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五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在教学中,笔者力图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整合、相互渗透,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科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巧妙导入课堂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量一量,比一比”作为一节主题活动课,在教学设计上,笔者抓住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这一重点,创设教学情境,摒弃机械的“量一量”、简单的“比一比”,克服仅仅获得几个枯燥、生硬的数学概念的不足。笔者设计以李白的诗《夜宿山寺》导入课堂,首先利用课件呈现诗文、画面情境和配音吟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李白诗中的山寺高不高?你见过这么高的建筑物吗?

学生:一百尺太高了,没见过,大城市可能有这么高的楼房。

教师:家住10层以上的同学请举手。(8人举手)

教师:如果我告诉你,这8位同学都住得比山寺高,你信吗?(学生大笑)不信,我们现在就开始“量一量,比一比”!

二、挖掘教学素材,采集提炼信息

进行多学科渗透教学不是人为地简单拼凑,而是首先要尊重教材,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在教学活动中采集提炼相关信息。笔者把“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二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一种物体的长度;三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感知未知事物的长度或高度。在这三个层次的活动

中,笔者重点筛选了以下信息,为下一步探究活动提供了素材资源。

1.班上年龄相同的12名男、女生的身高、肩宽(厘米):

2.教室内课桌凳的高度:72厘米、45厘米。

3.教学楼走廊栏杆的高度:110厘米。

4.教学楼楼梯栏杆的高度:90厘米。

三、整合学科资源,探究解决问题

新课标要求: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教学思路和可操作的案例。在“量一量,比一比”的课堂探究活动中,笔者力图让学生运用测量标准的数学思维,整合多学科的教学资源,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

1.在身高、肩宽探究活动中,渗透体育和卫生、健康教育。首先引导学生从12位同学的身高、肩宽数据中发现问题:年龄相同的同学身高不同,身高相同的同学肩宽不同。其次是开展探究:影响身高和肩宽的因素有哪些?讨论交流后得出受遗传基因、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睡眠等等因素影响。再次是进一步探究:身体偏矮、偏胖应注意什么?探究结论是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养成科学的饮食卫生习惯,合理搭配营养,不挑食,不贪睡等等。笔者后来发现,班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多了,而吃零食明显减少了。

2.在课桌凳高度的探究活动中,渗透劳动和品德教育。通过探究活动,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班上课桌凳全部是新买的,高度都一样,而班上同学身高大都不同,高的达138厘米,矮的才110厘米,不少同学提出坐得不舒适。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让自己坐得舒适?很快大多数学生发现课桌凳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于是,班上成立了一个爱心服务组,自带工具为部分同学把桌凳调到了合适的高度。

3.在对走廊、楼梯栏杆高度的探究活动中渗透安全、法规教育。笔者首先出示了相关法规条文:室外栏杆不得低于110厘米,室内栏杆不得低于90厘米,特别强调学生都用身体比划一下,凡是不符合这个规定的场所,都要尽量远离。有学生提出:我们所在的四楼(顶层)

楼梯靠走廊的栏杆可能低于90厘米,很危险。对于这个合理不合情的问题,笔者十分重视,开展了小组讨论。最后,有学生提出给校长写一封信,建议增高栏杆。这一建议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很快学校把所有顶层楼梯靠走廊的栏杆全部增高到180厘米。

四、拓展延伸知识,积累数学经验

1.了解传统测量单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理解、掌握了“米”、“厘米”等测量单位后,笔者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传统测量单位“寸”“尺”“丈”“里”等,并掌握单位换算:1米=3尺,1尺=10寸,1丈=10尺,1里=500米。

2.回应课堂导入,积累数学经验。笔者首先让学生估想家里房子层高在3米以上,使学生明白了“危楼高百尺”其实也就30多米高,班上8位住电梯房的同学都是“手可摘星辰”。最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列举带有传统测量单位的诗句:“谁言寸草心”“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直到下课铃响,学生还意犹未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实习编辑:胡波波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管城区南曹乡王司李小学

商瑞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何谓情境,何谓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可以推出,数学教学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情境一般分为三类,真实的、想象的和暗含的情境。数学情境教学一般也分为三种,通过文字语言进行教学;通过数学符号进行教学;通过图像语言进行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它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请为纽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的成为生动活泼的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下文笔者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类型与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方面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两个,分别为情感认知理论和学习建构理论。下文将分别探讨这两个理论。

