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以《百合花》教学设计为例 (统编版高一选择性必修上)

合集下载

《百合花》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1.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1.1.3 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3.2 领悟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1.3.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2.1.2 概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分析2.2.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2.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如描绘、对话、叙述等。

2.3 鉴赏方法与技巧2.3.1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如人物、情节、背景等。

2.3.2 教授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对比、分析、归纳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引入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预测课文内容。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和思考题。

3.3 课堂讨论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4 鉴赏实践3.4.1 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3.4.2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言浅情深,百合盛开——《百合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积累对小说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的不足,他们在阅读小说时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且大多数学生对革命小说缺乏阅读兴趣,不能体会革命年代特有的高尚情操。

教材解析《百合花》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要求把握小说的抒情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作品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自己有所发现,能够体会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设计思想王安忆说:“小说是一部心灵史”,小说重在激发学生同理心,体会文本中人物心理、情感,从而丰富生命体验,涵养人生品格。

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1.在情境活动中,品味细节,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2.在情境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品味细节,体会人情美与青春美。

2.探究小说的主题,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电影《百合花》将于国庆档期上映,同时,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活动也即将拉开帷幕。

电影制片公司开展宣传活动,全力争取电影票房和最佳影片奖“双冠军”。

【设计理念:电影宣传的情境任务设计符合小说文体特征,同时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以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二、活动任务一你是该片导演,在影片正式上映前,请你简要介绍剧情,以满足观众的急切期待。

教师预设:电影《百合花》讲述了文工兵所在部队向敌占县城发起攻击,发现他们借来的是一床精心刺绣着百合花图案的棉被,是新婚嫁妆。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百合花》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1 导入:引入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魅力。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百合花》。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3 分析与鉴赏: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学生通过例子来说明和解释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文学鉴赏: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鉴赏能力。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1 课文文本:《百合花》提供课文《百合花》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供学生参考和扩展阅读。

提供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资料,供学生参考。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百合花作为主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百合花》,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准确性等。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百合花》的第五至第八段。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百合花的生长过程以及作者对百合花的关注和照顾。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讨论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完成相关的阅读练习和写作任务。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百合花》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写作练习:完成相关的阅读练习和写作任务。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百合花》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阅读理解: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写作练习:完成相关的阅读练习和写作任务。

4.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第三课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完成相关的阅读练习和写作任务。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百合花》一、教学分析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小说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细节描写,把握小说人物形象3.审美鉴赏与创造:探寻小说感人原因,感受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4.文化传承与创造:理解小说内涵,体会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节操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小说人物形象2.探寻小说感人原因,感受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3.理解小说内涵,体会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安排(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读一首诗歌——梅心的《心田上的百合花》(PPT展示)。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觉得这朵百合花是怎样的?(倔强的、坚定地、有信念的……)。

这首诗应是梅心读了林清玄的同名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而作,是梅心在散文中撷取的百合花,今天我们也要去采一朵百合花,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茹志鹃的《百合花》,看看我们能够在她的小说中摘到一朵怎样的百合花?(二)教学过程1.初读小说,整体感知a.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当代著名女作家,浙江杭州人,是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25年9月生于上海。

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

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1998年10月7日逝世。

写作风格:以短篇小说创作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主要作品:《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离不开你》、《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只古老的诗》等。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3)能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3)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3)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3)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1. 导入:(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3)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2)学生通过例证和分析,理解象征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模仿和创作的写作作品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百合花》的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1. 比较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课文《百合花》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2)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特点。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 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写作与实践:通过写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百合花》,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人物、背景等,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结构。

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写作与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百合花》的文本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以《百合花》教学设计为例(统编版高一选择性必修上)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进行中,为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请在片头拟写一段旁白,同时为取得煽情效果,请选取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电影脚本。

学习资源:《百合花》《哦,香雪》原声电影片段及文本、《“叙事介入”与电影旁白》(朱岩)、《论电影艺术语言——旁白的作用》秦勉、《<百合花>——女性视角下对人性与革命战争的独特理解》(邸青青)。

【活动1】写片头旁白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为了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导演组请你为《百合花》写一段旁白,置于片头。

教学环节:
①写一写。

请学生拟写旁白并展示点评,明确电影旁白的作用。

明确一:电影旁白的作用
交待故事背景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确定叙述故事风格
明确二:旁白拟写的评价标准
与原作贴合的程度层级ABCD
语言的表现力层级ABCD
②分一分。

请学生根据叙述人称的不同为旁白分类。

明确:
类型1: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
类型2: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
③比一比。

请学生比较两种不同叙述视角的优劣。

明确:
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偏客观,有利于展现故事全貌。

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偏主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想一想。

你觉得《百合花》更适合哪种叙述视角的旁白?《哦,香雪》呢?
明确:
更适合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对故事背景的讲述,更加客观,具有整体性。

更适合第一人称:更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原作文本就是第一人称。

⑤辩一辩。

你觉得电影旁白的视角选择是否需要与文本叙述视角一致?
明确:第三人称旁白更灵活,无论原文是何种人称,都可以用第三人称旁白;而第一人称旁白具有局限性,只能用于原文是第一人称的作品。

⑥挖一挖。

为什么第一人称会具有局限性?
明确:第一人称往往身在其中,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发展,其所知道的非常有限,约等于读者所知道的内容,而第三人称往往属于“全知者”,站在上帝的角度俯瞰整个故事。

因此如果原文已经是全知的上帝视角了,那么旁白还是有限视角的话,就失去了旁白交待故事背景的意义了。

小结:
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是有限视角,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如《百合花》;第三人称叙述往往是全知视角,客观灵活,拉开与读者距离,有利于展现人物群像,如《哦,香雪》。

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分野。

【活动2】写抒情镜头拍摄脚本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导演组需要拍摄一组抒情性的特写镜头,请从原文中找到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拍摄脚本。

教学环节:
①找一找。

请学生圈画《百合花》中适合拍摄抒情性特写镜头的语言片段
明确:
1.第3、第10段的清新细腻的景物描写
2.枪筒上的野菊花
3.中秋节夜晚的回忆
4.新媳妇捧着百合花被子眼中晶莹
②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所找到的句子,读出细腻,读出优美,教师点评。

③写一写。

请学生结合圈画的文字,仿照示例,写一段视频拍摄脚本。

④评一评。

学生互评拍摄脚本。

评价角度:1.与原作语言及人物的贴合程度 2.特写镜头的抒情性及感染力程度
⑤论一论。

探讨细腻的抒情性特写镜头是否会破坏战争语境的严肃性。

明确:
《百合花》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与当时的主流倾向相反,作者没有描绘炮火纷飞的场景,没有塑造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通过清新细腻的细节描写,谱
出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在普遍追求严肃、宏大的文学叙述风格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谱写出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于人性美。

⑥联一联。

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叙事视角选择上的共性——在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背景下的诗化表达。

明确:
《百合花》的诗化表达:
1.弱化战争背景,专注情感描写
2.以女性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3.用细腻化的细节描写,弘扬人性的美好
《哦,香雪》的诗化表达:
1.回避重大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
2.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青春之美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淳朴的心灵
小结:
茹志鹃在《百合花》上的创作成就,不只是在其小说语言的优美上,更重要的是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抒情桎梏,不再着眼于叱咤风云的、形象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开始在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去关注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以细腻的笔触
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发掘普通人物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及独特情感体验。

以特有的诗化的表达,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在文学的艺术长廊里,从来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固步自封,我们更期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表达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也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广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挖掘作品背后内在的美学价值!
【学习评价】
1.旁白拟写的评价层级。

2.拍摄脚本的完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