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判断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完美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完美版)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守株待兔》悦明了“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______)2.《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最后变成了古董。
(______)3.《鹿角和鹿腿》说明了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______)4.《池子与河流》说明了才能只有不断利用才不会磨灭。
(_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都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直接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天之美。
(________)2.“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把春天的阳光明媚、景色秀丽全表现出来了。
(________)3.“小溪泛尽却山行”中“却”的意思是“再,又”,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游兴的高涨。
(________)4.从“梅子黄时日日晴”可以看出,《三衢道中》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________)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读了《绿野仙踪》,我知道铁皮人后来成为了翡翠城的领导者。
(_____)2.在《狐狸小学的插班生》中,凤阡阡从狐界回来后一直拥有着魔法。
(_____)3.在《狐狸小学的插班生》中,司马笑懿是凤阡阡在八角城的体育老师。
(_____)4.读了《柳林风声》,我知道了鼹鼠非常勤劳善良。
(_____)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____)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中国的泰戈尔。
(____)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____)4.《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____)5.在和同学交流“我的暑假生活”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讲。
(____)五、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三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东家客厅面积大约是30平方分米。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面积单位大小和数据的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东家客厅面积应用平方米作单位,平方分米太小了所以错误。
2. 402×2=840。
()【答案】错误【解析】考查了有关0的乘法,我们列竖式可以求得402×2=804,而不是840。
3.正方形周长是36米,边长是9分米。
()【答案】√【解析】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即可求出它的周长。
【考点】正方形的周长。
总结:此题应用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来解答,计算时要熟记乘法口诀。
4.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周长是24厘米。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正方形的周长=6×4=24(厘米),因此本题错误。
【考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总结:应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与24厘米比较,即可知道答案。
5.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答案】×【解析】因为这样一个孤立的扇形,也没有标准量,就说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6.在□÷8=7……中,被除数最大是63。
()【答案】√【解析】余数最大是7,7x8+7=63,余数最大时候,被除数最大。
点评:7.梯形是对称图形。
(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考点】轴对称图形的辨识。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梯形是对称图形,说法错误。
8.用4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考点】图形的拼组。
分析:4个相同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4个小长方形排成一排,把4个长方形的长拼组在一起;第二种是4个小长方形排成一排,把4个长方形的宽拼组在一起;第三种是4个小长方形排成两行两列,每行之间两个小长方形的长拼在一起,每列之间两个小长方形宽拼在一起。
三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三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部手机大约厚1毫米。
()【答案】×【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部手机的厚度,应用长度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
【考点】毫米和厘米的认识。
总结:此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一部手机的厚度不可能是1毫米。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答案】×【解析】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未必都是正方形,还有不规则的四边形也有四条边相等的情况,因此这句话说的不严密。
【考点】正方形的特点。
总结:四条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才是正方形。
3.下面的分数能表述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
【答案】×【解析】此题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因此错误。
【考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几分之一)。
总结:此题主要考察对分数的理解。
此图是四边形,分成的4份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
()【答案】×【解析】把一个数/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米()【答案】×【解析】【错因】:①长度单位大小不明确。
②不太细心哦!【正确答案】:河流长度该是6200千米。
(√)点评:6. 36×30的积比33 ×30的积少90。
()【答案】×【解析】点评:7.边长4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析: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单位,无法比较。
解答:边长4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无法比较。
【考点】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8. 0+7=0×7..(判断对错)【答案】×【解析】0加任何数仍得任何数,0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0+7=70×7=00+7≠0×7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0的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9.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把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但是它的高变短了,所以它的面积就变小了.解:把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性质.10.63÷8=7…7.【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计算后再判断即可.解答:解:63÷8=7…7,答:63除以8的商是7,余数的7.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11.我会算6003﹣5827= 827+1987= 3012+876=2005﹣203= 75÷8= 65+9=【答案】176 **** **** 1802 9…3 74【解析】根据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解:(1)6003﹣5827=176(2)827+1987=2814(3)3012+876=3888(4)2005﹣203=1802(5)75÷8=9 (3)(6)65+9=74点评:考查了整数加减乘除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2.一只大象重3千克。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一、根据课文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色。
(______)2.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它的尾巴像剪刀。
(______)3.《荷花》中,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______)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的是端午节,在那一天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______)5.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______)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蒲”和“漂”的部首都是“氵”。
(______)2.“亲”可以组词:母亲、亲近、亲自。
(______)3.“翠”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
(______)4.“盛”是多音字,在“盛开”中读shènɡ,在“盛饭”中读chénɡ。
(______)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司马光》一文中“水迸”是说缸砸破后水涌出来了。
(____)2.《灰雀》的故事里,列宁并不知道灰雀是怎么不见的。
(____)3.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共产党员,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
(____)4.默读时用手指着读,是提高速度的好方法。
(____)5.所有目字旁的字,都表示“看”的意思。
(____)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
(______)2.《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______)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是老子说的。
(______)4.《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安徒生。
(______)5.王昌龄的《采莲曲》中有这样一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______)五、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______)2.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
(______)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