1、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倡导的学习和教学思想可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其与行为主义学习观是针锋相对的一种观点。20年代在我国由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育的概念以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原理是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水平。人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三个阶段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的。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促使他们之间的转化。而传统的老师被动式教授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以情境为载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变。

2、学习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教学应该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传统的教学忽视的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是收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只要是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刺激,他们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即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但是该模式忽略了学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只有从内到外的改变才能真正的让小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主旨就是通过情境为媒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情境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加快知识的建构。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在当前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教育界和理论界对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类型和方法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1、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

当前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划分较多,主流的类型是以下两种: 1.1 实际操作情境

实际操作情境的核心在于操作性,其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来感知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帮助小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数学更多的是抽象思维,小学生并不具有较高的能力去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需要老师来进行引导,而实际操作情境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载体。在小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在旁边的指导,小学生更容易实现形象思维到数学抽象思维的转变。1.2 问题情境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处于一种与他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的一种情境中,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最好的老师,不用老师的监督,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思考,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境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而使用最广泛。使用问题情境时切莫凭空出现,需要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的方式出现。

实际操作情境和问题情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将两者进行混合使用,这样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

2、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主要为实际操作情境和问题情境,在这些情境类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问题竞猜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去猜测问题的答案,

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引出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2.2 音像媒介法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工具越来越先进,在课堂情境教学中,通过音像媒介来实现教学情境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小学生普遍对音像的兴趣更高,这种方法更容易积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布置障碍法

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有些问题往往需要新知识才能解答,该方法就是利用该原理在原有的情境中对某些问题和参数进行适当的改变,当小学生还按照原来的套路去进行解答时,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障碍,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所需学习的新知识。该方法对老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老师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较高的认知。2.4 故事引入法

小学生本身的求知欲很高,并且对故事这种载体一直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数学情境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参与度高,不足之处是对老师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因为如果不能进行合适的控制和引导,会导致小学生过多的关注故事本身,而没有关注故事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

以上这些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各有利弊,并没有高下之分,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课堂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然后在这种看似繁荣的现象的背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却陷入了以下误区:

1、课堂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教育时尚,有些老师不管课程是否需要或者是否适合,都会采用课堂情境教学的方式。在这种仅为使用情境教学而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难免流于形式,只是对课堂进行了一次华丽的“包装”,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这种流于形式的课堂情境教学是对教育资

源的浪费,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应该坚决杜绝这种现象。

2、课堂情境教学偏离教学重点

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与情境的选择和老师的掌控能力息息相关。而当前很多老师并没有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仅仅是模仿别人的情境。这种模仿往往会因老师的掌控能力不足而导致学生陷入情境之中,忽略了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偏离的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需要老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来进行设计的,一味的模仿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往往会偏离自己的教学重点。

3、课堂情境教学内容单调

当下,课堂情境教学中以问题情境最为普遍,很多的小学数学老师都会以“买东西”和“分东西”等问题为情境的切入点,偶尔使用一次小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种情境教学感到厌烦。同时,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情境更多的是以社会事件或者问题为主,这些情境的设计忽略了小学生还是儿童这一基本事实,他们对这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因为课堂情境教学中要注意教育的儿童化。课堂情境教学内容的单一会让情境教学丧失其优势,有时甚至效果还不如传统的数学教学。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偏离教学重点以及内容单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素材搜集水平,原创教学情境

以上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对情境的创设缺乏新意,而仅仅是模仿。当下,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广,为老师搜寻合适的情境创作题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老师应该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素材收集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去原创教学情境,从而创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教学情境。

2、重组情境,培养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只有局部是不同的,因此面对一个情境,老师不能完全的模仿,但是也不用完全的自己去创设,而更多的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要求,对

