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的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虽然地球上没有氧气,但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氧元素。
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氦。
不过,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类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
②与仅存于海底火山口的化学能相比,太阳能是地球上更为普遍的能源来源。
现在,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依赖太阳能生存和繁衍。
例如,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这一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要想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就要设法还原二氧化碳,给二氧化碳提供电子。
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被视作一个“泵站”,它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类似于抽水泵利用电作为能量),从某个电子供体中抽取电子提供给二氧化碳。
③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也称蓝藻)“发明”了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支持光合作用的“技术”。
也就是说,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将之传递给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
所以,随着蓝细菌的繁殖,氧气会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练习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情”一词,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
心理学家李普斯认为,欣赏美是共情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事物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一种自我融入的感觉。
而这种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共情”与“同情”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也经常产生混淆。
我们先从定义上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有研究者认为,“同情”是对他人的关心、担忧和怜悯,是对他人困境的情感表现;而“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情。
“同情”多发生在他人处于不幸时,而“共情”还可以发生在他人快乐、嫉妒、焦虑甚至是愤怒时。
“同情”蕴含着对他人的怜悯,暗示着同情者的境遇似乎高于被同情者;而“共情”意味着认可他人的感受,暗含接纳和信任,暗示着共情者与被共情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同情”与“共情”所导致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同情”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会导致自己有一种采取行动的欲望,希望能帮助他人摆脱痛苦,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不适。
如看到受灾的人,人们通过捐钱来缓解自己的难过之情。
同情者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无效。
而“共情”则是站在被共情者的角度去体验其需要,可能会一起讨论被共情者如何自救或自助,被共情者可能没有得到物质层面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能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
(取材于官锐园、赵晶等的相关文字)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情和共情都涉及面对他人处境时的情绪感受。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伴随着ChatGPT的出现和应用,2023年已经被普遍地视为人工智能元年,由AI开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技术变革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是科技革命的“奇点”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拐点”,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迭代,更在于模式创新。
科学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有利于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首先,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创新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总体看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社会生产的机制与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个人和社会劳动,为人类社会增加自由时间和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同时也能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为发展中国家充分挖掘“后发优势”开放了可能。
其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也赋予了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科技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带来了颠覆性改变,近年来出现了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地理信息模型、3D建模、数字游戏等各种新形式的文化遗产活化、保护与呈现方式。
技术革命帮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找到了新型的栖居方式,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此外,科技的发展亦对文艺创作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正促使着人们重新定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未来文艺发展的走向。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应用,使其无论是在艺术创造,还是受众感知,抑或是美学呈现方式上均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文艺创作实践,还是对美学理论开拓而言,均意味着变革。
新科技生态正在推动新文化景观的产生,文学与艺术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技术革命赋予了人类社会进步与认知迭代的新力量。
诚然,科技在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亟须有效应对。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3—2024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参考答案语文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1.(2分)D 2.(2分)C3.(2分)B4.(4分)参考答案:①共情可以使人获得愉悦体验。
②共情可以催生利他的行为。
③共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共情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评分参考】答对3点可得满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5.(2分)A 6.(2分)A 7.(2分)D8.(4分)①文章第一、二段运用对比论证,阐明奇才需急求,以应不测之变的道理;运用比喻论证,说明奇才应在平时蓄积。
②文章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明求取奇才需运用正确方法,且将人才放置到合适位置的道理。
【评分参考】答出内容要点,3分;答出论证方式,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9.(2分)B 10.(2分)C11.(6分)答案要点:彭词:①对明室倾覆(亡国)的悲痛之情;②对人们淡忘历史、不思荣辱的无奈之感王词:①对金陵胜景的赞叹之情;②对人们空谈荣辱兴亡的委婉批评③隐含着对统治者奋起变革、有所作为的期许【评分参考】彭词3分,①②各1分,结合词句1分;王词3分,三点答出其中两点,可得2分,结合词句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6分)①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②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③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④吴楚东南坼【评分说明】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的情况,该空不得分。
1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13.(2分)B14.(6分)参考答案:湘云认为宝钗体贴周到;黛玉好使小性儿,爱吃醋。
袭人认为宝钗让人敬重,有涵养,心地宽大;黛玉爱哭闹,气量狭小。
宝玉不满宝钗劝自己追求仕途经济,认为她不够理解自己;感念黛玉从不说类似的话,认为她与自己心意相通。
