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
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

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 WORD文档使用说明: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来源于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
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文件原版地址:/5adfa007cf612085b317f14b.pdf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科技慵报开发与经济文章编号:1005―6033(2005)23一0159―03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F&ECONOMY2005年第15卷第23期收稿日期:2005―10-28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洛桂娥(山西省化工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1)摘要:实验研究了用不同牌号的聚氨酯胶黏剂将Pu弹性体与金属黏结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即180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和90。
剥高强度实验方法,测定其剥离强度.比较得出了不同胶黏剂的黏舍强度。
关键词: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中固分类号:TQ43文献标识码:A衰1腔黏剂序号1聚氨酯胶黏剂因具有卓越的低温性能、较高的黏结强度、优良的柔韧性和耐水、耐油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制鞋工业。
优良的聚氨酯鞋用胶黏剂具有剥离强度高、初黏性好、施腔简便和高黏结耐久性等特点,但关于胶黏剂与金属黏结性能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几种不同牌号胶黏剂与不同金属的黏合性进行了对比实验,比较得出了不同胶黏剂与不同金属的黏合强度。
231800加压试样的制备涂刷使用条件当大使用室温下燥60min,120℃预固化60min1胶黏剂牌号配比l:1次鼓lNA~1CH一218TH―q2211实验部分1.1材料1.I.1刚性材#100℃预固化60rain100℃预固化60min底豫后干燥30min再面涂.100℃预同化60min底滩后干燥30rain再面辣,100℃预固化60min底涂后干燥30rain再面涂,n}一403,4删104耵1―-4221CH――屯19CH―吧!3,l:225面涂1次,底涂1次面潦1次/底涂1次面潦1淡/底涂1次金属铁片和铝片,尺寸为60mm×25mm。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技术研讨与交流II畫驚器&扯◎啊蛋虧0◎腮收稿日期:2018-12-17作者简介:李国遵(1988-),男,硕士,主要从事聚氨酯、聚豚的研发工作,发表多篇论文、专利。
E-mail:liguozun@。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李国遵,高之香,李士学,李建武,陈雨,赵苗(三友(天津)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211)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简要阐述了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结构、合成、改性及应用等相关内容,综述了聚氨酯胶粘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合成;改性;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433.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19)05-0177-0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胶粘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硅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和其他各种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円。
聚氨酯(PU)胶粘剂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低温性、耐酸碱性、耐油污性和与基材良好粘合性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
聚氨酯胶粘剂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和)异氤酸酯基团(-NCO)的粘合剂。
分子链中大量的氨基甲酸酯、基甲酸酯、缩二和其他基团赋予聚氨酯胶粘剂优异的性能“81o1异氧酸酯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是基于异氤酸酯独特的化学性质。
