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包括其军事行动和政治宗旨;3.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政府的斗争,并评估其历史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2. 太平天国军事行动的基本特点;3. 太平天国政治宗旨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1.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政府的斗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并分析其起因和发展;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太平天国军事行动和政治宗旨的基本内容,并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向学生提出问题: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会爆发?Step 2:讲授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嘉庆年间,清政府境内出现了一些反对统治者的秘密组织,如洪门和天地会等,他们是由被废黜的朝臣、浮沉的士大夫、颓废的科举落第生以及苦不堪言的庶民组成的。
1850年,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儿子、耶稣弥赛亚的弟弟、道教及基督教的创始人,并彻底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官僚贵族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呼吁建立一个天国,领导了广西的农民反抗清政府。
随后,洪秀全的天朝推翻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2. 太平天国军事行动的基本特点太平天国军队由贵族、学士和农民组成,规模庞大,威力强大。
其军事特点是攻城略地,创造性地运用了攻城器械和热气球,对清政府军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太平天国政治宗旨的基本内容太平天国的政治宗旨是实现平等、自由和幸福,废除封建专制,建立“大同世界”,消灭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别和贫富差距,推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制度。
Step 3: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太平天国运动中军事行动和政治宗旨的基本内容展开讨论,并就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政府的斗争进行辩证分析和评价。
Step 4:总结教师向学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并强调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一)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一)教案:太平天国运动1.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进程和影响。
2.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进程。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小组展示。
5. 教学准备PPT、黑板、白板、笔、纸。
6.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PPT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和标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讲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原因是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基督教的信仰。
介绍洪秀全的思想和理念。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和重要事件,如攻打南京、颁发天朝八字和科举制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如清朝政府的动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等。
(三)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鼓励他们充分表达个人看法。
(四)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考,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交流。
(五)总结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并与现实情况进行联系,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六)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写作或绘画。
7. 教学评估1.学生平时表现;2.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和展示;3.学生完成的作业。
8.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讲解、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作业情况等,需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完善。
9.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2.推介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纪录片等,拓宽历史知识面和审美视野;3.组织参观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太平天国教案模板

太平天国教案模板第1篇:太平天国教案《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成为当时亚洲反殖反封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具有时代的新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军但绝不能成为一个胜利的领导者。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5、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6、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7、学法指导:⑴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⑵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8、课时安排:一课时9、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朗诵杨秀清的《果然英雄》这首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天地会:民间秘密组织,反清复明。
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主张信仰上帝,反对清朝统治。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自称“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2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定都天京(南京),建立政权机构。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土地改革。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太平军连续取得胜利,占领南京、镇江、常州等重要城市。
清政府组织洋枪队,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
3.2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导致分裂。
重要领导人李秀成、陈玉成等被清政府俘虏或杀害。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1 天京陷落1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被清政府攻陷。
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震撼了清朝政权,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为推翻清朝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展开戊戌变法。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5.1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减轻民众负担。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分裂和失败。
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6.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活动拜上帝教信仰对太平天国文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诗歌、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
6.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文献《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的官方文献、宣言和书籍。
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7.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社会结构变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1 历史背景1.2 共同祸患1.3 太平天国的创立二、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2.1 天父洪秀全2.2 宗教与政治相结合2.3 平均主义与共产主义三、太平天国的组织与体制3.1 组织结构3.2 军事体制3.3 经济体制3.4 社会管理体制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扩张4.1 地理范围扩大4.2 对清朝的威胁与挑战4.3 对外交往与欧美的影响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5.1 清朝军队的压力与反攻5.2 内部分裂与矛盾5.3 外援支持的局限性六、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1 对政治体制的启示和影响6.2 对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冲击6.3 对宗教文化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运动,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的兴起、核心理念、组织与体制、发展与扩张、失败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1 历史背景太平天国的兴起发生在1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清朝政权一方面受到外部列强侵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对着内部的经济危机和民众不满。
这样的背景为太平天国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1.2 共同祸患在清朝时期,人民遭受了各种不公平待遇和苦难。
国家经济衰退,赋税重压,同时的鸦片战争等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些共同的祸患促使了人民对于改革的渴望。
1.3 太平天国的创立太平天国的创立与天父洪秀全的领导密切相关。
洪秀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太平天国,并将宗教与政治相结合。
他提出平均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号召人们起义推翻清朝政权。
二、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2.1 天父洪秀全天父洪秀全被太平天国信徒视为神的化身,他通过宣传教义和传播思想,将越南融入社会主义社会。
2.2 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太平天国将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神的旨意。
这种思想在太平天国的建设和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资料,了解洪秀全。
2、通过阅读课本、识读地图和教师的讲解,知道太平天国的主要过程,即其兴、起、盛、转折和失败的事件;能评价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分析,知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其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线索,《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功绩。
三、教学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课程标准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既是列强的侵华史,同时也是中国人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
我们之前学过列强入侵的事件是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对外来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人的抗争,也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图片导入。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出示文字材料,由学生依次分析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即①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②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③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三)天国梦起—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洪秀全,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四)天国梦兴----金田起义、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出示太平天国运动地图,并结合地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即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秋太平军北上攻占永安。
