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富营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的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离开后不能独立生存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

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该氧化剂的量。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与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荷尔蒙: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它是被人类广泛使用并积累于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而生存的现象。

林德曼定律:即百分之十定律,能量沿营养级升高而逐渐减少,最高能利用10%。

内禀增长能力: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最大增长能力。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正文部分)一、选择题1.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是:a)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b) 研究环境污染与修复的学科;c) 研究生物种群遗传学的学科;d) 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学科。

2. 下列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气候;c) 生态位;d) 生物种群。

3.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_______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a) 食物链;b) 捕食活动;c) 繁殖活动;d) 空间分布。

4. 以下哪种是典型的生态位重叠现象?a) 两个种群以相同的方式获取食物资源;b) 两个种群在同一地区占据相同的生境;c) 两个物种通过竞争获得共同的生存需求;d) 两个物种通过合作改变环境。

5. 下列哪种群落有严重干扰或破坏后能迅速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a) 成熟群落;b) 潜在群落;c) 气候群落;d) 亚稳定群落。

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个体”和“种群”在生态学中的定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体是指同一物种的一个独立个体,在生态学中通常以单个个体为研究对象。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据同一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称为种群。

个体和种群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个体是种群的组成单位,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

个体和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个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依赖于种群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又由个体的生活史和相互作用决定。

2.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和生态位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不同物种的个体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如鸟类种群、植物种群等。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食物链、捕食活动、繁殖活动和空间分布等方式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生态位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等作用。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题记:本文通过对环境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对于流域耕地,哪种选择是最佳实践?A. 农机化B. 细致耕种C. 灌溉D. 供水答案:B2. 地表积水是指什么?A. 雨水B. 污水C. 水库水D. 河流水答案:A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什么?A. 加速植物生长B. 降低植物生长C. 促进植物繁殖D. 破坏植物居住答案:B4. 水流的特性有哪些?A. 容积性B. 分散性C. 吸水性D. 细致性答案:A、B、C二、解答题1. 生态学的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是一门学科,要求探究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科学研究。

它涉及研究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研究生物专场结构和过程、地表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维持、演化和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

2. 氮循环的过程有哪些?答: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它包括固定、交换、回收和化学变化4个步骤。

固定是指植物的根系和菌根,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发挥其催化作用,将大气中的氮素固定到植物体中。

其中,氨化还原reaction是氮循环过程最重要的一步。

交换指同一个生物系统中有不同的生物互相传递氮物质,比如食物链中被食物捕食的一方就会将固定氮分解到环境中。

回收是指植物体内氮物质被分解回收,向环境中释放氮物质。

化学变化是氮向环境中的氮气的气候环流演变,这一步可以提供生物系统氮物质的重新利用。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02741环境生态学自考资料

02741环境生态学自考资料

1、单项选择题在污染土壤自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CA.土壤藻类B.土壤动物C.土壤微生物D.气候好氧活性污泥法治理水体污染主要利用下列 D 种微生物。

A.酵母菌B.细菌C.厌氧细菌D.好氧细菌下列生物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CA.兔子B.牛C.老虎D.羊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A.藻类B.兔子C.狼D.人类近年来“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B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B.“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的高低应该以 D 作为判别标准。

A.生产力B.污染物含量C.生态系统服务功能D.人类的健康群落中优势度大的物种被成为 CA.大量种B.建群种C.优势种D.附属种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毒物的LD50,其中LD50是指 DA.半致死浓度B.半数效应剂量C.致死剂量D.半致死剂量一个能独立发生功能的生态系统至少应包括 CA.消费者、还原者、无机环境B.消费者、还原者、无机环境C.生产者、还原者、无机环境D.生产者、消费者、无机环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C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生物圈寒带森林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主要原因是寒带森林土壤中 B A.没有分解者B.分解者分解能力弱C.分解作用强D.微生物代谢旺盛近年来,我国很多湖泊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该现象属于C A.种群平衡B.种群增长C.种群爆发D.种群降低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是在 AA.张家界B.黄山C.武夷山D.峨眉山昆虫所采用的生存对策是 CA.k-对策B.t-对策C.r-对策D.g-对策在原生的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 CA.逆行演替B.次生演替C.原生演替D.旱生演替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值为 DA.15% B.5% C.20% D.10% 年轮是生物对 B 的适应表现。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简答题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

(每点2分)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

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

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

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

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

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4分)(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

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和小型动物为主。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考点: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名词(15分)、简答题(30分)、分析题(15分)1、“地球之肾”--湿地:地球之肺一热带雨林2、逻辑斯谛增长及其方程(P84)逻辑斯谛增长:逻辑斯谛增长与密度有关,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

方程:dNdt =rN(1−NK)=rN(K−NK);N t=K1+e a−rt。

3、①贝格曼规律: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②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③高斯假说:高斯假说认为,两个物种的生态习性越形似,种间的竞争就越激烈。

④谢尔福特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4、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生物多样性。

5、昼伏夜出是动物躲避高温的适应:有效行为适应,因为夜晚温度低,可大大减少蒸发散热失水,特别是在地下巢穴中,这就是所谓夜出加穴居的适应对策。

6,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大量氮、磷等的有机废水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而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

7、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桌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温度。

8 、在农田弃耕地上发生的群荐演替:次生演替。

10、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正优种。

群落成员型分类:(1)优势种和建群种:优势种:对群落其他种有很大影响而本身受其他种的影响最小的物种。

(2)亚优势种:亚优势种,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生态过程方面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3)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