异氤酸酯是分子中含有异氤酸酯基团(-NCO)的化合物,该基团具有重叠双键排列的高度不饱和键结构,能与各种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在聚氨酯胶粘剂领域,主要使用含有2个或多个-NCO特征基团的异氤酸酯。
根据产品在光照下是否发生黄变现象将聚氨酯胶粘剂分为通用型异氤酸酯聚氨酯胶粘剂和耐黄变型异氤酸酯聚氨酯胶粘剂。
1.1通用型异氧酸酯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通用氤酸酯,即芳香幅氤酸酯是目前聚珮工业使用最广泛的异氤酸酯,由于结构中与苯环相连的亚甲基易被氧徳解团Wt料处黄变罷常用的W1W氤酸酯有TDI、MDI和PAPI等。
聚氨酯胶固化时温度对剥离强度影响

11111聚氨酯胶固化时温度对剥离强度影响通常薄膜复合后移入加热室进行固化,也有些厂家为节约成本放在室温下固化。
双组份聚氨酯胶,由主剂(一种含羟基(-OH)聚合物)和固化剂(含异氰酸基(-NCO)加成物)组成。
固化过程是(-OH)基和(-NCO)基化学反应过程。
在配制胶水时,其配比是(-OH)基和(-NCO)基等当量或是(-NCO)基稍过量些。
所谓等当量,用俗话来讲,(-OH)基的量和(-NCO)基的量相等(这个量不是指重量相等,是化学专门名词)两者反应刚好反应完的量,任何一方都没有多余。
等当量于常温固化时,主要反应是(-OH)基和(-NCO)基反应在成聚氨酯,其反应如下:R-N=C=O+R –OH R-NHCOOR ①异氰酸酯羟基聚氨酯R 为有机基团R 为聚含基团由于溶剂中不可避免有微量的水存在,水(HOH)也与(-NCO)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胺和水。
R-N=C=O+H2RNH2+CO2 ②异氰酸酯水胺二氧化碳生成的胺水更具有反应性,则和(-NCO)基反应生成二脲素。
RNH2RHNCONHR ③胺异氰酸酯二脲素当在加热情况下,①式生成聚氨酯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
R-N=C=O+R -NHCOOR RNCOOR ④CONHR异氰酸酯聚氨酯脲基甲酸酯③生成二脲素又和异氰酯反应生成缩二脲。
RHNCONHR+R-N=C=O R-NCONH-R ⑤CONHR二脲素异氰酸酯缩二脲④和⑤是加热情况下发生的,生成脲基甲酸酯和缩二脲进行交联,交联后增强体系强度。
通过我公司测出数据证明:复合后在室温和加热熟化48小时,测出数据对比,加热熟化后的剥离强度高。
在不考虑薄膜添加剂迁出的话,熟化温度应50~60℃为宜。
所以在室温下固化,没以提供足够条件,多余(-NCO)基没有进一步交联反应,而是和空气中的水分反应,造成剥离强度偏低。
普通pu的剥离强度

普通pu的剥离强度
普通PU(聚氨酯)的剥离强度通常指的是聚氨酯胶水与另一材料(例如塑料、金属、纺织品等)之间的黏合强度,并通过剥离实验来进行评估。
PU剥离强度是指在固定测试条件下,黏合界面中的聚氨酯胶水与另一材料之间断裂的力。
通常以N/cm或N/mm表示。
PU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可以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首先将PU胶水固化到两个被粘合材料上,然后通过拉伸试验机以一定速度施加拉力,从而将两个材料剥离开来。
测得的拉力即为剥离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PU剥离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表面性质、胶水的种类和质量、胶接前的表面处理等。
因此,在进行PU剥离强度测试时,需要保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并针对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合适的PU胶水和测试方法。
造成剥离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处理面 非处面
MPa % mN % mN/m %
℃
摩擦系数
动
静
氧气透过系数 23℃ 0%
【cm.cm/(cm2.s.pa)】、cm2/m2.d.pa
水蒸气透过率 38℃
90%g.0.1mm/(m2.24h)
耐油脂性
其余指标:
引用国家标准GB/T
BOPET
塑料凹版里印油墨常规检测:
检测项目 着色力
颜色 细度 粘度 附着牢度 初干性 抗粘连性 丝头
检验 方法
分别取试样和标准样油墨各1g,白墨10g用同数 量冲淡剂分别冲淡,并在标准刮样纸上刮样对比 至试样与标准一致,S=D/C×100%。其中S=着色 力百分比、C=冲淡标准样所用白墨量 D=冲淡标准墨所用白墨量。 试样和标准样在试验纸上并排用小刮刀刮样目测对比
3、油墨残留溶剂消耗固化剂: 此类现象在使用聚氨酯油墨的产品上比较多见,由于聚氨酯油
墨中的羟基与双组分胶黏剂中的-NCO发生反应,消耗掉部分固化剂, 导致胶水不能完全固化,影响产品剥离强度。因此在选购油墨中, 尽量少用或不用含有异丙醇之类的溶剂,在印刷工序中,尽量减少 溶剂的残留。
R-NCO+H2O----R-NH2+CO2
B-1芳香族---固化剂异氰酸酯基(NCO)直接与芳香环相连接,经 水解后会变成芳香胺,生成的聚氨酯有较大的毒性,是一种致癌物, 不可用于水煮、蒸煮袋。
B-2脂肪族---NCO不直接与芳香环相接,水解后只生成脂肪胺,一 般可用于水煮蒸煮袋用胶。
三、胶粘剂原因:
1、胶粘剂的品种质量与要复合的基材不相适应影响剥离强度:
2、油墨附着力差: 经复合后的材料在熟化过程中由于内层材料的收缩产生应力,
聚氨酯人工皮革剥离性能的研究

聚氨酯人工皮革剥离性能的研究作者:周炜钟蕾李卫东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8期摘要:剥离强力是聚氨酯人工皮革非常重要的物理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基布、胶粘剂、固化温度、固化时间、涂刷方式等因素对剥离性能的影响,得到测定聚氨酯人工皮革剥离性能的最佳工艺为:聚氨酯胶粘剂,针织基布,固化温度110℃,固化时间60min,底面刷胶2次。