某一情境进行适当的改编和重组,使得情境能达到自己的教学要求。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对老师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老师随时根据学生面对情境的不同反应来随时调整引导策略,从而使得情境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2]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03.[3]邝孔秀,宋乃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4]许红梅.浅谈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5]唐慧彬.情境,概念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J].教学与管理,2009,11.[6]游积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06.[7]朱长青.体验:教学情境的本真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9,32.[8]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许红梅.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优化的三要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10]兰想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验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1994,01.[11]黄少锋.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新探[J].教育评论,1997,06.[12]蔡燕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评论,1998,05.[13]刘坚.关于数学情境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3,Z3.[14]生家琦.情境数学:我们的行动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3,Z3.[15]闫少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16]张世应.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误区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2,26.[17]黄少红.善于创境,别开新天——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7.[18]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19]黄秋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评论,2000,02.[20]林进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教育评论,2001,06.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

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 教学策略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试想一下: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心”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露珠是可爱的、美丽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就如同对待露珠一样需要教师百倍地加以呵护。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敏感而易受伤的心灵,做好他们转变途中的护卫者和导航灯,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情绪,学生对你就会望而生畏,在噤若寒蝉的同时,向你关上了心灵的

大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你能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心灵的“高山回音”是会令你满意的。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在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自尊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5=3 150÷50=3 1500÷5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发言的张猛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起来,但他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埋怨她耽误时间。柳名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想退却了。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大胆发言,老师很高兴,这说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慢慢的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就是说错的了,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流下了眼泪,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如果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怯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

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小魏老师找张会科,她没钱买车票,于是她带领同学们去搬砖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赚得了车票钱,产生了1500分钱,同学们感到有很多钱,便进行了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四行算式:1块砖 = 1、5分

10块砖 = 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运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以此得以体现。小魏老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

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两个班级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第一节课在一(1)班教室中教学,很多学生对于方向的辨认不是很清楚,总是感觉到很抽象,会把方向说反。第二节课我把一(2)班的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太阳出现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教室和自己家的方位。教师再稍加引导,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创设悬疑的教学方法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积极性。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

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采用听音乐、巧对数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播放儿歌。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数宝宝,大家一起做10的组成游戏。我出1。

生:“我出9”(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⑴、师生对数;⑵、生生对数

师:这些数字娃娃可真奇妙!今天我们利用这些数字娃娃学习一些新的本领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这样比让学生大量地解题效果要好的多!

在学习《可能性》时,要求学生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内容,如

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势必会听得糊里糊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黄球、10个白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

黄球10次,白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黄球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这样,学生对“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时,我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不相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通过儿歌的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很快使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平年闰年二月单独进行记忆。又如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填写运算符号(7+7)乘以7+(7+7)除以7=100,66+6乘以6-(6+6)除以6=100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把四则运算运用到娱乐之中,寓学于乐,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应用。

五、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获得成功,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同我一起伸出左手,握成拳头,从拇上开始数起,数到23时应该数到那个手指上呢?很多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有的学生很认真的一个一个的数起来,有的同学通过计算很快就得出结论,应该数到中指上。很明显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性是很高的,他们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得出了结果,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自己很有成功感,无形中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激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布鲁纳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61页

2、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文献号】1-768现代中小学教育【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200001

4、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工作总结

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但德育并不只是思品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任务。下面总结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学习统计的一个题目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借机渗透:“2001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

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

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公德心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一道题: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到一某车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2人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人?教学时,除了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一种先下车后上车,一种先上车再下车,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哪一种方法更好些?渗透学生们先下车再上车这种行为习惯。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如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可举些生活实例来加大思想渗透的力度。如从上下车看候车公德,从乘车人数看超载现象……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三、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

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2013、12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复习的有关知识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

