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
重点
能顺利说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
难点
能够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能够根据材料说出南方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以及成因
板书设计
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范围
2)地形
3)土壤
4)气候
二、农业
备注
教学反思
备注
教学设计
教材处理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欣赏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判断图片是在哪里,南方还是北方?从而引出南方地区的课题。
3.降水特征、干湿度:引导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总结规律。点拨总结: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 ;位于湿润区。
4.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回答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总结点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小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教师:再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
拓展提升: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内为低山丘陵,起伏和缓,海拔较低,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
教师:接下来看南方地区的土壤。先欣赏一张景观图片。问:这张图片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红色。从而引出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的知识点。
除了红色土壤以外,南方还有其他颜色的土壤,请同学们看这张景观图片,这张图片上的土壤又是什么颜色呢?——紫色。进而引出除了“红土地”以外,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还发育着肥沃的“紫色土”的知识点。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南方地区的土壤
水稻土:是在原自然土壤的基础上, 经人为耕种、淹水种植稻谷而新形成 的土壤。一般水稻土的腐殖质含量较 高,呈现黑色;其保水、保肥能力较 好,适合耕种稻谷。
南方地区的植被
南方地区的植被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 • 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 • 东南丘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第三大林区
经济林:茶叶、油桐、漆树、樟树、橡胶。 柑橘、香蕉、荔枝、菠萝、椰子。
渔 业:河湖地区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4、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 尾松,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耕地:以水田为主。本区气候湿热,地势低平,河 湖密布,水田集中连片,灌溉条件好。
2、耕作制度:一年两到三熟 3、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
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也种小麦、油菜、棉花、甘蔗 林 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势崎岖,山间多 小型盆地(坝子)。
海拔在200—500米 之间,起伏和缓。
南岭
珠江三角洲
主 要 的 山 脉
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 大别山、巫山等。
南方地区的气候
气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七月平均气温为28~30 ℃, 一月均温在0℃以上,处亚热带和热带。
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 800毫米以上,属湿润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7-9月活动频繁的台风常常使东南沿海省区发生 洪涝灾害,但台风带来的降水可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活动 读图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
1.找出四川盆地、云贵 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和东南丘陵四大四大地 形区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地理位置与范围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其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直辖市)。
二、地形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云贵高原:多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
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山前冲积扇)、东部低山丘陵。
山地: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横断山区等。
三、气候从温度带来看,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属于热带。
冬季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
从干湿区来看,南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
从气候类型来看,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一、耕地类型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在南方的山区,人们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层层叠叠的梯田,蔚为壮观。
二、主要农作物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
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竹林香蕉园三、作物熟制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两熟,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为一年三熟。
例题1 下列几组地形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B. 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C.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D.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省说课一等奖课件

重点: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 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法学法分析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读图分析,鼓励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教法
学法
五、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此图为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地图、独立思考,加强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培 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 地理语言描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自学教材P4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2、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所 属干湿区? 3、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有何特征? 4、该种气候特征下孕育出何种土壤?植被类型是哪种?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P47页内容并读图7.7,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认识南方地 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归纳南方地区的农业概况,完成下列表格:
耕地类 型
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学习的 最大价值。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的
作物熟
影响,从中分析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
制
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而突出重点、
2、粮南食方地作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本区发突展破难点。
农 析业 )的物有利条件是什么?(试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
糖料作
物
油料作
物
探究二: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2.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
关于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请同学们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 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展示图片]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 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章,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 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南方地区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 地理位置和范围
-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 丰富的水资源
- 土壤类型:红壤、黄壤、水稻土
②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 水稻种植业的适宜条件
- 茶叶、柑橘等特色农业的形成原因
- 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③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特色与发展战略
- 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南方地区农业特色与发展战略》
《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南方地区土壤类型与农业生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请学生结合教材和拓展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思考如何发挥南方地区的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邀请当地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农业的实际情况,提问解答环节,增加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识。
- 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进程板书设Βιβλιοθήκη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 地理位置和范围
- 气候特点
- 水资源丰富
- 土壤类型
2. 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 适宜条件:水稻种植业
- 特色农业:茶叶、柑橘
- 挑战与应对:农业生产
3.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特色与发展战略
- 生态环境与农业
-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
课堂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请大家打开教材,翻到第7章第1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探索那里的地理奥秘。
2. 讲授新课
(1)自然特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包括江南、华南和西南三个部分。请大家观察教材中的地形图,指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思锚)
设计思路:
课堂的开始,通过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问学生这里画的是哪里?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本节教材内容和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大同小异,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农业等内容。
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了解南方水田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1. 创设情境
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
2. 确定问题
你们认识人民币20元背面画的是哪里吗?
从桂林山水等地可以看出,南方地区山青水秀,植被葱绿,这与北方地区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这种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3.自主学习
读图指导:展示中国地形图
提问: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学习南方地区也不例外。
请同学们结合图文材料,快速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方位、地形。
1. 说出本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 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四大地形区,简介地形特点。
老师点拨: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势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较低,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
三角洲。
4.合作探究
读图指导:展示中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状况分布图、上海、武汉和重庆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小组讨论并找出下面几个小题的答案。
1.从1月等温线图可以看出,南方地区1月气温在多少度以上?这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2.从7月等温线图可以看出,南方地区7月气温大多在多少度以上?
3.南方地区主要有哪两个温度带?
4.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大多超过多少毫米?
5.南方地区主要属于哪个干湿区?
6.以上海、武汉、重庆为例,概括南方地区气候特点。
7.(1)南方地区气候对河流有什么影响?(2)对植被有什么影响?(3)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8.重庆与上海、武汉相比较,哪个城市冬季更温暖?说明,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冬季比较温暖?为什么?
9.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
老师点拨:
1.南方地区1月气温在0℃以上;河流冬季不结冰。
2.南方地区7月气温除少数高山、高原,多在28℃以上。
3.南方地区主要有亚热带和热带。
4.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大多超过800毫米。
5.南方地区主要属于湿润地区。
6.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7.南方地区气候使得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
8.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大巴山能明显地阻挡寒冷的冬季风。
9.西双版纳北部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秦岭等能阻挡北方寒冷的冬季风。
而同纬度的广州北面的南岭对冬季风阻挡不明显,所以能受到寒潮影响。
5.合作交流
读图指导:展示南方农业景观图
提问:从此图可以看出,南方地区耕地以什么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南方
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
水田;降水多;水热条件优越
老师点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水田集中连片。
而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缓坡开垦成梯田,如著名的元阳梯田。
展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
提问: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你知道产自南方的经济作物有哪些?水果呢?
趣味抢答:
上图哪些水果是产自南方?请把它们找出来。
拓展:饮食与环境
教师总结。
三、【定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
6.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识结构。
四、【思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
7. 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已经有一定经验。
因此,要加强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并强化自然地理要素对
人文环境的影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