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培训讲学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培训讲学

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

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

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 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的精神,理智的批判态度。

(2)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4)开创“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垂训功能。

3、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4、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

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 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一、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他是西方古典史学的代表人物,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传世之作《历史》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历史叙述体,开创了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先河。

2、修昔底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8卷,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典范,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军事家。

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主要历史作品有《希腊史》和《长征记》,《师门回忆录》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是古代史学的上乘之作。

《长征记》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名著,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4、修辞学派由于伊索克拉特斯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史学出现了“修辞学派”。

该派的主要历史学家有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波斯。

“修辞学派”注重练字造句,只求文字之动人,而不关心史事之正确,因过分强调修辞常常因词误义,有悖于史学的严谨作风与求真精神。

5、高卢战记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编撰的历史著作。

《高卢战记》记录恺撒领兵在高卢地区征服日耳曼民族的战事回忆录,它是生动的战争实录,也是一部古老的战争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该书反映了恺撒高超的写作技巧。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该书在西方广为流传影响很深。

6、塔西佗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7、普鲁塔克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史学家,生平著述丰富,代表作《希腊罗马名人传》深刻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印记,不仅在史学上开西方史学中的历史传记体之先河,而且影响后世甚巨。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

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

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

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4、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5、《法兰克人史》——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

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 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艾因哈德——(770—840年)是法兰克王国、也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家,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西方史学史 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 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希腊著名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里卡那里的贵族家庭,晚年因政治迫害而被流放。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代表作:《希波战争史》,简称《历史》,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1~5卷是前半部分,记述希波战争正式开始之前地中海沿岸各族的历史,做到有闻必录。

6~9卷是后半部分,介绍希波战争的具体情况,做到求真求实。

是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文笔华美,描写逼真,视野非常宽阔,具有世界通史的规模,取材丰富,无所不包,是一部百科全书,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和求实批判精神。

作品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特别赞扬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他生活在雅典和希腊的鼎盛时代,BC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他参军。

BC424年被推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BC424年由于安菲波里斯失陷,被控通敌被放逐,后开始收集史料,著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是一部体大精思的历史著作,文笔华美,描写逼真,收集了大量演说词,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史学方法,因此可称为“信史实录”,是古典史学名著难以逾越的高峰,仍是研究古希腊政治军事最权威的作品之一。

在史学思想上,他抱有科学理智的态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史学家。

热情颂扬民主制度和法制精神。

重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首开西方传统史学的政治军事的先河,他认为历史记载主要应该记述政治史方面的内容。

这一先例被20世纪前的史学家所继承,因此他被称为“政治史之父”。

3、色诺芬(BC430~BC350),生于雅典富豪家庭,早年涉猎多种学问,学识渊博,后拜苏格拉底为师,在政治上主张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反对民主政治。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论(一)史学史概念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1、过程(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4)现代史学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

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

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3)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者复兴了古典史学的传统模式,并在新时期中发展了古典史学传统,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在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史学的出现,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西方史学史是指对西方史学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西方史学自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开始兴起,并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西方史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西方史学史名词进行解释,并简要回答相关问题。

1. 史观(Historiography)史观指的是研究者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的史学家和历史学派有着各自的史观,他们的史观会影响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和评价。

史观的形成受到时代、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2. 传统历史学(Traditional History)传统历史学是指以政治、战争、国家和领导人为中心的历史研究方法。

传统历史学注重政治和统治者的决策,忽视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种历史观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盛行,在后来的发展中被批评为片面和狭隘的。

3. 社会历史学(Social History)社会历史学是一种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研究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和行为,并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社会历史学的兴起使得历史研究更加全面和综合。

4. 文化历史学(Cultural History)文化历史学是一种注重文化表达和符号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研究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历史,并关注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文化历史学的兴起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并使历史更加多元化。

5.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的影响,强调社会经济条件对历史进程的决定作用。

6. 全球史(Global History)全球史是一种注重跨国和全球视角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强调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影响,并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历史进程和问题。

外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史学史名词解释外国史学史是研究外国历史学发展过程、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在外国史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和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历史材料,以揭示过去的真相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2. 史学史,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展过程的学科,它关注历史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派,以及历史学家们的思想和贡献。

3. 学派,学派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区形成的、在某些理论和方法上有共同特点的历史学家群体。

不同的学派可能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方法和观点,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学思潮和学术传统。

4.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历史问题的学派。

它强调历史的阶级性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关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

5. 客观性,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历史研究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事实,不受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历史学家应该根据可靠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6. 主观性,主观性是指历史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人主观意识和观点的影响。

