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

合集下载

【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天平天国运动》。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模块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课。

该课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不懈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顺应世界潮流的要求,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分析了教材地位以后,我们来看教学目标。

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准备先说总体的课程标准,然后说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在这里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和“认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次重点。

在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从而步步深入,彻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来看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首先通过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基本史实。

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

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1 历史背景1.2 共同祸患1.3 太平天国的创立二、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2.1 天父洪秀全2.2 宗教与政治相结合2.3 平均主义与共产主义三、太平天国的组织与体制3.1 组织结构3.2 军事体制3.3 经济体制3.4 社会管理体制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扩张4.1 地理范围扩大4.2 对清朝的威胁与挑战4.3 对外交往与欧美的影响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5.1 清朝军队的压力与反攻5.2 内部分裂与矛盾5.3 外援支持的局限性六、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1 对政治体制的启示和影响6.2 对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冲击6.3 对宗教文化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运动,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的兴起、核心理念、组织与体制、发展与扩张、失败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1 历史背景太平天国的兴起发生在1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清朝政权一方面受到外部列强侵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对着内部的经济危机和民众不满。

这样的背景为太平天国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1.2 共同祸患在清朝时期,人民遭受了各种不公平待遇和苦难。

国家经济衰退,赋税重压,同时的鸦片战争等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些共同的祸患促使了人民对于改革的渴望。

1.3 太平天国的创立太平天国的创立与天父洪秀全的领导密切相关。

洪秀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太平天国,并将宗教与政治相结合。

他提出平均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号召人们起义推翻清朝政权。

二、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2.1 天父洪秀全天父洪秀全被太平天国信徒视为神的化身,他通过宣传教义和传播思想,将越南融入社会主义社会。

2.2 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太平天国将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神的旨意。

这种思想在太平天国的建设和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5篇范例)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5篇范例)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A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鸦片战争的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

我们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具体情况。

翻开课本54页。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阅读课本第一段内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以后······空前激化。

”)嗯,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们用四个字“天灾人祸”就可以把它概括起来。

天灾呢,就是指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人祸呢,有两个。

一个是外国的侵略,另一个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这两个也就是课本里所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其中,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兴起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从内部原因去寻找的,因为内因才是决定因素是不是?(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费和赔款,加紧地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到1849年这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多万两,这就大大加重了农民身上已经非常沉重的封建剥削,同时农民又面临着大小地主、贪官污吏的另一层剥削。

农民无法生存了才起来反抗,于是就有了这场农民起义运动。

(1)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间接原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由鸦片战争而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所带来的影响还有阅读课本内容,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在不断加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这就进一步加剧农民的破产。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
①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 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 ②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 从中剖析太平天国不断发展的原因。 ③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④ 剖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 教训。
三、说教法
(一)教法 1、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 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重难点知识,通 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思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 环境,采用材料分析、层层设问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方式。
4、转折: “天京事变” (过渡)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 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却发生了令人痛 心的自相残杀和分裂,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为何 在这个时候天国开始出现变故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1)原因 从这三段材料可以看出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 统治集团出现了什么问题?(军事斗争、统治方法、个 人生活、领导集团关系)
(二)授课过程: 1、背景 (过渡)课本46页的学习思考马克思,认为是鸦片 战争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那么到底是不是就如马克思 所说呢?先阅读四则材料(材料略) (1)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发生了什 么变化? 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农民和 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行为? 清政府沉重的赋税和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 (4)材料四体现了一种怎么样的思想?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为太平天国运动准 备了思想和组织条件。
2、兴起和发展 大屏幕展示“太平天国运动 形势”示意图,请一位同学结合 课本,按照示意图上所标明的太 平军行军的路线,向同学们讲解 太平军从金田向南京进军的情况, 然后老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兴 起、发展的过程。 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太平军北 伐、西征和东征的情况。请同学 们填写。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课件讲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课件讲课稿

主张
资本主义工商业

群众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未能反映农民的愿望,
基础 调动了其积极性
无法调动其热情

作用 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 未能实施,对太平天
争的蓬勃发展
国运动无直接影响
时代 标志中国农民战争达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特点 最高峰。
色彩。
联系
《资》继承了《天》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在社 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和落后性。
讲解法
比较法---更好的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图示法和演示法---以便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历史
自主学习法---做好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学习法---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学生上,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设置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 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三、说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讲授新课 • 总结 • 布置作业
讲授新课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三、从天京变乱到天京陷落
•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1)政权的初步建立 • (2)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
我生活的转折
我是小破孩,广西桂平人,生于1840 年8月6日。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平时常 与丫丫一起玩。父亲耕作,母亲织布。 可是,最近几年,听说来了许多红头发 和蓝眼睛的人,咱家的布没人买了,父 亲种的田交完了租剩余还不够全家人吃。 今年还发生了旱灾、水灾和虫灾,日子 就更难过了。家里实在太穷了,我们天 天吃番薯,但后来连番薯也没有了,最 后父亲和母亲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 帝教”,我也参加了。教徒们都比较穷, 互相接济着过日子,听说我们那么穷都 是“阎罗妖”在作怪,大家都以兄弟姐 妹相称。我一个小破孩也要弯腰射“阎 罗妖”了。