11、地带性顶级群落的类型:(1)气候顶级群落。

(2)土壤顶级群落。

环境生态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研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2. 环境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指的是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3. 以下哪个概念与生物多样性无关?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数量多样性4. 哪种污染类型不属于水体污染?A. 重金属污染B. 农药污染C. 噪声污染D. 有机污染物5. 以下哪种不是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改变物种多样性B. 改变生态系统结构C. 促进生态平衡D. 影响本地物种生存6. 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经济效益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C.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正面效益D.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法律影响7.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恢复的目标?A.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B. 恢复生物多样性C. 恢复土地的商业价值D. 恢复生态系统结构8. 哪种方法不是生态风险评估中常用的?A. 风险矩阵分析B. 概率风险评估C. 确定性风险评估D. 风险敏感性分析9. 以下哪种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经济优先原则D. 共同性原则10. 碳足迹是指什么?A. 个人或组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B. 个人或组织对水资源的消耗C. 个人或组织对土地资源的占用D. 个人或组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答案1. D2. A3. D4. C5. C6. B7. C8. D9. C10. A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描述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环境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BY 周晓杰一、名词解释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 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 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是遗传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君群落的相对稳定性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統的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 三个方面。

8.种群的内分布型或格局表现为三种类型均匀型随机型和_集群型三种9.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__ 三种。

10.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11.在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体现为物种丰度_和均匀度这两个特征。

12.重要值= _相对密度__+ _相对频度___+ _组对优势度___,其数值越大说明该物种在群落中占的地位越重要。

13.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淡水生态系统_海洋生态系统._陆地生态系统和_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___A__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D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物种的性比率(雌性:雄性),比如人类,是__A______。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再变小4.种群平衡是指 C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相等c: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牢相等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d.种群内各种生物的关系为斗争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6.血吸虫与丁螺的关系是 D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約,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8.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BA生态型是针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而言的,b.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种其适应性越强,d.生态型是发生趋异进化的结果。

C 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遗传的,9.下列关于演替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Da.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使群落结构和成分更复杂的方向,b.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改造环境能力更强的方向,C在一些因素,尤其是人,的影响下,演替会向着自然演替相反的方向进行,d.演替总向着当地气候顶级方向进行1O.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发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DA.群落发生是从物种迁移和定居开始的,首选占有空白生境的生物称为先锋植物。

D.先锋物种一般都具备生长速度快、散布能力强、生殖能力强等特点。

B在稳定的顶级群落中,储备着大量有可能成为先锋物种的潜在定居者。

C 先锋物种在竞争中通过改造环境来巩固自身在群落中的地位。

1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Cb.开阔大洋 d.冻原 C.沼泽与湿地 a.荒漠1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DA.种子植物 C.蓝绿藻 b.蕨类植物D真菌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Cd.淡水湖泊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极地冻原1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BC.菌丝1.菌根b.根瘤d.子实体16.长日照植物是 A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C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17.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a.原始合作b.竞争1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DC.等于K/2 d.大于K2 a.小于K/2 b.等于K19.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Db.生产量为正值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年龄锥体下宽、上 :窄d.出生事小于死亡率2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D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C.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21.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Da.苔原 d.常绿阔叶林b.荒漠 C.落叶阔叶林22.以下关于群落交错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a.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不会在群落交错区出现。

b.通常情况下,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小。

C.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 一些种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森林边缘交错区。

d.群落交错区是- 一个交叉的地带,其中种群比相邻的群落中竞争紧张。

23.以下有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Ca.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b.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附底动物、底内动物。

C.一般来说水热条件越优越,群落的垂直结构越简单,动物的种类也就越单调。

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指群落成层现象。

2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BC.不规则波动 d 、季节性消长B种群爆发 a.周期性波动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b.生态位范围越大(宽),越倾向于是- 一个特化物种,C.环境变化不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变化,如生态位压缩、释放.移动等,d.群落中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态位最大(宽)26.在一个处于稳定期的森林群落中,其年龄结构应该是 Bb.各龄树木数量从幼龄到老龄成比例减少。

a.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高。

d.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低。

b.各龄树木数量大致相等。

2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终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b____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a.稳定性28.才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d.根系发达 a.通气组织发 C.叶面积小 b.机械组织发达29.水鸟中DTT 的浓度比水中高几百万倍属于 Cd.以上都不是 b.生物浓缩 c 生物放大 a.生物积累3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____.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 d.柱状结构 C.块状结构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简述内稳态的保持机制的内容。

答: 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是生物扩大环境耐受限度的一种主要机制。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2.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点及作用。

答: A)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特点: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多样性;3)信息通讯的复杂性;4)信息类型多、贮存量大。

B)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和物质流通过个体与个体间、种群与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流而协调。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的,决定着生物的取食、居住、社会行为.防御、性行为等过程3.简要回答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答: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4.生态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 1) 生态规划的意义:通过生态规划,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过程中,以及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不至于破坏人和生物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使可更新资源和能源越用越多,越用越好;不可更新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生态规划的作用:重规划是开发和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

一个科学的生态规划,在理论上保证了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环境问题。

5.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答:(1)适合性原则: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2 )高效益原则: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

经济- 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 生态学原则:0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3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6.简述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内容。

答: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