(______)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胡萝卜先生用胡子帮助了别人。
(______)4.“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
(______)2.从“绸、线、绵、纱”等字我知道了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______)3.吆喝是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语言艺术。
(______)4.课文《万年牢》主要讲了父亲的吆喝吸引了许多买糖葫芦的客人。
(______)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剃头大师”指“我”,突出了“我”的技艺高超,手艺胜过老剃头师傅。
(________)2.《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轻清脆丽的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写得很丰富。
(________)3.《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画面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________)4.《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为了去伯伯家玩,没有去教小珍叠花篮,体现了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________)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京剧脸谱中,黑脸代表正直,红脸代表忠勇。
(________)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
(________)3.三毛趟水过河摔倒在河里,是打鱼的白胡子老爷爷救了他。
(________)4.下雨天,三毛送小弟弟上学路上跌倒了,衣服全湿了。
太阳出来了,他们脱下衣服拧干,搭在竹竿上晾晒。
他们光着屁股躲在一座旧仓库里。
(________)5.阿根饿极了抢火烧吃,结果被抓送给了巡警,巡警把他抓走了。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精编)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精编)一、阅读课文,判断正误。
对的画“”√,错的画“×”。
1.“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__)2.赵州桥位于河南省,设计师是隋朝的石匠李春。
(________)3.赵州桥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________)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诵、残、凑、馋”都是平舌音的字。
(______)2.“厚”的部首是“子”,“印”的第二笔是“”。
(______)3.“准备、勾住、增送、喊叫”书写都正确。
(______)4.“假、答、稍”都是多音字。
(______)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____)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中国的泰戈尔。
(____)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____)4.《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____)5.在和同学交流“我的暑假生活”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讲。
(____)四、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________)2.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________)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_)4.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大概是为了减少阻力。
(________)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打“×”。
1.“乘坐”的“乘”读“chéng”。
(______)2.“目不转睛”的近义词是“聚精会神”。
(______)3.“奇迹,真是奇迹!”这句话既赞扬了小象,又赞美了小象的主人阿玲。
三年级语文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三年级语文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会在正确的说法后面划上“∨”,错误的划上“×”。
(4分)(1)喜欢和失望是一对反义词。
()(2)“蜜蜂”、“峰顶”、“锋蜜”这几个词语写得完全正确。
()(3)“揠苗助长”、“刻舟求剑”和“坐井观天”都是寓言故事。
()(4)《东郭先生和狼》告诉我们,对凶残的畜牲也要讲仁慈。
()(5)雪顿节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解析】略2.圈出句子中用错的词,并把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1.红头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感觉。
( )2.“救命啊!救命啊!”红头失望地叫了起来。
( )3.妈妈夸耀我做了一件好事。
( )4.昨晚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雪,今天上午竟然下起了大雪。
( )【答案】1.感觉——知觉 2.失望——拼命 3.夸耀——夸奖 4.竟然——果然【解析】略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分)(1)《风筝》一课写出了“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选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叶绍翁。
( )(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句话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果子的丰收景象。
( )【答案】(1)√ (2)×(3)×(4)×【解析】略4.判断,是比喻句的打“√”,是拟人句的打“△”。
(4分)(1)所有的龙仿佛都在游动。
(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碧绿的大圆盘。
( )(3)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 )(4)春,轻轻地走来,把所有生物叫醒了。
( )【答案】(2)√ (4)△【解析】略5.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画“√”。
A.像花瓣一般的雪、像羽毛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B.甜甜的话特别多,叽叽喳喳就像小麻雀一样。
()C.她长得真像妈妈。
()D.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小学三年级数学判断题集锦

判断对错1、280-80÷4=502、300的6倍是503、爷爷今年60岁,是爸爸年龄的2倍,爸爸今年30岁。
4、一头小象每天吃80根香蕉,一星期吃了560根。
5、学校跑道长50米,沿跑道跑完2个来回,共跑了100米。
6、1千克石头比1千克棉花重7、3000克=3吨8、如果1个梨约重200克,那么5个梨约重1千克9、可以用天平秤一头牛的质量10、一艘油轮能运载货物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11、一位数乘3位数积一定是3位数12、250X8的积末尾只有2个013、507X6的积的中间有1个014、两个数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要大15、9个0的和是916、2千克白菜和2千克棉花的质量相等17、一头水牛的体重约350克一个18、750X4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19、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只能看到正方体的三个面。
20、任何图形都有周长21、把1个长方形木条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不变22、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23、13+8+13+8=(13+8)X224、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25、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10厘米。
26、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边长不一定相等。
27、两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28、4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
29、长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20厘米。
30、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正好折成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31、把下面的长方形分成A和B两个图形,A的周长大于B的周长。
32、906÷3=3233、0除以任何数都得034、用竖式计算除法时,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3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36、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相等37、在除法里,商一定比除数大38、75X8的积末尾只有两个039、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一定是两位数40、()÷7=24……口,口里最大只能是641、如果被除数末尾有0,那么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42、两个数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商大43、每年都是365天44、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是大月45、2010年全年有366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判断题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的判断题:
1.1吨棉花的质量比1吨铁的质量轻。
()
2.1个鸡蛋大约重50克,10个鸡蛋大约重500克。
()
3.小明妈妈的体重为60吨。
()
4.圆只有两条对称轴。
()
5.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
6.任意一个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7.东北方与东南方是相对的方向。
()
8.一吨煤比1000千克棉花重。
()
9.135÷7 的商接近20。
()
10.被除数末尾有0,商末尾一定有0。
()
1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1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13.一个三位数除以6,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
14.360-120÷2的结果是120。
()
15.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先从被除数的个位开始除起。
()
16.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7.从186中连续减去3,要减62次才能使结果为0。
()
18.求8个相同数的和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8。
()
19.在进行除法计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不得大于除数。
()
20.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余数最大是9。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