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2013、9

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五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在教学中,笔者力图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整合、相互渗透,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科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巧妙导入课堂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量一量,比一比”作为一节主题活动课,在教学设计上,笔者抓住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这一重点,创设教学情境,摒弃机械的“量一量”、简单的“比一比”,克服仅仅获得几个枯燥、生硬的数学概念的不足。笔者设计以李白的诗《夜宿山寺》导入课堂,首先利用课件呈现诗文、画面情境和配音吟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李白诗中的山寺高不高?你见过这么高的建筑物吗? 学生:一百尺太高了,没见过,大城市可能有这么高的楼房。 教师:家住10层以上的同学请举手。(8人举手) 教师:如果我告诉你,这8位同学都住得比山寺高,你信吗?(学生大笑)不信,我们现在就开始“量一量,比一比”! 二、挖掘教学素材,采集提炼信息 进行多学科渗透教学不是人为地简单拼凑,而是首先要尊重教材,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在教学活动中采集提炼相关信息。笔者把“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二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一种物体的长度;三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感知未知事物的长度或高度。在这三个层次的活动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五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五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1 一、联系现实进行教学 教学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小学阶段正处于学习形象思维逻辑的阶段,对于问题的学习只是引入表面问题并不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把事实教学带入课堂,把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例子带入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觉得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熟悉、常见的,但又会感觉新奇,具有挑战性。 2.打破以往认知,联系实际教学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精力不集中的阶段。在实际生活中教学,要打破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所认知的枯燥无味,吸引学生进行自发的学习。 3.重视学以致用随着现代信息的发展迅速,数学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希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例如碰到一个应用题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去讲述这个应用题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不是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分析教学的话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运用有趣生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问题的深入讨论、探究、理解和运用。 二、运用教材与多媒体设备教学 1.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是要靠教师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能促进各项能力全方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善于灵活运用教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所有的知识,并对不理解与不懂方面的教学需要请教教学经历多的教师和查找资料。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懂点要有合理教学理解和教案安排,有效地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教授。教师也需要样式多彩的教案来有效的把所要教授的知识点激活,从而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通用5篇)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通用5篇)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通用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篇1 摘要:小学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转化思想 数学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薄弱的极端,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有助于优化解题方法,揭露数学问题的本质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转化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的长足发展。 一、在教学观念中树立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课程学习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材等,教授学生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转化思想,一方面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难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时,要时时注意转化思想的体现,做好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继续渗透的第一课。 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 (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转化思想的训练奠定基础 简单而言,转化思想就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因此教师在学生转化思想的训练中必须重视对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

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 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

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初探

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 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学生现有基础在提高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学生多元化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融合多元化教育方式,整合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引言:跨学科学习是为了整合学生的多元化知识,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当下的基础进行全面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一、小学数学教学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单纯地讲述课本的内容,更需要通过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依托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得到发展,也足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举措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得益于学生双基的巩固,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学习氛围,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有效巩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拓展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当下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问

题意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无法主动去思考问题,这样就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的依赖教师,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挑战权威的能力,而且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害怕自己的思考,是错误的,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学 生的嘲笑,久而久之他们便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从而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无法得 到快速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教育中在小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 生足够的质疑时间,单纯的关注知识点的讲述,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弄清知识的来 龙去脉,有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疑惑,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知识做到深入的 理解,久而久之便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虽然能够完成教师所安排 的任务,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早已被抹杀掉[2]。此外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 时为学生布置的任务量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探究问题,机械性的作业严重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无法在课堂学 习的时间段内有效形成。 三、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 读题是解题的关键,题目如果多次阅读肯定会发现其中所隐含的条件,这就 是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题的过程当中不要丢字、落字,不读错字。心理 学的研究表明,一项动作如果想变成一种习惯,只需要反复的重复。所以说教师 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要训练学生读题的能力;其次,读题的过程当中要咬文嚼字,去深入的理解题干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并且要仔细 的思考。咬文嚼字不是哪一学科的专利,数学练习的过程当中同样需要理解好每 一个字;最后,平时要多训练,审题认真读题,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才能 在班级中树立起一种认真,严谨的学习风气。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有这样的一个题干,妈妈带着小明去买 苹果,妈妈买了10个苹果,他手中的苹果比小明多3个,问小明手中有几个苹果?有些学生毫不思索地列出了10+3=13(个)。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题干时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8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8篇 第1篇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能力。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 现并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实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 学生规律;通过提供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思考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维方式。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是一种实 用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教科书中,更贴近生活,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 日常生活中,比如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旅行问题,甚至家庭生 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 知识,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动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维方式是指在解决 问题时使用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进行逻辑推理、事物分类、抽象思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认识能力;通过数学问题 讨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 学思维方式,为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启发 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良 好的基础。希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第2篇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数学思想 方面。数学思想是指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对数学问题的独立 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归纳等方式,培 养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 水平。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 进他们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数学教学方法 方面。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共5则)[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 喻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深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服务策略 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就学习机制而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都是呈现为悦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模式并对已有知识在逻辑上进行调整。因此,提高教师的帮助,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在逻辑上的连接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其次,教师还帮助学生找到能力与目标的契合点。对学生已有的能力作最充分的了解。就其现有能力要达到学习目标存在什么困难?跳一跳能否摘到果子?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搬几个“垫子”,搬什么样的“垫子”,以提高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弹跳力”?这个“垫子”就是契合点。同时,教师还帮助深长找到秩序与情绪的融合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共同的学习探索而产生情绪体验,较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影响班级的秩序。教师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行为,让学生既能表达他们的情绪体验,又能较好地保证课堂秩序,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优化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数学。 三、教材策略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 四、倾听策略 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有时也很调皮,课堂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各顾各的,课堂上犹如一盘散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倾听、不会倾听。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效呢?一些学生不能静静地听同伴与老师在说什么。而总是举起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五、评价策略 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

