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告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症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症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 hydrophilia 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
气单胞菌属目前共有10个菌种,常见的有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AC)、淡色气单胞菌(A sobria,AS)和易损气单胞菌(A.trota,AT)。
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是亲水气单胞菌。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嗜水气单胞菌属类弧菌科,革兰染色阴性,单鞭毛而有动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本菌对鱼、蛙等冷血动物和小鼠、豚鼠、家兔等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
该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是肠毒素,包括类霍乱毒素(CT)和类大肠杆菌耐热毒素(LT)。
某些菌株具有侵袭性。
二、发病机制本菌对蛙及鱼等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
可产生黏附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具有粘附性,并可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以及和溶血素,细胞毒等毒力因子。
本菌还可产生一些蛋白酶使人致病。
动物实验表明,小鼠感染后可引起组织损伤、败血症、内毒素休克及死亡。
症状体征一、症状急性胃肠炎潜伏期约1~2天,症状多较轻,低热或不发热,腹泻呈水样稀便,有腹痛而无里急后重,个别患者腹泻严重类似霍乱。
2岁以下儿童可表现为痢疾样症状。
大部分病例经2~5天自愈,重症可持续1~2周。
2.外伤感染因皮肤伤口接触河水、污泥而感染。
轻者仅有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织炎。
3.败血症患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时,本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败血症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坏死性肌炎、内眼病变和迁徙性脓肿等。
4.其他感染本菌偶可引起术后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坏死性肌炎和骨髓炎等。
二、诊断根据腹痛、腹泻、低热等,参考流行病学资料,结合粪便培养亲水气单胞菌阳性,可作出诊断。
其他类型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或分泌物等培养阳性作出诊断。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三例

浙江临床医学202丨平4月第23卷第4期• 581••病例报告•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三例林海平张逸珉刘湘岳陈文军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以广泛迅速发展的皮肤、皮下 组织和筋膜组织坏死为特征,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潜在致 命性感染。
临床较少见,起病急,进展快,常常在短时间内 出现脓毒性休克,死亡率高,且早期误诊率高达50~75%[1]。
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 者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女性,73岁,因“中腹部胀痛不适伴排气、排 便停止2天”人院。
腹部增强CT提示升结肠部肿瘤,不全 性肠梗阻。
人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梗阻 缓解。
进一步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升结肠腺癌。
随 后,全麻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钠抗炎 等治疗。
术后第1天,患者诉左下腹壁疼痛难忍;查体:体 温(T) 38.3 1,腹平软,切口无红肿,左下腹部轻压痛;血 常规检查:WBC 17.5 x 107L,N 88.4%、CRP43.8 mg/L.,未 予重视,术后第2天,患者左下腹痛加重伴腹股沟部放射痛,24 h尿量900 ml;查体:体温(T) 38 T:,切口左下方皮肤红 肿。
考虑术后血容量不足,仍未引起重视=术后第3天,患 者腹壁疼痛加重,同时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24 h尿量<100 ml;查体:左下腹部及腰部皮下大片泥•斑,皮 肤水肿,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WBC2.5 x丨09/L,N80.1%,Hb73.7g/L,PLT73x l07L,CRIMOOmg/L,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腹部CT:切口肿胀,皮下积气,未见吻合口 漏。
考虑复合菌引起的腹壁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脓毒性休 克、多脏器功能不全。
急诊行腹壁清创引流术,探查腹壁切 口,见左腹壁皮下与深筋膜间大量脓血性渗出液伴明显恶臭,皮肤与深筋膜形成大范围分离上至左侧肋弓下缘,下至左侧 腹股沟,内侧至腹中线,外侧至腋中线,左侧大面积脂肪及 筋膜坏死,肌肉组织肿胀未见坏死。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疱疹、凝血功能障碍1例

胸外按压等抢救治疗 。考虑颅 内出血 、 脑疝。
4 8 h粪培养 无志 贺菌 、 伤寒 、 霍乱弧 菌感染 。7 d以内 2 个不 同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均提示 : 嗜水气单胞菌 。
2 讨 论
嗜水 气单胞 菌为条件致病 菌 , 广泛分 布于 自然 界的各种
水体 , 当外 界 条件 适 宜 其 生 长 繁 殖 时 , 常引起条件性致病 , 是
由于患者为烫伤样皮肤坏死 , 血 常规提示 WB C不高 , 从
病原学上首先考虑社 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准备转
上级 医院。2 0 1 2年 9月 1 0 E t 1 5 : 2 0患者 突发意识丧失 , 右
感染取决于菌体 对肠 道组织黏 附力 的强弱 , 黏附力强弱又与 菌株和人 的免疫功能 、 基础疾病等有关 。笔者认为肝硬化 、 多 发性骨髓瘤 、 直肠 癌等免疫功能低 下患者 , 进食鱼类 等水产 品后出现腹 泻 、 发热 、 出血 、 疱疹 、 休克 、 P T和 A P T F明显延长 时, 要考 虑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 确诊 主要 参考 血液 、 疱疹液培 养及组织病理学结果 。该病 例药敏试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 敏感 , 有文献报道 目前嗜水气单胞 菌也呈现多种耐药现象 ] 。
分压 2 1 . 9 m m H g , 氧 分压 9 5 . 6 mm H g , 血氧饱 和度 0 . 9 5 6 , 细
典型的人 一兽 一鱼共患病病原菌 , 它可 以引起多种水产动物 的脓毒症和人类腹泻[ 1 ] 。嗜水气单胞 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 的
胞外剩余碱 一 1 7 . 8 m m o l / L ,血浆剩余碱 一 l 4 . 7 m m o l / L ,标准
・
读者 ・ 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 编者 ・ 本 刊 常 用 的 不 需 要标 注 中文 的缩 略语 ( 二)
《2024年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分析》范文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分析》篇一一、引言脓毒症是一种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因。
在重症监护室(ICU)环境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情况尤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特征。
二、患者资料及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近期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具有多样性。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等。
三、临床特征1. 临床表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严重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实变、肺脓肿等病变。
4. 治疗措施: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主要选用广谱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等。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机械通气、血液透析等。
四、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炎症指标逐渐下降,肺部病变逐渐吸收。
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
最终,52例患者治愈出院,8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