关键词:聚氨酯;人工皮革;剥离性能聚氨酯(PU)人工皮革是指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在以织布、无纺布等材料的基布上形成聚氨酯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皮革的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1]。
因其具有与皮革类似的外观与结构、手感好、强度高及更耐磨等特点被用作替代天然皮革,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帽、箱包、沙发等领域[2-3]。
剥离强力是聚氨酯人工皮革一项非常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4]。
剥离性能不好,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涂层面与基布分离现象,导致表面破裂,不仅影响美观,也严重影响产品使用。
由于聚氨酯涂层面无法直接受力,剥离性能的测试是用合适的粘合剂将两块人工皮革的涂层面粘合在一起后,剥开基布和涂层面(粘合着另一块皮革)进行测试。
因此,粘合的过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粘合不起来则无法进行测试,粘合不完全,粘合部位含有气泡,剥离的力值将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没有测试聚氨酯人工皮革剥离性能的方法标准,仅在GB/T 8949—2008《聚氨酯干法人造革》[5]提及相关内容,但未提出详尽的测试参数,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基布、胶粘剂、固化温度、固化时间以及涂刷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聚氨酯人工皮革剥离性能的测定工艺。
1 试验部分1.1 试验样品红色聚氨酯人工皮革(针织基布),蓝色聚氨酯人工皮革(机织基布),黑色聚氨酯人工皮革(无纺布基布)。
1.2 试验药品聚氨酯胶,上海千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环氧树脂胶,汉高粘合剂有限公司;氯丁胶,镇江新区光华粘合剂有限公司。
1.3 试验仪器3365英斯特朗万能材料试验机,美国英斯特朗公司;德国E型烘箱,德国Memmert公司。
高剥离强度单组份聚氨酯复膜胶

ShaIl曲ai LIⅪNew
Chemical
Mat嘶als Co.,Ltd.ShaIl班ai
Abstract:
P.R.C11ina 20003 1
A single component It is suitable for
lli曲一peeling s骶ngm PU
of metal-Copper
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连续复合工艺等优点。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复合;高剥离强度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造船、家电、建材和各种设备制造等领
域需要大量各种各样复合板,如钢一铝箔、钢一铜箔、钢一PVC装饰膜复合板等。
在这些复合板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到高剥离强度复膜粘合剂,确保复合后的板材 在后加工中(如裁剪,弯折)不脱胶,并耐高温,耐化学介质。目前国内的一些 复合板生产厂都用进口聚氨酯单组份(如Bostik Findley)胶粘剂。而国内也
2:聚酯多元醇的玻璃化温度为50℃左右,熔点在90℃左右,见图1的DSC。 3:聚酯多元醇的硬度要大于邵氏D50。
图1
从表1可以看出FMA聚酯多元醇对铝板一PVC装饰膜粘合最好,剥离强度最
高,这就因FMA聚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VAM型的三元共聚树酯粘合强度较低,
胶膜的硬度虽高,但在长链的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的数量远远少于聚酯。
2.实验部分 ・原料 聚酯多元醇树酯:聚酯多元醇树酯有我所生产的DNE—A,PES一110和FMA。 异氰酸酯:三聚TDI的封闭物(自制),TMP—TDI加成物的封闭物(自制), 三聚HDI的封闭物。 溶剂:二甲苯,丙酮和醋酸乙酯。 偶联剂:KH560。
2SR
2008上海国际环氧和聚氨酯粘接技术论坛
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胶黏剂是一种具有良好粘接性和强度的胶黏剂。
它通常由聚醚、聚酯等多官能团的聚合物和异氰酸酯等单体组成。
聚氨酯胶黏剂广泛应用
于各种工业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
它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低温、耐候性好等特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聚氨酯胶黏剂
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材料配方、胶黏剂性能改进、应
用技术等方面。
首先,材料配方的研究是聚氨酯胶黏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优化配