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研讨

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研讨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当代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 高与更新的要求,这就促使小学数学应进一步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升,实 现高品质数学课堂构建,从而强化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而基于跨学科理念,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衔接是提高小学数学教 学有效性以及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的有力举措,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具有 更多可能。因此,为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课 堂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成绩不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唯一的核心,而是将教学重 心由成绩转移至学生素养方面,即强调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问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想象观察能力等,进而在帮助学生掌握数 学知识的同时,使其能够熟练且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导向,为此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学科,从而在课堂上 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以此在知识融合下拓宽学生知识面。基于此, 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应积极探索小学数 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但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始 终在学科成绩上。而基于跨学科融合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跨学科教学能 够创设丰富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优质的课堂活动中实现综合能力提升[1]。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教育行业的教学方式也在随之发生转变,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是教师研究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它能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展深度学习,达到全面学习的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可以采用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跨学科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 新时代要求教育行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也要进行改进与提升,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要针对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维及能力进行全面开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价值。 1.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教学中采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将各学科的知识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与分析,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弥补自身不足,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另外,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学课堂相对枯燥,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极度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阶段,如果课堂教学长时间处于一种严肃枯燥的状态,那么学生的思维很可能就会偏离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搞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7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7篇 第1篇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入手。在教学中,老师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老 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 领会到数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知识,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适当 的案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 推理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 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 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锻炼问题解决 能力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 渗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2000字,仅供参考】。

第2篇示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 想方法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是数学 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关键。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 学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数 学思想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归纳法、演绎法、直观法、实证法等,每 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 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通 过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数学教材和教学活动来实现。数 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 挑战性的数学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可 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3篇示例: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是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并实践的一种教学理念。通过巧妙引导学生运用正规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

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 小学阶段每一门课程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在一起, 丰富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多 元化、综合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 挖掘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根据教学内 容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科加以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 角度、不同维度看待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数学认知体验,深 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 小学数学与语文、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教学,谈一下看法。 一、将语文的教学方法融入数学教学 语文教学往往是生动有趣,而数学教学则是语言言简意赅,精练准确,常常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就会影 响甚至改变原意。将语文教学的方法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较好 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拆字释义。数学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类似的词语和概念,意思却不同,如果理解不正确,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和问题的 解决。如应用题中经常出现的“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数的整除性中“质数,互质数”“倍数、公倍数”,方程中“解方程、方程的解”等。为了帮助学生正确

理解这些词语或概念,可以把这些词语拆分后进行解释。比 如“质数与互质数”,“互”字在语文教学中讲“互相”。“互相”是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间的。互质数是两个 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质数则是一个自然数自己的性质。这样通过拆出“互”与“质数”重点理解“互”字的意思,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更能区分清楚这两 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概念内涵的展示和知识的系统化。 2、省略与交换。小学数学,很多定义中看似不起眼的一 个字词句却往往是保证概念严密性的关键词,我们应从这些 词句出发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表述的精确性,深刻领会知识 要点。例如,四年级下册对梯形的定义是这样的:只有一组 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显然这里的关键词在“只有” 这个词上,而学生却很容易忽略掉。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后 找出这句话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并标上记号。多数学生认为 是“一组”,极少数学生圈出了“只有”,此时学生引起争议,经讨论发现省略掉这个词后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组对边 平行,可以是只有一组,也可能是两组,而如果是两组对边 平行的话就是平行四边形了,最终学生达成一致认识:必须 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同样是四边形的 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交换一句话中主语与宾语的位置 意思也截然不同。比如,“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

