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技术】详解镁合金的四种防腐蚀处置方法

合集下载

镁合金防腐蚀方案汇总

镁合金防腐蚀方案汇总

镁合金防腐蚀方案汇总化学转化处理镁合金的化学转化膜按溶液可分为:铬酸盐系、有机酸系、磷酸盐系、KMnO4系、稀土元素系和锡酸盐系等。

传统的铬酸盐膜以Cr为骨架的结构很致密,含结构水的Cr则具有很好的自修复功能,耐蚀性很强。

但Cr具有较大的毒性,废水处理成本较高,开发无铬转化处理势在必行。

镁合金在KMnO4溶液中处理可得到无定型组织的化学转化膜,耐蚀性与铬酸盐膜相当。

碱性锡酸盐的化学转化处理可作为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取代传统的含Cr、F或CN等有害离子的工艺。

化学转化膜多孔的结构在镀前的活化中表现出很好的吸附性,并能改镀镍层的结合力与耐蚀性。

有机酸系处理所获得的转化膜能同时具备腐蚀保护和光学、电子学等综合性能,在化学转化处理的新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化学转化膜较薄、软,防护能力弱,一般只用作装饰或防护层中间层。

阳极氧化阳极氧化可得到比化学转化更好的耐磨损、耐腐蚀的涂料基底涂层,并兼有良好的结合力、电绝缘性和耐热冲击等性能,是镁合金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

传统镁合金阳极氧化的电解液一般都含铬、氟、磷等元素,不仅污染环境,也损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环保型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耐腐蚀等性能较经典工艺Dow17和HAE有大程度的提高。

优良的耐蚀性来源于阳极氧化后Al、Si等元素在其表面均匀分布,使形成的氧化膜有很好的致密性和完整性。

一般认为氧化膜中存在的孔隙是影响镁合金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通过向阳极氧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硅-铝溶胶成分,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化膜层厚度、致密度,降低孔隙率。

而且溶胶成分会使成膜速度出现阶段性快速和缓慢增长,但基本上不影响膜层的X 射线衍射相结构。

但阳极氧化膜的脆性较大、多孔,在复杂工件上难以得到均匀的氧化膜层。

金属涂层镁及镁合金是最难镀的金属,其原因如下:(1)镁合金表面极易形成的氧化镁,不易清除干净,严重影响镀层结合力;(2)镁的电化学活性太高,所有酸性镀液都会造成镁基体的迅速腐蚀,或与其它金属离子的置换反应十分强烈,置换后的镀层结合十分松散;(3)第二相(如稀土相、γ相等)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性,可能导致沉积不均匀;(4)镀层标准电位远高于镁合金基体,任何一处通孔都会增大腐蚀电流,引起严重的电化学腐蚀,而镁的电极电位很负,施镀时造成针孔的析氢很难避免;(5)镁合金铸件的致密性都不是很高,表面存在杂质,可能成为镀层孔隙的来源。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及其耐蚀性能研究镁合金是一种重量轻、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因此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到腐蚀,使得其耐用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各种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下面将从常见的几种表面处理技术入手,介绍它们对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一、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提高其表面性能。

在镁合金表面上,氧化膜可以增加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

然而,由于氧化膜是一种多孔材料,且氧化膜的密度和厚度也会影响其性能。

因此,氧化膜的质量和厚度需要得到控制,才能够发挥出其最佳的防腐蚀性能。

二、化学转化处理化学转化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在镁合金表面产生一种保护膜的技术。

常见的方法包括磷化、钝化和转化膜等。

这些保护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可以更好地保护镁合金表面不受到腐蚀的影响。

三、喷涂处理喷涂处理是将一种防腐涂料喷涂在镁合金表面上,以形成一种保护膜的技术。

这种方法具有一些优点,如简单和易于实现,同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保护层,有效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

然而,由于镁合金表面的特殊性质,这些表面处理技术仍需要加以改进和优化。

例如,喷涂处理中的涂料选择需要注意其与镁合金表面的相容性,使得涂层可以牢固地附着在表面并保持长时间的防腐蚀性能。

同时,氧化膜的质量和厚度也需要加以监控和控制,才能够在镁合金的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好的防腐蚀性能。