太平天国运动讲稿

太平天国运动讲稿

太平天国运动第一张: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了解一下天平天国运动。

第二张:咱们上节课学习了鸦片战争,我们说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恶性的影响。

那么同学们咱们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鸦片战争的知识,哪位同学能试着推想一下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第三张:我们来看这个流程图,首先是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辟,鸦片贸易又恢复了,鸦片的涌入,造成了白银的外流,白银外流会造成什么影响,银价上涨吧,我们上节课说过,银价上涨最受伤害的莫过于普通老百姓。

接着,洋货大量涌入,洋货质量好而且又便宜,所以造成大量手工业者破产。

然后赔款,这些钱都得从老百姓身上出吧,官员们趁机搜刮。

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倒霉的都是老百姓。

所以种种原因导致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第四张:这个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天王——洪秀全。

第五张: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户农民家庭,客家人。

这个客家人就是汉族的一个旁支,原先都生活在中原地区,晋末,唐末以及宋末很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就向南避难到了广州福建等地,这些人就被统称为客家人。

这个洪秀全啊,比他的两个哥哥强,小时候比较聪明,七岁就开始读书。

十六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悲催的是,他一共考了四次都没有考上,而且是连这个功名里面档次最低的秀才都没有考中。

大家可以揣摩一下洪秀全的心境,读了这么多年书,到了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总是挂科,拿不到毕业证,心情很沮丧,很受打击。

所以在他屡次科举考试不中后,洪秀全就开始潜心研究《劝世良言》这本书,这个《劝世良言》就是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也是洪秀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得到的。

通过研究《劝世良言》洪秀全倍受启发,有所领悟,于是就创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拜上帝教。

第六张:洪秀全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宣传“皇上帝”是古今中外唯一的真神,很有中国特色,人人都必须敬拜。

洪秀全谴责了“世道乖离”“人心浇薄”,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不良现象,指出:“天下多男人皆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缺乏实行的条件
3.固守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前期 (二)转折: 天京变乱
天王府模型
阅读图片,请分析一下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发生天京事变?
天京变乱 ①逼

④杀 ⑥走 杨 韦 石 ②杀 ③责 ⑤疑
1.原因:
①直接原因: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 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规定均分土地但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生产,所有收成留足 口粮后,其余归国库。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出资。
①内容: 土地分配:a.原则: b.方法: 产品分配:a.原则: b.方法: ②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 多分,人寡则寡分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规定均分土地但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生产,所有收成留足 口粮后,其余归国库。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出资。
(四)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的原因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方面: 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局限性的表现: I. 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II.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III.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 利,内讧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联系 ⑴《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 建的一面。 ⑵《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 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⑶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 是相反的、矛盾的。
(三)后期斗争:
1.提拔将领:陈、李、洪 2.改革内政:1859年《资政新篇》 3.东征:1860年 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路线:天京以东:上海 失败原因: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6页)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中国古代史部分,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我国一场重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失败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成败原因,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碰撞。
2.课堂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课后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选择题、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受到已有观念的影响,难以客观评价。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所有知识点。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课前提供预习资料,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背景知识。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堂的理解和感受。
1.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以备下节课分享。
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知识视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
宝鸡文理学院李星辰
一、天国的兴起
(天下太平市中国老百姓数千年不变的愿望,在中国近代的时候,西方基督圣经中对美好生活的描述传入中国,引起人民的无限向往,其中有一位著名人物,他叫洪秀全,他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建立了拜上帝会,想要为人们创造这样美好的生活,从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今天我们就来讲这一课。


(展示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由于中国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背负了巨额的外债,从而就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老百姓从以往以前卖三斗米就可以缴纳一亩土地一年的课税,而现在卖掉六斗米,也不购交一亩地一年的课税。

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这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1、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的频发。

2、进军路线图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长沙—武汉三镇—南京(后改名天京,正式建
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一个政权的建立除了军事上的胜利,在政治,经济方面也必须要做足准备,所以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旨在解决农民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大家翻到书本第38页,了解一下《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即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那么我们来看看他的内容具体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天国的发展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内容:①土地分配:
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②产品分配: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不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实现理想也是很困难的,因为种种原因,天朝田亩制度最终并没有实行下去,我们来根据他的内容,分析他为何无法实现,对《天朝田亩制度》作出评价。


(2)评价
进步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局限性——(阶级局限性)不可避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了天京变乱的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转衰,接下来我们讲述天国的衰败过程与其最终结局。


2、天京变乱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2)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4)组织上,难形成同意减轻的领导核心。

(天京变乱的发生对太平天国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影响: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在天京变乱发生后,太平天国国势大衰,为重整朝纲,洪仁轩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3、《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上: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民主)
经济上: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文教上:学习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2)评价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他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

又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形成发展资本主义必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无法保证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
四、天国的悲剧
1、失败原因:
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材料三:展示戈尔和他的洋枪队。

(1)天国内部领导阶级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不合理的决策。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同学们课下可以思考一下,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堂小结】
15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其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四年,历经十八个省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曾使无数英烈抱恨终天。

它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兴亡得失,尽管可任人评说,但其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惨痛教训,却永远值得后人警醒,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