历史学家在选择研究课题、解释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时,难免会受到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的影响。

7. 史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指用来研究历史的各种文献、文物和其他可供参考的资料。

史料的种类包括史书、档案、纪实文献、考古遗物等,历史学家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8. 史学方法,史学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指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史学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不同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历史真相。

9. 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的学科体系。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以西方历史学科为对象研究其发展历程,研究历史的历史。

一般来说,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包括:(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和(史学方法论)等。

2、(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

3、(伏尔泰)被称为近代的“文化史之父”,(傅斯年)被称为“中国的兰克”。

二、问答题:1、简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程。

答:(1)古典史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包括古希腊史学和古罗马史学两个部分。

(2)中世纪史学,这一时期的史学是神本史学,它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包括基督教史学、拜占庭史学、神本主义史学和意大利城市史学。

(3)近代史学,这是进入资本主义以后的西方史学,包括: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等。

(4)现代史学,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年鉴学派。

2、简述中国对西方史学史的研究状况。

答:(1)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最早开始于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这是中国人对西方史学史的最早研究。

何炳松在这一时期的贡献最大,此外还有李大钊、傅斯年和陈寅恪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2)从建国至1966年,这一时期是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曲折和遭遇坎坷时期,贡献较大的有人称“南耿北齐”的耿淡如和齐思和。

(3)从1978年至今是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逐步繁荣和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翻译了不少西方名著。

第二章古典史学(I)古希腊史学一、填空题:1、古希腊神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论”),古希腊神话在多方面反映了整个自然界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

2、(赫西俄德)在其代表作(《因功农时》)中叙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经历的五个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

它也是古希腊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诗,风格简洁朴素,清新自然。

此外,他还著有(《神谱》)一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论(一)史学史概念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1、过程(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4)现代史学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

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

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3)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者复兴了古典史学的传统模式,并在新时期中发展了古典史学传统,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在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史学的出现,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

(4)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历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5)20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

二、古典史学传统(一)神话史诗与史学的关系1、神话史诗在其艺术描述中必然包含着真实历史的内核2、史诗中包含着一种历史探究精神,正是导致历史学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3、通过神话史诗,希腊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对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观念4、神话与史诗反映了人类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等原始先民的最初的意识形态,史学必须是从神话和史诗开始的。

(二)古希腊三大史家及其代表作、贡献成就(三)军事政治史之父:修昔底德(四)两种史学范式开创者:社会文化史:希罗多德《历史》政治军事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五)古罗马史学建立者,奠基人:老伽图(六)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老伽图是古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者,其代表作品:《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同时,拉丁史学的发展有益于撒路斯提乌斯和凯撒的努力。

撒路斯提乌斯继承老伽图传统,代表作为《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凯撒代表作《高卢战记》成为拉丁文范文。

(七)古罗马史坛双擘:李维、塔西佗(八)波里比阿史学影响及评价1、波里比阿历史眼界开阔。

经历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波里比阿认为不能用“个别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应该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他着力写那个时代的一部“世界史”。

2、历史思想的深化。

波里比阿认为历史的任务有两个:记录历史的真相,对事实做出解释。

他坚信历史是以史实为训的哲学。

3、历史方法的进步。

在古代史家中,波里比阿的史学方法最合乎科学方法的要求,他提出历史研究应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应当披阅各种文献资料,并能比较记载之异同;必要的地理知识,史家应实地考察;具有政治经验,掌管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和保家卫国的将军最有作为历史学家的条件。

4、波里比阿深信史家之职在求“实用”,即指政治上的使用。

他的史学中的“实用”观念,可以认为是西方史学中实用主义观的滥觞。

三、中世纪史学(一)中世纪史学的评价:1、肯定:基督教史学在许多方面的思想是具有创始性的(1)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一种世界通史,它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2)基督教史学蕴含着目的论,是一种目的论史学,而目的优于起源便自然而然地将进步史观呈现在人们眼前。

(3)基督教史学关注历史的连续性,于是是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理解,史学家们采取了历史分期的方法2、否定:上帝在史学实践与史学著作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1)从历史著述的内容来看,中世纪的历史学家们有着浓厚的宗教宣传意图,他们往往偏向于选取那些能够证明基督教精神的材料,有时甚至不惜篡改编造(2)从历史著述的方法来看,编年史和年代纪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按年代顺序的简单编排与罗列。

历史学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思考如何写好历史供人阅读,或者运用怎样得方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得意图表达出来,历史学家已经没有多少思想了。

(二)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他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

将基督教史学中的宗教和史学紧密结合。

1、奥古斯丁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上帝创造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间是有限的,从创世纪开始,结束于末日审判。