总而言之,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蚀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镁合金的腐蚀损失,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表面处理技术出现,推动镁合金材料的更进一步发展。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x
一、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1. 选用合适的合金
挑选适合的镁合金是防腐蚀的首要措施,锌合金和铝合金对腐蚀耐受性较强,可用于各种恶性环境。

2. 表面处理
正确的表面处理是防腐蚀的又一重要措施。

常见的表面处理手段有:热镀层、助熔剂涂覆、电吸附技术、电泳涂层、喷涂、氮化膜和电火花等。

3. 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是镁合金防腐蚀的关键,包括定期检查镁合金面板的表面状况,并及时进行的修复、清洗、涂层和其它防腐蚀措施。

为了有效的避免腐蚀,合理选择材料和保养工作时应考虑环境条件,并定期对镁合金进行全面的保养。

4. 电解防腐蚀
做焊接的镁合金用电解作业来防腐蚀。

焊后的镁合金电解器和阳极用的是无水卤化物溶液。

将电解的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电流密度不超过 2.5A/dm2 ,并且时常检查和修整阳极,及时更换溶液。

直至电解电压达到无流状态。

二、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镁合金的防腐蚀,采取的措施是:选用合适的合金、表面处理、维护保养、电解防腐蚀等,在使用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检查以及及时做好修复、清洗和涂层等防腐蚀工作。

镁合金防腐

镁合金防腐

摘要镁及其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易于切削加工、易于铸造、减震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冲击震动负荷、导电导热性好、磁屏蔽性能优良,是一种理想的现代结构材料[ ,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军事、光学仪器和计算机制造等领域。

为使镁合金应用于不同的场合,经常需要改变其表面状态以提高耐蚀性、耐磨性、可焊性、装饰性等性能。

目前有许多工艺可在镁及镁合金表面上形成涂覆层,包括电镀、化学镀、转化膜,阳极氧化、氢化膜、有机涂层、气相沉积层等。

其中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基体上镀一层所需性能的金属或合金,即电镀或化学镀。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2)1.1镁合金表面防腐处理现状 (2)1.1.1镁合金表面防腐重要性 (2)1.1.2镁合金表面防腐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2)2.镁合金表面防腐综合设计 (6)2.1所选表面处理方法综述 (6)2.1.1所用方法及其国内发展现状 (6)2.1.2所用方法的评价分析 (7)2.1.3具体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7)2.2 性能分析与检测 (8)参考文献 (9)绪论镁合金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使其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镁合金的比强度高、刚性好,具有优良的尺寸稳定性、减振性、热导电性和电磁屏蔽能力,并且镁资源丰富、容易回收,这些优点使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金属结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件、3C产品、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1]。

但是,镁的应用和研究相对其它金属严重滞后,原因在于其韧性低、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差,而且加工成形比较困难。

与铝、钛能生成自愈钝化膜不同,镁表面生成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对基体起有效保护作用,因此,在潮湿的空气、含硫气氛和海洋大气中,镁均会遭受严重的化学腐蚀,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广泛应用。

镁合金抗腐蚀复合表面处理工艺技术

镁合金抗腐蚀复合表面处理工艺技术

镁合金抗腐蚀复合表面处理工艺技术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较差,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环境侵蚀。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人们开发了各种复合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其中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等方法。

化学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抗腐蚀的化学物质,从而减缓镁合金的氧化和腐蚀过程。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酸洗、碱洗、酸碱复合处理等。

酸洗主要通过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从而获得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碱洗则是利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进一步提高抗腐蚀性能。

酸碱复合处理则是将酸洗和碱洗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获得更好的抗腐蚀效果。

物理处理是利用物理手段改善镁合金表面的抗腐蚀性能。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喷砂、磁化、激光处理等。

喷砂是通过高速喷射磨料颗粒,冲击和磨擦镁合金表面,去除氧化物和污垢,从而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和抗腐蚀性能。

