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液压传动》课后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思考题和习题解1.1 液体传动有哪两种形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被称之为液体传动。
按照其工作原理的不同,液体传动又可分为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其中液压传动是利用在密封容器内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而液力传动则的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动力的。
1.2 什么叫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所用的工作介质是什么?答: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的传动方式被称之为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所用的工作介质是液体。
1.3 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1)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是指能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为液压能的装置,它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
(2)控制调节装置:其作用是用来控制和调节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以保证执行元件和工作机构的工作要求。
(3)执行装置: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作用是在工作介质的推动下输出力和速度(或转矩和转速),输出一定的功率以驱动工作机构做功。
(4)辅助装置:除以上装置外的其它元器件都被称为辅助装置,如油箱、过滤器、蓄能器、冷却器、管件、管接头以及各种信号转换器等。
它们是一些对完成主运动起辅助作用的元件,在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5)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指传动液体,在液压系统中通常使用液压油液作为工作介质。
1.4 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答:优点:(1)与电动机相比,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产生出更大的动力,也就是说,在同等功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即:它具有大的功率密度或力密度,力密度在这里指工作压力。
(2)液压传动容易做到对速度的无级调节,而且调速范围大,并且对速度的调节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3)液压传动工作平稳,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
(4)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能实现自润滑,使用寿命长。
(5)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很方便地对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并能很容易地和电气、电子控制或气压传动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复杂的运动和操作。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课后例题习题-第十章

10 章思 考 题10.1 什么叫差向异构?10.2 请说明肽的定义。
10.3 解释下列各种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1)Pb 2+和 Ag + (2)强酸,强碱 (3)乙醇(4)尿素 (5)加热 (6)剧烈反应 10.4 DNA 和RNA 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10.5 酪氨酸的等电点应当是大于还是小于pH ?把酪氨酸溶在水中,要使它达到等电点应当加酸还是加碱?10.6 为什么α-氨基酸和乙酐或乙酰氯反应比简单的胺慢得多?怎样能使反应加速? 10.7 醛糖能和Fehling 溶液、苯肼等反应,表现出醛基典型的性质,但它不能和Schiff 试剂、亚硫酸氢钠饱和液反应,这是为什么?10.8 怎样识别D 型吡喃己醛糖的α-和β-差向异构?10.9 在多肽合成中为什么要进行氨基保护?在形成肽键的反应中为什么要羧基活化? 10.10 糖苷既不与Fehling 试剂作用,也不与Tollens 试剂作用,且无旋光现象。
试解释之。
10.11 解释下列名词(1)盐析 (2)变性 (3)脂蛋白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解答10.1 答 糖分子具有羰基和羟基,当它们距离适当时在分子内可形成半缩醛环状结构。
羰基是平面结构,羟基可以从平面的两侧分别加上去。
加成后,原来羰基碳变成了手性碳,如葡萄糖C-5羟基从C-1羰基平面两边加上去的结果是生成与C-1构型不相同的两种氧环式结构。
这两种氧环式除C-1构型不同外,其余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都相同,因此它们称为差向异构体。
10.2 答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连接的基本方式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一个酰胺键—C —NH —O,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肽分子中的酰胺键也称为肽键。
10.3 答 (1)蛋白质不可逆沉淀;(2)蛋白质水解;(3)蛋白质可逆沉淀;(4)蛋白质凝絮;(5)蛋白质结构改变;(6)蛋白质结构改变。
10.4 答 DNA 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庞大,由脱氧核糖组成,在RNA 中,核糖代替脱氧核糖,DNA 含有胸腺嘧啶,RNA 中含鸟嘧啶。
思考题与习题的解答

思考题与习题的解答附录:第1章思考题及答案1-1 变压器的电动势的产生原理是哪一个定律?说明其原理。
答:变压器的电动势的产生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设N匝线圈处在磁场中,它所交链的磁链??N??,当磁链?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场,并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动势。
即: e??Nd?d? ??dtdt1-2 根据功能与用途,电机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功能与用途电机可以分为:动力电机和控制电机。
动力电机又分为:静止的电机和旋转电机。
控制电机是信号转换和信号传递的装置,容量和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于检测、放大、执行和校正等元件。
静止电机:变压器动力电机电机旋转电机交流电机控制电机1-3 一个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等组成。
