表面电阻率是衡量其抗静电性能的重
要参数,通常在10^6到10^12欧姆/□之间,对于确保材料的抗静
电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什么是电阻率?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用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mm2米。

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

一般常用的单位是欧姆·毫米2/米。

(3)说明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

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

如一个220 V100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什么是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

通常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

通常所说的电阻率即为体积电阻率。

,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 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通常称为载流子,他们可以是电子、空穴、也可以是正负离子。

在弱电场作用下,材料的载流子发生迁移引起导电。

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用与尺寸无关的电阻率或电导率表示,体积电阻率是材料导电性的一种表示方式。

简言之,在绝缘材料里面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什么是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在试样的某一表面上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过一定时间后流过两电极间的电流之商;访伸展流主要为流过试样表层的电流,也包括一部分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成分.在两电极间可能形成的极化忽略不计.表面电阻率: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材料说明A、通常,绝缘材料用于电气系统的各部件相互绝缘和对地绝缘,固体绝缘材料还起机械支撑作用.一般希望材料有尽可能高的绝缘电阻,并具有合适的机械、化学和耐热性能.B、体积电阻班组可作为选择绝缘材料的一个参数,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的京戏化而显著变化.体积电阻率的测量常常用来检查绝缘材料是否均匀,或都用来检测那些能影响材料质量而又不能作其他方法检测到的导电杂质.C、当直流电压加到与试样接触的两电极间时,通过试样的电流会指数式地衰减到一个稳定值.电流随时间的减小可能是由于电介质极化和可动离子位移到电极所致.对于体积电阻小于10的10Ω.m的材料,其稳定状态通常在1min内达到.因此,要经过这个电化时间后测定电阻.对于电阻率较高的材料,电流减小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因此需要用较长的电化时间.如果需要的话,可用体积电阻率与关系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D、由于体积电阻总是要被或多或少地包括到表面电阻的测试中去,因些近似地测量表面电阻,测得的表面电阻值主要反映被测试样表面污染的程度.所以,表面电阻率不是表面材料本身特性的参数,而是一个有关材料表面污染特性的参数.当表面电阻较高时,它常随时间以不规则的方式变化.测量表面电阻通常都规定11min的电化时间.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和精度1、方法:测量高电阻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法和比较法.直接法是测量加在试样上的直流电压和流过试样的电流而求得试样电阻.直接法主要有检流计法和直流放大法(高阻计法)比较法主要有检流计法和电桥法.2、精度:对于大于10的10Ω的电阻,仪器误差应在±20%的范围内;对于不大于10的10Ω的电阻,仪器误差应在±10%的范围内.3、保护:测量仪器用的绝缘材料一般只具有与被测材料差不多的性能.试样的测试误差可以由下列原因产生:①外来寄生电压引起的杂散电流通渠道.通常不知道它的大小,并且有漂移的特点;②测量线路的绝缘材料与试样电阻标准电阻器或电流测量装置的并联.使用高电阻绝缘奢侈可以改善测量误差,但这种方法将使仪器昂贵而又笨重,而且对高阻值试样的测量仍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较为满意的改进方法是使用保护技术,即在所有主要的绝缘部位安置保护导体,通过它截信了各种可能引起误差的杂散电流;将这些导电联接在一起组成保护系统,并与测量端形成一个三端网络.当线路连接恰当时,所有外来寄生电压的杂散电流被子保护系统分流到测量电路以下,这就可大大减少误差的可能性.在系统的保护端和被保护端之间存在的电解电势,接触电势或热电运势较小时,均能补偿掉,使它们在测量中不引起显著误差.在电流测量中,由于被保护端和保护端之间的电阻与电流测量装置并联可能产生误差,因此前者至少应为电流测量装置输入电阻的10倍,最好为100倍.在电桥法测量中,保护端与测量端带有大致相同的电位,但电桥中的一个标准电阻与不保护端和保护端之间的电阻并联,因此,后者至少为标准电阻的10倍,最好20倍.在开始测试前先断开电源和试样的连线进行一次测量,此时设备应在它的灵敏度许可范围内指示无穷大的电阻.可用一些已知值的标准电阻业检查设备运行是否良好.体积电阻率为了测业体积电阻率,使用的保护系统应能抵消由表面电流引起的误差.对表面泄漏可忽略的试样,在测量体积电阻时可以去掉保护.在被保护电极与保护电极之间的试样表面上的间隙宽度要均匀,并且在表面泄漏不致引起测量误差的条件下间隙应尽可能窄,实际使用时最小为1MM.表面电阻率为测定表面电阻率,使用的保护系统应尽可能地抵消体积电阻引起的影响。

