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

合集下载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但易开裂。
3-8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一)溶胶制备工艺
1、 有机途径
组成: 母体——醇盐,浓度10~50%;
溶剂——乙醇; 催化剂——盐酸、醋酸等 螯合剂——乙酰丙酮 水——用量一定要控制
特点:水、溶剂挥发,干燥龟裂;
薄膜厚度受限; 但可反复涂覆。
3-9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优缺点
A 样品的晶型结构完整,原料便宜;
B 设备简单、适于批量生产;
C 粉末易团聚,制备较为困难。
3 - 36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2) 水热法(高温水解法)
定义:指在高温(100~1000℃)高压(10~100Mpa)下,利用
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进行的合成。
水的作用:作为一种组分参与反应(即是溶剂又是矿化
研究进展:己制备出多种单质、无机化合物和复合材料超细微粉
末;目前已进入规模生产阶段,美国的MIT(麻省理工学)于1986 年已建成年产几十吨的装置。
3 - 33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4 液相法 特点:化学组成可控 → 高纯、均相 成核速度可控 → 合成温度低 形状大小可控 → 纳米颗粒
分类: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法等。
3 - 34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1)沉淀-共沉淀法
定义:含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使离子沉淀的 方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 分类: 单组分沉淀:溶液只含一种阳离子,得到单组分沉淀。 单相共沉淀:溶液含多种阳离子,沉淀为化合物 (固溶体)。 共沉淀:溶液中含多种阳离子,沉淀产物为混合物。

纳米粉体的制备(气相方法)

纳米粉体的制备(气相方法)

§3.1.1 气体冷凝法
• 根据加热源进行分类: 不同的加热方法制备出的超微粒的量、品种、粒径 大小及分布等存在一些差别。 • • • • • • • 1)电阻加热; 2)高频感应加热; 3)阴极溅射加热; 4)激光加热; 5)微波加热; 6)等离子体加热 ……
气体冷凝法根据加热源分类
• (1) 电阻加热:(电阻丝) • 电阻加热法通常使用螺旋纤维或舟状的电阻发 热体。如图
• 采用等离子体加热蒸发法可以制备出金属、合 金或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的优点: • 等离子体温度高,几乎可以制取任何金属的微 粒。 • 金属或合金可以直接蒸发、急冷而形成原物质 的纳米粒子,为纯粹的物理过程;而金属化合 物,如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的制备,一般 需经过金属蒸发化学反应急冷,最后形成 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 • 缺点:等离子体喷射的射流容易将金属熔融物 质本身吹飞,这是工业中应解决的技术难点。
气体冷凝法根据加热源分类
(3) 溅射法
• 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原理:如图 •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 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气(40~250 Pa), 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 kV。 • 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离子形成,在电 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加热靶 材),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 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 ② 影响因素: • SiC超微粒的获得量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多。 例如,在400 Pa的Ar气中,当电流为400 A, SiC超微粒的收率为约0.58 g/min。 • 惰性气体种类不同超微粒的大小也不同。 He气中形成的SiC为小球形,Ar气中为大颗粒。 • 用此种方法还可以制备Cr,Ti,V,Zr等结晶 性碳化物纳米微粒,而Mo,Nb,Ta和W等高 熔点金属只能得到非晶态纳米微粒。

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原理

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原理

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原理
水热法制备BaTiO3纳米粉体的原理是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利用水分子和溶剂分子的高度活跃性,使得反应物中的离子在水热反应的过程中重新排列和结合,最终形成目标产物。

具体原理如下:
1. 水热环境:水热反应一般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典型的反应条件是温度在100-200摄氏度之间,压力在1-3 MPa左右。

这样的环境使得反应物能够在水分子的催化下更快地进行反应。

2. 溶解反应物:将所需的反应物,如钛酸铅和钡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反应物溶液。

溶剂通常选择对反应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如酸、碱或氢氧化钠等。

3. 反应:将制备好的反应物溶液加入到高压釜中,加热至设定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发生迁移和重排,形成新的晶体。

4. 沉淀: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将高压釜冷却至室温,产物会经历一个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这是因为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导致产物退火结晶生成固态的BaTiO3纳米粉体。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BaTiO3纳米粉体具有高度纯净性、均匀性好、粒径小等优点,适用于丰富光电、催化及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是一种具有纳米级粒径的材料,通常指的是粒径在1-100纳米之
间的颗粒。

这些纳米粉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表面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纳米粉体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纳米粉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这使得其在催化、
吸附、润湿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同时,由于其粒径较小,纳米粉体材料还表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光学、电学、磁学等特性,因此在纳米电子器件、纳米传感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胶-凝胶法、气相沉
积法、机械合金化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制备出不同成分、形貌和结构的纳米粉体材料,满足了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同时,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制备方法也不断涌现,为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纳米粉体材料在催化、能源存储、生物医药、环境治理等领域都有重要
的应用。

