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玉米深加工产品多元化,包括淀粉、饲料、生物燃料等。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1.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和竞争激烈。
2.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3.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4.产业链条短,上下游企业合作不充分。
二、存在问题1.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许多企业盲目进行规模化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和竞争激烈。
同时,一些企业缺乏市场调研和战略规划,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2.产品结构单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淀粉、饲料和生物燃料等领域,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这使得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
3.技术水平不高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欠缺,尤其是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产业的整体进步。
4.产业链条短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较短,上下游企业合作不充分。
这使得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解决对策1.加强规划引导政府应加强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规划引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同时,政府还应支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战略规划,推动企业发展。
2.提高产品附加值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应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加强科技创新产业界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整体进步。
4.拓展产业链条企业应拓展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产业链条拓展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合作。
总之,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糯玉米的应用与开发

糯玉米的应用与开发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糯玉米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介绍了糯玉米的起源、营养特性、开发利用价值以厦糯玉米的综合利用途径,以促进糯玉来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糯玉米;利用;开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点正悄悄发生改变。
营养丰富且色、香、味俱全的绿色保健食品普遍受到大家欢迎。
糯玉米的开发与应用在丰富菜篮子、餐桌子,改善和提高人们营养、健康水平的同时。
能够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多层次的增值,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糯玉米有生长速度快、种植成本低、种植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等优点,作为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
我国糯玉米的研究起步较晚。
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种的选育和深加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向小康富裕型发展,对糯玉米特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用途也越来越广泛,需求持续增长,糯玉米制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加之糯玉米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糯玉米必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糯玉米的起源及特性糯玉米又称蜡质玉米、黏玉米。
一般认为,中国是世界糯玉米起源中心,形成于1760年以前,是由普通玉米引入我国后在西南地区种植发生变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玉米类型,又被称为“中国糯玉米”。
《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记载,我国79.55%的糯玉米地方种质来源于西南地区。
据植物学家GN.Collins著文记载,1908年在上海的传教士J.M.W.Famham把一种具有黏性的玉米从中国带到美国,从此开始了对糯质玉米的研究,随后糯玉米传人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
国外以美国研究最多,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也处在先进行列。
1942年Jenkins E.H 育成了第1个糯玉米杂交品种投入生产,到了1944年,美国杂交糯玉米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发展至今,糯玉米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玉米行业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玉米行业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玉米行业工作总结如下:一、政策引导与粮食安全1. 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明确。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强调稳面积、扩豆、扩油料。
这为玉米种植提供了政策保障,有利于稳定玉米种植面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该法将有助于加强粮食安全法治建设,为玉米行业提供法律保障。
3. 稳定玉米价格。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有助于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二、技术创新与种植效益1. 提高单产水平。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把提高单产水平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我国玉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2. 玉米品种改良。
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出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益。
3. 水肥一体化技术。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
三、市场拓展与国际贸易1. 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
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丰富了国内玉米市场供应。
2. 中澳就大麦争端达成共识。
有利于我国玉米出口市场拓展。
3. 俄罗斯将通过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增加对华粮食出口。
我国与俄罗斯加强粮食贸易合作,保障国内玉米供应。
四、玉米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1. 玉米深加工行业持续发展。
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3亿吨。
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2. 中粮科技业绩扭亏为盈。
中粮科技通过系统低成本工作方案、期现结合能力提升,实现了整体业绩扭亏为盈。
3. 玉米产业链延伸。
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生物能源、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产品,延伸玉米产业链。
五、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1. 原料和产品价格波动。