表面电阻率 波阻抗

表面电阻率 波阻抗

表面电阻率波阻抗
表面电阻率和波阻抗是电磁学中的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各自描述了材料或介质在电磁场作用下的不同性质。

1、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ivity):
表面电阻率是一个材料表面电阻的度量,通常用于描述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导电性能。

它表示在材料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电压与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密度之比。

表面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Ω)。

表面电阻率计算公式:
( R_s = \frac{V}{I} )
其中( R_s ) 是表面电阻率,( V ) 是施加的电压,( I ) 是通过表面的电流。

对于薄膜材料,表面电阻率通常用于描述其导电性。

对于绝缘体,表面电阻率可能非常高,而对于导体,表面电阻率则相对较低。

2、波阻抗(Wave Impedance):
波阻抗是描述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的阻力。

在传输线理论中,波阻抗定义为电压与电流之比,通常用于描述传输线上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波阻抗的计算公式:
( Z_0 = \frac{V}{I} )
其中( Z_0 ) 是波阻抗,( V ) 是传输线上的电压,( I ) 是传输线上的电流。

波阻抗的单位也是欧姆(Ω),并且它取决于传输线的几何形状和介电常数。

例如,在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波阻抗约为377欧姆,这是自由空间的本征阻抗。

总结:
表面电阻率是一个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导电性能的度量,而波阻抗则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阻力。

两者都是电压与电流之比,但应用背景不同。

表面电阻率主要用于材料导电性的测量,而波阻抗则用于描述电磁波在传输线上的传播特性。

表面电阻率

表面电阻率

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是指材料表面上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通常用符号\[ ρ \] 来表示,单位为欧姆/□(Ω/□)。

它是描述材料表面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导电涂层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什么是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是指材料表面上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

正常情况下,材料内部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而表面则可能存在电阻较高的绝缘性物质,导致表面电阻值相对较高。

表面电阻率与电阻的数量级有关,一般来说,电阻量级越高,表面电阻率也就越大。

不同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差异较大,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表面电阻率,而绝缘材料则具有较高的表面电阻率。

2. 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方法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

2.1 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量表面电阻率的方法。

它利用四根平行排列的探针,其中两根用于电流注入,另外两根用于电压测量,从而计算出表面电阻率。

在测量时,首先将四根探针放置在待测材料的表面上,其中两根探针之间施加电流,另外两根探针之间测量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的电流和电压值可以得到表面电阻率。

2.2 窄间距法窄间距法是一种针对导电性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测量方法。

它具有较高灵敏度,适用于高电阻率材料的测量。

在窄间距法中,使用两个非常接近的电极来测量电阻。

电极之间的间距非常短,通常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表面电阻率。

2.3 感应电流法感应电流法是一种测量导电涂层表面电阻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导电涂层表面放置一个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和频率,从而计算出表面电阻率。

感应电流法适用于具有较高电阻率涂层的测量,具有非接触、不破坏被测材料的优点。

3. 表面电阻率的应用表面电阻率在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导电涂层等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电子元器件中,表面电阻率决定了电子元器件的导电能力和导电稳定性。

较低的表面电阻率可以提高元器件的导电性,减少电阻损耗。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绝缘材料标准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绝缘材料标准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特别在绝缘材料标准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概念及其在绝缘材料标准中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这两个指标的关联和区别,并讨论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概念1.1 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在绝缘材料中通常用ρs表示。

它是指材料表面上形成的电阻,常见的测量单位为Ω/□(欧姆/方)。

表面电阻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情况下,表面电阻率越小,材料的导电性能就越好。

1.2 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率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电阻值,在绝缘材料中通常用ρv表示。

它是指材料内部的电阻,通常测量单位为Ω•cm(欧姆•厘米)。

体积电阻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与表面电阻率相比,体积电阻率更能客观地反映材料的绝缘性能。

二、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在绝缘材料标准中的应用2.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要求ISO关于绝缘材料标准中对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涉及了测量方法、测试条件、评定标准等内容。

在ISO 60093中规定了测量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这些要求对于确保材料的绝缘性能至关重要。

2.2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在材料选择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大小对于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需要使用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料,此时就需要考虑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三、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关联与区别3.1 关联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它们都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一部分。

通常情况下,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都较小。

3.2 区别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在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表面电阻率主要受材料表面的处理和污染程度影响较大,而体积电阻率则更多地受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等因素影响。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绝缘材料标准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绝缘材料标准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绝缘材料标准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绝缘材料标准一、引言在工程领域,特别是在电气工程中,绝缘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绝缘材料的特性之一,电阻率通常被用来衡量其导电性能。

而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则是绝缘材料特性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概念及其在绝缘材料标准中的应用。

二、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概念1. 表面电阻率的概念表面电阻率,简称电阻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电阻。

