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立冬诗句注释

合集下载

《立冬》李白赏析

《立冬》李白赏析

《立冬》李白赏析摘要:一、引言二、立冬的背景介绍三、李白的《立冬》诗歌内容分析四、诗歌的艺术特点五、诗歌的主题思想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意味着万物收藏,大地开始变得寂静。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冬日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立冬》诗篇,解读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立冬的背景介绍立冬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呈现出一片寒冷的景象。

此时,农作物进入丰收期,人们也开始为度过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创作了《立冬》这首诗篇,表达了他对冬日的独特感悟。

三、李白的《立冬》诗歌内容分析诗篇开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描绘了北风扫荡草地,将白色的草叶卷起,八月便已飘雪的寒冷景象。

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显了立冬时节的严寒。

接下来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则以梨花盛开的美好景象,寓意着寒冬中的希望。

在这两句诗中,李白将冬日的严寒与春天的温暖相对照,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李白的《立冬》诗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在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篇具有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诗篇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五、诗歌的主题思想《立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在寒冷的冬日里,李白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传达了生活中的温暖与阳光。

诗中梨花的盛开,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依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美好的未来。

六、结论李白的《立冬》诗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冬日诗歌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冬日严寒的美景,更传递出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

《立冬》李白古诗赏析

《立冬》李白古诗赏析

《立冬》李白古诗赏析立冬,古诗中的李白景象之一,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李白所写的《立冬》一诗,欣赏他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然而,李白的《立冬》一诗却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知。

"立冬",这个节气名称使我们联想到寒冬来临的景象。

那么,李白是如何通过诗歌表现出立冬的意境呢?"白露清宵节,一天坐长风。

"这是《立冬》一诗的开篇,李白以两句简洁而富有韵律的句子,勾勒出立冬时的神秘氛围。

白露是秋季的节气,它带来了清晨的大气湿度,李白用"白露清宵节"来描绘深夜的安静和寂静。

"一天坐长风"则表达了立冬时刻刮皮肤深寒的持续风,使人们感受到冬天即将来临。

"天地气象改,卧窗尚潜冬。

" 第二节,李白通过自然现象的改变来刻画立冬。

在这句诗中,他写道天地气象改变,预示着季节的转变。

"卧窗尚潜冬"的意思是说冬天还没有全面到来,但已经感受到冬天的气息。

李白通过描写屋内冬意的渗透,将冬季的气息和寂静感带给读者,使读者获得对冬天的深入感受。

"官冷清事愤懹,片月临城硐。

" 这两句诗描绘了进一步逼近冬季的景象。

"官冷清事愤懹"表达了人们为冬天到来而感到冷清和失望。

"片月临城硐"描绘了满月升起时的美丽景象。

这句诗中的"硐"代表了城楼的底部,显示出月光照亮城市的惬意,使人们感受到宁静和温暖。

"天霜动皇都,玉磬伤人脑。

" 这两句诗再次表达了冬天降临的不可逆转。

"天霜动皇都"描绘了霜降时天空的变化和寒冷的举动,使皇都的人们深刻感受到冬天的来临。

"玉磬伤人脑"用寒冷的形式展示了冬天的锋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白立冬诗句注释

李白立冬诗句注释

李白立冬诗句注释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表示冬季正式开始。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表达自由等特点而广受赞誉。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抒发了他对生命与宇宙的独特感悟。

下面,我们将逐句注释李白关于立冬的诗句,以了解他对这个季节的思考和表达。

1. “万物枯荣一样归,我愿偷闲修短蓬”注解:这句诗中,李白表达了立冬之后万物开始衰败的观察。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会在冬季来临时逐渐凋零。

然而,李白却借此表达了寻求宁静与修短的愿望,希望通过度过冬季来修整自己,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

2. “天公不作美,胡马空三嘶”注解:这句诗描绘了立冬时天空不再晴朗,有点阴沉的景象。

同时,李白以巧妙的比喻方式,将冬天的严寒与广袤的北方草原上孤独的胡马相对应。

胡马空三嘶表示北方马匹艰苦的生存环境,也暗喻了李白身处逆境、寻求突破的意境。

3. “月色入高楼,人影起低头”注解:这句诗描绘了立冬时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景象。