企业通过优化采购策略、加强市场跟踪和客户营销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玉米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重庆文理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原料学课程论文院(系)林学与生命科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王超学号 201106064012教师评分2012年 12 月 7日玉米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过程专业2011级1班)摘要:玉米与小麦、稻米一样都是禾木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玉米在中国另名:苞谷玉蜀黍、棒子、苞米、玉麦、珍珠米、玉茭等。
它原产于中美洲,由印第安人培育、驯化,已有4000年栽培史。
但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才为世界所知,并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当时从北美洲的东北部到整个南美洲已有各种玉米栽培,被称为“印第安古代文明之花”。
玉米十六世纪传入我国,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栽培历史。
我国最早记载玉米栽培的是1551年(明嘉靖30年)河南《襄城县志》。
玉米作为一种食品原料具有美食的开发价值,文章介绍了玉米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在食品领域中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玉米食品加工发展前景1、玉米的类型、形状与成分1.1玉米的类型与形状(按照籽粒形状、胚乳性质与有无稃壳,可以分成以下8大类型)1.1.1硬粒型:籽粒一般呈圆形,质地坚硬平滑,顶部和四周大部分胚乳为致密、办透明的角质淀粉,是表面光泽好,自理中间有很少疏松、不透明的粉质淀粉。
籽粒有黄、白、红紫等色,适于高寒地栽培,食用品味好,多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1.1.2马齿形:籽粒顶部凹陷成坑(因此得名“dent”),棱角较为分明,近于长方形,很像马齿。
籽粒四周为一层角质淀粉,中间和顶部有粉质淀粉所充,成熟时由于粉质淀粉收缩,造成粒顶下陷成马齿形。
籽粒有黄、白等色,不透明,籽粒大,产量高,但食感较差,是栽培最多的品种。
主要用作饲料、淀粉、油脂原料。
1.1.3粉质型:籽粒胚乳全部由粉质淀粉组成,表面暗淡无光泽。
由于粉质淀粉质地松软,所以又可称为软质型,籽粒外形与盈利相似。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
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对于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快消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对玉米深加工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而且,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玉米深加工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玉米深加工行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
玉米深加工行业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玉米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玉米深加工行业需要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此外,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促进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玉米深加工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玉米深加工行业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玉米深加工

浅谈玉米深加工摘要:玉米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从玉米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蛋白粉和酒精等几个玉米深加工产品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玉米深加工行业格局,分析了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引言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动物主要的饲料来源、人类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又是一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
中国玉米产销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种植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1]。
作为玉米的生产大国,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的玉米生产格局,密切关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因为深加工是提高玉米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的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不高[2]。
玉米深加工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具体表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比如可以提炼生物酒精。
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玉米深加工行业格局玉米深加工行业有15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内外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主要由过去简单的初级加工品发展到淀粉糖、发酵系列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高级产品体系。
玉米是深加工产品种类最多、链条最长的粮食作物。
目前我国加工品约200多种(全球已超过3500多种)[3]。
淀粉类和酒精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大众化的深加工产物,其中以淀粉糖、变性淀粉、味精、赖氨酸、柠檬酸、酒精最为常见,而淀粉糖为淀粉的主要副产品,占淀粉消费的50%左右。
1.1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是玉米加工业的主要产品,也是玉米加工的中间产品。
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农产发〔2018〕3号

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农产发〔2018〕3号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在粗加工、初加工基础上,将其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质和副产物等进行再次加工,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次增值的加工过程,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对于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迅速,有效推动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但总体上由于发展时间短,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完善,产业链条短,上下游环节不匹配,增值空间有限,迫切需要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要求和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现就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知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与专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含冷链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与营养健康、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
玉米深加工 政策

玉米深加工政策
玉米深加工是指将玉米原料进行加工,通过提取、分离、转化等工艺,生产出各种玉米深加工产品,如玉米油、淀粉、饲料、酒精、生物柴油等。