它通常用来描述绝缘材料表面对电流的阻抗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评估绝缘材料表面的电阻情况,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 体积电阻率的概念体积电阻率,则是指材料内部的电阻。

它是描述材料内部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

通过对体积电阻率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绝缘材料的内部电阻情况,从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3. 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联系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

表面电阻率主要影响着绝缘材料与外界的电气接触情况,而体积电阻率则是影响着绝缘材料内部的导电性能。

两者共同决定了绝缘材料的整体电气性能。

三、绝缘材料标准中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要求1. 全面评估在绝缘材料标准中,对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通常会有详细的要求和评估方法。

通过全面评估绝缘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可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和要求。

2. 深度要求绝缘材料标准对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要求通常是非常深入和严格的。

需要通过专业的测试和评估手段来验证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以确保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正常使用。

3. 广度要求除了要求深度的评估外,绝缘材料标准还通常会对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绝缘材料提出广泛的要求。

这种广度要求能够保证在各种实际应用场景下,绝缘材料都能够满足相应的电气安全标准。

四、对绝缘材料标准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绝缘材料标准中对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表面电阻率
1.范围
本方法用以测定导电热塑性材料的表面电阻率。

依照惯例,表面电阻率是正方形测量面积内的绝缘电阻(单位:欧姆/平方米)。

因此,表面电阻率的值不受电极配置的影响。

因为没有相关的国际标准对测量导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进行过描述,所以在本方法中测试条件将参照IEC 167(国际电工标准: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和AFNOR C26-215(法国标准:绝缘材料的试验方法.固体电绝缘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试验方法)。

样品:
★ 4mm厚的压缩成型板(CTM E042A)
★ 100um厚的吹塑薄膜(CTM E042B)
★ 400mm厚的挤压成型带材(CTM E042D)
★ 4×50×80mm3的注射成型板(CTM E042E)
2.原理
导电材料的绝缘电阻通过测量其电阻获得。

该电阻通过计算电流方向上的电位梯度(伏特)与电流强度(安培)之比获得(欧姆定律)。

依照惯例,表面电阻率是正方形测量面积内的绝缘电阻。

按照IEC 167(1964-01)标准的描述,在测试中用两条导电涂料线做电极从而测量电阻值。

图表 1 注射成型板样品
3.仪器
★银粉漆
★小漆刷
★欧姆表(电阻范围:0~106欧姆)
★皮可安培计(电阻范围:106~1014欧姆)
★有两条平行缝隙(长100mm、宽1mm、间距10mm)的adhesive mask ★电极连接系统(恒压)
4.样品制备
★不同的样品分别按如下方法制备:
★压缩成型板:CTM E050B
★吹塑薄膜:CTM E046
★挤出成型带材:CTM E045
★注射成型板:CTM E050A
5.样品预加工
样品均按照与材料级别相对应的规格表中的指导进行预加工(参照ISO 291)。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在测试开始前应首先将样品置于(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至少达四个小时。

6.步骤
⑴使用前请仔细摇动银粉漆,使其均匀。

⑵★ CTM E042A:放三个adhesive mask在压缩成型板上,在缝隙上涂抹同
质的导电涂料。

★ CTM E042B:放至少三个adhesive mask在薄膜上,沿挤压方向在缝隙上涂抹同质的导电涂料。

★ CTM E042D:放至少三个adhesive mask在带材上,沿挤压方向在缝隙上涂抹同质的导电涂料。

★ CTM E042E:放一个adhesive mask在6块注射成型板上,在缝隙上涂抹同质的导电涂料。

⑶涂料涂抹完毕后立即撤掉mask,使涂料在室温下干燥20分钟。

⑷选用合适的仪器(欧姆表或皮可安培计)测量电阻。

★电阻在0~106欧姆范围内时,施加适度的电压,用欧姆表的两个测量探针在电极的中间部位读取电阻值。

★电阻超过106欧姆时,用皮可安培计测量电阻:
▲电阻在106~108欧姆范围内时,输出电压为100伏。

▲电阻值超出108欧姆时,输出电压为500伏。

电阻值应当在电压稳定使用60秒后再读取。

⑸计算平均电阻值。

7.计算
方程式:SR = (R x L) / d
其中:
SR 表面电阻率(欧姆/平方米)
R 平均电阻(欧姆)
L 涂料线的长度(cm)
d 电极间的距离(cm)
SR = R x 10
CTM E042E : L = 8 cm and d = 1 cm .
SR = R x 8
8.注释
很明显,本测试方法并不能真正测定导电热塑性材料表面电阻率。

因为这种材料本身目前还没有“表面电阻率”这样的概念。

严格来说,根据本方法测定得到的数值是正方形测量面积内的绝缘电阻而不是真正的表面电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