方设计,可以改变胶黏剂的性能。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聚合物和单体,
以及添加剂等来调节黏结强度、硬度、柔韧性等性能。
其次,胶黏剂性能的改进也是研究的重点。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
变聚氨酯胶黏剂的分子结构,提高其耐热性、耐腐蚀性、耐候性等性能。
另一方面,通过添加改性剂、填充剂等来改善胶黏剂的性能。
例如,添加
纳米填料可以提高胶黏剂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聚氨酯胶黏剂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研究中。
一方面,研究人员
通过开发新的黏结工艺和设备,提高胶黏剂的粘结效果。
另一方面,研究
人员也在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如医疗、电子等领域。
例如,聚氨酯胶黏剂
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的固定和修复,以及电子产品的保护和封装。
总的来说,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材料配方、胶黏剂性能
改进、应用技术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氨酯胶黏剂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聚氨酯胶黏剂将会有更大的发
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胶黏剂产品说明书进行试样表面处理和使用。
胶黏剂序号 1 2 3 4 5 6 7
表 2 测温仪显示数值
金属片温度/℃ 合模时间/min
69~71
17
80
17
83
17
86
17
86
20
94
46
58.18
37.72
47.71
5
1∶3 40
85
4
31
39.21
平均
58.35
47.96
6
1∶4 40
65
3
47
59.45
7
1∶2 50
65
4
17.5
22.14
8
1∶3 50
75
3
33
41.74
9
1∶4 50
85
2
46
58.18
3.4 重结晶母液的利用 将重结晶之母液循环使用, 收率可提高 3 %左右, 这样, 精品收率将
为 47.96 %, 母液循环使用后, 收率可提高 3 %, 这样精品收( 下转第 164 页)
159
洛桂娥 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
本刊 E- mail:bjb@mail.sxinfo.net 科技研讨
1.2.3 PU 与金属的黏合
表 6 90°常压试样剥离强度实验结果 ( 单位为 kN/m)
试样。
5 Ch—218/Ch—219 200.7 200.7 201.0 199.2 200.5 152.5( 胶断) 139.2( 胶断) 169.8( 胶断) 131.3( 胶断) 148.2
1.2.4 180°加 压 试 样 6
FC
200.7 200.7 201.0 199.2
137.2
115.5
度为 120 ℃~130 ℃, 从硫化机刚取出, 用测温仪测量是 110 ℃。 浇 注 时 ,
℃) 搅拌 40 s 后倒入上述模具中, 待胶液基本凝固时加压合模硫化, 30
测温仪显示见表 2。
min 卸模。
1.2.6 90°常压试样的制备( 见表 3)
表 3 90°常压试样的制备
胶黏剂 胶黏剂
序号
牌号
不低于 50 %。
Ⅰ 3.87 115.10 119.54 117.63 Ⅱ 118.90 120.16 120.16 121.42
T=357.32 T /9=39.7
4 结语
Ⅲ 174.55 121.87 117.62 118.27
通 过 正 交 试 验 及 重 复 试 验 确 定 最 佳 工 艺 条 件 为 : 投 料 比 1∶4( 乙 醛
中图分类号: TQ43
文献标识码: A
聚 氨 酯 胶 黏 剂 因 具 有 卓 越 的 低 温 性 能 、较 高 的 黏 结 强 度 、优 良 的 柔
表 1 180°加压试样的制备
韧性和耐水、耐油等性能, 因而广泛应用于制鞋工业。优良的聚氨酯鞋用 胶黏剂具有剥离强度高、初黏性好、施胶简便和高黏结耐久性等特点, 但 关于胶黏剂与金属黏结性能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 几种不同牌号胶黏剂与不同金属的黏合性进行了对比实验, 比较得出了 不同胶黏剂与不同金属的黏合强度。
质量 配比
涂刷 次数
使用条件
1
NA—1 重量 1∶1 1
当天使用
2 CH—218
室温干燥 60 min, 1
120 ℃预固化 60 min
试样模具放 在 硫 化 机 上 加 热 到 130 ℃( 硫 化 机 温 度 控 制 在 130 ℃) , 放 入 上 述 金 属 片 , 将 CMA—1024—TDI 型 预 聚 体 和 PTMG—1000—TDI 型预聚体分别加热到 80 ℃, 加 入 熔 化 的 MOCA( 105 ℃~110 ℃) , 搅 拌 40 s 后到入上述模具中, 30 min 卸模。 1.2.7 试样后硫化
试样模具放在硫
胶黏剂
试样批号
化机上加热, 将已经
序号
胶黏剂
铁片
处理好的涂有胶黏剂
12 3
4
平均值
5
6
7
8
平均值
的金属片放入模具
中, 预聚体加热 80 ℃ 1
NA—1
202.0( 胶断) 200.7( 刀割) 202.0( 胶断)
201.5
与 熔 化 的 MOCA 混 合 2
Ch—218
201.2 201.7 202.2 202.5( 刀割) 202.0 166.8( 胶断) 149.2( 胶断)
16
81
15
卸 模 时 间/min 30 30 30 30 30 30 30
!!!!!!!!!!!!!!!!!!!!!!!!!!!!!!!!!!!!!!!!!