玉米深加工产业是一个综合性、高附加值的产业,对农产品转化、农村经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政府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如:
1. 政策扶持:政府将制定扶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
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行玉米深加工,加大投入、提升产能和技术水平。
2. 产业布局规划:政府会进行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布局。
通过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
3. 技术研发支持:政府将加大对玉米深加工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会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市场开拓与推广:政府将积极开展市场开拓和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展销会、洽谈会等形式,促进玉米深加工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提高消费者对玉米深加工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5.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政府将严格监管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环
境污染排放,并对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政府将通过资金、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产品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实际应用情况
1. 应用背景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饲料作物之一。
然而,传统的玉米加工只是简单地将玉米加工成玉米粉、玉米油等基本产品,无法充分利用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为了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效益,玉米精深加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玉米精深加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将玉米加工成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淀粉、葡萄糖、乳酸、酒精、生物柴油等。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生产、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2. 应用过程
玉米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包括玉米湿法制粉、玉米干法制粉、玉米糖化、玉米发酵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过程。
2.1 玉米湿法制粉
玉米湿法制粉是将玉米经过清洗、脱皮、破碎、磨浆等工艺处理后,通过水力传输、筛分、脱水等步骤,将玉米加工成湿浆状的玉米粉。
这种制粉方法可以充分保留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特性。
玉米湿法制粉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清洗:将玉米放入清洗机中,利用水力将其中的杂质、沙土等清洗干净。
2.脱皮:将清洗后的玉米经过脱皮机处理,去除玉米的外皮。
3.破碎:将脱皮后的玉米放入破碎机中,利用机械力将其破碎成小颗粒。
4.磨浆:将破碎后的玉米颗粒放入磨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通过机械力将其
磨浆成湿浆状的玉米粉。
5.水力传输:将磨浆的玉米粉通过水力传输系统输送到后续的处理设备。
6.筛分:利用筛分设备将玉米粉中的较大颗粒筛分出来,得到较细的玉米粉。
7.脱水:通过脱水设备将玉米粉中的水分去除,得到湿度适宜的玉米粉。
2.2 玉米干法制粉
玉米干法制粉是将玉米经过清洗、脱皮、破碎等工艺处理后,通过干燥、研磨等步骤,将玉米加工成粉状的玉米粉。
这种制粉方法适用于玉米干燥条件较好的地区。
玉米干法制粉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清洗:将玉米放入清洗机中,利用水力将其中的杂质、沙土等清洗干净。
2.脱皮:将清洗后的玉米经过脱皮机处理,去除玉米的外皮。
3.破碎:将脱皮后的玉米放入破碎机中,利用机械力将其破碎成小颗粒。
4.干燥:将破碎后的玉米颗粒放入干燥设备中,利用热风等方式将其中的水分
去除,使其达到适宜的干燥度。
5.研磨:将干燥后的玉米颗粒放入研磨机中,利用机械力将其研磨成粉状的玉
米粉。
2.3 玉米糖化
玉米糖化是将玉米淀粉经过酶法处理,将其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玉米淀粉的能量和营养价值,生产出高纯度的葡萄糖。
玉米糖化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玉米淀粉制备:将玉米经过清洗、脱皮、破碎等工艺处理后,通过湿法或干
法制粉的方式,得到玉米淀粉。
2.淀粉糖化:将制备好的玉米淀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酶,经过一
定时间的反应,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3.酶灭活:将糖化反应停止,防止过度糖化,影响产品质量。
可以通过加热、
调节pH值等方式进行酶灭活。
4.分离纯化:将糖化液中的杂质、酶等物质通过过滤、离心、蒸发等方式进行
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葡萄糖。
2.4 玉米发酵
玉米发酵是将玉米淀粉或葡萄糖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乳酸、酒精等有机酸或有机物的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将玉米淀粉或葡萄糖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酸或有机物,用于食品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
玉米发酵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发酵菌种培养:将适合发酵的微生物菌种培养至一定数量和活性。
2.发酵罐装载:将玉米淀粉或葡萄糖溶液装入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发酵菌种。
3.发酵反应: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微生
物将玉米淀粉或葡萄糖转化为乳酸、酒精等有机酸或有机物。
4.分离纯化:将发酵液中的微生物菌体、杂质等物质通过过滤、离心、蒸发等
方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净的发酵产物。
3. 应用效果
玉米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玉米湿法制粉和玉米干法制粉,可以将玉米加工成高品质的玉米粉,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领域;通过玉米糖化,可以生产出高纯度的葡萄糖,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通
过玉米发酵,可以生产出乳酸、酒精等有机酸或有机物,用于食品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
玉米精深加工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利用玉米资源:通过玉米精深加工,可以将玉米的各个部分充分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效益。
2.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玉米精深加工,可以将玉米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
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玉米精深加工的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
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推动可持续发展:玉米精深加工的应用有助于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
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总之,玉米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在提高玉米综合利用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推广,玉米精深加工的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