这为中世纪的史学明确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框架。

2、一种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观呈现在人们眼前。

奥古斯丁将人类历史进行分期,中世纪进步史观在奥古斯丁这里找到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历史分期也越来越深入基督教史学家乃至近代史学家的意识中。

3、奥古斯丁对促进中世纪史学性质上完全隶属于神学之权威的影响不可估量。

《上帝之城》的目的在于为神学和教会辩护,因而整个解释都是围绕着基督精神进行的。

(三)中世纪史学的基因链由三部分构成: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基督教文化四、近代史学(一)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史学主张1、强调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主张君主阅读历史,以史为鉴。

2、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体现在:(1)不以上帝的意志,而是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2)对教会持批判态度,把教皇写成与世俗君主同样贪婪狡猾、穷兵黩武的人物;将人分成选民和群氓,分别加以褒贬(二)宗教改革史学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德国人文主义史学思想一度出现,但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各派冲突激烈,人文主义是学被打断,宗教史研究成为史学主流。

近代早起宗教史学的出炉,从路德派学者开始,基督教也以历史编纂为武器进行回击,开启了路德教同天主教派的宗教史学论战。

路德派学者卡立温编篡《编年史》,斯莱顿编篡《皇帝查理五世时代政治、宗教情况实录》、佛拉西阿斯编纂《马格德堡世纪》凸显德国宗教改革,歌颂新教贡献,力图与教皇对立。

同时天主教派编写《教会编年史》予以反击。

由路德教派引起的这场论战,最终以新教胜利而告终,从学术层面而言,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的历史写作的胜利,从社会层面上说,它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胜利。

同时,宗教论战中的史学,表现出求真致用的共同倾向,这种倾向在古典史学中已经孕育,而且在后来的近代史学中越来越突出和强烈,成为史学发展的双翼。

德国宗教史学完全可以看做是从古典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形态中的一部分。

(三)理性主义史学1、法国16世纪的孟德斯鸠:波丹2、理性主义史学意义:(1)进步性:继承和弘扬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史学的传统,并将其发展到新的水平①摒弃虚妄的神学史观,反对把《圣经》中那些荒诞无稽的东西视为信史,并公开鼓吹“自由、平等、博爱”,进而以历史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②从共同的人性出发,来探求社会历史变化的规律性,普遍相信历史运动的前进行和可预见性,认识到人类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③努力开拓历史编撰学的新天地,开始打破西方史学中的政治传统,重视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力图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列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2)局限性①人类历史不可能以理性为主线贯穿始终,理性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这种对思想意识力量的过分夸大,正是理性主义史家的共同的局限性,总体而言其历史观是唯心的。

②18世纪的一些理性主义史家,在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影响下,从先验的原则出发,进行抽象的推理,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这就可能导致各种非历史弊端。

(四)17世纪后文化中心的转移:英国→法国→德国(五)18世纪英国三大历史学家代表作及评价(六)历史哲学奠基人:维柯(七)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八)史学与文学、哲学的关系1、史学和文学的关系(1)史学与文学基本区别:史学求真务实,文学作品的文章是可以虚构的,文学反映的真实是生活本质的真实,而不是具体情节和细碎的事态的真实,而不是自然主义的真实。

(2)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彼此促进。

①文学为史学提供史料;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包含大量有价值史料,可以补正史料,大量史书即为例证。

②史学为文学提供素材,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运动的生动的形象的再现,就必然包含着一定的历史认识成分,能够为人们理解该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风貌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③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某一历史时期的特色,是时代的反应。

这样的特色可以从作品主题立意反应出来。

可以从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加深对历史时期、历史现象的理解④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相同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可以体现不同作者对时代的不同思考。

从而对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人进行分析,即“人论”⑤西方史学史正是历史同文学、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哲学为历史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历史学家的以文学形式将这样的思考记录表现出来,任何一部史学史著作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哲学思考,同时是历史记述。

2、史学与哲学的关系——每一个史学家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编纂史著,换言之,任何史著都体现着作者一定的哲学观。

①哲学影响着历史学家的思考方式和历史观。

休谟《英国史》②体现在对史料的选择和编排上,不同史观指导下的著史方式不同。

阿诺斯《全球通史》③在对史料的解释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相同人物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理解。

④从哲学对史学的影响看,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想都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哲学形态的变革也会导致史学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出现同时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出现。

⑤西方史学史正是历史同文学、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哲学为历史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历史学家的以文学形式将这样的思考记录表现出来,任何一部史学史著作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哲学思考,同时是历史记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