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1)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1《圆的认识(一)》教学ppt课件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1《圆的认识(一)》教学ppt课件北师大版

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 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 可以怎样确定它的圆心 和半径?快试一试吧!
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吗?
人们在围观时,为什么 会自然地围成圆形呢?
井盖为什么是 圆的呢?
由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径 d
o
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o
直径d
o
半径r
填一填
(1)( 2 )号线段表示直径。 1 2
3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 (直径)最长。
(2)( 3 )号线段表示半径。
(1)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 × ) (2)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对的打“√”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 错的打“×” 的大小。( √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及实施要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及实施要求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在操作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页“圆的认识(一)”。

设计背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图形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图形。

虽然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圆,能够辨认圆,但他们仅仅感知了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从数学的角度并不认识圆,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圆的结构特征。

而这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科书突出了把活动作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本设计依据教科书呈现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展开: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模拟体验,直观地、整体地认识圆,从探究圆的画法的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具准备圆规、卷尺、小旗。

过程预设活动(一):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让学生根据经验思考。

教师出示套圈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一说哪种方式更公平——从套圈游戏站位的公平性揭示圆的特征——“一中同长”。

(学习成果预设:在交流站位的过程中感受围成圆形后,每个同学在图形中的位置都与小旗的距离相等,从而揭示圆的特征——“一中同长”,为后续三个活动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一)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一)
難點
圓的特徵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具
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站的?在幹什麼?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麼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麼?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第1課時圓的認識(一)(1)
課題
圓的認識(一)(1)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像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3、為了使遊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後,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麼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徵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徵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在教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这一课时,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页至第3页,涉及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圆的模型、直尺、圆规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记录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自行车轮、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形的特点。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利用PPT展示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并通过圆的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3. 周长计算:我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即C=2πr,同时利用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4. 面积计算:我接着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即A=πr²,同样利用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5.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几个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了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 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 会用圆规画圆。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一)(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1)上节课我学习了圆的知识。 O表示( 圆心 ),r表示( 半径 ),
d表示( 直径 )。
(2)我们还学习了画圆。 画圆时圆规两脚分开的距 离是( 半径 ),针尖一脚 固定的一点是( 圆心 )。
2厘米
0 1 2 3 4 5 67
折一折
折过若干次 后,可以发 现什么?
认一认
圆心
认一认
认一认
直径 d
0 1 2 3 4
量一量
0 1 2 3 4 5 67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想一想
想一想
直径 d
(1)圆的位置与 什么有关系?
(2)圆的大小与 什么有关系?
2厘米
(1)今天我学习了圆的知识。我知
1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你能找出哪些圆?
哪种方式更公平?
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画一画,剪一剪。
用 圆 规 画 圆
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一、定长(半径) 二、定点(圆心) 三、一只脚旋转一周
直径 d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 的?车轴装在哪里?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 的?车轴装在哪里?
动手试一试
分别用硬纸板做成下面的图形。
A
A
A
描出滚动过程中A点留下的痕迹。

1圆的认识数学北师大版六上 (2)

1圆的认识数学北师大版六上 (2)

圆的认识(一)
1.认真思考,快乐填写。

(1)分针转动一周所形成的图形是()。

(2)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是2.8厘米,所画的圆的直径是()
厘米。

(3)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是最长的一条。

(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倍,半径是直径的(),即d=(),r=()。

2.动手找直径。

(是的画“”,不是的画“✕”)
3.细心计算,开心填空。

半径(r) 20cm 7cm 1 dm 2 3.58cm
直径(d)6m 0.25m
4.按要求用圆规画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1)r=1.5cm (2)d=2cm
5.已知线段 MN,以点A 为圆心,分别以 MA、AN 为直径画圆。

6.你能在正方形ABCD 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吗? 说说你的方法并画出来。

7.求右图中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8.试着不用圆规,在下面空白处画一个圆。

9.生活中有哪些物体都是圆形的? 请举例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

2 2
第2课时
1.(1)圆 (2)5.6 (3)直径
(4)2 1
2r 1d 2. ✕ ✕ ✕
3.40cm 3m 14cm 1dm 0.125m 7.16cm
4.略
5.略
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的圆是最大的圆。

周长:72cm 面积:288cm2
略 9. 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 圆的认识(一)(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课件(共23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 圆的认识(一)(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课件(共23张PPT)
×
×
×
×


练习巩固
画一个半径是1.5cm的圆,并用字母O、r,、d 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O
r
d
1.5cm
练习巩固
填一填。
圆的半径是( )。直径是( )。
圆的半径是( )。直径是( )。
圆的半径是( )。直径是( )。
C
B
A
A
C
练习巩固
判断: ① 一条直径可以分为两条半径,所以半径是直径的2倍。( ) ②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③ 圆的直径是一条直线,半径是一条射线。( ) ④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⑤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⑥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用手指画
用铅笔和线画
用圆规画
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解
1、把装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2、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O
A
B
C
r
d
点O是圆心;
线段OA 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
线段BC 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 。
知识讲解
圆的半径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
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B. 2
C. 10
D. 无数
C
D
4. (操作探究)以点 A 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以点 B 为圆
心,画一个直径为4cm的圆;画一个直径为6cm的圆,并用字母 O 标出
它的圆心。(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5. 看图填一填。(1) (易错题)如图,长方形的长是( 26 )cm,宽是( 13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

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板书课题)生举例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

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1分钟)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

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

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理解》教学反思
《圆的理解》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课。

通过教学本课,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很多。

下面我从准备和上课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对这次展示活动的准备。

《圆的理解》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

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个主题实行设计。

一共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教学模式:1、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理解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2、情境创设提出自行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操作讨论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画圆——首尾照应解决问题。

通过几次试教,发现第一套方案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表现的顺序来实行教学,其实,对于教学我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为创造情境而去创造。

这并不符合我们教学的宗旨。

我们的教学,能够异彩纷呈,但是应该给学生表现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装饰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在教的过程中,同时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

平时一堂课,上过了也就过了,最多自己对某些成功或失败处实行反思。

而在集体研讨时,才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究,如果给无限的时间,研讨也将会是无限的。

第二,关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基于各方面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理解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具体有两方面完成较好: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实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

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了餐盒、蛋糕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讨论套圈活动场地设计方案,怎样在操场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

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利用板书中的圆让他们准确理
解数学概念:圆内、圆外、圆上三个名称。

进而理解圆上有无数个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部分内容教材里没有安排,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补充这个内容对圆的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这个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教学还不够细致,在巡视时感觉学生画的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巩固使用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画圆的方法,特别是没有在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