五、讨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在ICU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加强支持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常见于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它是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导致体内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脓毒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但也可能由真菌、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引起。
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的包括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
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细菌或病原体引起的毒素释放和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感染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此外,脓毒性休克还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例如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等,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对于患有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其次,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例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等,以确定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一些病例中,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或超声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来源和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目标是迅速控制感染,并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治疗的具体措施包括给予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抗炎药物和支持性治疗等。
抗生素治疗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择,并且需要在感染被确认后尽早给予。
液体复苏是通过静脉输液来纠正低血压和低血容量的情况。
抗炎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
支持性治疗则包括监测和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和血压等。
在一些情况下,脓毒性休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来控制感染源。
手术可能包括引流脓液、清创和切除坏死组织等。
手术的目的是尽早控制感染和清除病灶。
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继续接受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来促进康复。
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的及时性。
脓毒性休克护理:案例与分析

脓毒性休克护理:案例与分析1. 案例介绍案例背景患者,男性,52岁,因“发热、寒战、右下肢疼痛”入院。
患者2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寒战,体温最高达39℃,伴有大汗淋漓,右下肢疼痛,活动受限。
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病例特点- 患者为中年男性,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 主要症状为发热、寒战、右下肢疼痛,疼痛活动受限。
- 体温较高,达39℃。
-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效果不佳。
2. 诊断与治疗诊断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脓毒性休克。
治疗- 立即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
- 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 给予右下肢局部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 护理措施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
-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一次。
- 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肤色、末梢循环状况。
- 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抗感染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 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避免药液外渗。
-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补液与电解质紊乱护理-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 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注意观察液体平衡状况。
- 避免发生水中毒、低钾血症等并发症。
血管活性药物护理- 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心悸、头痛等。
局部切开引流护理- 观察切开引流部位渗血、渗液情况。
- 保持切开引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 病情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热、寒战、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
- 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情况。
- 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肤色、末梢循环状况改善情况。
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分享

相关病例
• 艾梅· 科普兰现年24岁,是西佐治亚大学心理学硕 士研究生,该女生掉到河里意外感染 患上坏死性 筋膜炎 左腿、腹部组织和手指被迫切除。因病情 严重,艾梅心脏一度停跳。艾梅的情况较为罕见, 感染的是嗜水气单胞菌。这种细菌有多种致病因 子,如毒素、蛋白酶、S层蛋白等,具有侵袭作 用,能引发淡水鱼等的败血症和人的腹泻等。据 专家说,关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少有记载, 死亡率为60%。过去数十年里,它的治愈病例屈 指可数。
入院后检查
凝血:PT:32.3S INR 2.8 APTT 44.5S TT 25.5S Fib1.66g/l D-二聚体4262mg/L 生化全套:ALB 21.9g/l ALT 77U/L AST 115U/L CREA 111.2umol/l BUN 10.6mmol/l CHE 1247U/L CRP-S 69.4mg/l 血常规:WBC 1.5X10^9/l NE27.1% LY 43% HGB 121g/l HCT0.34 PLT 20X10^9/l
• 患者血培养、皮肤水泡分泌物培养均提示: 嗜水气单胞菌。
坏死性筋膜炎
•• •Biblioteka 离奇感染生命堪忧食肉细菌感染
•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细菌感染”,是一种细 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 感染,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患者会出现全 身中毒性休克。坏死性筋膜炎发病急且进展快, 破坏力强,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病死率较高。
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细菌感染是一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性休克
一例疑难病例分享
福州市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
• 患者,男性,44岁,既往10余年前有 “肝硬化”病史。10前行“脾切除 术”,术后恢复良好。近4-5年来反复 出现“呕血、排黑便”多次就诊我院。 入院前2天前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排 稀水样便5-6次/日,就诊我院急诊, 予以对症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今 晨出现双下肢红肿热痛,尤其以左大 腿红肿疼痛剧烈,无法站立,伴有发 热最高39℃,极度乏力,尿少。22: 17住我院肝科病房。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出院时诊断
1、脓毒性休克 2、多器官功能衰竭 3、 双下肢软组织感染 4、大泡型表皮松解症 5、 高血压病2级 很高危组 6、中度贫血 7、痛 风 8、老年性紫癜 9、腰椎骨折?