磁化是利用磁场对镁合金表面进行处理,使其形成一层具有抗腐蚀性能的磁性保护膜,从而延缓镁合金的氧化和腐蚀过程。

激光处理则是利用高能激光束对镁合金表面进行加工,改变其表面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电化学处理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改善镁合金表面的抗腐蚀性能。

常见的电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阳极氧化、阳极电泳、阳极溶出等。

阳极氧化是利用电解液中的氧化剂,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从而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阳极电泳是将镁合金作为阳极,通过电解液中的带电粒子,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抗腐蚀的膜层。

阳极溶出则是利用电解液中的溶解剂,将镁合金表面的部分金属离子溶解,形成一层抗腐蚀的膜层。

镁合金的抗腐蚀复合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扩大其应用范围。

镁合金接触腐蚀防护

镁合金接触腐蚀防护

镁合金接触腐蚀防护由于镁合金中通常含有比较多的电极电位较高的重金属,特别是铁镍铜,以及镁及其合金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与其他高电位金属比如钢接触,从而很容易发生电偶腐蚀,因此,电偶腐蚀是镁合金的最主要的腐蚀形式之一。

人们常常应为忽略镁合金组合件电偶腐蚀,从而出现灾难性破坏,这正成为镁合金广泛应用的大障碍,大多数电偶腐蚀事故主要在湿海洋大气环境中发生。

通过严格控制镍铁和铜杂质含量及铁锰比,可能有效的改善镁合金耐海水腐蚀性能,但是对电偶腐蚀却没有这种作用。

影响电偶腐蚀的因素很多,处理介质导电性高外,阴阳极面积比大及间距小,极化率低,阴阳极电位差大等都导致电偶腐蚀速度加快。

镁合金的电化学兼容性相对镁合金而言,多有的结构金属都是阴极。

因为杂质铁,镍,铜的氢过电位低,是镁合金的有效阴极,从而与镁产生电偶腐蚀,因此镁合金中必须严格控制这些杂质含量。

铝合金的含铁量对工业紧固件铝合金和镁合金间电偶相容性影响表明,降低铁含量将提高铝合金和镁合金电偶对在海水中的相容性。

在氯化物介质中镁合金产生严重腐蚀。

铝合金中铁量很低的时候,与镁合金也不完全相容,在含铁量百分之零点零一的时候相容性才有所改善。

外加电流法,依靠外部电源提供保护电流的阴极保护技术称为外加电流(external sourCe)法。

整个系统除了被保护管道之外,主要包括辅助阳极、直流电源以及参比电极。

辅助阳极的作用是引入保护电流经过土壤到达被保护结构.对它的要求是:导电性能良好,排流量大,消耗量小,使用寿命长,实用的辅助阳极很多,实际工程中用得最为普遍的是石墨和高硅铸铁。

影响电偶腐蚀的因素很多,处理介质导电性高外,阴阳极面积比大及间距小,极化率低,阴阳极电位差大等都导致电偶腐蚀速度加快。

镁合金腐蚀的机理研究及其防腐措施的改进

镁合金腐蚀的机理研究及其防腐措施的改进

镁合金腐蚀的机理研究及其防腐措施的改进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在航空、汽车、电子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它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腐蚀,导致加工精度下降、材料性质变差,甚至影响到安全和寿命。

针对这个问题,科研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镁合金腐蚀的机理,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来加以防治。

本文就对镁合金腐蚀的机理及其防腐措施的改进进行探讨。

一、镁合金腐蚀的机理1. 电化学腐蚀镁合金的腐蚀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种是化学腐蚀,另一种是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镁合金在一定条件下直接与氧气和水反应而发生的腐蚀,而电化学腐蚀则是在特定条件下,镁合金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2. 腐蚀剂的作用腐蚀剂是导致镁合金腐蚀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得镁合金表面形成锈蚀、裂纹、孔洞等缺陷,导致腐蚀加速。

