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常识

合集下载

氨气中毒危害及预防课件

氨气中毒危害及预防课件

氨气中毒的预 防措施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定要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 ,防止氨气堆积和浓度过高。 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毒 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学习正确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杜绝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 提前做好危险预案,出现突发情况时能 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氨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如中毒者呼吸困难,则需要进 行人工呼吸或做胸外按压操作 。
紧急送往医院病房治疗,进行 吸氧、利尿、促胃肠动力药等 措施,以加速恢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氨气中毒危害 及预防课件
目录 什么是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氨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什么是氨气中 毒
什么是氨气中毒
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 经常用于制造化肥、冷冻剂等 工业生产中。
氨气中毒是指在密闭或通风不 良的环境下,人体吸入过量氨 气后,导致中毒反应的一种现 象。
什么是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危害严重,轻者可出现头痛、 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 呼吸急促、胸闷、荒脉、昏迷甚至死亡 。
氨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对于长期在氨气环境下工作的 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治疗。
氨气中毒的急 救措施
氨气中毒的急措施
迅速将中毒人员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并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中毒者脱下衣物,避免接触皮肤和眼 睛的部位,用清水进行冲洗,尽量去除 毒气残留,以减缓中毒程度。

氨中毒防控知识

氨中毒防控知识

氨泄漏怎
么办
?
如何减少室内空气中 氨污染的危害?
了解室内氨污染的情况。入住前可先请正 规机构检测室内氨浓度。 污染严重的房间尽量不要用做卧室,或者 尽量不要让儿童、病人和老人居住。 多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 程度。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对 室内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在农村要特别注意对粪便和污水的管理, 以减少氨的污染源。
认识
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 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 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氨水具有强碱性, 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产生氨气。
烫发过程中氨水作为
美容院和
氨对人体健康 的危害:
皮肤: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组织 中的水分,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组织蛋白变性。
呼吸道:短期内吸入大量 氨气后可出现咽痛、声音嘶哑 、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 生活中的氨主要来自生物性废 弃物,例如粪、尿等排泄物,生活 污水等,含氮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 下可分解成氨。 吸困难,发绀,可伴有头晕、 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等。
上 风 向
氨隐藏在哪里?
氨广泛用于含氮化合物的合 成,如制造化肥,合成尿素,合成纤 维,燃料,塑料等。化肥在高温下容 易分解产生氨气,烈日下施肥应注意 避免可能的氨接触。
氨气
氨是建筑物内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室内氨气主要来自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 含有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物质随
氨水
化肥
环境温湿度的改变,还原的氨气缓慢的 从墙体释放,污染室内环境。
迅速远离泄漏地点,向上风向撤离。脱 去被污染衣物,有必要时及时就医。 发生中毒的病人要移离中毒现场,至空 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松开衣领,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及时转送医 院,对症处理。

氨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氨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氨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氨气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味道刺鼻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制药、化肥、冰箱制造等行业。

但是,氨气也是一种高风险化学品,如不
正确使用和储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了解氨气的
危害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危害
1. 爆炸:氨气在空气中与氧气形成可燃气体,一旦遇到明火,
静电火花等热源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2. 中毒:氨气是一种强烈的呼吸系统刺激剂,在高浓度下吸入
会导致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
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 腐蚀:氨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储运过程中易腐蚀容器、
管道和设备,导致泄漏、破裂等危害。

4. 窒息:氨气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气体,在低洼地区、井下等密
闭场所中容易积聚,吸入过多会导致窒息。

二、安全措施
1. 从源头控制:正确选择和使用氨气,确保氨气的制造、储存
和使用符合国内和国际标准要求。

2. 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氨气管理制度,贯穿从采购到储存、
使用、清洗、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保证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化的培训
和考核。

3. 防范泄漏:加强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定期检查管道、阀门等设施是否完整、牢固、防止突然泄漏。

4. 提高应急能力: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和消防器材,提供安全培训和技术咨询,做到紧急事态下有序应对。

5. 测量监测:定期使用氨气检测仪器检测氨气浓度,如发现超标及时采取措施。

正确的应用氨气尤为重要,我们不仅应该学会使用氨气,更要学会如何防范与控制它的危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这些化学品安全的知识,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氨气中毒急救措施

氨气中毒急救措施

氨气中毒急救措施1. 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接触氨气。

2. 迅速通知急救人员,并告知中毒者所处的位置。

3. 若中毒者意识清楚,让其深呼吸新鲜空气,以帮助呼出体内的氨气。

4. 如果中毒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5. 当中毒者服用口服药物时,不要催吐,以免进一步刺激胃黏膜。

6. 拔除中毒者的牙齿和牙冠,以防止进一步吸入气道。

7. 保持中毒者体温稳定,避免其受寒或过热。

8. 将中毒者的衣物和鞋子脱掉,进行冲洗以去除潜在的氨气残留。

9. 用温水冲洗中毒者的皮肤和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

10. 在用水冲洗期间,确保中毒者的视力不受损害,并保持眼睑张开。

11. 不要使用中性化学物质,如醋或漂白剂,与氨气发生反应。

12. 当中毒者吸入过多氨气时,采取有效的人工呼吸(如口对口)。

13. 使用急救面罩或呼吸器,以防止救助者直接接触氨气。

14. 如果氨气进入中毒者的肺部,继续进行氧气吸入,并接受进一步的医疗护理。

15. 观察中毒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16. 如有必要,进行血液净化或作用于肝脏的疗法,以加速氨气的代谢和排除。