病情发展经过照片胞菌 双下肢分泌物检查结果:嗜水气单胞菌
护理讨论要点
1.针对此类患者如何护理? 2.皮肤问题护理中存在的难题如何解决?
针对此类患者如何护理?
1.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认知? 嗜水气单胞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 兰氏阴性短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 性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 和蛋白酶等。
入院症状: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可见 较多片状瘀斑,以四肢为主,双大腿以下皮 肤潮红,肿胀,皮温高,可见有张力性水泡, 部分为血泡,部分融合,可见皮肤有出血点, 瘀斑明显,触之无疼痛,可闻及鸡蛋臭味, 膝关节稍有畸形,双下肢水肿明显,重度凹 陷性水肿,以右侧为主,右侧足背动脉搏动 减弱。
2.渗出液恶臭:病变迅速坏死液化,液体从破溃 创口渗出,渗出液恶臭难闻, 液体可随皮下间 隙向外扩散,从而使病变迅速扩散。大量渗液在 保证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可用负压治疗,压力维持 在(0.01~0.02kpa),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3.血性水疱:由于营养血管被破坏和血管栓塞, 皮肤的颜色逐渐发紫、发黑,出现含血性液体的 水疱或大疱。(讨论:这种血性水疱含有毒素, 是让其自行吸收还是抽出?)
2.做好消毒及隔离措施 ① 住单间病室,条件不许可时同种疾病患者 合住一室。 ② 密切接触患者时需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分 泌物时需戴手套。工作人员手有破损时应 避免做伤口换药等操作。操作治疗结束后 应严格消毒双手。 ③ 被伤口分泌物污染的用物、被服等应严格 消毒用过的器械应先单独灭菌。用 50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h,再清洗,然后 再灭菌备用,污染敷料应焚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告摘要:对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进行初始经验性治疗到目标导向的抗菌药物治疗,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进行容量管理和毒素清除,并及时行有效的外科干预。
治疗后患者感染指标明显下降,血管活性药物迅速减量至停药,患肢得以保存,植皮生长良好,肢体功能逐渐恢复。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脓毒性休克;坏死性筋膜炎Septic shock and necrotizing fasciitis due to aeromonas hydrophila in a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ase reportLAI Xunyao 1, 2, CEN Zhongran1, WANG Hua1, YU Yingdian1, CHANG Ping11Department of I ntensive Care Medicine, Zhu ji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2, China;2Emergency Department, Ying De Municipal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513000, China Abstract: A 58-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resented severe septic shock and necrotizing fasciitis (NF) caused by aeromonas hydrophila (AH),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was initia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shifted to target-oriented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PiCCO)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were applied for toxin clearance and fluid balance, surgical interventions were also instituted timely. After treatment, inflammatory inde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vasoactive drugs rapidly tapered to discontinuation, and the affected limb was preserved. Follow-up visit found the limb function was gradually restored with well-grown grafted skin.Key words: aeromonas hydrophila; severe septic shock; necrotizing fasciitis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并不罕见,但引起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伴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报告较少,多数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截除患肢以控制感染[1, 2]。
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常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近期收治1例确诊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患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经重症医学科和外科联合干预治疗,患者病情控制,肢体得以保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患者老年男性,66岁,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不规律服用二甲双胍等治疗,未规范监测血糖。
因不慎刮伤右前臂后未作特殊处理在家宰鱼,伤口逐渐出现红肿热痛,在当地医院予抗菌、预防破伤风感染、止痛等对症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
入科时患者呈嗜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13分(E3V4M6);体温:38.8℃,呼吸:38次/分,心率:140次/分,有创动脉血压:108/58mmHg(去甲肾上腺素1.4μg/kg/min维持)。
右前臂、手掌肿胀明显,局部见有水疱及血性渗液(图3A),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查无明显异常。
腹稍膨隆,肠鸣音正常。
