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1)
{高中试卷}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卷[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卷[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c7e3fee2bd960590c677fa.png)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卷(语文)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1道小题,计12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地壳qiào 丧钟sāng 一幢楼房zhuàng 脸色刷白shuàB.桂冠guān 楔子xiē 三聚氰胺qīng 波诡云谲juéC.古刹chà 玉玺xǐ 十二生肖xiào 瑕瑜互见jiànD.鲭鲨qīng 骰子tóu 千载难逢zǎi 畏葸不前x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的。
B.人们对于春节的期盼也不只是局限于一副对联,一顿团圆饭和一件新衣服。
C.就在驾驶员将车辆停稳后,轿车的前后车牌像变戏法似地露了出来。
D.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中的原型,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悍然宣布退出中国超级联赛,狠狠地掴了中国足协一记耳光,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
这样一个两败俱伤结局的出现,恰恰说明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虚假和中国足球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足协叶公好龙,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发生的一切问题,中国足协或多或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A.不归之路 B.两败俱伤 C.叶公好龙 D.上下其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神州七号”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发射、飞行、返回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B.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暂时困难和应对之策,向广大职工说充分、讲清楚,使大家支持改革、理解改革。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下第一单元;第八单元第一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这鼓励我们立足时代发展,创新艺术表达,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过程中,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延河岸边走来的艺术院团,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创作了《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三湾,那一夜》等一批话剧作品。
《红色的起点》凸显青春洋溢的革命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达,再现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
《直播开国大典》则聚焦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再现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在有限条件下,顺利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在《直播开国大典》中,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3条线索交融并进,增强全剧悬念和戏剧冲突,更加有效地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
今年国庆期间,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剧《抗战中的文艺》成功上演。
全剧以活跃在抗战中的文艺家为主人公,集中呈现鲁迅、田汉、聂耳等文艺大家的爱国之志和救国之举。
国家话剧院推出这部剧,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戛然(gá)衬托(chùn)彩笺(jiān)单薄(bó) B.嵯峨(cuō)谥号(shì)萦绕(yíng)猿猱(náo)C.枉然(wǎng)下载(zǎi)悄然(qiǎo)扪参(shēn) D.潦水(lǎo) 勖勉(xù)缜密(zhěn)喧阗(t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
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奥巴马政府准备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无论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军火商,还是想安抚批评他向中国磕头的保守派,都将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居民小区中的进门升降平台、公交站牌导盲语音装置、地铁站里的斜拉式升降梯等无障碍城市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供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之便。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cuō tuó)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B.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C.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C.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老师对这篇作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道。
B.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C. 他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刻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D.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春”字今解张中行古人对“春”字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最早的一种解释是:春是草木生长的时候。
这在《诗经》中就有体现。
如《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其中的“灼灼”就是形容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
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Ⅱ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之题。
(16分)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便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虽然在高山流水里,我们只见过钟子期的那具焦尾琴,在浔阳江边,我们也只抱过白居易的那柄琵琶,虽然在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里,我们很难聆听二胡的那一声低泣,抚摸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有了焦尾琴有了琵琶,二胡就没有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着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着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
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注定了是二胡流浪的行脚。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达贵宦家,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百姓俚民、俗子凡夫欢乐中开放的花,悲愁里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们真的不知道二胡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江南流浪,我们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的时候,当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的时候,当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便开始在江南流浪。
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那个人后,它的流浪更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更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
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正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印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渗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
高一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逡巡.xún 会.稽huì形骸.hái 窈.窕yáo 脑髓.suí自诩.xǔB.监.生jiàn 寒暄.xuān 烟霭.ái 孱.头càn 畏葸.sǐ怂.恿sǒngC.胆怯.quâ谬.种liù俨.然yǎn 笼.罩lóng 脸颊.jiá晌.午shǎngD.驯.熟xùn 执拗.niù炮.烙páo 埋.怨mán 憎.恶zēng 胡诌.zhō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瓦楞悚然踌躇诡秘宽宏大量B.莞尔吮吸袅水规矩涎皮赖脸C.陶冶讥诮云宵草窠筋疲力尽D.车辙茅厕亲眷辖治礼上往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有什么依不依。
——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 在花轿里,抬到男家, 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
”(选自《祝福》)②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不已。
(选自《边城(节选)》)A.按捺尖声跳动B.塞捺锐声跳跃C.按戴尖声跳动D.塞戴锐声跳跃4、下列句中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却很少来往,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呀。
B.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上次上课讲话被老师批评,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C.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D.他工作极其认真,十几年来,他战战兢兢,一丝不苟,深受同行的好评。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昌十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学术研究是人所从事的具有知识生产属性的认识活动。
哲学认识论揭示:使用认识工具是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手段,认识工具不同,认识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同。
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认识工具,对学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中已有充分体现。