17. 监测中毒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以及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18. 在处理中毒者前,请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19. 如果中毒者出现窒息或呼吸急促,注意解除气道阻塞,并进行人工呼吸。

20. 观察中毒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并为其提供情绪支持。

21. 在紧急情况下,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如何安全抵达医疗设施。

22. 必要时,与中毒者家属或监护人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23. 注意持续观察中毒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24. 在不延误紧急抢救的前提下,尽可能确定中毒者曾暴露于氨气的程度和时间。

25. 如果中毒者出现过度疲劳、头晕或恶心等症状,鼓励其休息和保持平静。

26. 在提供急救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氨气。

氨的危害和应急防护

氨的危害和应急防护

氨的危害和应急防护
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三类:
1、氨液溅到皮肤上引起类似烧伤的伤害。

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性或烧伤性伤害。

3、人吸入氨气,轻则呼吸器官受刺激,重则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当遇到上诉情况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当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时,应将溅湿的衣服脱去,用水或硼酸冲洗皮肤,再涂上消毒的凡士林或植物油。

2、当呼吸道受到氨气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以用毛巾或将衣服浸湿捂住鼻子和口,由于氨易溶于水,因此可以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

如中毒比较严重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酸水或柠檬汁,但切忌饮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会助长氨的扩散。

3、当中毒十分严重时,会导致人体呼吸微弱甚至休克。

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同时拨打120紧急救护。

4、对于中毒者不管轻重,应将其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救护。

氨气的中毒救治及防范

氨气的中毒救治及防范

氨气的中毒救治及防范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氨气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

氨气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方法1.氨气健康危害:自燃温度:561 C 燃烧极限:16-25%无水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无色可燃的储存于钢瓶的液化压缩气体。

氨气会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及呼吸道,它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或爆炸的危险,因此进入这样的区域前必须排空,进入浓度超过暴露极限区域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大规模泄露时需要全身防护服,并随时意识到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2.中毒症状:眼接触:暴露在氨气中,会对眼睛造成中度到重度刺激。

吸入:氨气强烈刺激鼻子喉咙和肺症状可能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恶心,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上呼吸道易受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封闭气路)声带在高浓度下特别容易受到腐蚀,下呼吸道伤害会造成水肿和出血。

暴露在5000ppm下5分钟会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接触蒸汽会造成刺激和灼伤。

接触液体会造成组织冻伤并伴有碱性灼伤和脱水,皮肤长期或多次暴露会引起皮炎。

3.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场所应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2、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应注明液氨特性、危害防护、处置措施;4、使用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5、使用场所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两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6、用氨生产车间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企业应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复检,确保安全有效,报警仪的复检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并应检定合格,检定报告存档备查。

7、液氨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8、液氨储罐应设置防止阳光直射的遮阳棚;9、液氨储罐应设置固定消防水喷淋系统;液氨储罐区外部应设置消火栓,并配备移动式喷雾水枪;10、液氨钢瓶应按实瓶区、空瓶区分别布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液氨钢瓶立式放置时应采取防止钢瓶倾倒的措施。

氨中毒急救措施

氨中毒急救措施

氨中毒急救措施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广泛用于生产化肥、药品、合成纤维、金属表面处理等方面。

而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氨气体却会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包括氨中毒的风险。

当身体吸入过量的氨气体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防止氨中毒引发的各种危害。

氨中毒可能的危害氨中毒是指人体吸入高浓度氨气体,或在接触氨液体时身体发生的变化。

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一旦吸入人体会刺激呼吸道和眼睛等粘膜,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胸闷和过敏反应等。

严重的情况下,氨中毒还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等后果。

氨中毒的急救措施一旦发现躲在氨中毒,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 迅速将患者从现场移走首先应当让氨中毒者立即从污染现场里撤离,并尽可能远离氨气的来源。

这是最重要的防止继续氧气,以后救护人员的康复。

2. 摘除口罩和衣物另外患者的口罩和衣服都可能有氨气,所以需要摘掉。

保持开放的空气通道。

3. 行动迅速,立即实施急救在调动急救人员的同时,需要对患者立即进行急救。

包括以下的措施:•紧急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房间。

•让受害人到呼吸清凉的空气中去。

如果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应该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打电话或寻求紧急救援人员的帮助。

如果气管和喉咙痉挛,则需要马上送医院救治。

•给患者饮一些淡盐水或糖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并在实施救护时保持现场整洁和安静。

4. 持续监护氨中毒急救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此时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监护,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况,一旦发现呼吸器官故障或者失去意识,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通过采用生命支持措施,对氨中毒的情况进行持续监控和数据分析,以制定更为科学的随访和康复计划。

结语氨中毒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均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面对氨气的时候,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并且在遇到氨中毒的情况时,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中毒常识
氨气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主要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也可用作制冷剂。

侵入途径]
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LCLo:5000ppm/5M。

大鼠吸入LC50:2000ppm/4H。

小鼠吸入LC50:4230ppm/1H。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 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

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

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处理]
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维持呼吸功能。

卧床静息。

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

给对症、支持治疗。

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舒缓剂;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10~60mg/d,分次给药,待病情好转后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日。

注意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

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

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并对症处理。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