高楼指的是楼阁或者高层建筑,代表了李白的高傲和骄傲自尊的内心。

而人影起低头则暗示着在月明之下,李白感到迷茫和渺小,甚至愿意低头承认自己的微不足道。

4.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枝梅”注解:这句诗是李白以别墅主人的身份,面对远方来访的客人时的反思。

这首诗中,李白描述了客人离去后留下一枝梅花给他的情景。

梅花象征着坚持和奋斗,李白描绘了自己秉持这样的精神,与客人一同面对未来的图景。

5.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注解:这句诗揭示了李白思考江南贫困状况的情绪,表达了他以寥寥几句送给他人一枝春意,希望在贫瘠的环境中能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温暖。

6.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注解:这句诗道出了李白在立冬时离别故土的心情。

他将自己比作一粒孤蓬,象征着他踏上漫漫征途,去寻求更广阔的世界。

这句诗传达了李白不畏艰险、追求自由的决心。

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注解:这句诗以典型的李白风格描绘了立冬的夜晚景象。

李白的立冬诗句意思

李白的立冬诗句意思

李白的立冬诗句意思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立冬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天气逐渐寒冷,人们开始迎接寒冬。

立冬也是一个诗人李白所钟爱的主题,他的立冬诗句抒发了对季节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豪迈、奔放而又浪漫的情怀。

立冬这个特殊的节气,也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以下是几句李白的立冬诗句及其意思。

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这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表达了自己临近冬天时的情绪和感慨。

他以自己漂泊的经历比喻万里悲秋,独自登上舞台,宛如孤独的行旅。

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则是对岁月流转和悲苦人生的描绘。

2. "结城孤雁去无伴,野云丹凤音声急。

" 这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以冬季的景象来表达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结城孤雁去无伴,孤雁是冬天的特有象征,形容了孤独。

而野云丹凤音声急,野云和丹凤分别象征着冬天的阴沉和孤寂,音声急也传达出忧郁的情绪。

3. "衰柳川边愁不堪,正是别君时。

胭脂泪,留人醉,楚腰纤细。

" 这句诗中充满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描绘。

柳树枯萎位于川边,正是离别之时,李白感到无尽的愁苦。

胭脂泪和楚腰纤细,则表达了他对离别情人的思念和眷恋。

4. "幽怨销瘦猿啼急,情知此恨终难了。

" 这句诗传达了李白内心深处的郁闷与苦楚。

幽怨销瘦猿啼急,描述了李白憔悴的身躯和内心的沉重。

情知此恨终难了,则表达了他对痛苦和困顿生活境遇的无奈。

5. "山下旧篱疏破尽,寒梅着雪香纷纷。

" 这句诗传递了李白对冬季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感慨。

山下旧篱疏破尽,描绘了冬天田园景色的凄凉与苍凉。

寒梅着雪香纷纷,则形象地描述了冬季中梅花带着雪花的美丽与幽香。

李白的立冬诗句追求意境的抒发与生活哲理的反思。

他以诗歌表达出自己对季节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他的诗句不仅仅是对立冬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的思索和反思。

关于立冬古诗大全

关于立冬古诗大全

关于立冬古诗大全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解析:李白这首诗特别有趣。

你看啊,天气一冷,笔都好像被冻住了似的,他连新诗都懒得写了。

这就像我们冬天的时候,有时候冷得啥都不想干。

然后呢,他就经常温着炉子里的美酒。

喝醉了看那月下的墨花,迷迷糊糊的,还以为前面村子都铺满了雪呢。

他把立冬时候那种寒冷又有点慵懒,还有点诗意的氛围写得特别妙。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赏析:仇远写的这个立冬啊,是那种很细腻的感觉。