永安封王,洪秀全称“天王”。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杨秀清掌握全军。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天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图片,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在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时,如何展开斗争的,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蓬勃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金田起义的浮雕。
为何金田起义会被雕刻在浮雕上?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何地位?由此导入新课。
(一)天国梦起一一宗教构梦1、出示《太平天国缴清材料》、鸦片进口情况和中国土布、棉布销售情况、全国自然灾害和洪秀全自身经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背景):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②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原);④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创立“拜上帝会”。
③直原: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过渡:在本国封建统治者、外国侵略和自然灾害的共同作用下,千千万万贫苦百姓走投无路,出路在哪里呢?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明确指出:“阎罗妖(清政府)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亡……在这种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二)天国梦兴一一战争追梦1、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图,阅读课本,画出路线图2、观看视频,了解运动经过,学生作为战地小记者介绍过程和结果(三)天国筑梦一一制度筑梦1、表演两个小情境剧。
思考:两则告示,为什么人们前后反应会不一样?2、思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份纲领的区别及意义评价,完成表格的填写(四)天国梦思一一内乱毁梦1、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找出信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败因2、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小结和作业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的衰落讲解清朝在鸦片战争后的衰落情况,国家财政困难,民众生活困苦。
分析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弱点,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提供土壤。
1.2 民众不满的积累讲述鸦片战争后,民众遭受的重税、苛捐杂税等负担,导致民众不满情绪的积累。
介绍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导致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1.3 宗教思想的传播讲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过程,以及其教义对民众的吸引力。
分析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发展壮大,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太平天国的成立讲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宣布成立太平天国。
介绍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2.2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讲解太平天国军队在1850年代中期的军事扩张,占领南京,定为都城,形成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分析太平天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清政府对其进行的镇压。
2.3 太平天国的人才选拔和改革措施讲述太平天国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及重视教育、选拔贤能的政策。
分析太平天国在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巅峰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高峰讲解太平天国在1850年代后期的军事高峰,占领大片领土,威胁清朝统治。
分析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加剧,导致军事力量的削弱。
3.2 太平天国的衰落讲述1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清政府加强镇压,太平天国领土逐渐丧失。
分析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激化,领导层腐败,导致运动的衰落。
3.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讲解14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4.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讲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的冲击,为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在教义、政策、领导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运动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导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
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
一、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大清帝国呈现怎样的景象?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
那么,当时百姓生活情况如何?
在摄影摄像技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一种职业叫做随军画师,他们跟随外国侵略者来到中国,用画笔记录晚清帝国的图景。
从这幅画中,大家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洪秀全顺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在其准备阶段,创立拜上帝教。
那么,拜上帝教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从图中我们看到,拜上帝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在宣传拜上帝教过程中,又构建怎样的天国梦?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原道醒世训》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钦定前遗召圣书批解》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洪秀全宣传平等思想,描绘人间天国。
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底层群众。
洪秀全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的地位发生变化,比如,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全盘否定儒学。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可见,太平天国运动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过渡:于是,在平等,人间天国这样的天国梦引领之下,太平天国勃然兴起。
二、过程
结合图片展示说明过程。
什么事件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金田起义,洪秀全高举反清大旗,反对封建统治。
而后经过永安突围,在永安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建制。
后率军北上,攻克长沙武汉,顺江而下,攻占南京。
何时建立与清廷对峙政权?
为了保卫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并且进行北伐、西征、东征。
至1856年,达到军事全盛。
什么事件标志其由盛转衰?
由于诸王内讧,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
可见,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失败标志是什么?
天京陷落,洪秀全逝世,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过渡: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一步打造天国梦。
先看一道例题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三、纲领
(一)《天朝田亩制度》
结合材料,《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天国梦?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平均土地,财产公有)
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反映了谁的利益和要求?(农民)
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能够激发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也是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结晶。
提出的圣库制,财产共有,不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那么,这样的天国梦能否实现?为什么?
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本身不具备实施的可能,也与小农经济的私有性相违背。
此外,该方案的实施,需要安定和平的环境作为保障。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眼界,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呈现出何种趋势?(资本主义)
可见,农民阶级不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当时时代潮流相违背,也足以证明其局限性。
农民阶级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也使天国梦成为一个空想。
过渡:洪仁干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构建了一个怎样的天国梦?
(二)《资政新篇》
第一,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指定法律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效仿西方制度,发展工矿、交通事业。
允许私人办工厂。
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四,在外交方面,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案具有什么特点?(发展资本主义)
那么,这样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天国梦,有何进步意义?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潮流之下,农民阶级领袖向西方学习,提出资本主义发展方案,顺应历史潮流。
那么,这样一个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天国梦,最后实现了吗?为什么?
首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当时中国是否产生相应的生产要素?(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发展壮大,当时中国缺乏相应的资金技术劳动力条件。
说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受到时代的局限性)
其次,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是否愿意支持这个方案?
由于洪仁干流亡香港,并未参加农民起义,他所提倡的方案也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
该方案受到阶级的局限性,也未能实施。
再次,当时是否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客观环境?
由此得知,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政新篇所构筑的天国梦未能实现。
四、失败
天京失败,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其根源何在?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结合图片说明。
五、评价
这次农民运动,疾风骤雨一般,席卷江南半壁江山,纵横十四年,构建了平等、太平的天国之梦。
给后人留下丰厚的遗产。
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该事件?
首先,它打击清王朝统治,反对本国封建统治,为中国近代化减少阻力、
其次,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正因为其双重任务,我们也把这次农民起义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再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历史潮流。
以上都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从正面评价其历史功绩。
但是在课前,我们提到“被拔高的太平天国”,如何理解呢?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钱穆
以破坏性及毁灭性论,太平天国运动仅亚于日本侵略之役耳,其前盖无匹也。
——简又文
两位学者点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延续传统农民政权封建化的特征,没有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另一方面,农民战争也使芸芸众生付出了惨痛的历史代价,人口减少,经济衰退,民生艰难,这都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
小结:中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给我们无限的希冀。
而后,中国历史上出现这样的字眼,民国、自由、平等。
从帝国的末日到天国的梦碎,当民主共和带给我们自由平等的思想,追求平等,关注民生,又称为一带又一带的中国人不懈努力和追求。
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共同携手,
共圆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