例如,在催化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在能源存储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生物医药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等应用;在环境治理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方面。

综上所述,纳米粉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多样,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粉体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作用。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材料研1203 Z1205020 石南起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诞生并迅速发展和渗透到各学科领域的一门崭新的高科技。

由于它在21世纪产业革命中具有战略地位,因而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

有人说,70年代微电子学产生了世界性的信息革命,那么纳米科技将是21世纪信息革命的核心。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而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纳米粉体的制备。

1.纳米粉体的制备要使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纳米粉末的制备是关键。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高能球磨法。

1.1物理法物理法中较重要的是气体中蒸发法,在惰性气体中蒸发金属,急冷生成纳米粉体。

如在容器中导入低压的氩或氦等惰性气体,通过发热体使金属熔化、蒸发,蒸发的金属原子和气体分子碰撞,使金属原子凝聚成纳米颗粒。

通过蒸发温度、气体种类和压力控制颗粒大小,一般制得颗粒的粒径为10nm左右。

比较重要的物理法还有溅射法、金属蒸气合成法及流动油上真空蒸发法等。

1.2化学法化学法制备纳米粉可分气相反应法和液相反应法。

1.2.1气相反应法气相反应法是利用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1)原料化合物具有挥发性,提纯比较容易,生成物纯度高,不需要粉碎。

(2)气相物质浓度小,生成的粉末凝聚较小。

(3)控制生成条件,容易制得粒径分布窄,粒径小的微粒。

(4)气氛容易控制,除氧化物外,用液相法直接合成困难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均可合成。

气相合成中除了反应原料均为挥发性物外,也可用电弧、等离子体、激光加热固体使其挥发,再与活性气体反应生成化合物纳米粉体。

1.2.2液相反应法液相反应法作为一种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成为各国材料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它具有无需高真空等苛刻物理条件、易放大的特点,并且得到的粉体性能比较优越。

常用的液相反应法有共沉淀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反应法等。

共沉淀法是利用各种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经反应成不溶解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醋酸盐等,再经加热分解生成高纯度的超微粉料。

ZnO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ZnO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实 验 2 ZnO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一)实验类型:综合性(二)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三)实验学时数:16(四)实验目的(1)掌握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工作原理。

(2)了解X-射线粉末衍射仪鉴定物相的原理。

(五)实验原理纳米ZnO 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材料, 其粒径介于1~ 100 nm 之间,又称为超微细ZnO 。

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使得纳米ZnO 产生了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使得纳米ZnO 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 主要用来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紫外线遮蔽材料、变阻器、图像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合成纳米ZnO 的方法有多种,沉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合成纳米ZnO 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法是在可溶性锌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将阴离子洗去,经分离、干燥、热处理后,得到纳米氧化锌。

该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太苛刻,产品纯度高,不易引入杂质,成本低。

X-射线粉末衍射仪是分析材料晶体结构的重要工具。

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象实质上是晶体微观结构形象的一种精细复杂的变换。

由于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晶胞大小、单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数目及位置等,而晶体物质的这些特定参数,反映在衍射图上机表现出衍射线条的数目、位置及相对强度各不相同。

因此,每种晶态物质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任何一种晶态物质都有自己独立的X射线衍射图,不会因为他种物质混聚在一起而产生变化。

这就是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的依据。

根据粉体X-射线衍射图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谢乐公式(如下),可以计算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

0.89cos D λβθ=(λ为X 射线的波长,β为最强峰的半峰宽,θ 为衍射角)(六)实验内容1. 制备以Zn(NO 3)2·6H 2O 与NH 4HCO 3为原料,聚乙二醇(PEG 600)为模板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将制得的沉淀,洗涤后经煅烧制备纳米ZnO 。