电源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直流电机控制设备生产机械是执行某一生产任务的机械设备,是电力拖动的对象;电源给动力机构——电动机以及控制设备提供电能,电动机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传动机构变速或变换运动方式后,拖动生产机械工作;控制设备是各种控制电机、电器、电子元第 1 页共 68 页件及控制计算机组成,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运动,实现对生产机械运动的自动控制。
1-4 电机中涉及到哪些基本电磁定律?试说明它们在电机中的主要作用。
答:全电流定律:电生磁的定律,实现电磁转换;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的定律,电磁转换;电磁力定律:电磁产生运动的定律,电动机原理。
1-5 如果感应电势的正方向与磁通的正方向符合左手螺旋关系,则电磁感应定律应写成e?Nd?,试说明原因。
dt答:应为电磁感应定律的描述是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与磁通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关系d?,即电动势总是阻碍磁通的变换。
因此当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与磁通方dtd?向符合右左手螺旋关系时,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N。
dt时:e??N第1章练习题题解及答案1-1 在求取感应电动势时,式eL??Ldid?d?、式eL??、式eL??N,以及e?Blvdtdtdt等式中,哪一个式子具有普遍的形式?这些式子分别适用什么条件?解:式eL??d?是普遍的形式,此时是在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与磁链的正方向符合右手dt螺旋关系条件下;式eL??Ldi适用于自感电动势,表示于线圈中电流i的变化使i产生的交链该线圈dt的磁链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电动势;d?适用于线圈所有N匝的磁通相同,均为?时,即??N?的情况; dt式e?Blv适用于运动电动势,且B、l、v三者相互垂直,且符合右手定则。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习题解答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计算机系统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通信设备的物理或逻辑的综合体。
硬件即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
软件是由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文档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4.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的结构与功能特性,通常是指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的属性,包括指令集、数据类型、存储器寻址技术、I/O 机理等等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它包含了许多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硬件细节。
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1) 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寻访(3) 指令和数据均可以用二进制代码表示(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5)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6)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6.画出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及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1) 机器字长:指 CPU 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 CPU 的寄存器位数有关(2) 存储容量:包括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数=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3) 运算速度:主频、Gibson 法、MIPS 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CPI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时钟周期数、FLOPS 每秒浮点运算次数7.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MM(主存或内存)组成;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存储字长——存储器一次存取操作的最大位数;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代码的总量;机器字长——CPU能同时处理的数据位数;等于处理器内部寄存器位数指令字长——一条指令包含的二进制代码位数;8.解释下列英文代号:CPU、PC、IR、CU、ALU、ACC、MQ、X、MAR、MDR、I/O、MIPS、CPI、FLOPS。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2版》课件习题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第1章专机总体设计1.1 专机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答:专机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 工艺范围; 2) 加工精度; 3) 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 4) 可靠性; 5) 操作方便、工作完全;6) 造型美观、减少污染。
1.2 专机设计的步骤是什么?答: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调查研究; 2) 总体方案设计; 3) 工作图设计; 4) 试制鉴定。
1.3 专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答:具体内容如下:1) 调查研究; 2) 专机的总体布局; 3) 工艺分析; 4) 确定专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4 总体布局的内容是什么?答:内容是按工艺要求决定机床所需的运动,确定机床的组成部件,以及确定各个部件的相对运动和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也要确定操纵、控制机构在机床中的配置,并作出机床的总联系尺寸图。
1.5 为何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工艺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答:工艺分析首先确定该专机所采用哪一种的工艺方法,工艺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它对机床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很大。