表 4 正交结果表
批号
表 5 实际效果显示表 产物重/g 产率/% 重结晶后产物重/g
收 率/%
名称
A
B
C
D 产物重/g 收率/%
7- 11
45
胶黏剂 序号
胶黏剂 种类
试样批号 铁片
出: 对于常压试样, 胶黏剂剥离强度实验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别。 参考文献
1
23
4
5
平均值 [ 1] 山 西 省 化 工 研 究 所.聚 氨 酯 弹 性 体 手 册[ M] .北 京 : 化 学 工
1
NA—1
161.9( 胶断) 143.3 158.9 134.1 142.3( 胶断) 142.8 业出版社, 2001.
胶黏剂 序号 1
胶黏剂 牌号 NA—1
配比 1∶1
2 CH—218
涂刷 次数
1
1
使用条件
当天使用 室温干燥 60 min, 120 ℃预固化 60 min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1.1.1 刚性材料
金属铁片和铝片, 尺寸为 60 mm×25 mm。 1.1.2 挠性材料
PU 弹 性 体 , ODX—218—TDI—MOCA, CMA—1024—TDI—MOCA, PTMG—TDI—MOCA。 1.1.3 胶黏剂牌号
试样模具放在硫
1.2.5 90°加压试样的制备
化机上加热到 130 ℃( 硫化机温度 控 制 在 130 ℃) , 放 入 上 述 金 属 片 , 将
操作过程基本同上, 不同之处是在浇注时使用了测温仪, 硫化机温
ODX—218—TDI 型 预 聚 体 加 热 到 80 ℃加 入 熔 化 的 MOCA ( 105 ℃~110
7 Ch—218/Ch—219 135.4 121.2 165.6 134.1 188.7 152.5
注:挠性材料为 ODX- 218- TDI- MOCA,异氰酸根质量百分比为 3.7 %
表 5 90°加压试样剥离强度实验数据 ( 单位为 kN/m)
表 4 列出的是 180°加压试样剥离强度实验
数据。从表 4 看出: 应用于铁片胶黏剂剥离强度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5 年 第 15 卷 第 23 期
文章编号: 1005- 6033( 2005) 23- 0159- 03
收稿日期: 2005- 10- 28
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的研究
洛桂娥
( 山西省化工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1)
3 结果与讨论
3.1 180°加压试样剥离强度
表 4 180°加压试样剥离强度实验数据 ( 单位为 kN/m)
胶黏剂
试样批号
序号
胶黏剂
铁片
1
2
3
4 5 平均值 6
1
NA—1
155.6 104.0 103.3 95.9
101.0 67.8
2
Ch—218
156.2 127.2 127.2
127.8 108.4
试样在 100 ℃~110 ℃烘箱中后硫化, 再在室温下熟化一周, 待测定。
3 TH—422
2
干燥 30 min 后又涂一遍,
100 ℃预固化 60 min
CH—213/ 4 CH—219
面涂 1 次/ 底涂后干燥 30 min 再面涂, 底涂 1 次 100 ℃预固化 60 min
CH—218/ 5 CH—219
面涂 1 次/ 底涂后干燥 30 min 再面涂, 底涂 1 次 100 ℃预固化 60 min
本所 A 组分
6 进口 B 组分 1∶1
1
当天使用
2 试样的测定
试样采用 GB/ T 2790—1995( 胶黏剂 180°剥离强度试验 方 法 挠 性 材 料对刚性材料) 和 GB 7760—87( 硫 化 橡 胶 与 金 属 黏 合 的 测 定 单 板 法) 进 行测定。
Ⅰ/3 21.29 38.36 39.84 39.21
酸 与 尿素摩尔比) 、磷酸用量为每 mol 乙醛酸 80 mL、反应温度 75 ℃左右、
Ⅱ/3 39.63 40.05 40.05 40.47
反应时间 3 h。上述工艺条件下, 产品尿囊素收率为 58 %, 重结晶后, 收率
Ⅲ/3 58.18 40.69 39.20 39.42
56.92
36.90
46.67
1
1∶2 30
85
3
16
20.23
7- 12
45
56.92
36.90
46.67
2
1∶3 30
65
2
30
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