下着细雨,开始冷了,但是还没下霜呢。

院子前面的树叶啊,一半青一半黄的,就像一幅画。

他说小阳春(立冬到小雪之间有时候会回暖,像春天一样,就叫小阳春)没多少日子了,就开始惦记着哪里的梅花会最先绽放散发香气呢。

感觉他在立冬的时候,就已经在盼着梅花,盼着冬天里那点独特的美了。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解析:钱时这首诗呢,前两句描绘出立冬前一天的景象。

昨天夜里下的清霜啊,让被子都感觉冷飕飕的,红叶纷纷落在台阶上。

你看这画面感多强,就像我们能看到那一地的红叶似的。

后面说园林里别的东西都被西风扫得差不多了,只有菊花还在盛
开,没有辜负这个秋天(虽然马上立冬了,但还算是秋末嘛)。

菊花就像个倔强的小战士,在寒冷的季节里坚守着最后的美丽。

李白古诗立冬原文及翻译

李白古诗立冬原文及翻译

李白古诗立冬原文及翻译李白古诗《立冬》原文及翻译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农历上的立冬日子,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

李白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立冬》这首诗中写下了对冬季的感慨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欣赏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并通过细致的分析来领略其中的内涵和音韵之美。

《立冬》原文:岁咽乾坤正,寒镜如缄。

云破月来极,冰消日凝深。

淅沥风尘碎,澄碧天无阴。


河冥雁望绝,新亭人倚壁。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其不仅仅是对冬季的描绘,更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思考。

诗的开头,李白用“岁咽乾坤正”,以充满节气感的词句,表达出冬季降临的庄严和力量。

他将寒冷的冬天比喻为一个“寒镜”,寒冷透彻的镜子,反映着冬季的严寒与冷酷。

接下来,诗人以云、月、冰和日作为意象,刻画出冬季的景象。

他说“云破月来极”,暗示着冬天的寒冷能够将云彩驱散,露出明亮的月亮。

而“冰消日凝深”一句,则表达了冬日的寒冷能够凝固时间,使得白天变得漫长而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李白通过“淅沥风尘碎,澄碧天无阴”,描绘了冬季的凛冽风寒,但又有着碧蓝晴朗的天空,揭示出冬天的美丽与多样性。

最后两句中的“河冥雁望绝,新亭人倚壁”,则描绘了冬日的寂寞和孤独。

李白将河流和飞翔的大雁相结合,形容了寒冷孤寂的冬日景象。

然而,他又通过“新亭人倚壁”,将人的存在与自然相融合,以示对生活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向往。

通过对《立冬》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对冬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他以极富想象力和音韵之美的表达方式,将冬季的美丽和严寒融为一体,表现出了诗人对世界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此外,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其中的语言美和韵律感。

李白善于运用音韵和韵律构建诗歌的韵律感。

例如,“岁咽乾坤正”中的“岁”与“乾”的音韵重复,增强了这两个词的力量感;“云破月来极”中的“云”与“破”、“月”与“来”的韵律呼应,使得整句歌唱起来如波涛般动人。

立冬古诗鉴赏李白

立冬古诗鉴赏李白

立冬古诗鉴赏李白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寒冷的季节正式开始。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立冬这个节气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题材。

其中,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多首描写立冬的诗歌。

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他对立冬这一节气的独特感悟。

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几首李白的立冬古诗。

李白的立冬古诗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闻名,他用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立冬的魅力。

例如,他在《送友人之江南》中写道:“太湖五月波万顷,凭天大月自登临。

如何知我立冬日,曾经飞得正书林。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湖水波浩渺和天空中的明月,来表达诗人对立冬的祝福和美好的期待。

诗中还融入了李白对于立冬时已经飞往江南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在另一首诗中,《送青门司马孟明府赴咸阳书怀》中,李白写道:“永怀骏马虎相貌,究竟是龙是虎是豹。

”这里,他卓越的形象和意象表达手法,将立冬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白通过描写骏马、龙、虎和豹的形象,展示了立冬季节的骄阳炎炎和寒冷的特点。

在诗作《蜀道难三首》中,李白运用了铺陈详细的描写手法,描绘了在立冬时节穿越蜀道的艰难困苦场景。

他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通过这种煞费苦心的长描写,李白生动地再现了蜀道风景的壮美和艰险。