工艺方法的改变将导致机床的运动、传动、部件配置以及结构等产生一系列变化。
不同的工艺方法,必然会使机床的结构、运动、传动等有所不同。
因此,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工艺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的。
1.6 专机的运动有哪几种类型?运动分配的原则是什么?答:按其运动的功用可分为表面成形运动和辅助运动两大类。
表面成形运动又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类。
运动分配的原则应考虑下列几项:1) 简化机床的传动和结构; 2) 提高加工精度; 3) 缩小机床占地面积。
1.7 主轴转速数列有哪几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答:主轴转速数列采用等比级数、等差级数、对数级数等类型排列。
一般情况下,在主运动系统中主轴转速采用等比级数排列; 在进给运动系统中采用按等差级数排列的数列。
1.8专机的功率确定方法有哪几种?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什么?答:有3种方法:1) 类比法; 2) 实侧法; 3) 计算法。
沪教版物理七年级上 第十章力学原理练习一和参考答案

沪教版物理七年级上第十章力学原理练习一和参考答案1. 问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重力加速度为9.8 m/s^2,求该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多少?参考答案:根据力的计算公式 F = m * a,因为重力是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所以该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5 kg * 9.8 m/s^2 = 49 N。
2. 问题:一个物体在水中浸泡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参考答案: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F = ρ * V * g,其中ρ 是液体的密度,V 是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g 是重力加速度。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所以当物体完全浸泡在水中时,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即物体的重力。
因此,物体在水中浸泡时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3. 问题:一个水桶里装有10 kg 的水,水桶的质量为2 kg,求水桶和水一起的总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水桶和水一起的总质量等于水桶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所以总质量为 10 kg + 2 kg = 12 kg。
4. 问题: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50 N 的拉力时,它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根据力的计算公式 F = m * a,将已知的力和物体的质量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 a = F / m = 50 N / m。
5. 问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 kg,施加在它上面的力为10 N,求该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根据力的计算公式 F = m * a,将已知的力和物体的质量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 a = F / m = 10 N / 2 kg。
6. 问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 kg,施加在它上面的力是15 N,求该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根据力的计算公式 F = m * a,将已知的力和物体的质量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 a = F / m = 15 N / 5 kg。
7. 问题: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10 N 的拉力,它在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为6 N,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摩擦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十章 电气照明
10-1.电气照明有什么特点对工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电气照明是供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的电气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工作人员视力健康的必要条件。
照明是人工照明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照明方式。
实践和实验都证明,照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因此电气照明的合理设计对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2.什么叫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常用单位各是什么什么叫配光曲线
答:发光强度是表示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坎德拉(cd )。
照度是表示受照物体表面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勒克司(lx )。
'
亮度是表示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单位为cd/m 2。
配光曲线也叫光强分布曲线,是在通过光源对称轴的一个平面上绘出的灯具光强与对称轴之间角度α的函数曲线。
10-3. 什么叫反射比反射比与照明有什么关系
答:反射比是指反射光的光通量ρφ与总投射光通量φ之比,即ρρφφ=。
反射比是一表征物体的光照性能参数。
10-4. 什么叫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试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例,说明各自的发光原理和性能。
、
答:利用物体加热时辐射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热辐射光源。
常用的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
白炽灯的发光原理为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到白炽状态从而引起热辐射发光。
这种照明光源结构简单,价格低,显色性好,使用方便,适用于频繁开关。