生化检查:白细胞计数(WBC):38.26×109/L,降钙素原(PCT):>200μg/L,血肌酐(SCr):262μmol/L,总胆红素(TBil):13μmol/L,丙氨酸转移酶(ALT):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36U/L;血气分析:酸碱度(PH):7.40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0.90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9.7mmHg,动脉血乳酸(Lac):9.7mmol/L,全血剩余碱(ABE):-10mmol/L。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31分。
1.2治疗方法1.2.1 重症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带PiCCO模块的飞利浦监护仪(IntelliVue MP50)进行生命体征及容量状态监测;使用美国PB840呼吸机辅助呼吸,初始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容量控制(VC),呼吸频率(f)12次/分,潮气量(TV):450ml,压力支持(PS):12cmH2O,外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e):5cmH2O,气道峰压(Ppeak):30cmH2O,后根据血气调节参数,维持PaO2≥65mmHg。
1.2.2 抗感染治疗初始按照强力、联合和广覆盖的脓毒症抗感染策略,给予美罗培南(美平)2g,IV,每8小时1次,替考拉宁(他格适)0.4g,IV,每天1次。
入院第5天,外院血培养和我院伤处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培养回报均提示“嗜水气单胞菌”。
按照药敏试验的结果,行目标导向的降阶梯抗感染治疗[4,5],停用替考拉宁,继续使用敏感的亚胺培南抗感染。
第7天病情反复,加用敏感抗菌药阿米卡星0.4g,IV,每天1次联合抗感染,第10天起逐步停用了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
1.2.3容量管理与CRRT的应用采用PiCCO监测指导容量管理,每天至少三次行PiCCO动态监测,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
以不增加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为补液的“上限”,以保证基本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为补液的“指征”进行容量管理[6]。
使用CRRT(机型为Prisma Flex,滤器类型为M100(AN69)进行精确的容量平衡管理。
治疗采用CVVH模式,后稀释法,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泵流速为200 mL/min,置换液流速2300 mL/h。
入院第1天即开始治疗,持续67小时。
1.2.4外科手术干预入院后第4天,行右上肢削痂术,术中清除大量坏死组织,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并予一次性负压引流护创材料(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持续负压吸引,第11天转外科治疗,先后两次行左大腿取皮右上肢清创植皮术。
2. 结果2.1 抗感染治疗情况美罗培南共使用10天,替考拉宁5天,丁胺卡那霉素4天。
治疗3天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明显下降(图1),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停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图2)。
第7天病情出现反复,炎症指标上升,加用对细菌敏感的阿米卡星。
治疗后,患者体温下降,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继续下降,3次复查血培养阴性,APACHEⅡ评分分数也逐渐下降(图1)。
图1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前后患者感染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变化Fig.1 Trends of infectious indices and APACHEⅡscore in patient with aeromonas hydrophila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注:WBC:white blood cell(白细胞),PCT:procalcitonin(降钙素原) , 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 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病房).2.2容量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入院时PiCCO监测提示高排低阻,心排指数(cardiac index,CI):4.73L/min/m2,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863 dyn.s.cm-5,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6.9ml/kg,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 olume index,GEDVI):763ml/m2,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1.3。
液体复苏采用限制性容量管理策略,联合CRRT进行容量管理,严格控制出入量。
入院第1天即开始CRRT治疗,持续67小时,共超滤液体4396ml,液体净平衡基本维持在0 ~ -1000ml之间,并使GEDVI以及EVLWI保持在相对正常范围(图2)。
治疗后患者氧合状态上升,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图2)。
图2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前后患者容量及血流动力参数变化Fig.2 Changes of fluid volume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patient with aeromonas hydrophila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注:EVLWI: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血管外肺水指数), Lac:blood lactic acid(血乳酸), NE:nor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 GEDVI: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Pao2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血氧分压),FiO2 :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吸入氧流量),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加护病房).2.3 外科治疗情况右上肢经感染后很快出现红、肿、热、痛炎症反应,并迅速向近心端发展,出现血性渗出、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图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