第八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

第八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

• 5 陈化时间的影响 凝胶在陈化的过程中, 凝胶在陈化的过程中,由于粒子接触时的曲率半径不 导致它们的溶解度产生区别。另外, 同,导致它们的溶解度产生区别。另外,在陈化过程中凝 胶还会发生Ostward熟化,即大小粒子因溶解度的不同而 熟化, 胶还会发生 熟化 造成的平均粒径的增加。陈化时间过短, 造成的平均粒径的增加。陈化时间过短,颗粒尺寸分布不 均匀;时间过长,粒子长大、团聚,不易形成超细结构, 均匀;时间过长,粒子长大、团聚,不易形成超细结构, 因此陈化时间的选择对粉体的微观结构非常重要。 因此陈化时间的选择对粉体的微观结构非常重要。随陈化 时间的增加,在一段时间以内,粒子缓慢生长, 时间的增加,在一段时间以内,粒子缓慢生长,随陈化时 间的延长,粉体的粒径显著增大。 间的延长,粉体的粒径显著增大。 • 6 凝胶干燥条件的影响 凝胶经过干燥才能够得到所需的颗粒粉体。 凝胶经过干燥才能够得到所需的颗粒粉体。与普通粉 体干燥有所不同的是Gel干燥阶段体积收缩会导致组织结 体干燥有所不同的是 干燥阶段体积收缩会导致组织结 构损坏并影响超细颗粒的性能。 构损坏并影响超细颗粒的性能。
粉体名称 SiO2, Al2O3 TiO2, ZrO2 BaTiO3, LiNbO3, SnO2 α-Fe2O3 ZnO SiC 羟基磷灰石(HAP) 羟基磷灰石 YBa2Cu3O7-δ LaCoO3 3A12O3·2SiO2 La0 .8 Sr0 .2 FeO3 ZnS, CdS , (Pb,La) (Zr,Ti)O3 , , 主要用途 光纤、陶瓷、玻璃、 光纤、陶瓷、玻璃、催化剂载体等 陶瓷、光纤、 陶瓷、光纤、催化剂等 电容器、 电容器、铁电材料等 气敏材料 磁粉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发光材料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磨具等 陶瓷粉体, 陶瓷粉体,生物活性材料 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 气敏材料, 气敏材料,催化剂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添加剂 气敏材料 半导体 光敏阀门, 光敏阀门,光电显示器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的方法(一)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的方法(一)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的方法(一)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的方法简介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的几种常见方法。

四氧化三铁(Fe3O4)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磁性颗粒、磁性液体以及磁性传感器等。

方法一:共沉淀法1.准备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含氢氧化钠的溶液。

2.将两种溶液缓慢加入反应容器中,同时搅拌。

3.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4.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心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5.将沉淀物洗涤干净,并进行干燥。

方法二:热分解法1.将硫酸亚铁放入高温炉中,并进行加热处理。

2.根据热分解曲线,通过调整温度和时间,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热分解。

3.确保反应容器密封良好,以防止杂质的进入。

4.等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取出,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

方法三:水热法1.将硫酸亚铁加入适量的水中,并搅拌均匀。

2.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用高温高压的水热反应条件来制备纳米粉体材料。

3.等待反应结束后,用离心等方法将产物分离出来。

4.对产物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杂质。

方法四:溶剂热法1.准备硫酸亚铁和有机溶剂。

2.将硫酸亚铁和溶剂混合,得到反应溶液。

3.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和反应时间,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反应。

4.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将产物分离。

5.将产物洗涤、干燥,以得到纯净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

结论以上是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粉体材料的四种常见方法。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可以得到高纯度、均匀分散的纳米粉体材料,为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
纳米粉体是一种颗粒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粉末,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材料科学、能源储存、生物医学等。

以下是一些制备纳米粉体的常用方法。

1.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将溶液喷雾成细小液滴,然后利用热空气使液滴快速蒸发,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制备速度快、操作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均匀制备纳米粉体。

2. 气溶胶法:气溶胶法是指通过气态前驱物生成纳米粉体。

通常将气体和溶解物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通过热、化学反应或电解作用生成纳米颗粒。

该方法能制备高纯度、均匀分散的纳米粉体。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利用溶胶和凝胶两个阶段的转变来制备纳米粉体。

通常将溶解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然后通过调节pH值或控制溶剂的挥发,使溶胶逐渐凝胶化,形成纳米粉体。

4.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将溶液放入密闭反应器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纳米粉体。

由于水的高溶解度和高扩散性,水热合成法能制备高纯度、高晶度的纳米粉体。

5.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通过溅射、热蒸发或激光烧结等方法将
金属或化合物转化为蒸发物,并在惰性气氛中沉积到固体基底上生成纳米粉体。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粒径可控的优点。

6. 激光燃烧法:激光燃烧法是将金属、合金或化合物的颗粒通过高能激光束作用下产生的瞬间高温、高压浓缩区,使其发生快速燃烧反应来制备纳米粉体。

该方法制备纳米粉体速度快且可规模化。

7. 球磨法:球磨法是将粉末原料在球磨机中与高能球体一起运动和碰撞,使原料不断研磨、破碎,最终形成纳米粉体。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高能机械合金和非晶态材料的纳米粉体。

总的来说,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制备速度快、操作简单、控制粒径可调等特点,为纳米科技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