但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耐震性差。
利用气体放电时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气体放电光源。
目前常用的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汞蒸气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电弧放电,发出少许可见光和大量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励管内壁涂覆的荧光粉,使之再发出大量的可见光。
二者混合光色接近白色。
荧光灯的光效率高,寿命长,但需要附件较多,不适宜安装在频繁起动的场合。
10-5. 试述荧光灯电路中的启辉器、镇流器和电容器的功能。
答: 启辉器的功能是控制灯丝加热时间。
镇流器的功能是产生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电动势。
电容器的功能是用来提高功率因数。
10-6. 在哪些场所宜采用白炽灯照明又在哪些场所宜采用荧光灯照明
答:照明开关频繁或因频闪效应影响视觉效果和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的场所,宜采用白炽灯。
识别颜色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日光色的荧光灯。
、
10-7. 什么是灯具的距高比距高比与布置方案有什么关系
答:保证所需的照度均匀度时的最大灯具间距与灯具计算高度之比。
布置灯具应按灯具的光强分布、悬挂高度、房屋结构及照度要求等多种因素而定。
为使工作面上获得较均匀的照度,较合理的距高比一般为~。
10-8. 灯具悬挂高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室内灯具不宜悬挂过高或过低。
过高会降低工作面上的照度且维修不方便;过低则容易碰撞且不安全,另外还会产生眩光,降低人眼的视力。
10-9. 什么叫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数与那些因素有关什么叫减光系数又与哪些因素有关 }
答: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数是表征照明光源的光通量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参数,用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包括直射光通量和多方反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与全部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之比来表示。
利用系数u K μ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与灯具的形式,光效和配光曲线有关.灯具的光效越高,光通量越集中,利用系数也越高。
②与灯具的悬挂高度有关.悬挂越高,反射光通量越多,利用系数也越高。
③与房间的面积及形状有关.房间的面积越大,越接近于正方形,则由于直射光通量越多,利用系数也越高。
④与墙壁,顶棚及地面的颜色和洁污情况有关.颜色越浅,越洁净,反射光通量越多,因此利用系数也越高。
减光系数旧称维护系数,是指照明设备使用一定的时期后在工作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该设备新装时,在同样条件下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10-10. 照明网络为什么要分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两种供电方式对供电电源有什么要求 答:为保证电光源正常、安全、可靠地工作,同时便于管理维护,又利于节约电能,就必须有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和控制方式给予保证。
工作照明一般由动力与照明共用的变压器供电。
供继续工作使用的应急照明应接于与正常照明不同的电源,当正常照明因故停电时,应急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
]
10-11. 试说明电气照明平面布线图上,灯具旁标注的CS P
FAC 0.3362412866⨯-中各种文字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答:CS P FAC 0
.3362412866⨯-表示6盏FAC41286P 型悬挂荧光灯具,灯管为二根36W 荧光灯管,灯具链吊安装,安装高度距地3.0m 。
10–12.有一教室长11.4m 、宽6.4m 、高3.6m ,照明器离地高度3.1m ,课桌的高度为0.75m 。
室内顶棚、墙面均为白色涂料,顶棚有效反射比取70%,墙壁有效反射比取50%。
要求课桌的实际平均照度为300lx ,若采用蝠翼式荧光灯具,内装36WT8直管荧光灯,试确定所需的灯数及灯具布置方案。
解:(1)确定布置方案
查表A-18–2,教室照度值为 300Lx 、功率密度值 LPD=9W/M 2。
由灯具离地高度3.1m ,课桌的高度为0.75m ,则室空间高度为
、
h RC =2.35m 查表A-18–4,该蝠翼式灯具的最大距高比为,即l/h RC =,则灯具间的合理距离为
l ≤ h RC =×=4.23m
初步确定灯具布置方案如图10–16所示。
该布置方案的实际灯距为
满足要求。
此时灯具个数为:n =4×3=12(个)
(2)用利用系数法计算照度
①计算室空间比RC K :
`
②确定利用系数
查表A-18–4可知:ρc =70%,ρw =50%,RC K =3时u K =;RC K =4时u K =。
运用插入法可得ρc =50%,ρw =30%,RC K =时u K =
③确定布置灯具的光通量
查表A-18–3可知,F36T8/840型36WT8直管荧光灯光通量Φ=3150lm
⑤计算实际平均照度
实际平均照度与标准照度300Lx 误差<10% ,计算结果满足照度要求。
PLD=(36+4)×12/×= W/M 2<9W/M 2,满足功率密度目标值要求。
)
另外,黑板照明安装专用黑板照明灯具2个,内装36WT8直管荧光灯。
m
m l 23.42.2<=06.34
.66.9)4.66.9(35.25)(5=⨯+⨯⨯=•+=
b a b a h K RC RC lx A n K K E m u av 2954
.66.93150127.06858.0=⨯⨯⨯⨯=Φ=
图10–16 教室灯具布置图
10–13 某仪表装配车间长60m ,宽15m ,采用FAC42601P 型嵌入式荧光灯具60个,内装2×36WT8直管荧光灯,嵌入安装离地4.5m ,工作面离地高度为0.75m ,顶棚有效反射比为为30%,墙面有效反射比为为50%,要求工作面上的最低平均照度为300lx ,试校验能否满足照度要求。
解:查表A-18–2,仪表装配照度值为 300Lx 、功率密度值 LPD=11W/M 2。
由灯具嵌入安装离地4.5m ,工作面离地高度为0.75m ,,则室空间高度为
hRC=3.75m 查表A-18–5,该嵌入式荧光灯具的最大距高比为,即l/h RC =,则灯具间的合理距离为
[
l ≤ h RC =×=4.84m
①计算室空间比RC K :
②确定利用系数
查表A-18–4可知:ρc =70%,ρw =50%,RC K =时u K =;RC K =时u K =。
运用插入法可得ρc =70%,ρw =30%,RC K =时u K =
③确定布置灯具的光通量
查表A-18–3可知,F36T8/840型36WT8直管荧光灯光通量Φ=3150lm ⑤计算实际平均照度
56.115
60)1560(75.35)(5=⨯+⨯⨯=•+=b a b a h K RC RC lx lx A n K K E m u av 30021315
6031502607.07247.0<=⨯⨯⨯⨯⨯=Φ=
计算结果表明实际平均照度213Lx与标准照度300Lx相比,小87Lx,即29% ,不满足照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