目前认为导致镁合金腐蚀的腐蚀剂主要是盐酸、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

3. 微观结构的影响微观结构是影响镁合金腐蚀的重要因素。

镁合金中存在大量的硬质相,如Mg17Al12、Mg2Si、MgZn2等,这些硬质相会形成电池对,使得材料的腐蚀速度加快。

同时,镁合金中的杂质和异质物也会使得腐蚀加速,因此在制备镁合金时,应尽量控制杂质和异质物的含量。

4. 温度、湿度和来流的影响环境中的湿度、温度和来流都会影响镁合金的腐蚀。

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会明显加快,而存在来流的区域,因为流体的冲蚀和离子的冲刷,也会导致腐蚀的加剧。

二、镁合金防腐措施的改进根据对镁合金腐蚀机理的认识,科研人员制定了多种防腐措施,包括表面处理、防腐涂层和添加合金元素等,这些措施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1.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保护镁合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在表面处理中,人们主要采用阳极氧化法、电化学沉积法和化学沉积法等防腐技术。

阳极氧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处理方法,它可以制备出均匀致密的陶瓷膜,从而有效地保护合金表面;电化学沉积法和化学沉积法则主要用于制备金属涂层或复合涂层。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镁合金防腐蚀方法
一、添加抗腐蚀剂
它是一种有效的防止镁合金锈蚀的方法,可以在镁合金零件表面涂上一层抗腐蚀剂,以增加其耐腐蚀性。

常用的抗腐蚀剂有硅油、聚酰氯树脂、职胺和聚氯乙烯漆等。

二、表面涂覆
镁合金表面涂覆是一种有效的防止镁合金表面腐蚀的方法。

选择正确的涂层可以有效防止腐蚀,涂层可以选择金属涂覆,如镀锌,镀铝,镀镍等,也可以选择非金属涂覆,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漆等。

三、除锈处理
镁合金容易在环境中受到腐蚀,所以应定期清洗镁合金表面的污垢、污物或锈层,使表面保持干净,以减少镁合金表面腐蚀的可能性。

四、做好防水处理
为了防止镁合金表面积水,应该及时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涂覆施工、包边、做水泥槽等,防止镁合金表面的锈蚀,提高镁合金的使用寿命。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技术】详解镁合金的四种防腐蚀处置方法
镁合金防腐蚀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化学转化处置、阳极氧化、金属涂层、激光处置。

化学转化处理
镁合金的化学转化膜按溶液可分为:铬酸盐系、有机酸系、磷酸盐系、KMnO4系、稀土元素系和锡酸盐系等。

传统的铬酸盐膜以Cr为骨架的结构很致密,含结构水的Cr则具有很好的自修复功能,耐蚀性很强。

但Cr具有较大的毒性,废水处理成本较高,开发无铬转化处理势在必行。

镁合金在KMnO4溶液中处理可得到无定型组织的化学转化膜,耐蚀性与铬酸盐膜相当。

碱性锡酸盐的化学转化处理可作为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取代传统的含Cr、F或CN等有害离子的工艺。

化学转化膜多孔的结构在镀前的活化中表现出很好的吸附性,并能改镀镍层的结合力与耐蚀性。

有机酸系处理所获得的转化膜能同时具备腐蚀保护和光学、电子学等综合性能,在化学转化处理的新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化学转化膜较薄、软,防护能力弱,一般只用作装饰或防护层中间层。

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可得到比化学转化更好的耐磨损、耐腐蚀的涂料基底涂层,并兼有良好的结合力、电绝缘性和耐热冲击等性能,是镁合金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

传统镁合金阳极氧化的电解液一般都含铬、氟、磷等元素,不仅污染环境,也损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环保型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耐腐蚀等性能较经典工艺Dow17和HAE有大程度的提高。

优良的耐蚀性来源于阳极氧化后Al、Si等元素在其表面均匀分布,使形成的氧化膜有很好的致密性和完整性。

一般认为氧化膜中存在的孔隙是影响镁合金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通过向阳极氧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硅-铝溶胶成分,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化膜层厚度、致密度,降低孔隙率。

