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钱塘洪防思(即洪昇,《长生殿》曲本的作者)久于新城(即王渔洋,提倡诗中神韵说者)之门矣。

与余友。

一日在司寇(渔洋)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麟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麟一爪里。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

这个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天赋,另一方面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中外经典文论著作,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

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

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

”中国文学批评确有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西方文论,也是走极端了。

后全球化的今天,要建立自己的文论话语权,还是不能走闭关主义的,应该实行“拿来主义”。

当然,文学批评必须结合本国的创作实际,那种理论过剩的批评,是需要批评和反思的。

这里面有一个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

关于如何激活、发掘深厚而驳杂的古典文论,实现转型的问题,这需要文学理论家具有深厚的功力。

就目前看,我们的一些学者还是火候不到。

即便作为一个批评家,如何借鉴古典文论进行文学批评,对他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比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是对晚明小品的一次激活,与文中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与“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分不开。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还是要回到文本,表达对文本的真实感觉才是关键。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创造出意境。

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共同的特点。

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

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物我情融。

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

《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改了三个字,意境遂大不相同。

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

久坐江畔,一种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

“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之心情不合。

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

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材料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

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

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

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

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

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

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大理州普通高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全卷四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媒介语言现象就是社会现象,如果将我们怎样说话和我们说什么样的话视为素养问题,那么素养养成的背后则是我们能够怎样说话和我们为什么说话,即社会提供的媒介载体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特定的媒介语言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素养的基础。

“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大变革时期,大众媒体、思想启蒙使命感和公共议论形式同时发生大变化,“报章体”就是这三者之间积极互动的产物。

在各种阻隔社会流动的体制性、技术性障碍被不断克服的大背景下,由互联网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以“节点”的开放性方式将每个人联结起来,媒介成为了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是个人的也就是公共的,这就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说的知识从“注释时代”转到了“评说时代”。

我们据此可以判断在新媒体时代,“评说体”即将成为新的媒介语言范式。

当媒介还居于社会的特殊位置时,专业化的语言范式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独特的文体标志。

英国作家艾迪生认为在国王议事厅、图书馆、学校和学院中传播的媒介与在俱乐部、公民议会、茶桌和咖啡馆传播的媒介的写作样式是不同的。

新媒体时代媒介语言的突破性变化是“即时”,移动媒介工具彻底打破了专业媒介的技术性垄断,理论上使所有人都具有即时接收超时空信息的优势。

2023-2024学年威海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威海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威海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

在中国语文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鲁迅的文学语言起到了桥梁和示范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意义。

他极其重视中国语文的新生,把语言文字改革提高到了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

他呼吁现代人要将自己的思想直白、真实地表达出来,以打破旧中国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他字斟句酌,炉火纯青,把文字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还是文体创造的先锋:不仅创造了杂文这种新型的散文体裁,而且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有新的形式和格局,从不重复自己。

因此,鲁迅的不少代表作成为大、中、小学的传统教材,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经典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认识意义是恒定的,而其现实意义却是流动的,具有跨越时空的巨大潜能。

重读鲁迅文本,应该回应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使其在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不断彰显出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鲁迅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鲁迅曾将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以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为急务。

他在广泛剖析国民性负面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最需要灌输的道德观念是“诚与爱”。

这种对“最理想的人性”的呼唤,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适意义,而且同样切中当今时弊。

因为现代社会既需要市场经济的物质支撑,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要素的价值支撑。

如果缺少了“诚”与“爱”,市场经济就会出现信用污染,而这种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大家都有切身感受。

对于塑造新型的民族性格,鲁迅提出了他的正面主张。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明确提出了三点:一、耐劳作的体力;二、纯洁高尚的道德;三、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这其实就指明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 分,填空题每空l 分,共18 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A .契约癖好遥无音信燥动不安B .半晌自栩稍纵既逝前合后偃C .赫免罪孽委屈求全礼上往来D .亲眷混淆走投无路繁文缛节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在2011 年3 月3 日、3 月5 日召开的两会期间,与民生休戚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B .第十三届海交会于2011 年5 月22 日下午闭馆。

据介绍,由于台湾水果价格实惠,柠檬、香蕉和洋香瓜等都成了市民炙手可热....的水果。

C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D .面对中国各地出现的抢购碘盐、酱油等行为,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唐双凌认为抢碘盐完全没有必要,抢酱油更是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3 .下列有关(窦娥冤》与元杂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B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C .《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既表达了窦娥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D .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早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4 .下列有关《雷雨)与戏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戏剧是舞台艺术,它的两个要素分别是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B .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

西方话剧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话剧的很大影响。

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C .曹禺的话剧(雷雨》这一标题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又象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D .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鲁侍萍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5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l )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3 )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4 )想当年,金戈铁马, 。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 6 )念去去,千里烟波, 。

(《雨霖铃》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选择题每小题3 分,翻译题6 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 一8 题。

(9 分)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左右皆靡.靡:退却B .且相如素.贱人 素:本来 C .相如引车避匿.匿:逃走 D .顾.吾念之 顾:不过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 .徒慕君之.高义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臣等不肖,请.辞去夫 D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8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作者选取“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肯定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B .廉颇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了他敬畏赵王、勇于改错的优点。

C . “绳池之会”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D .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 一12题。

(12 分)张骞,汉中人也。

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天子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

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

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道必更.匈奴中 更:经过 B .唯.王使人道送我 唯:只要 C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竟:始终 D .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具:详尽10 .下列选项中全都说明张骞“忠贞不渝”的一组是① 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②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③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④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⑤ 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④ C .②③⑤11 .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l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2)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三、古诗鉴赏(6 分)鹧鸪天南宋 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釄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釄:一种花的名称。

② 婉娩:形容迟暮之时,指春天将尽。

12 .词的上片怎样描写春天优美的景色?请简析。

(4 分)13 .简要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四、文学名著阅读( 8 分)14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

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喝酒玩闹。

行酒令时探春被罚了好几杯。

散席时探春不见了,后被发现醉卧在一个石凳子上,四面芍药花落了一身,蜂围蝶绕。

众人扶唤起探春,探春口中犹做酒令。

B .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

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并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绞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让她穿着带进棺材。

当夜晴雯死去。

C .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等人决定让宝玉娶宝钗来冲喜。

袭人怕这会伤了三个人,凤姐献调包计。

宝玉听说要娶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

娶亲之夜,看到喜娘是雪雁,十分高兴。

洞房时才得知新娘竟是宝钗,竞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D .傻大姐在园中捡到绣春囊,被邢夫人撞见。

邢夫人将其交给王夫人,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

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

最后在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互赠的私物。

15.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l )简述凤姐计害尤二姐的相关情节。

( 2 )简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相关情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 一18 题。

( 8 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①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