多元渗透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

多元渗透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计算,而今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和创新意识。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结合多元化的 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力。 一、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们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 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 物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直观的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利用游戏教学,设计富有 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 二、跨学科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教师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 渗透,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意义和有效。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 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音乐和美术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和音乐、数学和美术的结合,让学生在音乐 和美术的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体验式的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们可以通过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进行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学科的整合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从而使 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意义和有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的角度解析词语和句子 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的角度解析 图形和颜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的角 度解析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

多学科融合下的数学实践活动探究

多学科融合下的数学实践活动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应打破学科课程边界,使学科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关联.本文试从数学与科学、数学与技术、数学与语文、数学与艺术等 组合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课程的重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 素养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多学科、数学、探究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常以抽象的概括和逻辑 推理方式研究数量关系和数理问题.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习应该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而非一堆孤立个体的拼凑."学生要能直接从生活中学习,并且通过学校与生 活的结合,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自然地发展出来.小学数学如何在学科融合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呢? 本文试从数学与科学、数学与技术、数学与语文、数学与艺术等组合出发,谈谈 小学数学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一、数学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 有位哲学家说:"数学就是在看似简单的事物背后探寻美丽的规律."小学数学 教科书中,就蕴藏着许多美学元素,以丰富的美学素材唤醒儿童的审美需要,引导 孩子在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意识.数学教科书三年级 下册《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你知道吗?"、《建筑中的對称》;四年级下册内容"用七巧板拼图形";五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综合与实践 内容"、《花边设计比赛》;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等内容,无不渗透出美的元素.教学"图形的拼组""平移旋转与对称""设计图案"等内容前,可以和美术老师一 起探讨、设计和构思,让数学课体现更多的美学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有 期待和收获. 二、数学与科学的跨学科融合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思维强、知识结构紧密的学科,伴随现代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改革,当前课程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为能很好地促进新课改目标实现,在目前社会需要全能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学校应该注重整合小学阶段各学科的资源,在资源整合中开展数学教学。本文就针对如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跨学科融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做进一步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 一、引言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创新探索各学科间的融合,设立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探索。因此,在“双减”背景的新教育形势下,跨学科整合课程的教学是当下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新课标提出数学要开展跨学科学习,联系融合多学科的知识、资源,能为数学学习拓展更为广泛、大量的信息,促进数学的生活化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眼光去探索客观世界的信息,提升学生用数学思维去分析信息能力。同时跨学科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跨学科融合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是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听化数学教学语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质量。 以《钟表的认识》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 flash 动画微课,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出钟面结构、钟表上时针与分针的运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 小学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些课程会共同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小学数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性 与逻辑性,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在 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与阻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 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教学工 作水平迟迟不能得到提升。学科本位主义在当前小学数学教 学中较为常见,限制了小学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共享,导 致教学实践工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开 展的趋势下,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增强自身观察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改变当前小学 数学教学中单一化的局面,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特点营造丰 富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优美有趣的情景导入 传统本位数学模式下的教学情景,注意知识的关联,虽然说它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注重知识的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能够较好的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但是 这种导入已经模式化了,动不动就开始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或者开火车口算导入,久而久之,数学课堂的导入缺乏生命

力和有趣性,也缺乏对学生美学、人文素质乃至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培养,与新课改理念严重不符。 现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情境导入,更多的要融入别的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这样的情景导入,既让学生觉得语言 的优美,又会感受到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著名 教授赵精兵就说过:“理科课堂要多些文科素养,多渗透点 文科知识,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时很有必要的。”确实话如此,优美的导入,总比干巴巴的数字更有生命力和 吸引力。比如我在讲两位数的加减法,如果按照传统的导入,肯定又是让同学们开火车口算,然后导入到例题,这种联系 性不大,学生估计就两分钟抢答的热度,过了以后呢?仅仅 是干巴巴的例题知识的讲解。而采用新式的情景导入,首先 找班上最重的学生,称一下;然后在找班上最轻的学生,也 称一下;然后自然让学生说出问题,最重的比最轻的学生重 多少?自然就导入到今天的所学内容。如果在导入过程中在 渗透点营养知识,告诉同学们,7-8岁学生的标准体重是多少,可以善意的提醒同学们超重和营养不良都不好,不要贪 吃也不要挑食,这样就自然的把营养膳食和健康知识渗透在 其中了。又如我们在讲数位是,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电影院 找票或者坐火车找座位这样的一个情景,自然而然告诉同学们,一定要遵守社会秩序,不能乱坐。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培

