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朝天子 咏喇叭》(喇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解说]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简析】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
第一学期九上《朝天子·咏喇叭》赏析(3篇)

第一学期九上《朝天子·咏喇叭》赏析(3篇)XX—XX第一学期九上《朝天子·咏喇叭》赏析(3篇)赏析一:【作者介绍】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有《王西楼乐府》。
【解题】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注评】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锁哪:也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锁哪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32019-08-01XX—XX第一学期九上《朝天子·咏喇叭》赏析(3篇)赏析一:【作者介绍】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有《王西楼乐府》。
【解题】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注评】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锁哪:也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朝天子咏喇叭的古诗词鉴赏

朝天子咏喇叭的古诗词鉴赏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作者简介] 王磐(约 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解说]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 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 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
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 “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 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 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 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 但是却活画出了 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带拼音)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lǎbāsuǒnà喇叭,唢呐,qǔér xiǎo qiāngér dà曲儿小,腔儿大。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má官船往来乱如麻,quán zhàng nǐtái shēn jià全仗你抬身价。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军听了军愁,mín tīng le mín pà民听了民怕,nǎlǐqùbiàn shén me zhēn gòng jiǎ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yǎn jiàn de chuīfān le zhèjiā眼见的吹翻了这家,chuīshāng le nàjiā吹伤了那家,zhǐchuīde shuǐjìnéfēi bà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背景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词释义朝天子:曲牌名。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古诗今译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云彩辨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名句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是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在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现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朝天子 咏喇叭》译文、赏析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朝天子咏喇叭》译文、赏析朝天子(咏喇叭)王磬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赏析::作者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他出身富家,但不喜豪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楼乐府》。
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生活。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
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
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
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
“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
他们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
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
“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
初中语文文言文《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解说]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简析】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解析创作背景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解析|创作背景《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全文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 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及注释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明代作者:王磐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
朝皇帝咏喇叭的赏析
《朝皇帝·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挖苦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皇帝咏喇叭的赏析,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朝皇帝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交游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麽真共假。
目睹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
首要从作者的身世看.他身世大族,但不喜奢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通晓乐律,著有《王西楼乐府》。
所作散曲清俊俊美,言语诙谐,其间有些著作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凄惨的现实生活。
《朝皇帝咏喇叭》是他的代表著作。
曲中写到:喇叭,唢呐,能够吹奏的曲子都很简略,但音量特别大,能盖过悉数。
不管官儿大的,官儿小的,一切的官船今日来明日去如络绎一般,全靠了喇叭、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
当地的官儿听了,官怕;当地的平民大众听了,民怕;晕头转向地哪里还辨什么真和假。
喇叭唢呐天天吹,吹得当地上官库见了底,平民大众断了粮,都败尽家业变成了穷光蛋。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其时宦官装模作样地丑陋面貌,一起也揭穿了他们给公民带来的深重灾祸。
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来往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从这儿,咱们能够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意图。
然后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间“曲儿小”二句捉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比照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入的形象。
“曲儿”原本很小,很细,可是声响通过“腔儿”的扩大,就能颂扬四方。
这儿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方宦官出行的形状,挖苦宦官,貌合神投。
宦官原属宫殿中供使唤的奴才,位置原本低下,却凭借帝王的宠信大摆神威。
他们一出皇宫,就恃势凌人,装模作样,气焰嚣张,
从前的百依百顺,卑躬屈膝云消雾散,前后判若鸿沟。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体现宦官的无耻神态,极富挖苦性。
“官船”一句捉住“乱如麻”的特色,“乱”体现了宦官酷吏的得意忘形,惟我独尊的丑陋面貌。
他们在河中横行无忌,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愈加杰出其专横粗野的神态。
官船越多,公民受害越深。
“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模作样的丑相。
“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
宦官如此猖狂,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
这儿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对宦官克扣公民欺压大众进行了无情的揭穿。
进一步阐明社会风气的糜烂。
中心三句从听觉方面别离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害。
“愁”是这一层的中心。
“军”为何而愁?本来,明代中叶,社会黑an,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随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帮凶。
因而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别的位置。
他们惯于鼓唇摇舌,颠倒是非。
所以,军guan战士一传闻宦官要来,都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恭维助威,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捉住凭据,遭到虐待。
“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交税,纳捐。
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一起表面上又装出毫不隐讳,理直气壮的姿态,方法阴恶而毒辣。
“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损害使公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
这样,地痞流氓有隙可乘,以假乱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
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
作者猛烈地打击了宦官擅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
揭穿有力,批评深入。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视点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终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公民形成的灾祸来下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规模之大,损害之大。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损害的`程度来说。
“水尽鹅飞”这儿有两层意思:首要,这儿是借“水尽鹅飞”比方民财悉数被搜刮洁净,公民为了缴粮交税,现已败尽家业,粮无粟粒,钱无分文。
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赞同语,作者严整地正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剧公民的担负,激起公民的抵挡,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
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剖析
了宦官给公民带来的灾祸,挖苦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模作样,,鱼肉大众的罪恶行径,传达了公民对宦官的恨。
总归,《朝皇帝·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入。
在结构上,全面环绕“吹”字来安排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喽啰“吹”之形,吐公民群众对“吹”之恨。
层层推动,有条有理。
以“乐”声来抒“愤”情,言必有中地提醒了封建统治者与大众的敌对,反映了公民的苦楚和不幸。
在写法上,运用夸大和挖苦的方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适当奇妙,使人读后十分爽快。
这首散曲选材精当,比较恰当,很富有挖苦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著作,在曲坛上是比较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