他以独特的诗意表达了立冬时的冷峻和严酷。

李白的立冬古诗不仅在描绘立冬时节的景象上独具匠心,还融入了他对立冬情感和思考的独特视角。

例如,《别云间杜少府·竟陵荒城》中他写道:“荒城严霜紧,无愁与客同。

杳杳萧疏波,迢遥映秋空。

”这里,他以“严霜紧”来形容立冬的严寒,表达了对立冬季节寂寞冷清气氛的思考和领悟。

总的来说,李白的立冬古诗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刻画了立冬的美丽与凄凉。

他巧妙地运用形象、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再现了立冬时节的景色和氛围。

这些诗作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悟,也折射出李白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

通过欣赏这些立冬古诗,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李白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灵感和感悟。

立冬古诗词及译文

立冬古诗词及译文

立冬古诗词及译文《立冬》
把酒话桑麻,待到山花烂漫。

一醉解千愁,浪迹天涯。

此去泼茶去,换酒绿芳节,
收取四季恩,话说立冬来。

寒雨飞索去,霜风把已折,
葱茏凋残节,夭桃半放枝!
容易落泊乡,更雁正孤影。

犹有离愁起,拂衣涕零痕。

译文:
将酒言桑麻,等待着山间花开灿烂。

一杯醉解千愁,遨游天涯海角。

此去换茶去,换上酒甜绿芳节,
收取着来自四季的恩泽,传闻秋冬快到了。

寒雨飞舞去,霜风已折断叶子,
葱茏凋零落英,桃花半放嫩枝!
容易送走乡里人家,雁儿更孤独影然。

还有与离别愁期相伴,拂去衣服上滴出的泪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立冬诗句注释【篇一:美极了!古典诗词中的24节气】美极了!古典诗词中的24节气中国人必须知道的24节典故诗词,看看你知多少?真是美极了立春苏轼《惠嵩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徐铉《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恽《木兰花慢》问东城春色,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正谷雨,牡丹期。

立夏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小满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芒种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小暑韩翃《幸有心期当小暑》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大暑陈天瑞《大暑松下卧起》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立秋杜牧《早秋客舍》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处暑苏泂《长江二首》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白露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秋分贾岛《夜喜贺兰山见访》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寒露白居易《池上》嫋嫋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霜降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立冬李白《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小雪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二十四节气歌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陆游《大寒》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冬至小寒大寒【篇二: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一、关于春天的诗句《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惠崇春江晓景》其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二、关于夏天的诗句《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首夏》【唐】白居易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夏》【唐】贾弇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暑旱苦热》【宋】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无名杂诗》【明】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关于秋天的诗句《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篇三: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人至晚年,往往会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

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的。

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

你,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沉迷缺憾追根究底 b.沉溺缺憾追根溯源c.沉溺缺失追根究底 d.沉迷缺失追根溯源2.下列句子中,没有浯病的一句是 (3分)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c.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d.费新我左手书法与通常习见的右手书法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使欣赏者产生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审美感受。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⑤这一切并不重要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⑥②①⑤③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②①③④⑤4.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a.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经历,结果,有的峰回路转,收获硕果;有的则山穷水尽,无功而返。

b.在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富有时宾朋盈门,破产后“朋友”云散。

古今以利相交的例子太多了,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c.趁着年轻,当有为时应有为,否则,到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老暮之年,你只能惭愧地告诉后人一个个反面的教训,而没有正面的经验。

d.为人父母者身教重于言救,“身教’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行动的力量远大于语言的力量。

5.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即使是再精美的艺术晶,也需要衬托方显其美丽。

b.很多艺术品初看很精美,但缺乏耐久的艺术魅力。

c.人总是羡慕他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后却不懂得珍惜。

d.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曾巩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

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

?余为之记其说曰: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

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

?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

?祜辞不愿。

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

?而杲始以好施显名。

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

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

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

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

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

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

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

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

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

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

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

?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

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