小学多学科融合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究

小学多学科融合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究 摘要:现代化背景下的小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照本宣科转变为如今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综合素养。小学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其更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开展多学科融合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充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教师要重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使他们善于运用数学、会学数学、热爱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这些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 一、与美术课程相结合,进行美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把美育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使数学的抽象知识更为具体、生动。而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更容易对想象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特征,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把抽象的画面和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这种艺术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数学和艺术相结合。在尊重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设计进行优化,并培养其动手设计的能力。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提问,并运用所学到的对称、平移、转动等知识,来设计自己想要的图形。小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会比平常更有热情。也就是在学生们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绘制出自己感兴趣的图形时,将数学与艺术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二、整合科技课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和公式进行逻辑思 考的能力。而小学理科课,则是以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养成良好 的观察习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科学素养。这些都是小学生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需要经过数学的运 算和应用。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证实科学中的种种神秘现象, 以求知欲来强化数学的基本功能。使这两个科目达到最好的融合。 三、结合运动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 数学问题本身也反映了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要强化数学和语文,还要强化英 语和美术;科学学科间的关系,也不能忽略与体育学科密切相关的关系。要使数 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他们体会到在体育课中同样有数学的感觉。老 师在讲授“圆的认识”的过程中,当学生们明白了这个圆圈的特性之后,老师就 会提出一些问题:把数学和投球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体育课上进行问题 的研究,让他们能够在训练场上通过练习来验证自己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把数学 知识带入运动,让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数学问题。这种教学设计能提高小 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式融合 小学数学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 生的主体性;而要使自己永远处于指导地位,使其能够应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 巧来解决问题。此外,在小学数学整体化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充分考 虑到学生的自主性;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指导他们进行协作讨论,并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在“矩形区域”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校的操场旁边有一片长8米,宽6米的 长方形荒地,由于长期闲置,所以我们打算把它改造成一片美丽的花园,需要有 半片荒地那么大。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该范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使 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能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规划花坛的面积、长度、形状,同时也能运用地理、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规划,从而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此教学中,教师将语文,地理,美术;将数学和其他科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其余三人哈哈大笑。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

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而笔者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这部分内容,整合相关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计算机中依托网络查找任意年份的日历,观察思考,获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知识,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感受的,历历在目的,印象深刻,知识掌握扎实牢固。笔者接着设计问题:“为什么二月会有28天或29天?”于是学生开始上网查阅,探究这一问题。笔者提示学生选取12年为一段,查阅二月份日历。通过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判断,最终得出:二月份中每四年中就有一年是29天,称为“四年一闰”。这一过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将会终身受益。再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无法让学生到路口统计车辆。于是,笔者把这一路口车辆通过录像制作慢镜头上传至网络,再让学生从网络中统计经过路口的各种车辆,打破时空限制,亲历数据收集与整理全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

“数形结合”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数形结合”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贯穿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示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阅历浅,解决问题能力有限,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较感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此,“数形结合”是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利用课本中的图形,从图中读懂重要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让学生通过“形”找出“数”。在小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学习领域中,都能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初步整理了小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各教学领域的渗透点:(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及计算,都能借助小棒图、计数图来理解算理、法则和方法;(2)“空间与图形”:可以借助数的知识及数量关系进行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实践与综合应用”:从所给问题的情境中辨认出数与形的一种特定关系或结构,运用画线段图、画分析图、画示意图等方法分析理解;(4)“统计与概率”:通过图形演示移多补少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下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一、“数形结合”在中低年级《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基本概念,形成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是思维的阶梯。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无不充分体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起整个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刚学习数学知识时,教材首先就是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起数的基本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比较长短、多少、高矮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认识与组拼,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数与形联系起来,数形有机结合。在以后年级的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与形的结合就更加广泛与深入。 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时,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并抽象地运用于整个数学学习中。 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具体的形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数学概念,掌握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等,使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 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的学习中,小数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它与分数相比更加抽象。我们同样是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通过1米=10分米,让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