而且溶胶成分会使成膜速度出现阶段性快速和缓慢增长,但基本上不影响膜层的X射线衍射相结构。

但阳极氧化膜的脆性较大、多孔,在复杂工件上难以得到均匀的氧化膜层。

金属涂层
镁及镁合金是最难镀的金属,其原因如下:
(1)镁合金表面极易形成的氧化镁,不易清除干净,严重影响镀层结合力
(2)镁的电化学活性太高,所有酸性镀液都会造成镁基体的迅速腐蚀,或与其它金属离子的置换反应十分强烈,置换后的镀层结合十分松散
(3)第二相(如稀土相、γ相等)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性,可能导致沉积不均匀
(4)镀层标准电位远高于镁合金基体,任何一处通孔都会增大腐蚀电流,引起严重的电化学腐蚀,而镁的电极电位很负,施镀时造成针孔的析氢很难避免
(5)镁合金铸件的致密性都不是很高,表面存在杂质,可能成为镀层孔隙的来源。

因此,一般采用化学转化膜法先浸锌或锰等,再镀铜,然后再进行其它电镀或化学镀处理,以增加镀层的结合力。

镁合金电镀层有Zn、Ni、Cu-Ni-Cr、Zn-Ni等涂层,化学镀层主要是Ni-P、Ni-W-P等镀层。

单一化学镀镍层有时不足以很好地保护镁合金。

有研究通过将化学镀Ni层与碱性电镀Zn-Ni镀层组合,约35μm厚的镀层经钝化后可承受800-1000h的中性盐雾腐蚀。

也有人采用化学镀镍作为底层,再用直流电镀镍能得到微晶镍镀层,平均结晶颗粒大小为40nm,因晶粒的细化而使镀层孔隙率大大降低,结构更致密。

电镀或化学镀是同时获得优越耐蚀性和电学、电磁学和装饰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缺点是前处理中的Cr、F及镀液对环境污染严重;镀层中多数含有重金属元素,增加了回收的难度与成本。

由于镁基体的特性,对结合力还需要改善。

激光处理
激光处理主要有激光表面热处理和激光表面合金化两种。

激光表面热处理又称为激光退火,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快速凝固处理方式。

而激光表面合金化是一种基于激光表面热处理的新技术。

激光表面合金化能获得不同硬度的合金层,具有冶金结合的界面。

利用激光辐照源的熔覆作用在高纯镁合金上还可制得单层和多层合金化层。

采用宽带激光在镁合金表面制备Cu-Zr-Al合金熔覆涂层时,由于涂层中形成的多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增强作用,使合金涂层具有高的硬度、弹性模量、耐磨性和耐蚀性。

而由于稀土元素Nd的存在,在经过激光快速熔凝处理之后得到的激光多层涂敷,晶粒得到明显细化,能提高熔覆层的致密性和完整性。

激光处理能处理复杂几何形状的表面,但镁合金在激光处理时易发生氧化、蒸发和产生汽化、气孔以及热应力等问题,设计正确的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其他表面处理技术
离子注入是在高真空状态下,在十至数百KV电压的静电场作用下,经加速的高能离子(Al、Cr、Cu 等)以高速冲击要处理的表面而注入样品内部的方法。

注入的离子被中和并留在样品固溶体的空位或间隙位置,形成非平衡表面层。

有研究认为耐蚀性能的提高是由于自然氧化物的致密化、注入离子的辐射和形成镁的氮化物的结果。

所得改性层的性能与所注入离子的量和改性层的厚度有关,而基体表面的MgO对改性层的耐蚀性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气相沉积即蒸发沉积涂层,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种。

它是利用能使镁合金中的Fe、Mo、Ni等杂质含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利用涂层覆盖基体的各种缺陷,避免形成局部腐蚀电池,从而达到改善防腐性能的目的。

与镁合金的其他表面处理技术相比,有机涂层保护技术具有品种和颜色多样、适应性广、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

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溶剂型的有机涂料。

粉末型的有机涂层因无溶剂,和具备污染少、厚度均匀以及较佳耐蚀性能等特点,近几年来在汽车、电脑壳体等镁合金部件上的应用较受欢迎。

镁合金压铸件由于锁模力不足、合模不良、模具强度不足、熔汤温度太高等问题会出现表面有毛刺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产品披锋,往往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后处理加工工序.目前主要是根据产品性质运用手工打磨,氢氧爆炸以及昭凌冷冻抛丸机去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