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成果,具有与人进行流畅对话的功能、文本生成能力和相关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具有进行知识生产的效能,使其可以被应用于人类的学术研究,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同任何技术的使用都包含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一样,生成式A I 作为学术研究的新型工具被使用时,也具有双重效应:“助力”和“替代”。
客观地认识这种双重效应,对于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研究是一项探新或创造活动,在初始阶段需要以大量的文献阅读、信息检索和资料整理作为必不可少的准备条件。
可以说,传统的学术研究耗时最多的就是相关文献的阅读、理解和整理,这个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资料的搜集、视野的拓展、问题的发现乃至观点的形成和理据的寻获过程,因此,阅读量与研究质量密切相关。
足够的阅读才能明了研究的现状,找出未解决的问题所在,从而确定合适的研究主题,并通过旁征博引为自己主张的观点获取支持,如此等等。
同时,如果用于阅读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必然减少其他环节的投入,从而影响学术研究的“产出效率”。
更何况,在信息和数据里海量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常常感到学术性阅读无从下手,仅靠常规的、传统的阅读很难穷尽所有的相关文献,或者对文献的相关程度难以分辨。
为此,生成式AI的介入,可以在“助”读上为人提供新的帮助。
例如,用大数据训练生成式AI大模型,形同让它储存和“阅读”海量的学术文献,可以帮助人们分析某一课题的大量文本和数据,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和关键的资料,辅助人们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学术资源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周锋 2009.6.15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烙.印/炮烙.疏浚./逡.巡畏义自诩./栩.栩如生抹.布/拐弯抹.角B. 伛偻./佝偻.押解./浑身解.数塞.满/塞.翁失马未遂./半身不遂.C. 弹劾./隔阂.沽.名/怙.恶不悛数.落/数.见不鲜打量./量.体裁衣D. 滑稽./稽.首毗.邻/犹抱琵.琶契.约/提纲挈.领形骸./言简意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如今,中学生痴迷网络,彻夜上网,出现了恶心、头痛等现象,甚至患上了“网络综合症”,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依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C.“中央帝国”似乎又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监狱,他感到压抑、拘束,始终如涸辙之鲋....,异乡独客。
D.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
3.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源自名著中的哪些人物....?(4分)①“和尚动得,我动不得?”②“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③“如果现在还有牺牲的必要,那么就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罢。
”④“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答:①▲②▲③▲④▲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出你对这个小故事的感悟。
(不超过30个字)(5分)美国一位颇具声望的外科医生正在给病人做心脏手术,开刀完成要缝合伤口时,新来的小护士竟然要求医生停止缝合,所有的护士都大吃一惊,他是大牌医生,小小护士居然当场给他难堪!原来她依步骤检查了所有的设备与材料是否完整无误,她告诉开刀医生:“我准备了12块纱布,现在只有11块,还有一块没拿出来,必须再找到那一块!”然而医生断然宣称:“不,我全部拿出来了。
”小护士还是抗议:“不对,我们总共用了12块纱布!”外科医生慢慢地说:“我会负起全责,缝合伤口吧!”“不行就是不行!”小护士不让步。
这时,医生抬起头来,露出他偷偷藏起来的第12块纱布,笑着说:“你到哪里都会成功的!”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①,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
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以病卒。
(节选自《北齐书·循使传》)【注】①出都: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彭城王韶拜.定州拜:授予官职B.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济:成功C.卿邀.名人也邀:求取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不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C.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D.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求,无乃尔是过.与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年轻时在州府任官吏,他秉性廉谨,不接受同僚分给的不义之财。
长史刘仁之表示要与他同心戮力。
B.长史刘仁之对孟业颇为信赖,后征召入朝为官,临行向彭城王极力举荐孟业并勉励孟业要恪守正直的人格。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想让州府官人吃马肉而付钱给家贫的孟业,孟业不愿做这类有损清廉风气的事。
他后来受到齐高祖的重视。
D.刘仁之出任兖州长官,临别又向吏部长官崔暹推荐孟业。
孟业后做司州长官高岳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高岳鄙视和当众讥笑,后高岳很佩服孟业有断决之明。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3分)答:▲▲。
(2)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3分)答:▲▲。
(3)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4分)答:▲▲。
三、古诗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①李清照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③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此词为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时年53岁。
②尘香:尘土里掺杂落花的香气。
③双溪:河流名,在今浙江金华。
④舴艋舟:一种小船。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词人为何“日晚倦梳头”?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5分)答:▲▲。
(2)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
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5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5)但见悲鸟号苦木,▲。
(李白《蜀道难》)(6)▲,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7)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8)▲,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琵琶行》)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温暖的村庄安庆①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
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
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②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
儿子去老人的锅里给你盛了一碗。
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
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③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
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
那里才是你最终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
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
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
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大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
但你还是睁开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
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也开始落了。
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也能铰断。
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着手看你慢慢地走近。
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突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
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双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
④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村庄好象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
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
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
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⑤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
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
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
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成长,城市的模样,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⑥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⑦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选自《散文百家》2007年第07期,有删节)11.文章开头说村庄是“固执”“自信”的,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固执”“自信”的理解。
(6分)答:▲▲。
12.第③段说到离开村庄的人对村庄的温暖有一种“疼痛的体味”,这种“疼痛的体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
13.第④段中作者先说“村庄是很大的”,又说“村庄是很小的”,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答:▲▲。
14.文章的标题是“温暖的村庄”,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6分)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实用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鲁迅与胡适房向东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
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
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
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
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