【评分参考】答出湘云、袭人、宝玉对钗黛的看法各给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6分)答案要点:①“诉肺腑”是宝黛彼此表露心迹、确认感情的重要事件(概括“诉肺腑”的内容,明确“诉肺腑”的性质)②“诉肺腑”意味着宝黛感情试探期的结束(此前的误解现已消除)③“诉肺腑”促进了宝黛感情进一步深化,二人关系由此更加亲密、默契【评分参考】每点2分,后两点需结合具体情节。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
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七中08-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0分,每空1分)(1)今宵酒醒何处?。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3)人生如梦,。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5)楚天千里清秋,。
(6)舞榭歌台,。
(7),帘卷西风,。
(8)三杯两盏淡酒,。
(9)吾所以为此者,。
2、填空(10分)(1)文学常识(5分)①关汉卿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和、、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②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范晔的《》、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的影响。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5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③副有罪,当相坐。
坐④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⑤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3、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3分)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调查记录: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②繁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⑥落榜考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⑩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4、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见风使舵的人,我们称其为变色龙;不明事理的人,我们称其为糊涂虫。
下面的各种人如何称呼呢?(4分)⑴兢兢业业的人⑵代人受过的人⑶依附别人的人⑷恩将仇报的人⑴⑵⑶⑷5、请从下列各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然后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5分)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4组:袁隆平与周杰伦【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进行比较。
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5分)二、文化经典和名著阅读(16分)6、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6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11.22)(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既是因材施教,也是对症下药。
B.子路闻义勇为,急躁冒进,孔子便要压压他,教育他在行动之前,必须征求父兄的意见。
C.冉有天生怯懦,闻义逡巡,孔子便要激激他,鼓励他果断前行,不要畏首畏尾不敢行动。
D.孔子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既要有子路一般的勇敢,也要有冉有一般的深思。
(2)这段话反映孔子怎样的教学方法?表现孔子什么样的思想?(3分)答:7、名著阅读(10分)(1)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两项()()(5分)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为了要查清物主,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
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却被发现了私弊之物。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
(《红楼梦》)B、老太妃去世,贾母入朝随祭,将宝琴托与李纨照管,把黛玉交给薛姨妈,薛姨妈便挪至潇湘馆。
这期间,荣府事件由尤氏协管。
按规定,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有筵宴音乐,尤氏便打算把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打发出门,但唱戏的女孩一半多不愿出去,便分在各房使唤。
(《红楼梦》)C、“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互相遗赠。
任何一方身故后,不得举办遗产登记,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致损害继承人或权益持有者。
”欧也妮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判所所长德·篷风。
这是德·篷风在签订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
(《欧也妮·葛朗台》)D、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
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
黛玉笑他像个渔翁。
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
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
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
(《红楼梦》)E、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
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
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2)、举一个事例说明葛朗台的贪婪。
(5分)三、阅读与鉴赏(32分)8、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2分)答:(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9—12题。
(13分,选择题各3分)卜式,以田畜为事。
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
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上以语丞相弘。
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
迁成皋令,将漕③最。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
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领送漕粮。
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尊显以风百姓。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上贤之,下诏曰……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
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
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
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
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12、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2分)译文:(2)会吕嘉反,式上书,……以尽臣节。
(2分)译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13-16题。
(13分)有人说,鲁迅正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
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
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
对今日的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
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
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
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
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
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代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
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人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
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
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其他别无所长。
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
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但正因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不是能躺着读的。
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